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機遇(四)

戰爭在人類的進化史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把人類的發展史看成一部戰爭史也未嘗不可。幾乎每一次深刻的變革都伴隨着戰爭,每一次戰爭都伴隨着某種變革。同樣的,每一次的變革中,都出現了把握歷史走向的人物。無論他們是否高尚,但是不可否認,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法羅克·萊格瑞也希望成爲這樣一個人物,張雲川給他的信中也很很隱晦的提出了這一點。

在巴基斯坦的政治路線中,和中國的關係已經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超過了同美國的關係。同這個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爲鄰,巴基斯坦也清楚的知道這個鄰居和援助者到底對巴基斯坦抱有什麼樣的期望和警惕。生產中同投機者不同。後者希望在亂局中火中取栗,而前者更喜歡在穩定中按部就班,就像中國對巴基斯坦期望的那樣。

法羅克當然清楚這樣對於巴基斯坦的好處。穩定下來,肅清叛亂分子,那麼中方一直擱置的直通卡拉奇港口的重載鐵路就能開工。這對於只有一條貫穿全境的鐵路的巴基斯坦來說,不悖於再造一條大動脈。而沿着這條大動脈,從中方流入的資金和技術將大大的改變巴基斯坦的經濟生態。鐵路沿線的礦產資源和人類資源都將得到開發。中方對巴基斯坦的援助也將不僅僅停留在基礎農業上,勞動密集型,較低水平的工業也有望得到一定的發展。

但問題是,這並不簡單,甚至說很難。先不說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人。那些各個部族的長老就能夠讓巴基斯坦處於持續的動盪和不安當中。因爲他們的利益是不相同的,而且他們的能量又太相近,這讓巴方的政治生態幾乎是一鍋沸騰的玉米粥。那些多如牛毛的部族長老們一天一個主意。今天他們可能高呼口號,宣傳世俗化是發展的必由之路。第二天他們可能又裹上長袍朝天鳴槍,宣揚恢復原教旨主義纔是伊斯蘭真正的復興。幾乎沒有人能搞明白他們到底想幹什麼,同時所有的人都有機會用一些靠譜或者不怎麼靠譜的利益把他們拉扯過去。他們可能是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資金提供者,也可能代表着美國的利益,當然有機會的話他們也會對人民幣頂禮膜拜。?? 太陽的距離44

所以,這種情況是不可能滿足中國人的要求的。在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有足夠的控制力之前,精打細算的他們除了在農業上拉巴基斯坦一把之外,也僅僅是把巴基斯坦當成武器試驗場,幫巴基斯坦擋住印度人罷了。但是要說增強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談何容易啊。

但是印度人的入侵卻從側面給了巴基斯坦一個機會。

如果增強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很困難,那麼削弱地方勢力就是個不錯的方法。張雲川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這個信息讓法羅克多少有點心跳加速。他不是穆沙拉夫那樣的軍事強人,通過選舉走上前臺的他雖然有了不少的政治力量,但是想“削藩”還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但是通過席捲而來的印度人的手來將巴方部族勢力洗刷個七七八八的話……

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創傷,同時也帶來一個機遇,法羅克希望自己有能力抓住。

不過,在他的內心深處,卻有着和希望同等份量的擔憂。用刀刴開魚骨的時候,會在砧板上留下刀的痕跡。印度人是一把刀,地方勢力就是一條小魚,巴基斯坦就是那塊砧板。而印度同時又是一條大魚,中國人是一把鋒利的斧頭,巴基斯坦依然是那塊砧板。

就在法羅克爲了砧板與魚肉糾結的時候,印巴前線的態勢又向對巴方更加不利的方向前進了一步。時間進入五月,戰爭對巴基斯坦主要糧食和油料作物的產區——信德省的破壞所產生的後果,開始逐漸的顯現出來。首先,因爲戰爭的影響,作爲小麥和葵花籽的主產區的信德省,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縮水了百分之六十三,這百分之六十三中,有一半的產量是因爲第二次開戰而被迫放棄掉的。這些作物在花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資源和進口的化肥後,最終變成了只能腐爛在地裡的秸稈和用來餵養牛羊的青飼料。代價就是,巴基斯坦的食用油料缺口新增37。1萬噸。包括首都卡拉奇在內的各大城市不得不採取食用油配給制度。很多的家庭主婦不得不放棄平常食用的烤制的大餅,開始向中國人學習,開始用籠屜蒸饅頭。烤和煎,炸等烹飪方式也減少使用,更多的用來煮。

如果說食用油料僅僅是讓巴基斯坦人陷入了不能滿足味蕾的境地的話,那麼棉花播種面積的急劇減少則讓巴基斯坦的外匯收入開始出現問題。作爲重要的經濟作物,棉花在巴基斯坦獲取外匯的方面佔有重要的地位。如今棉花的下降讓巴基斯坦不得不更多的依賴於中東的土豪們,也更加依賴中方的貸款。

