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商業移民

bookmark

雲燁沒打算和任何人開玩笑,自己來大唐主要是爲了活命享福的,幹嘛要陷進一大堆麻煩裡去,那天和姚思廉大發感慨,一來是因爲心裡不舒服,二來是酒喝多的緣故,自己現在無官一身輕的狀態,不但云燁喜歡,全家都喜歡。

老奶奶說她年紀大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睡着了醒不過來,有孫子給自己料理後事,她纔會舒坦,這些年和最親的人聚少離多的,她睡覺都很小心,生怕自己死的時候孫兒不在。

今年真好,孫兒連家門都難得出一步,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來回轉悠,多好,睡覺都變成了享受,如果不是捨不得自己的五個小寶貝,就算睡過去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當孫兒和自己說起全家準備去看看大海,看看高山,看看世上最美的景緻,老奶奶沒有半分的猶豫就答應了,只要和孫兒在一起,死在哪裡都無所謂,更何況自己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長安百里之內,能在快入土的年歲裡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好像也不錯。

辛月早早就做好了準備,這些年自己一個人看家,那日暮,小鈴鐺都天南海北的到處去過,只有自己哪裡都沒有走過,虧得自己還是當家娘子。

修書一封去了嶽州,已經退伍的冬魚,人熊,歡天喜地的帶着一大票退役的弟兄,駕着雲家的那艘木蘭舟,星夜不停地往長安趕,能成爲家臣,冬魚覺得這輩子已經知足了。

人熊對於自己沒能當成家臣充滿了怨念。這回到了長安,如論如何也要請侯爺把自己收歸門下,他發現自從自己不當山賊以後,日子過得很不如意。

狗子不小心把自己要隨雲燁出去遊玩的消息泄露給黃鼠之後。黃鼠已經過來央求了好多回,希望侯爺出門能把自己帶上,家裡過不成了,老婆一天平均上吊八回。誰受得了?有好幾回,黃鼠都不想把英娘從繩子上解下來了,就這麼掛着也不錯,至少耳根子清靜。

不知道劉方把孫兒送去了那裡,聽說已經給孩子成了親,揹着一個小包袱就從書院住到了雲家,一個勁的說自己又成了窮光蛋需要在雲家再掙些錢養老,他聽無舌說了,海外有的是金銀財寶。

商量來。商量去家裡還是需要留人。這個最倒黴的任務就交給了雲寶寶雲壽。他是家裡的長子,這些家業都是他的,他不守誰守?都已經是五歲的大娃娃了。

傻傻的雲寶寶露着豁豁牙得意的答應了。他出不去,離石這段時間總是把雲寶寶拐走。在自家的小院子裡,把孩子脫得光溜溜的在黑黑的藥水裡面泡,雲燁不敢問,一問離石就發火,一發火就問雲燁要很多錢,蠻橫的很。

問無舌知不知道這是在幹什麼,無舌光是嘿嘿發笑,就是不說,唯一對雲燁說的就是等雲壽十歲了,就開始跟着自己練武,離石的那套本事不適合雲壽。

僕役裡面最讓雲燁放心的是誰?當然是莊三停,這些年躲在嶺南,幫着李安瀾守着家,今年剛到家,娶了蒙家寨子的一個女子當小妾,還生了兩個娃,大婆娘不敢吱聲,因爲她給莊三停就生了一個閨女。

主僕多年未見,自然感慨叢生,莊三停無論如何也把面前這位留着短髯的青衣男子和自己記憶中的侯爺聯繫不到一起,唯有同樣溫暖的目光讓他感到了一絲熟悉。

“六年不見,老莊,這些年苦了你了。”

“不苦,侯爺,不苦,都是該的,老奴沒別的本事,就心性還算純良,侯爺把嶺南那麼大的一攤子託付給老奴,是老奴的榮幸。”

“哈哈哈,那你就繼續榮幸吧,你也知道,咱家的情況不妙,滿世界都是說咱家壞話的人,所以啊,長安這個破地方咱家不待了,家裡的重心開始往嶽州轉移,離那些咬咱家人遠遠地,這人吶,不能太近了,太近了容易生是非,太遠了也不行,容易被忘記,所以啊,我覺得嶽州這個距離正好,不遠也不近,我要帶着全家跑路,家裡就剩下壽兒,和一些不願意出門的姑姑嬸嬸,剩下的全走。

