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你信嗎
大鱉藏身在渾濁深水中不露頭,宗鹽也拿它沒什麼太好的辦法,此刻它卻離開了水面。只見此妖物的原身足有三丈方圓,腦袋和四肢都縮回了殼中,背甲上有一道五尺餘長的傷口,血跡已無,呈現出慘白的顏色。
這大鱉的殼可真夠硬的,宗鹽持神戟偷襲,竟然沒有將它劈成兩半,只是令其受了不輕不重的傷。這還是它太大意了,事先它沒想到對手竟如此厲害,而且還手持威力那麼強大的神器。今日要不是一照面就受了傷,它此刻也不會想着逃走。
但大鱉不是自己主動離開水面的,它是被人扔出來的,身上似纏着無數道透明的絲線。如果在近處仔細看,會發現那不是真的絲線,如匹練、如長絹,是水流凝成。
水族妖類往往最擅長的神通就是控水之法,但這大鱉卻被人凝水成絲給捆住了,這無數道水絲拽着它將之從深水中甩了出來。這些匹練長絹般的水絲延伸向河泛深處,在百丈外凝成一束,是被人揮袖施法祭出的。
不知何時,有一位麗人現身於百丈之外,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正是洛水之神宓妃。這一帶都是渾濁的泥水,可她施法凝出的水絲卻很純淨,在陽光下晶瑩剔透。
遠處的少務並不認識宓妃,但看見她卻一時失神怔住了。人間竟有這般嬌媚的絕色女子,但少務發怔並不是因爲其美色,而是他不由自主就想起了當年的命煞青鹽。這是完全正常的反應,見到宓妃這等姿容,人們難免就會回想此生還見過什麼樣的女子能與之相比嗎?
看見宓妃而想起命煞,少務的感觸異常複雜,他自己也不知該怎麼形容。但宗鹽可沒有怔住,不論來者是何方高人,顯然就是出手相助對付大鱉的,她豈能錯失良機,隨即從半空中如隕石般落下,直撲大鱉。
飛落時她已收起了銀梭,也沒有祭出神戟,而是拔出了腰間那柄雪白的寶劍,和少務手中所持的寶劍是一模一樣的。
大鱉今天可真是不走黴,它已接連遭遇了兩次偷襲,而且對手一次比一次更強大,猝不及防間只能將腦袋和四肢都縮回殼中,並極力運轉法力欲掙脫束縛。腦袋和四肢雖縮進去了,可是尾巴還在外面呢,宓妃操控無數水絲纏住其尾猛地向後一拉。
宓妃好像很清楚這大鱉原身的特點,其尾被拽直,水絲還伴隨着奇異的法力,巨鱉的腦袋瞬間就從殼中伸了出來,就像是被彈出來似的,扭頭怒吼道:“是你……”
但它已經沒機會再說更多的話了,隨即腦袋就搬了家。宗鹽恰好落在大鱉的背上,原本想揮劍插入它背甲上的傷口中,一見腦袋出來了,劍光在空中一轉,就斬斷了它的脖子。
大鱉被拋出水面、宗鹽收起銀梭拔劍從空中落下,水絲拽尾逼它伸出腦袋、宗鹽一劍斬下其頭顱,這都是在短短時間內接連發生的事情,快得令人目不暇接。
宗鹽這一劍斬出的感覺,比祭出神戟切開空間還要利索,因爲大鱉已被束縛,正在盡全力運轉法力企圖掙脫,卻沒想到腦袋突然伸了出來,根本無法躲閃也來不及施展神通防備。宗鹽一劍得手,卻聽宓妃以神念喝道——速退!
