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

“平方根表、三角函數表、導數、偏導數、解析幾何……”

要弄一本中學數學教材和工具表出來,也相當的費腦子。尤其是在時下的行情中,千多年後的經驗是行不通的,讓學生窩在學堂進行十二年年以上的初等教育,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所謂“十年寒窗”模式,在唐朝還沒有誕生。

根據一貫的“沔州經驗”,老張發現在開蒙之後,大概六七年,就能消化這些知識技能。

那麼,如果不能消化這些知識技能,這說明什麼呢?

這說明……被淘汰了。

至於被淘汰的學生是不是“大器晚成”,這已經脫離了老張需要關心的範疇。炎黃熱土自古以來就不缺人,於是人們嘴裡的“百裡挑一”“千里挑一”,放在小地方興許還不錯,可一旦放大到全國、全天下,那麼,“百裡挑一”“千里挑一”都泯然衆人。

哪怕是“萬里挑一”,在貞觀十四年,選幾千個“萬里挑一”也根本沒什麼難度。

而只要一千個“萬里挑一”,就足以維持大唐帝國的運轉……

所謂精英中的戰鬥英,不外如是。

老張回憶前塵,一路讀書學習,其實也擊敗了數以萬計數以十萬計的競爭對手,才能在複雜的行業、危險的事業中摸爬滾打。但類似老張這樣的人有多少呢?倘使人口突破十億,那麼,“萬里挑一”也成不了經營,只能更進一步。

在冰冷的機器、轉動的機器、熾熱的機器面前,天花亂墜是沒有用的,只有知識、技能,才能讓機器迴應你,否則,一個小小的誤操作,一間鍋爐房的微小違規,最終給人的談資,也僅僅是“螺旋上天”“全家爆炸”……

淘汰是殘酷的,這是一個篩選過程。

物質基礎相對匱乏的貞觀朝,哪怕已經開始了模模糊糊的變化,可那些掙扎出來的黔首子弟,就像是攥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決計是不願意從這場殘酷的篩選中被踢出去。

這是真正由求知慾、求生欲推動的努力,哪怕張德給予他們的上升渠道,其實在帝國的體制中,基本可以說是沒有。

但是,哪怕僅僅是在州縣做一員小吏,也是徹底改變了階層乃至等級。

尤爲純粹的追求,不參雜諸如任何“主義”和“理想”,老張從不會拿此等本能去指摘孩子們的選擇。

時代是不同的,這裡是唐朝,沒有“信息化”“工業化”,更遑論“全球化”。

臨漳山的學習氣氛濃烈,知識是吸引人的,當知識能進一步改變命運的時候,它尤爲吸引人。

學生們依然羨慕着漢陽城中“學子”們的“之乎者也”,因爲那是體面的、尊崇的、爲人稱道的,但凡能拿孔夫子所說過的話來堵人的,他們進京趕考時,也不怕沒有“知己”幫他們大肆宣揚。

只是,因爲臨漳山教數學,學生們懂“名實”,懂“規律”,所以也明白,並且是深刻地明白:求人不如求己,且讀書去。

“丁二郎,丁二郎!”

山腳下,埠頭的食肆多有學生過來吃些“滷煮”“麻辣燙”,喝酒的極少,主要是學堂不建議學生飲酒。散酒雖賤,但也是要花幾文錢,對學生來說,有些不值得。能吃些小吃打打牙祭,便是夠了,還能和同學聯絡感情。

“可是叫我?”

穿着青布短衫,身上印着臨漳山學堂標記的小哥站住了,扭頭用手指指了指自己,然後看着小跑過來的一員儒生。

這是個五短身材留着鼠須看上去極爲精明的中年文士,撲頭用的是棉布卻不是麻布,可見也不是個窮酸,手中的蘇州摺扇質地上乘,雖然半開半合,但還是能看到上面是畫了畫的,又一支青竹隱約可見。

“丁二郎當面,在下崑山姚舟,早就聽說丁二郎算學精妙,更擅珠算,乃是臨漳山有名的高手。歷年成績都是山上前三,特來拜會!”

