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華王國東陽城。
大統制府內。
今日的天氣十分炎熱,所以書房之中,被李江叫人特意放了冰塊降暑。
絲絲涼氣通過書房之中的地下暗道輸送到了地面之上,使得整個房間內溫度始終都保持在二十度左右,這給批閱文書的李江帶來了一絲平靜。
然而隨着他手中的文書字句一點點看完,他的心開始不平靜下來,甚至到了最後,一拍桌子,大怒道:“混蛋!這倭寇天皇!真是算計的夠深呀,沒想到這樣的辦法都能想出來,還什麼聯姻!狗屁!誰稀罕!就是白送給我也不要!”
原來,倭國那位天皇爲了平息漢華王國的怒火,不惜出賣了忠誠他的一些大名,又暗自出手交出了一些所謂的“兇手,最後他還言明將會嫁娶一名倭國皇室女子給李江這個大統制。
前兩者也就算了,李江倒是希望看到倭國內部各大名與天倭國皇離心離德,可這後者是什麼鬼,這古代怎麼動不動就聯姻呀!
他李江又不是種馬,根本不喜歡這一次又一次的聯姻,他覺得有張娟一人就足夠了,至於餓其他女人,他心中根本放不下。
對於這樣的想法,其實在古代,絕對是一個另類,尤其是尚陽等人,他們已經多次勸說李江了,可是李江都沒有理會,甚至有一次海大肆呵斥了他。
但李江也不想想,他現在已經不是在現代社會了,這年頭講究的是多子多福,尤其是他作爲大統制,子孫後裔自然是越多越好。
現在他倒好,還搞一夫一妻制度,這怎現實?
再說,漢華王國人口本就少,鼓勵生育也一直是國策,現在你這個大統制居然不帶頭,底下的人會怎麼看?
再說,尚陽等人誰不是三妻四妾,哪像他,一直抱着現代觀念,一直無法融入到這個時代。
當然,對於這些,李江此時是不願去想的,他始終堅持着自己的那點底限,一直沒有邁過那道坎。
也正是因爲如此,這令張娟本人極爲感動,作爲一個女人,她自然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獨寵愛她一人,可是她明白,就算是普通人也做不到這一點,更何況李江還是一國之主。
可是李江卻偏偏做到了,不僅做到了,甚至他還一直堅持着,你說這樣的好男人到哪裡去找?
…………
當李江拒絕了聯姻之後,此時的倭國皇宮之中。
這位倭國天皇頓時懵了!
對於前兩個條件,其實他根本不抱什麼希望,對於這個第三個條件,也就是聯姻,他是期盼最大的,也是認爲最有希望的,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哪個男人不喜歡美女,而他所送給李江的恰巧就是一個絕色美人。
然而現在,他的計劃卻失敗了,李江直接拒絕了最後一條,並且還對此專門提出了一條針對性的要求。
李江希望能夠從倭國引進倭國女人。
沒錯,鑑於漢華王國內部人口男女比例比較失調,李江準備從其他地方移民女子,以解決缺少女人而造成的危機。
事實上,女人缺乏一直也是漢華王國的一大問題,針對此事,李江曾經也做過許多次嘗試,但效果都不理想,華夏女子一般是不會到漢華王國來的,即使因爲各種原因到達漢華王國,也很少很少,所以漢華王國境內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土著或者其他地方的女子。
相比之下,那些土著女子與其他地方的女子,倭國女子與朝鮮女子更加適合華夏人的審美觀,所以從這兩個地方移民一定數量的倭國或者朝鮮女子,是最爲合適的。
對於李江提出的這個特別要求,倭國天皇很快就同意了,在倭國,女子的地位極其低下,比之華夏都還要低,所以對於李江提出的這個要求,在倭國天皇看來,那都不是事,很快就有超過五千倭國女子被送到了東陽港,而漢華王國僅僅付出的只是一個承諾。
一個在五年之內,絕對不能進攻倭國本土的承諾。
可是,這樣的承諾,其實根本沒什麼用,對於倭國的態度,李江其實一直都是厭惡的,所以別說是什麼協議,就算是其他,李江也不會在乎。
何況,未來的事情,說又能準確無誤的確認不會發生了。
說不定不用李江的漢華王國出手,倭國各地大名就把天皇給推翻了也說不定!
…………
大明京師皇宮。
小皇帝朱祁鎮正在大殿內接見着英國公張輔。
作爲這次征伐瓦剌的大功臣,英國公張輔已經升無可升了,而張輔本人也不想再升了,畢竟功高蓋主這個道理張輔是極爲清楚的,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向朱祁鎮提任何要求。
但朱祁鎮爲了表達對張輔的獎勵,還是賞了許多金銀珠寶以及其他賞賜,並且還給張輔的夫人兒子都封了爵位。
除此之外,他還親自賜予了張輔本人以及家族一份丹書鐵券。
所謂丹書鐵券,其實就是免死金牌,這東西在朱元璋明太祖時期是賜予了好幾個開國功臣的,可是最後這些人幾乎都沒有用上,或者說因爲最終解釋權在老朱家手中,所以這東西也就是一個象徵而已,根本不管用。
當然,對於這些,英國公張輔是萬萬不敢吐槽的,他覺得自己此時已經做到了大明武將巔峰,該有的榮譽與爵位都有了,錢財也有了,也是該退下來好好頤養天年了。
可是就在今日,他那顆平靜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讓他顯得焦急不安,十分忐忑。
作爲朱祁鎮親政的強大支持者,他爲了避嫌,已經好幾次都顯得十分低調了,就算是小皇帝朱祁鎮詢問他的意見,他也儘量小心翼翼,他想做的乃是唐朝郭子儀,而不是那種居高執傲者。
其目的自然是爲了活下去,爲了避免給自己的家族帶來毀滅性災難,所以幾乎每次他都極爲謹慎。
然而今日,他覺得自身或許躲不過了。
“張輔!張國公!你倒是說話呀!你是應?還是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