此等大妖,就算是頭顱被斬下,也不是立刻就能死透的。宗鹽瞬間有種極端危險的感應,已飛身躍起,纏住巨鱉的水絲也突然炸開了,還在空中化爲一朵浪花托住其身形向外拋出,此時大鱉的頭顱還沒有落入水面呢。
只見大鱉的斷頸處突然射出一枚拳頭大小的珠子,見風暴漲,隨即炸裂而開。那是大成妖修的玄牝珠,是這大鱉修煉至今的神通法力所凝。這妖物的形骸已毀,在臨終之時乾脆拼命一搏,企圖與斬殺它的宗鹽同歸於盡。
大鱉祭出玄牝珠自爆的威力有多大?假如不是宗鹽退得快,在這澎湃的法力爆發時至少也會身受重傷。此刻形神雖受到了些許衝擊,但感覺也只是氣血激盪而已,並沒有受傷。
宗鹽魁梧的身形滑了道弧線向遠處飛去,少務下意識地移形換位,張臂恰好接住了她,卻被她撞了個滿懷、差點沒被砸落水中。少務的身形往泥水中一陷然後重新拔起,齊腰以下已經全部溼透並沾滿了污泥,樣子顯得十分狼狽。
這只是下意識的動作,似是無需思考的自然反應,他從後面把宗鹽抱住了,眼神還是有些發怔地望着遠方水面上的宓妃,一時間也忘了鬆手。
從宓妃站立之處,又飛出一片半透明的龜甲虛影,像一個巨大的殼,從半空到水下籠罩了那一片空間,然後隨着法力的爆發一起湮滅,不至於波及周圍太大的地方。
等一切恢復平靜後,原先的溝渠、水口、靠近岸邊的水面皆化爲了一片泥澤,而宓妃則遠遠地行禮道:“我乃洛水之神宓妃,見過巴君與宗鹽族長。方纔那妖物自稱蓋子大王,自恃修爲高超,當初就不服河伯約束。
彼時它在偏遠之地,也沒什麼爲禍之舉,河伯也就懶得理會。可是河伯去後,洪水氾濫爲河泛,它便在此獨霸一方。我聞聽蓋子大王不日前數次興風作浪,阻礙此地部族治水,導致傷亡甚重,所以特意趕來收拾。”
宗鹽行禮道:“多謝了!但你是不是來得有點晚?……少務,你先鬆手,不用總抱着我,我沒事!”
少務這才徹底回過神來,趕緊鬆開宗鹽,側步從她身後邁出,向着宓妃行禮道:“原來是洛神至此,今日多謝您出手相助!”
宓妃向宗鹽解釋道:“我遠居洛水之域,而河泛之地實在太過廣大,無數水澤成片、情況十分複雜,有很多事情我亦不能及時察知。日前方知此地變故,趕來時恰逢二位聯袂除妖,我纔有機會偷襲出手牽制,否則這蓋子大王很不好對付。”
這倒是實話,方纔那大鱉的本事雖遠無法與無支祁相比,但比無支祁麾下的讒草、叉尾、刀頭等幾位妖王是隻強不弱。宓妃的修爲境界當然更高,可是她最擅長的神通手段並非是鬥戰之能,剛纔是瞅準機會才一舉束住大鱉,好讓宗鹽趁機將其斬殺。
宗鹽當然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又向宓妃行了一禮道:“今日也多虧您趕來了,無論如何,您的本事比我大。要不是您幫忙,這大鱉就跑掉了,以後再抓便更麻煩。”
宓妃擺了擺手道:“二位不必客氣,相助伯禹大人治水,是我願爲之事。也請你們轉告伯禹大人一聲,有事可隨時召喚宓妃。……今日此患已除,宓妃就告辭了!”
少務拱手深揖道:“恭送洛神法駕!”
宓妃站在那裡沒動,身子卻轉了過去,似乎腳下的水面會自然旋轉,一雙赤足站在渾濁的水面上、卻纖塵不染。少務這時看清了,原來她站在一隻通體雪白的神龜背上,衣帶在空中飄蕩、肩後髮絲飛揚,緩緩消失在河泛深處的煙雲中。
少務突然感覺肩膀上捱了重重一拍,差點又把他拍回泥水中,只聽宗鹽甕聲道:“看什麼看?人都走了,你就別瞅了!”
少務收回視線扭頭看着宗鹽道:“恭喜宗鹽姑娘,斬除妖患立下奇功!”
宗鹽:“這功勞你也有份啊,別隻誇我。今日這個狀況,若不是她出手幫忙,那蓋子大王說不定就逃了……我說大叔你是怎麼回事?她一出現,你就那麼盯着看,是不是見人家生得美,所以就動心了?”
少務趕緊搖頭道:“你誤會了,我怎會爲其美色而動心?只是見到洛水之神很是好奇,一時想起了某些事情,所以纔有些失神。”
宗鹽哼了一聲道:“你沒動花心思就好!我可告訴你,她是伯禹大人的老相好。”
少務吃了一驚:“說什麼呢?我怎麼沒有聽說過這等事!”
