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章:試探

老九的話自然是讓屋內的衆人大爲震驚,誰也沒想到最終的結果竟然會是這樣?

不僅不用他們賠錢了,而且皇帝還把這錢給拿出來了。

這事怎麼聽怎麼覺得玄乎,可想來想去的,卻又找不到什麼破綻,再說了,他們家一窮二白的,皇帝又看上他們什麼了?

這個疑問一直纏繞在這幾乎人家的頭上,可卻始終沒有得到任何的結果。

武侯所的限足令取消了,也沒有讓鄰里監督他們的行蹤,一切又恢復到了以前的樣子,除了家裡少了個人。

“陛下,奴婢實在想不明白,您爲何要替那些人交錢?就算是體恤百姓,下令免除賠償便可,科學院那邊也不會說什麼,可您這麼一做,今年宮裡的日子可就要緊着點過了。”宋忠滿臉的鬱悶。

事情是宋忠親自去操辦的,錢也是他交的,是真正的交錢,而不是那種沒有交錢而對外公佈交錢的行爲。

錢,自然是從皇室裡出。

皇室每年都有固定的開銷額度,一年四千貫的費用,不鋪張浪費的話,是足夠用的。

當然,皇室並不止這麼點錢,內府還有一筆數目不小的資金,可那筆錢卻不允許被挪用。

也就是說,皇室拿出來的這二百一十二貫錢,是從自己的開銷中擠出來的。

皇室開銷有固定的數額,歷經幾年的時間,也差不多摸出了規律,即便是有偏差,這個差距也不會太大,而且錢用到哪裡,年初的時候就有過規劃。

現在一來,那些規劃自然就要砍掉一些了。

“有些事情,你不明白!”李元吉淡淡的迴應了句,並沒有繼續就這個問題說下去。

關於這件案子的餘熱依舊在發酵着,先是最初的判決,緊接着半個月後又傳來了皇帝對此事的處置。

這麼大的事情,又怎麼會瞞過所有人?

況且李元吉也從未打算要去瞞過別人,沒有想法,也沒這個必要。

百姓中叫好的自然有不少人,唉聲嘆氣的也同樣有不少,而更多的人,則是感嘆那七戶人家的幸運。

因爲所有人都知道了,這是第一次,同樣也是最後一次,下一次,無論什麼情況,無論賠錢多少,皇帝都不會在出面去解決,有人覺得不公,但卻沒人願意去拿自家人的性命去做這個實驗。

但不管怎麼說,李元吉在民間的聲望再一次暴漲了不少。

皇帝需要刷聲望嗎?

當然需要,只不過皇帝刷聲望的辦法跟普通官員不同,有些時候,皇帝只需要做出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帶來無盡的聲望。

而皇帝會犯錯嗎?

會!也不會!

因爲皇帝犯的錯,外界並不會知道,也沒人敢讓他們知道,這就是會。

因爲皇帝犯的錯,總會有大臣幫他頂掉,去承擔這個責任,所以這就是不會。

“陛下的政治手段越來越強硬了,招數也越來越多了!”一間客廳內,幾盞熱茶,幾個人,面色凝重的坐在椅子上。

“是啊,接下來我等該怎麼辦?”又一人附和道。

“是走還是留?若是以前老夫還不會有這方面的擔憂,可是現在,老夫是真的怕了!”

幾人暗暗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同僚的看法。

關於眼前的這件案子在外界的傳言,百姓因爲見過的世面有限,很多內在的東西都看不出來,甚至是一般的官員也都看不出來。

可他們這些經常待在皇帝身邊的大臣們,又如何會看不出來?