從金錢這個事情上,法羅克真的沒什麼拒絕中方的勇氣。

當然,棉花關係的僅僅是錢的問題。但是小麥的問題卻讓巴基斯坦感到了深刻的危險。

席捲全球糧食主產區的旱災沒有理由因爲戰亂就放過巴基斯坦。上半年的乾旱少於讓巴基斯坦小麥的出苗率下降的非常厲害。同時因戰爭而被迫逃離家園的巴基斯坦農戶也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農田。兩下相加,巴基斯坦的糧食危機已經迫在眉睫了。

作爲一個在在二十一第二個十年內,每年能夠靠出口小麥獲利十數億美元的糧食出口國,巴基斯坦是沒有糧食問題的,哪怕就是遭遇旱災,憑藉印度河流域充沛的水量,也足夠巴基斯坦餵飽自己的兩億人口。但問題是,印巴戰爭的地點,正式肥沃的印度河流域,在橫飛的炮彈中,沒有人能夠安心的種植農作物。

雖說巴基斯坦已經建立了糧食儲備體系,但是因爲爲了換取外匯等原因,巴方的國家應急糧食儲備完全不夠他們挺過這場戰爭所用。而印度人也發現了巴方這個處境。在進入四月底的之後,印度人開始通過情報確認巴基斯坦大型糧食儲備中心的位置,並通過陣風和su-3mki等先進戰鬥機,發射長程導彈,來攻擊這些要害地方。

而就在昨天,蘇庫爾地區,一個設計儲量20萬噸軍民兩用糧食儲備庫,被印度人的風暴陰影防區外攻擊導彈命中。近17萬噸小麥被付之一炬!

第59章 科德吉反擊戰(十)第6章 第六章 如虹第15章 第十五章 交換第2章 第二章 攻於九天第18章 第十八章 玩火的越南人第159章 一路荊棘第2章 第二章 金大雷的往事(二)第70章 列城雙鬼第16章 第十六章 民族主義第122章 薛慕白的堅持與包和一的判斷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停戰的預期第19章 第十九章 d·brt和帝國墳場第124章 激戰印度洋(二)第110章 過渡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停戰的前奏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停戰的預期第145章 泄密第20章 第二十章 備戰162 狗急了跳牆第41章 機遇(一)第41章 機遇(一)第72章 印度人的如意算盤第102章 我還活着136 世界的棄兒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圖窮匕首現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老兵韓榮濤第15章 第十五章 動搖的基石第6章 第六章 大陷阱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歸鄉第86章 飛躍巔峰(一)第62章 經濟手段第18章 第十八章 上合+東盟第88章 飛躍巔峰(三)第146 開創新時代第38章 無法透視的未來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賣掉那些廢鐵!”第53章 第五十三章 向西第81章 在人間第8章 第八章 出訪東南亞第15章 第十五章 戰爭的雜音第8章 第八章 氦3與鐵路的交換第132章 逃出生天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危機邊緣第6章 第六章 如虹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第111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60章 第六十章 再次不明朗的戰事第9章 第九章 燃燒的翁吉瓦(二)第150章 南亞和南非第37章 靴子落地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寇希梅的“禮物”第80章 告一斷落162 狗急了跳牆第102章 我還活着第152章 雅各布阿巴德(一)第105章 外交交換第41章 機遇(一)第3章 第三章 歸途第138章 嫁到遠東和王長鬆之死第9章 第九章 燃燒的翁吉瓦(二)第132章 逃出生天第13章 第十三章 燃燒的翁吉瓦(六)第151章 死志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苦難的阿富汗第50章 科德吉反擊戰(一)第125章 餘勇判斷失誤第13章 第十三章 泰國政變第53章 科德吉反擊戰(四)第2章 第二章 開端第134章 七月雜記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歸鄉第15章 第十五章 戰爭的雜音第157章 雅各布阿巴德(六)第39章 空中專列第151章 死志第106章 印度洋航線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危機邊緣第46章 手中的牌(一)第117章 遙遠的橋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局勢第13章 第十三章 泰國政變第8章 第八章 燃燒的翁吉瓦(一)第50章 第五十章 刺刀第9章 第九章 過去的和未來的第30章 第三十章 美國人的邏輯第67章 出擊命令第101章 禍水東引第112章 金融的觸角第9章 第九章 過去的和未來的第13章 第十三章 產業與黃金第78章 輪迴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戰場評估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停戰的前奏第68章 攻擊列城第50章 第五十章 刺刀第7章 第七章 聚變電站的海外建設第134章 七月雜記第138章 嫁到遠東和王長鬆之死第163章 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