宗鹽:“你當然不可能聽說過,是我親眼見到的。當初在洛水之濱,兩個人大半夜就湊在一起呢,周圍沒別人,若說不是老相好,你信嗎?”
少務心中暗道:“大半夜在一起?我和你在山野中過了多少夜了,身邊除了一隻經常神出鬼沒的兔子也沒別人啊,難道我也成了你的老相好?我可是一直規規矩矩地以禮相待,你這麼說,我冤不冤?”
但這話也只能在心裡嘀咕,不可能說出口,否則就明顯有調戲之意了,少務當然不是那種人,他也從來沒有調戲過誰家姑娘。開口卻道:“我信啊!夜半長談,許是商議治水之計,未必就是有私情。就算有私情,也是人家的事,姑娘窺見他人隱秘,也不宜宣揚。”
宗鹽:“這是當然,我能那麼不懂事嗎?我又不會告訴外人,只是提醒你一聲,別見那宓妃美貌便動了心思,人家其實……”
少務趕緊打斷她道:“我對其人並無半點心思,你幹嘛非得這麼說話呢?”
宗鹽一瞪眼:“怎麼,不愛聽嗎?”
少務一攤雙手道:“隨你吧,你高興就好……我們快回去吧,這裡的動靜這麼大,怎麼沒見兔子過來。咦,今天兔子跑哪兒去了?”
少務藉着說兔子把話題岔開了,方纔因爲想起了命煞,感觸異常複雜,讓宗鹽這麼一攪和,凝重的心緒倒也變得輕鬆了。
宗鹽卻有些揪着宓妃不放的意思,又說道:“她託我們轉告伯禹大人,有事可隨時召喚。她跟伯禹大人很熟啊,直接自己去跟大人說唄,還要拐什麼彎?”
少務:“這就不清楚了,你我只需如實轉告伯禹大人即可。”
宗鹽和少務的確不清楚,自從當初在洛水岸邊長談一夜後,伯禹從未召喚過宓妃,可能是不想打擾這位洛水之神吧。宓妃倒是想幫忙,可是以她的身份,總不能主動跑上門去提醒人家來求自己幫忙吧?所以纔有了離去前的那番話。
宓妃離去之前,還曾回首悄然向遠方的雲端望了一眼,似是發現了什麼,而黃鶴正隱藏在那裡。
宓妃站在神龜背上已至河泛深處,神龜也浮出了水面,潔白的背甲上沒有沾染一絲泥污,揚頭口吐人言道:“洛神,即使你今日不出手,他們也不會有事,雲端上另有高人藏匿掠陣。”
宓妃淡淡道:“我就是來幫忙的,那蓋子大王也早該被收拾了。至於雲端上潛藏的高人既未露面,那就當他不在吧。……你這次算得很準,提醒我應在此時趕到此地,來得恰好!”
宓妃早就知道在河泛邊緣之地有這麼一位獨霸一方的蓋子大王,卻不清楚最近的事情。她不是無支祁也不是河伯,那些水妖平日雖聽從她的號令,但廣大河泛之地情況複雜,宓妃也不可能無所不知。並沒有別人給她通風報信,是這隻神龜提醒的。
此時宗鹽與少務已經回到高坡上,寶倉氏領着五十名“青壯”族人趕緊過來行禮拜謝,恭喜與感謝他們斬除妖患。少務指着高坡下的泥澤道:“妖患已除,你們可以繼續動工了,今日鬥法將此地弄得比較亂,需要多派人手花些功夫清理。”
寶倉氏:“禍患已除,剩下的都不是大事了,我寶倉部自能解決。”
宗鹽則主動開口道:“我與巴君領命巡視河泛各部,行走匆忙,身上並沒有帶着那麼多黃金。但你們放心,巴君既然已開口,隨後就會有人將五百兩黃金送到寶倉部,你們安心等着便是,且好好幹活!”
少務想說的話讓宗鹽給搶了,而且這話讓她來說也確實更合適。寶倉氏趕緊叩首道:“二位能斬除妖患,已是對寶倉部的大恩,怎敢再要重金?”
宗鹽板着臉道:“既然給了你們,那就收着,前段時間寶倉部死傷慘重,這就算是巴君的撫卹吧,你們難道想讓巴君言而無信嗎?”她瞪眼的樣子可夠嚇人的,寶倉氏便不敢再多說了。其身後的五十名族人則心中竊喜,竊喜之餘也覺得有些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