第九十二章 大賢良師

接下來的幾日,李玄都跟隨陸夫人遊覽了整座太平山,然後就回到天水閣中,開始參詳太平宗部分的“太平青領經”,將其與清平宗的“玄微真術”相互對照印證,果然有許多相通互補之處,南鬥主生,北斗主死,二法相合,證生死輪轉之理。只是時間太過緊迫,李玄都只能算是初步瞭解一二,遠遠談不上將兩者熔於一爐之中。想要重現當年太平道的“太平青領經”,少說也要一年半載的時間。

第六日的時候,距離升座大典還有一天的時間,李玄都仍舊沉溺於“太平青領經”中難以自拔,兩耳不聞窗外事,廢寢忘食,直到張海石來到天水閣,這纔回過神來。

天水閣本就是一位太平宗祖師的居處,分內外兩廳、偏廳、書房、臥房,只是少了庭院,李玄都這幾日一直都在書房中,從書房出來就是內廳,他與張海石在內廳分而落座,只是天水閣中並無僕役之流,只有李玄都一人,自然也是無茶待客了。

好在兄弟二人感情深厚,張海石也不在意這些小節,直接開口道:“紫府好運道,短短半年時間,就從清微宗棄徒搖身一變成了太平宗的代宗主,世事之無常,可見一斑。”

李玄都感慨道:“我也是沒有料到,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張海石道:“一個人能否成事,本事還在其次,很多時候都是時勢使然,可話又說回來,若是沒有本事,僅僅是時勢使然,那也不成。”

李玄都道:“師兄這話卻是和沒說一樣。”

張海石笑了笑,正色道:“說正事,我從齊州動身之前,見了秦姑娘和李師姑,你讓秦姑娘帶給我的信,我看了。沒想到你除了出任太平宗的代宗主之外,還不聲不響地做了這麼多謀劃佈局,實在了不起,爲兄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是萬萬做不成的。由此看來,你離開清微宗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李玄都問道:“不知師兄是否有意加入其中?”

張海石顯然早有思量,並未猶豫,直接回答道:“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待到天下太平之後,太平客棧向宗門轉型是必然之事,你也好,李師姑也罷,還有如是,都已經離開清微宗,可我還是清微宗中人,不好隨意離開,所以那個太平客棧,我便不參與了。”

李玄都點頭道;“我也是如此想的,師兄留在清微宗中,對於我的幫助反而更大。”

說到這兒,他稍稍猶豫了一下,輕聲道:“說不定我還能幫師兄坐上清微宗的宗主之位,咱們兄弟二人聯起手來,把李元嬰趕下臺。”

張海石並不驚訝,只是長眉微挑:“此語言之尚早。”

李玄都輕聲道:“不過未雨綢繆,也該早作準備了。”

張海石沒有說話,似是默許。

李玄都同樣沒有繼續深談下去,誠如張海石所說,此時說這個還言之尚早,關鍵在於提前準備,只待機會一到,便可水到渠成。

張海石話鋒一轉:“不過那個清平會,有點意思,我想參與其中。”

李玄都自然不會拒絕,立時把清平會的規矩大致說了一遍,請張海石選一個詞牌名。

張海石聽完之後,沉吟片刻,道:“本朝有人做了首詞,其中有一句,叫做‘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此句最得我心,所以我便取這首詞的詞牌名罷,就叫‘臨江仙’。”

李玄都笑道:“好,我回頭就通知云何。”

然後他問道:“最近家裡還有什麼事情?”

張海石淡然道:“沒什麼大事,就是老爺子讓李如師敲打了下三夫人,畢竟嫁入了我們清微宗,不管以前是誰家的人,要明白現在是誰家的人,得分出個親疏裡外。”

李玄都點點頭,又問道:“關於我出任太平宗代宗主一事,老爺子是什麼態度?”

張海石搖頭道:“什麼也沒說,李如師雖然反對,但我可以斷定不是出自老爺子的授意,無論是明的還是暗的,否則以李如師的脾氣,在青領宮議事的時候早就扯虎皮做大旗了。”

張海石微微一頓,稍稍偏題道:“當年我也是萬沒想到,李師姑竟然會嫁給這樣一個男子,真是可惜了。”

江湖中沒有那麼規矩森嚴,不至於爲尊者諱到不敢提及半點的地步,李玄都玩笑道:“我沒見過師孃,卻聽說過師孃的脾性,溫婉賢淑,大家閨秀,姑姑我是見過的,而且也算是瞭解,她和師孃雖然是姐妹,但脾性截然不同。以姑姑的脾氣,也就李如師能忍受得了,換成老爺子,或是師兄,怕是早就拔劍相向了。”

