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

皇帝再次召見武懷玉。

依舊是在西苑草堂。

“朕聽說滎陽鄭氏主動要送女給你做妾,這是好事啊,”李世民叫來鄭才人,“她是鄭才人,論輩份是鄭崇嗣的族姑母,鄭才人說鄭崇嗣的妹妹,年方二八,芳華絕代,”

武懷玉餘光掃過那位鄭才人,

年輕貌美,衣飾華麗。

他迅速收回目光,低頭答道,“先前樊樓一事,已有公斷,臣也無意再追究。樊樓的損失他們也賠償了錢財,這事已了。至於說納鄭氏女爲妾,臣無此意。”

“滎陽鄭氏雖近年沒落,但也畢竟是五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名門家教確實不錯,教出的女子很有禮儀教養,你納鄭氏爲妾,也是化解了與鄭氏他們的誤會·····”皇帝笑着勸說。

“陛下,鄭崇嗣我見過,真不值一提。”

鄭才人在一旁聽到這些話,臉有些脹紅,卻又不敢插嘴,氣的瞪大眼睛。

可武懷玉卻是在皇帝面前,把鄭家貶的一無是處,甚至透出堅決不屑跟鄭氏結親的態度。

李世民笑,

“鄭才人啊,朕本來還想做個媒,幫你們鄭家促成這樁好事。既然懷玉不願意,那也不能勉強,要怪只怪鄭崇嗣這次壞了鄭家的名聲。”

說完,李世民讓鄭才人爲二人沏茶。

鄭氏開了個龍團,傳統的方式煎茶。

她煎茶的功夫不錯,一套動作行雲流水,都有幾分功夫茶的味道了。

“算了,朕給鄭氏再選個良配賜婚吧,”

“通事舍人陸爽,也是名士,朕就賜鄭玄勖女給陸爽爲妻,”

這話出來,武懷玉心裡都想笑,而鄭才人臉色慘白,十分難看。

這事牽涉到一樁陳年舊案,貞觀初,長孫皇后曾經親自爲皇帝尋訪名門淑女入宮,當時就挑中了通事舍人鄭仁基之女。

皇后聽說此女容色殊絕於是推薦給皇帝,娉爲九嬪之充華。皇帝下詔冊封,結果魏徵跳出來反對,說鄭氏女跟士人陸爽有婚約在先。皇帝聽後也很驚訝,於是下令冊封免行。

可這時房玄齡溫彥博韋挺一衆大臣站出來,認爲這事沒有明證,冊封大禮也已經開始,哪有半途而止的道理,連那位陸爽都趕緊上書,說他爹陸康在時跟鄭仁基是好友,當初鄭家有事,陸康給過一筆錢,但這是借錢不是娉禮,更沒有下過婚書等。

可魏徵卻說大臣們是故意迎合皇帝,陸爽也只是害怕責怪,所以纔會否認。

雖然鄭仁基,以及當時鄭家在朝中領軍人物鄭善果、鄭元璹都說沒有與陸家的婚約,

可李世民最後還是收回冊封詔意,

陸爽當然也不可能娶鄭氏,可其它人也不敢要鄭氏,於是乎最後鄭家無奈只好讓鄭氏出家做了尼姑。

這件事情,當時可以說弄的鄭氏臉面無光。

倒是那個陸爽,此後仕途倒還不錯,如今已經官至六品的通事舍人,他在那件事後,很快便娶了妻子,但前年妻子病逝。

皇帝現在要把鄭崇嗣妹賜婚給陸爽,

這是在打鄭家的臉,

畢竟鄭家主動把嫡女送給武懷玉做妾,武懷玉無情拒絕,皇帝這裡又立馬把鄭氏賜婚給陸爽做續絃。

陸爽是什麼?