仔細的靜下心去回想一下,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

早在最初的時候,李元吉的政治手段是很稚嫩的,所有的手段也相對的溫和一些,雖然有些時候也會強硬一些,可那種強硬,往往是不講道理的那種強硬,就像是兩個人打架,直接就是當面一拳的砸過來,根本不屑於去掩飾。

但是現在,李元吉變了,變的更有心機了,手段雖然同樣溫和,可那只是表面,而且,在收買人心方面,更是讓他們措手不及。

外界的流言,顯然是有人操縱的,不然的話,絕不會清一色的一個態度。

這是基於多年來的經驗之談,一個流言,無論好的還是壞的,經過一百個人的嘴巴之後,他本身的意義必然會發生改變。

可是現在卻沒有絲毫的改變,似是剛有改變的趨勢,便被人給強硬的拽了回來。

“這雖然只是小事一樁,但我等可千萬不能大意吶,伴君如伴虎!”房玄齡越來越感覺到心神疲憊,若是在之前,他必然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但是現在,他已經不得不說了。

李元吉給他帶來的衝擊力實在是太大了,雖然明面上看皇帝已經主動的放棄了一些權力,更注重個人的合理搭配,可這種事情卻不能只看表面。

雖說到現在李元吉也還沒做出那種卸磨殺驢的事情,也從未有過這方面的意思。

可對於李元吉這種一年又一年的快速改變,還是讓他們心生餘悸。

“諸位,現在咱們就來說這個,是不是太早了些?這不是還有半年的時間嗎?”刑部尚書張行成微皺着眉頭,這個時候討論這個,他總覺得有些不妥。 ωwш¸ ттkan¸ ¢Ο

“早嗎?不早了!”房玄齡迴應道:“若是陛下有此意,此時我等應當退居二線,爲後面的人保駕護航,以免上任之初出了差錯。”

其餘人紛紛點了點頭,房玄齡說的對。

這種事情必須要提前做準備,不然的話,到時候是肯定會出問題的。

李元吉不會允許這種問題的出現,而一旦出了問題,也絕不會放過他們。

原本這個內容早在正旦過後就該討論的,但當時卻沒人想討論這個,而這次的案件,其實就是個導火索,促使他們不得不坐下來談論這個問題的根源。

事情很簡單,就是李元吉在登基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元元年頒佈的法令。

這個法令主要用於對官員的一些任職規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五年一期,即每隔五年,就會進行一次換屆。

而對於這個換屆,並沒有明顯的規定,可能不動位置,依舊待在這個位置上,再待五年的時間,或者待到皇帝派人去接替爲止。

也有可能同級別調任,同樣也有可能提拔,或者直接退下來。

這個規定,對於他們來說很陌生,但威懾力也挺大的,官員中反對的聲音還是比較強烈的,但也就只敢私下裡討論一下,壓根沒人敢拿到檯面上去討論,更沒人敢上奏去指責這種方式。

因爲在法令頒佈之初,李元吉就說明了這道法令存在的原因。

爲了避免官員失去動力,說的在直接一點,就是防止官員在一個位置上待的時間久了,從而在這個部門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定期的調換官員,有利於皇帝的統治,因爲頻繁的調動,會讓那些剛剛在地方上建立起自己勢力的官員直接從零開始,而新來的官員必然不會信任這個勢力。

而且在這方面,大多數官員都不敢做的太過份。

因爲隨着科舉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書生通過科舉得以進入仕途,如果這些官員過於熱衷組建自己的勢力,那在政績方面必然會不如他人,一次兩次的不要緊,三次四次的肯定會被砍下來。

而那些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寒門子弟,其實等的就是這麼個機會。

加上古人的一些思想觀念等問題,所以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矜矜業業的去完成任務,要麼就去組建自己的勢力,去挑戰皇帝的威信,看自己會不會那麼倒黴的被收拾,看看哪個幸運兒能取代自己的位置?

而大唐的基層衙門,現在也正處於一個奇怪的現象中。

如果是在以前,要想混的好,就必須要站好隊。

但是現在,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站隊有風險,站前需謹慎。

因爲官員的調動,不會調走一個普通的基層官員,而所謂的調動,指的是有一定身份的官員,並不是所有官員都要調動。

加上大量的監事接連不斷的明察暗訪,在處理了幾個類似案例之後,其他的衙門反倒成了驚弓之鳥。

“這事還是老夫去試一試陛下的態度吧!”張公瑾笑着搖了搖頭,身形壁紙之前消瘦了不少。

張公瑾並不是內閣成員,而是襄州都督,這種封疆大吏級別的人物,自然屬於要換屆的對象之一。

當然,對於張公瑾這種都督來說,其實他們的選擇也並不多,平調到其他州去擔任都督,或者調到朝廷,可以他們都督的身份調回來,這個級別怎麼說也要入閣的,問題是內閣沒有那麼多位置,他們想回來,那就得有人要離開。

