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在後世雲南大理的洱海周圍以及哀牢山、無量山北部地區,分佈有衆多的烏蠻、白蠻部族和部落,這些蠻族差不多便是三國時期南蠻王孟獲的後代和子孫了。
在這爲數衆多的蠻族之中,有六個勢力最大的烏蠻部落,名字分別爲:蒙舍、蒙嶲、浪穹、鄧賧、施浪及越析,史稱“六詔”。
“詔”的意思便是王。
蒙舍詔地處各詔之南,故又稱南詔。在六詔之中,蒙嶲、越析二詔地最大,兵最強,而後來統一了六詔並且建立了南詔國的蒙舍詔,此時卻要比蒙嶲、越析二詔較弱。
實力稍弱的蒙舍詔之所以在長期與其他部族的鬥爭中越戰越強,越打越大,主要原因卻在於得到了大唐帝國的扶持和幫助!
蒙舍詔的酋長姓蒙,始祖名爲舍龍,當時爲了躲避仇家而率族人從哀牢遷居到了蒙舍川。舍龍生了個兒子名叫龍獨邏,又名細奴邏。
太宗時期,蒙舍酋長張樂進向大唐上表,請求讓位給細奴邏。張樂進是白蠻族人,而細奴邏卻是烏蠻族的頭領。當時張樂進之所以讓位,估計也是因爲白蠻人少,他們的生存受到了烏蠻的威脅。
當時大唐立國不久,正在忙着與北方的突厥人作戰,所以無暇估計西南方一羣蠻子們內部鬥爭的破事,自然同意了張樂進的請求,於是冊封細奴邏爲蒙舍部落的頭目。
細奴邏當了蒙舍詔的頭領之後,建立“大蒙國”,自稱“奇嘉王”,臣屬於唐,並遣使入貢。高宗皇帝任命細奴邏爲巍州刺史。到武則天時,細奴邏還派出自己的兒子邏盛炎到長安作爲人質。
在這段時期,除了蒙舍之外的其他五詔與河蠻部落,經常受到他們西北方的惡鄰吐蕃國的侵略和威脅,所以時常棄唐而歸附吐蕃。南詔則始終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
後來,蒙嶲詔的蒙斂、和舍等率兵作亂,大唐便任命李義爲姚州道總管,率兵討伐蒙斂等造反的蠻子。到了高宗咸亨年間,大唐啓用了西爨部落酋長王仁求爲統兵將領,終於平定了亂事。
wωw◆ тTk Λn◆ ¢ Ο
如果不是因爲蒙舍詔遠在最南邊,與吐蕃之間隔着其他爲數衆多的部落,而且還經常受到其他幾個大部落的侵擾,南詔當時只怕也不會對大唐表現的那麼恭順。
因爲其他各詔對大唐表現的不夠友好,大唐自然更加重視與蒙舍詔的關係,甚至白白將陽瓜州的土地送給蒙舍詔。
李隆基登基之後,繼續扶持南詔部落,封南詔頭領皮邏閣爲臺登郡王。次年,皮邏閣遣謀臣張建成入長安表示效忠,討得皇帝喜悅。
開元二十五年,當大唐兵將與吐蕃國在青海湖附近大戰之時,皮邏閣趁機發兵太和城,一舉戰勝了宿敵河蠻部落。因爲當時大唐與吐蕃關係十分惡化,兩家正在隴右一帶打生打死,所以皮邏閣率兵攻打傾向於吐蕃的河蠻部落,便有了幾分牽制吐蕃的味道。
所以,到了開元二十六年初的時候,剛剛取得對吐蕃作戰大勝的李隆基志得意滿,捎帶着也對皮邏閣進行了獎賞,賜皮邏閣漢名爲蒙歸義,並且封爵雲南王。
在大唐給蒙歸義的封王制書裡,清楚無誤地寫着這次封王的原因:“洱河諸部潛通犬戎(吐蕃),蒙歸義率兵征討有功。”
皮邏閣接到大唐的封賞之後,自然是大喜過望。他立即與自己的謀士張建春進行密議,算計着如何藉助大唐之力趁勢兼併其他五詔。
張建成於是向皮邏閣建議:派人給劍南節度使王昱送去重禮,然後請王昱替蒙舍詔向朝廷說些好話,並建議將六詔合併在一起,成爲一個附屬於大唐的蠻族部落。
皮邏閣覺得張建成的這個主意不錯,既可以很好地隱藏自己的野心,又能通過漢人之口達成兼併其餘五詔的目的,所以立即籌備了一筆數目驚人的財寶,讓人悄悄地送給了劍南節度使王昱。
王昱這個鼠目寸光的傢伙,得了皮邏閣天大一筆好處,立即便向朝廷上書,大肆宣揚了一番蒙歸義的忠心可嘉以及合併六詔之後的巨大好處,結果真的得到了李隆基的允許。
實際上,李隆基的戰略眼光並不是那麼粗淺,他可沒有那麼容易被王昱忽悠。皇帝給王昱敕文裡說:蒙歸義效忠出力,討伐西蠻,彼(指其餘五詔)持兩端(一會依附大唐,一會又倒向吐蕃),宜其殘破”。
也就是說,皇帝並不認可六詔統一之後的好處,只是因爲恨極了吐蕃,同時也對首鼠兩端的蒙嶲、浪穹、鄧賧、施浪和越析五個部落失望透頂,所以希望藉助於蒙舍詔的力量將依附於吐蕃的這些爪牙全都清理乾淨!