雖說陸家也算是河北名門,但跟五姓鄭家門第相差還是挺遠的,當年陸鄭兩家本有婚約,可陸爽卻慫了,害的鄭氏既沒進成宮,又還被迫出家。

因爲那事,陸鄭兩家的交情也算是沒了。

這事過去也就過去了,可皇帝現在還要再來鞭屍,把鄭氏女賜婚陸爽當續絃,這不是逼鄭家吃屎嗎?

¤тt kдn ¤¢O

“鄭氏給陸爽爲續絃,也不比給懷玉做妾差吧?”李世民笑呵呵道。

武懷玉心說皇帝還真是狠。

看來鄭氏幾家這次確實狠狠的惹惱了皇帝,而鄭家想送女兒給武懷玉做妾這事,又惹怒了皇帝。

一而再的碰觸皇帝底線,

皇帝自然要反擊,只是這反擊有點狠啊,

這賜婚,那是要讓鄭家陸家都心裡難受。

這哪是成兩姓之好,這明明就是挑開傷疤放血。

當然,這樣做也還有一個目的,徹底壞了武鄭聯姻這可能,甚至要讓武懷玉跟鄭家這樑子好不了。

武懷玉心裡明鏡似的,但並不反對,也反對不了,再說,跟他們保持距離,那是現在的政治正確。

“鄭仁基之女現在還在出家嗎?”李世民飲了口茶,擡頭問鄭才人。

“還在長安城東勝業坊街北甘露尼寺出家。”

“轉眼也出家多年了,若是有意還俗,那便回家吧。”皇帝道。

鄭才人被揮退。

李世民端着茶杯看着武懷玉,“鄭崇嗣妹可是絕色,你錯過機會了。”

武懷玉也只是笑笑。

“鄭仁基女也不錯,姿容絕色,算來年紀也才二十多,要不朕下道旨意,賜你爲妾?”

武懷玉驚歎,皇帝這真是要武家跟鄭家不死不休?

那位鄭仁基女,當初本跟陸爽有婚約,長孫皇后不知,把她推薦給皇帝,李世民下詔要娉爲九嬪之充華,那可是二品。鄭家明明跟陸家有婚約,可卻還是接了旨,可冊封禮進行一半,魏徵跳出來挑破,

最後事情鬧的非常難看,鄭陸兩家臉面全無,鄭氏出家爲尼。

現在武懷玉拒絕鄭氏結親之意,皇帝又把鄭玄勖女賜婚給陸爽做續絃,本就已經是非常打臉鄭家,

可現在李世民連那個出家爲尼的鄭仁基又都不放過,又要拉出來,還要賜給武懷玉爲妾。

這鄭家的臉,不是被扔在地上踩了又踩嗎?

武懷玉不納鄭玄勖女爲妾,結果納鄭仁基女爲妾,這可不是什麼結親聯姻,這是踐踏鄭氏顏面,

武懷玉跟皇帝一起反覆打鄭家的臉。

你武懷玉拒絕人家送女爲妾的提議就算了,你還這樣搞,鄭家不要臉面了?

你把人家嫡長子送去嶺南流放,現在還要這樣踐踏尊嚴,這是再無緩和餘地了。

“陛下,鄭氏既已出家爲尼多年,還是不要打擾了。”

“鄭氏也是被迫出家,並非本願,大好韶華,怎能青燈古卷虛度,說來那也是朕當年犯下的錯,如今就算是彌補一二吧。”

武懷玉無話可說,

皇帝耍流氓,無法應對。

“這事就這麼定了,朕馬上下旨,讓鄭仁基去尼寺接人,伱們選個良辰吉日,把人接回晉國公府吧。”