“弘慎,此事由你去不妥,陛下之前曾言,有意調一兩個都督回朝入閣的,而弘慎在襄州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這次希望很大,萬萬不可自毀前程。”房玄齡面色一緊,連忙勸阻道。

張公瑾微微笑了笑,表示自己接受了對方的好意:“房相放心,陛下若是有意,自不會放老夫歸去,反之,老夫倒是可以好好歇一歇,在家頤養天年,享天倫之樂了……”

第二三一章:太子監國第五九六章:一網打盡第四三九章:朕一言九鼎第四一七章:問題多多的蒸汽機第六五一章:屈突仲翔的野望第一四三章:反殺與潰敗第一八二章:鎮北城第五七七章:暗箱操作?第五七六章:都是浮雲第五六九章:墓第一四五章:齊王的預言第五零二章:當頭一棒第七一三章:期待第四二五章:你不說朕就不知道嗎?第二五一章:難辦也要辦第二三二章:山寨到長安了都第三零八章:悲劇人生之程知節第五四零章:當個好皇帝真難第二八二章:毫無挑戰的滅國第一四二章:突厥人跑了第四一九章:大唐子民的幸福生活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五七七章:暗箱操作?第四七七章:改變第五零三章:太小心未必是好事第五三六章:後遺症第三四七章:陛下聖明第五四二章:于志寧第三十二章:戰尉遲第五一五章:十字交叉構想第二十七章:太子駕到第五九四章:你!給我錢!第四五四章:你把皇帝給得罪了?第十二章:你是誰家的兔崽子?第二一七章:簡化版步炮協同第六六三章:還有內幕嗎?第六零零章:李承光的感悟第二七七章:有多少來多少第一二零章:臣妾願入獄以正法第八章:這坑俺不跳第三三四章:同志,你要砸朕飯碗啊這是?第三八零章:花樣作死侯君集第二七六章:大唐還是很有骨氣滴第五十五章:賠錢吧第一七五章:蕭皇后第五章:就沒本王不知道的第四零二章:望山跑死馬,長途跑死人第四六零章:李元吉的大招第一零八章:早朝就是用來睡覺的第三十五章:以攻代守第五零九章:強悍入變態般的禁軍第四五六章:我願意第三二八章:魏徵開炮第五二八章:舉國內附?第六七三章:孤幫不了你第四一六章:我想我們快成功了第九十二章:你離死不遠了第三零七章:五百錢一位第六九三章:從裡爛到外第五三二章:又想騙我移民第六八零章:有問題第三九一章:來自地獄的惡魔第二四四章:空談誤國第四三一章:殺?不殺?第三七三章:本公子可是見過皇帝的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第三一三章:天可汗第二四七章:平災策第三五三章:這鍋老夫背了第二六二章:閒的發黴之花樣作死第五二一章:唐軍來犯?第二四七章:平災策第二三四章:人家這孩子都咋生的?第四三三章:侯君集之死第六六零章:聰明人第一六九章:兵鋒相對第四五零:難道是他?第二五一章:難辦也要辦第三五零章:驚天大案第三八六章:解圍、反擊第三二零章:一箭數雕之貨幣改革第四二四:我可以拒絕嗎?第一零九章:齊王在,大唐在!第八章:這坑俺不跳第七零五章:大手筆呀第五六九章:墓第五六三章:閒中訓子第三一二章:借我一千兵,還你一片天第二一三章:從軍制開始第四九三章:滴血認親?第二零九章:它自己會飛第二六三章:又有人作死第三十章:給本公子打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憤怒第一三五章: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第五八八章:蛇,很多蛇第四七七章:改變第一三零章:俘虜第四一九章:大唐子民的幸福生活第一四五章:齊王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