張海石想了想,不由失笑道:“的確是這麼個道理。”

李玄都道:“這次清微宗之所以支持我就任太平宗的代宗主,肯來祝賀,恐怕不是看在我這個清微宗棄徒的面子上,而是看在師兄的面子上。”

張海石笑道:“咱們兄弟二人不說兩家話,你我本是一體,當年所謂的‘四先生黨’,你做面子,我做裡子。雖說如今‘四先生黨’不復當年聲勢,但清微宗中支持我們的人還是不在少數。你能做太平宗的代宗主,於爲兄而言,乃是一樁好事。若是爲兄有朝一日奪回清微宗,你坐穩太平宗,未嘗不能重新恢復太平道,與正一道、全真道鼎足而立。”

李玄都微微皺眉道:“可我只是太平宗的代宗主,該守的信義一定要守,這太平宗的宗主之位遲早要還給太平宗。”

張海石問道:“我問你,張靜修是正一宗的宗主嗎?”

李玄都一怔,隱隱猜到張海石的意思。

張海石沉聲道:“只要恢復太平道,你做不做太平宗的宗主又有什麼干係?當年太平祖師被尊爲大賢良師,道徒遍佈八州之地,浩浩蕩蕩三十六萬之衆。太平道興盛時,同樣是世道大亂,死相枕藉、易子而食之事屢見不鮮,由此祖師才提出‘致太平’之說,救世爲念,以求天下太平大同。”

“《太平青領經》有言:‘道祖者,得道之大聖,幽明所共師者也。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住無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虛,教化三界,出世間法,在世間法,有爲無爲,莫不畢究’。”李玄都喃喃道:“又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海石淡然道:“你想要爲這個世道做些事情,就要不斷往上爬。地位越高,能做成的事情也就越多。你做一個縣令,最多隻能救一縣之人;你做一個知府,最多隻能救一府之人;你做一州總督,最多隻能救一州之人;你若做了內閣首輔,最多也就能救數州之人。你只有做了天下共主,纔有可能救天下之人。”

李玄都心神一震。他隱隱感覺師兄的提議已經超出了他的最初謀劃,讓他略感不知所措,也不由想到師父曾經在無意中說過的一句評語,最像他的人,不是司徒玄策,不是李玄都,也不是李元嬰和李太一,而是這位二弟子張海石。

第九十七章 此心無愧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過如此第一六十八章 坦蕩第三十七章 大雪山行宮第七十六章 條件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師傅第十八章 佛渡有緣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刀劍第五十八章 找出他第一百五十六章 煉魂鬼域第一百九十二章 寺內論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一百九十四章 女兒酒紅第五十章 玄女秘辛第二十章 一個好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分江斷流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七十三章 八部神通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人造化境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力降十會第一百八十七章 師姐師妹第六十一章 長聯第七十六章 條件第一百零三章 大變將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西北第一百一十三章 臘月二十八(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行其是第一百七十三章 青鶴居士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魔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四十七章 夫人姓秦第七十九章 唐穆霸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是李玄都第四十一章 南鬥破陣第一百三十章 靜禪寺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蓮坊第三十三章 天王殿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五十章 先手落子第一百二十章 緣是故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劍骨第二百八十一章 廣寒宮第一百一十四章 激戰第三十九章 疑雲重重第一五十三章 老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仙物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氣星辰第八十章 恩怨情仇第七十八章 返回桃源第三十八章 暗渡陳倉第五十一章 金剛怒目獅子吼第六十八章 踏足玉虛第五十九章 當年故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私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鬼蹤重重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九十三章 聖人之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女子捕頭第十二章 周阿牛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山途中第十二章 深夜來客第九章 城頭故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女子香第一百六十六章 行軍丸第一百九十三章 洞中二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劫財劫色第八十章 三清殿中第六十七章 對坐夜談第一百二十二章 洛水之畔第五十九章 珠胎暗結第七十五章 唯有利害第二百零九章 點到爲止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一百八十七章 密謀第二百零七章 風高浪急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六大神通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二百零八章 帝京城外第七十九章 較力賭鬥第一百一十八章 勝負已分第一百八十六章 踏月而至第九十一章 退強敵第一百八十章 抽絲剝繭第二百零二章 勢均力敵第八十二章 人選第一百八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堂主之位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三十章 撼王庭第九十三章 講規矩第六十五章 如此江湖第一百三十九章 山鬼謠第二百一十三章 歌舞幾時休第四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六十二章 西北一刀第一百八十三章 百媚娘第一百二十九章 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