武懷玉離開西苑時,只能無奈的嘆氣。

皇帝是越來越能折騰了。

他跟鄭氏也算是徹底的結仇了,雖說他不怕,可被皇帝這樣算計,其實挺不爽的。

不過想想自己也沒把呂宋的真實情況告訴皇帝,也還是藏了一手,心裡倒也平衡了一點。

草堂。

李世民靠在榻上,閉起眼睛,

許久,皇帝重新睜開眼睛,眼裡再起亮起精芒。

皇帝起身,揹負着雙手踱步來到後堂,

後堂地板上鋪着一副很大的地圖,用牛皮拼接縫製,上面繪着大唐疆域圖。

皇帝站在長安的位置,

面朝南邊,

他目光投向山南、江西,越過五嶺,注視到了嶺南。

如今的嶺南疆域極廣,下轄六都督府,四十九州,另轄七十二羈縻州。還要加上一州,長泰州,這是分封給魏王李泰的藩地。

廣州、交州,

還有東海中的流州,南海里的珠崖,以及那個深海之中的呂宋。

皇帝的目光在呂宋只是看了一眼,然後就收回了目光。

他目光順着大海,往東遠眺,牛皮地圖上那部份是一片汪洋,但在地圖東端,那裡也有一片大陸,

那裡是武懷玉曾說過的東陸殷地,

一個傳說中的地方,玉米土豆紅薯辣椒等祥瑞作物正出自那裡。

皇帝目光往北移,

一直到最北端,東陸與大唐極東北的夜叉流鬼等雪原冰國,只隔一條海峽。

這些年,李世民明裡暗裡沒少派船隊前往極北,他們沿着海岸線一路前行,歷經數年,尋訪了諸多靺鞨部落,也越過黑龍河口,抵達小海,見到了更野蠻的使鹿、使犬、捕魚等諸部,

找到了流鬼、夜叉、驅度寐三國,甚至找到了那條海峽,也抵達了東岸的北部,但那裡跟流鬼夜叉等國一樣,蠻荒、冰雪,

那些歷經千辛萬苦的探險船,只見到了一些蠻荒土著,並沒有發現玉米土豆紅薯這些東西,也沒有發現殷人。

但皇帝還是堅信了武懷玉老師曾經去過東陸,見過殷人,從那裡帶回那些祥瑞,

他堅信沿東陸海岸繼續南下,肯定能找到氣候更舒適的地帶,

雖然這條探險路線很危險艱難,一次得好幾年,沿途得建立補給、過冬的據點等,但李世民還是每年都往裡面投錢,

皇帝的目光投向東陸,

但最終還是收回了目光,

相比起虛無飄渺遙不可及的東陸殷地,他心裡清楚,大唐真正要關注的還是在中原,

四邊最重要的還是北疆,是陰山以南的河套、代北,然後是遼西、河西兩條走廊,再是隴右川西。

至於南中、黔中的地位,遠不及河套遼西等地,

而嶺南,地位要比南中黔中高點,有海貿之利,但現在也基本上安定了下來,接下來,可以從嶺南抽調回一些兵馬了,那些兵馬武懷玉已經實戰練出來了,正好可以抽調到京北,或是河西隴右一線。