因爲派兵協助蒙舍詔討伐其餘各詔事關重大,朝廷內部多有爭論,所以一時之間難以確定到底是派誰前去督軍作戰。
身爲御史中丞的周子諒雖然不能直接參與兵事,但按照以往朝廷對外出兵的慣例,皇帝必定會派出一名宦官和一位御史前去督戰,所以他立即將事情的原委詳細地寫在密信之中,讓人快馬送往神威軍。
周承業接到父親的密信之後,十分重視,立即給周子諒回信一封。
在這封信中,周承業明確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那就是大唐不可養虎爲患!
來自後世的週二,比誰都清楚大唐這次派兵幫助皮邏閣攻打其餘五詔造成的惡果。漢家名字叫做蒙歸義的皮邏閣,其實是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一旦被他統一了六詔,大唐的西南就會多出一個十分狡猾兇殘的敵人!
歷史上的南詔國,最初是依附於大唐,等到翅膀硬了之後,便開始對大唐西南部的土地產生覬覦之心,結果毫不猶豫地倒向了大唐的敵人吐蕃。隨後,大唐便嚐盡了自己親手種下的惡果滋味,僅在李隆基生前便有二十多萬的大唐士兵命喪討伐南詔的征戰之中!
而且,正是因爲大唐將有限的兵力都投入到了對外擴張和對南詔的討伐之戰中去,結果等到位於東北方的安祿山和史思明舉旗造反時,大唐腹地卻是無兵可用,眼睜睜地看着安祿山和史思明帶領着大軍攻進洛陽,然後又搗毀了**長安。
周承業對別人或許不敢說出這些來自後世的記憶,但他對自己的親爹周子諒卻是沒什麼顧慮。在這封信中,周承業通過假想的方式,詳細地向父親描述了蒙舍詔統一之後將會對大唐造成的巨大危害,只看得周子諒後背發涼,額頭冷汗直冒。
原本,周子諒心中也是贊同大唐發兵幫助蒙歸義討伐其餘五詔的!
經過這幾年下來許多大事的檢驗,周子諒現在對於小兒子那近乎於妖孽一般的敏銳判斷和預測已經深信不疑。既然二郎在信中反覆強調六詔統一之後的巨大隱患,那就說明這件事情做不得,否則便是二郎假設的那種可怕結果。
周承業還在信中給父親支了招,建議父親暗中聯繫張九齡、李禕、杜希望、李璡和牛仙客等一批重量級的大臣和郡王,一起出面勸阻皇帝,就算是派兵討伐五詔,那也要在戰後直接派兵駐守,而不是將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土地送給蒙舍詔。
週二這條建議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變“驅虎吞狼”爲“引狼入室”!
在皮邏閣眼裡,大唐便是一隻沒有腦子的老虎,他借大唐之兵兼併其餘六詔的做法便是“驅虎吞狼”。可若是大唐出兵之後卻只打掉三個烏蠻部落,然後扶持兩個聽話的部落站起來跟蒙舍詔玩“三國爭霸”,那豈不是等於引狼入室?
當然了,大唐出兵之後想要做到指哪打哪,打完之後還能站得住腳,這就需要相當高明的指揮能力和平衡技巧。而很顯然的,指望如今已經被皮邏閣重金賄賂了的劍南節度使王昱派兵出戰,那無異於是與虎謀皮。
既然王昱已經靠不住,那就想辦法將其拿下!
週二在信裡明白無誤地告訴他爹,王昱私下裡收受了皮邏閣的鉅額賄賂,只要把這件事情查實,大唐和蒙舍詔的蜜月期立即宣告結束!
雖然此時尚無任何證據來證明周承業的“揭發”,可御史中丞周子諒大人卻是毫無保留地選擇了相信自己的兒子。這些年,如果沒有這個多智近妖的兒子辛苦奔走,又哪裡有他這個御史中丞的位置,又哪裡有大兒子吏部書令史的位置!
當劍南節度使王昱向朝廷上表建議六詔合一的奏書送達長安半個月後,朝廷上下同意派兵幫助蒙舍詔討伐其餘五詔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
這一天,皇帝在紫宸殿上會見在京的重量級官員,決定當堂定下出兵伐五詔的事情。
已經處於半養老狀態的張九齡,不知道吃錯了什麼藥,忽然第一個站出來說話,竟然旗幟鮮明地反對讓蒙舍詔兼併其餘五詔。緊隨其後的是前兵部尚書李禕,這個老傢伙跟張九齡的說法幾乎一致,只不過語氣更加激烈。
然後,不等現任兵部尚書李林甫張口反駁,兵部侍郎杜希望也站出來力陳蒙舍詔若是兼併其餘五詔未來將會形成的惡果。老杜話語之中描述的景象,幾乎與週二寫給周子諒的密信內容如出一轍!
杜希望的話剛說完,老節度使出身的現任宰相牛仙客也站出來表態,支持前面幾位老大人的意見。
排名第三的宰相陳希烈一直都很尊敬張九齡,見老張出來說話而且似乎很有道理,便也態度鮮明地支持老張的意見。
到了這裡,李隆基的想法其實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動搖。但令皇帝沒有想到的是,後面還有不少的大臣也是出言反對,他們的意見基本上趨於一致,那就是兵該派,但六詔卻不能合併統一!
見大傢伙都說的差不多了,一直沒有吭聲的御史中丞周大人不慌不忙地向前一步,然後大聲說道:“臣,御史中丞周子諒,有本上奏!”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