“謬讚謬讚……”

丁二郎年齡不大,今年才十六,但的確是臨漳山有名的數學尖子,珠算也的確相當的厲害。

“二郎,不若茶肆中小坐,在下乘船西來,正是爲我東翁尋覓賢才。”

“這……我今年才十六,還想再讀一年……”

“二郎且莫着急,在下的東翁,還是等得起的。”然後又正色道,“東翁現爲崑山縣令,入秋赴任,正要大展拳腳,施展抱負。如今正在考察松江,欲效仿滄州市舶司及登萊故事,因此急需精於算學之賢才,且是‘王學’‘新學’之高徒!”

“未曾想是‘百里侯’之左膀右臂,蟹多有怠慢,還請移步茶肆,坐下說話。”

“正有此意!”

到了茶肆,姚舟點了一壺雀舌,又叫了一些小菜,鹽煮筍、茴香豆、五香驢肉、螃蜞角,這才掏出了一封信,上面蓋着崑山縣令的印,姚舟表明身份,不是騙子。

“姚先生,在下還是年幼,怕有負重託啊。”

丁蟹面露難色,他到底還是十六歲,雖然往常農家子,十六歲早就立業成家,甚至有些地方孩子已經能爬走,但進入臨漳山,本身就是一種改變。

“君子當用其能!更何況,二郎此言不妥,便是沔州長史張樑豐,今年也不過二十有四。賢才不分老幼,能者當敢爲天下先!”

說出此話的時候,姚舟指着臨漳山的上山道旁,有一塊巨石,巨石上正是刻了一行字:敢爲天下先。

落款是李淳風……

“姚先生,可否容蟹見過山長,再來回復?”

“可以!”姚舟毫不猶豫地應道,“還是那句話,二郎,我家東翁等得起!”

見姚舟這般爽快,雖然年齡相差極大,但是丁蟹心中還是頗爲意動,只覺得古時知己之言,大抵就是如此的。

過了兩日,丁蟹背上了行囊,手握張德給他寫的一封推薦信,行囊中還收着張德新編的兩套教材,便踏上了前往吳地的“八年造”,跟着姚舟,爲自己謀出路去了。

“又送走一個啊。”

站在漢陽城頭,目送舟船東行,老張感慨萬千,他從未給學生們組織過畢業典禮,他們的畢業典禮,只在他們自己的路上。

沒幾日,便有人在茶肆中高談闊論,說起那位時常月考季考前三的丁二郎,在崑山縣得到了重用,如今算是個“崑山縣民部尚書”呢。

第九十五章 觀滄海第九十一章 發動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三十四章 要負責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二十三章 厚積薄發第一章 站街女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十章 衆犬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三十三章 煩悶第十七章 少年立論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詩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八章 故人第十五章 運氣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覺第六十七章 怎麼看第九十章 查探第十八章 陸師兄求助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三章 灑脫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十四章 飛揚第四十九章 一舉成名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三章 渣男第二十五章 這奇葩的畫風第二十八章 和煙花無關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兒(求推薦票)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點多第九十七章 態度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八十四章 溫文爾雅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五十幾章 生兒生女都一樣第四十五章 老漢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五十七章 官不聊生第四十三章 很合理的要求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十一章 辦事漂亮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五十八章 理解錯誤(遲來的一更)第八十五章 登門第五十八章 一羣鴨子(第三更)第五十章 民爲貴第四十六章 事涉禪宗第七十五章 狗仗人勢第九十九章 開道第二十一章 跳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三十二章 餿主意第六十幾章 使者們第五十九章 沒有想過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畫風第十八章 大哥第八十三章 小本經營第五十八章 不急不躁第五十九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十七章 少年立論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五十五章 拜門何求第九十七章 地方變化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八章 張、班後列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十四章 增長點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二十九章 一千萬貫第二十七章 繼續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十一章 天氣太熱第九十章 宰第七十三章 憑本事吃飯第二十五章 閒談第八十二章 舊時之言,今日之見第五十二章 程處弼又來了(一更)第二十八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十六章 餅第十五章 以李爲禮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四十八章 大建出奇蹟第八十七章 兩難境地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九十五章 大無畏第四章 沒想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