嶺南大局已定,

根本用不着那麼多防人鎮戍,

武懷玉在嶺南設了七鎮戍兵,又有十四府折衝府,加上巡海水師、沿海巡檢營,以及使府經略軍,加上七府的守捉營等,

嶺南的兵,太多了。

甚至安南,可以從嶺南劃出去,單設一道。

皇帝在地圖上走走看看,

最後腳步停在京北,

他站到了河套,

經過這麼些年,DTZ已經徹底被瓦解,衰弱,那麼漠南的突厥各部,也可以重朔格局。

依託陰山山脈,以北魏六鎮舊址,重新打造一邊塞北鎮戍防線,修復武川等軍鎮城堡,並在那邊駐軍屯墾。

然後就是在河套、代北,打造第二條防線,西起靈州,北至豐州,東抵懷荒,背倚長城,屯田牧馬。

第三道防線,自然就是長城防線。

把防線向北推進部署,而原來靠內的一些都督府罷撤,新設如豐州都督府、燕然都護府等。

隨着這三道防線的打造,核心還是河套平原,

朝廷要在河套平原修建起三受降城,建起上千座烽燧。三道防線的核心還得是河套平原,

只有河套平原的糧草供給,才能保證陰山北面軍鎮的供給,也只有佔穩河套平原,才能使的遊牧部族無法在漠南坐大。

要把陰山以南的突厥部落,繼續分化,要繼續將一些部落南遷,留下的也要分而治之。

嶺南七鎮,

李世民想了想,高州都督府已經罷撤,那麼福州都督府或許也可以罷撤了,

如此嶺南就保留五都督府,則嶺南七鎮可以先撤掉兩鎮,

www▪тт kān▪C〇

這兩鎮一萬鎮兵,可以直接調到京北,部署在陰山以北的新六鎮,或是部署在河套三受降城。

嶺南的十四個折衝府可以留下。

皇帝看着地圖思索着,

嶺南原來的七個守捉營,足兩萬一千人,可以替換剩下的五個軍鎮戍兵,這樣剩下的一萬五戍兵,也抽調回去。

可以部署到隴右、青海一線。

這樣嶺南的三萬五戍兵全調走,兩萬一守捉營,抽一萬五補充爲五鎮戍兵,還剩下六千,剩下的五個都督府,每府保留一個一千二百人的守捉營。

皇帝計算着調整後的嶺南兵力,

武懷玉的經略軍六千,嶺南新五鎮戍兵一萬五,五個府守捉營六千,則武懷玉麾下還有兩萬七千兵。

加上水師、巡檢兩營各三千,那就是三萬三。

十四個折衝府一萬餘人,不過這些是府兵,不是州鎮戍兵。

三萬多州鎮戍兵,這戰力已經不低了,嶺南五十州,還有州團結兵,羈縻部落的土兵。

李世民甚至覺得嶺南的兵還是有些多,

但考慮到一次從嶺南抽調走了七鎮戍兵,那可是三萬五千戰兵,最後還是打算先就這樣。

一萬部署到京北,一萬部署到河西,一萬部署到隴右,五千部署到劍南。

武懷玉繼續經略嶺南,抽走七鎮戍兵後,李世民感覺心裡輕鬆多了。

第1163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782章 玄武門第232章 大嫂第846章 生活難熬吃頓生蠔第909章 就是賤第740章 想要一個名分第1295章 戰馬嘶風何處歸第1216章 安祿山發配安國第56章 過三關第1269章 心煩意燥李大郎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463章 觀自在第1117章 願請長纓第648章 李二鳳第1118章 夜無眠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758章 千里西江奔邕州第1122章 求饒第233章 四絕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891章 十年之約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5章 戰神鄰居第1096章 丁憂第472章 慶餘年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1095章 噩耗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1020章 他急了第169章 圍獵青狼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200章 高處不勝寒第640章 今天敢打侯君集,明天就敢造反第404章 鼻子被打歪了第168章 咱被盯上了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第192章 殿上爭封第16章 永康公府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307章 拔刀必見血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483章 泄露禁中語,貶第258章 舔狗第132章 獨領風騷第1056章 一百年,不許變第1290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第953章 三頭六臂第1061章 篳簬籃縷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第1056章 一百年,不許變第1014章 十八騎橫掃千軍第384章 撲朔迷離真亦假第1197章 五子鎮安西第951章 來來去去第81章 由我接管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606章 欺君之罪第1205章 亂箭射殺撥換城第132章 獨領風騷第83章 白袍總管第730章 下海第42章 連升四級第157章 血濺金殿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925章 民所求者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181章 六騎會盟第805章 狗仗人勢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1313章 臨終顧命第49章 仗內供奉第463章 觀自在第912章 安平堡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400章 門生第363章 紅袖添香琵琶行第239章 師弟侯君集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1295章 戰馬嘶風何處歸第771章 願賭服輸十三郎第1138章 無敵第283章 大官人第406章 太上皇第224章 窮進士第362章 命運多舛金絲雀第90章 跳蕩先鋒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16章 永康公府第148章 記名弟子第762章 佳人第935章 割讓六國第697章 朕聽說第821章 賢婿啊第233章 四絕第963章 最高機密第1201章 此去爲大漢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