這一出門一兩年是不打算回來了,所以啊,你就繼續看家,老錢也留下,這段時間姑老爺會搬到家裡來住,教導壽兒學業,如果有應付不了的事情,就去找牛老爺子或者程老爺子,有他們兩位在,家裡應該無礙,我已經給老錢交代過了,有事你們多商量就好。“

老莊沒有說什麼豪言壯語,而是單膝跪地,行了重禮,老莊深深地知道,能被人託付家小的信任,這是對自己最大的信任。

蒔蒔的婚禮就在明年,此時不宜離開,因爲不能參加她的婚禮,雲燁很內疚,早早的準備好了嫁妝託付給了玉山先生,估計她的和尚父親不會幫他準備,也準備不了,皇家的婚禮進行的時候,他甚至都不該出現。

雲家在悄無聲息地準備全家去旅遊的大事,長安城卻並不安穩,無數的商人拖家帶口的準備遠赴嶽州,聽說那裡的第一批住房已經蓋好了。現在就等着裝修室內。

商人是這個世上最純粹的一批人,也是最有時間觀念的一批人,一個半月的時間會被消耗在路上,等到自己抵達嶽州,想必住房也就能住人了吧,嶽州別的好說,但是人手就不夠了,早就聽說岳州人手緊張,尤其是能用的人手,所以大家在趕赴嶽州的時候,不約而同的把自己的資財兌換成了匯票,自己輕裝帶着家人,僕役上路,一來安全,二來省事。

如果是一二十家往嶽州搬,長安人並不會有什麼奇怪,商賈麼,總是重利輕別離的,東跑西顛的掙一點蠅頭小利,算不得大事。

當他們看到千十家富戶成羣結隊的往嶽州搬就恐怖了,從來只有人擠破腦袋進帝畿,從來沒有發現有人從帝畿搶着往外搬的。

很多家店鋪都不見了,比如長安城裡最大的雜貨鋪便宜坊就不見了,聽說是一家黑了心的店鋪,關了也就關了,只是很長時間沒有吃到來自登州的鹹魚未免有點不爽利。

相比之下長安的牙行就明智的多了,他們瘋了一樣的向官府報告應該阻止這樣的商業移民,尤其是那些製造貨物的作坊,如果任由嶽州從長安抽血,長安絕對會在不久的將來淪爲二等城市,因爲嶽州有着無與倫比的商業優勢。

長安城光是宵禁一項就讓商業沒有多少大展拳腳的機會,而嶽州聽說就沒有宵禁這回事,鐘樓鼓樓是用來報時的,不是用來催着大家回家睡覺的,整個城池就分成內城和外城,沒有長安那麼多的坊強,人家嶽州就沒那東西。

嶽州只有一種稅,那就是國稅,把所有的稅都融合了進去,商家只繳納一種,聽說根本就沒有什麼進城稅,牙行抽水這些亂七八糟的費用。

最可怕的就是嶽州就卡在長江水道上,所以南來北往的貨物都要從嶽州轉運,傻子都知道這樣的城市出現,會對商賈有多大的吸引力。

財力雄厚的商賈早就在嶽州買了地皮,自家的房子正在蓋,只要不違制,想蓋成什麼樣子隨自己的便,這對受夠了長安城古板單調的庭院的人吸引力簡直是致命的。

大唐是浪漫的,雲燁就能很好的證明,從辛月一天換八次髮式就能看出來大唐婦女有多麼喜歡蠻族的東西了,她們的丈夫兄弟玩命的殺戮蠻族,就是爲了搶回這些髮式?

雲燁在設計嶽州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木製的建築很容易觸犯禮制,這一條是天條,觸動不得,司禮監早就規定了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材質的椽子,檁條,柱子,飛檐,等等規矩,細緻的讓人就沒空子可以鑽。

在嶽州沒關係,大家都用石頭,水泥蓋房子,只要高度不超過皇家離宮,沒人來追究你,好些有錢,但是沒地位的人家看重的就是這一點。

雲燁站在灞橋碼頭送走了何邵,兩百多艘大船組成的龐大船隊也不知道從長安帶走了多少物資,看到彷彿重新活過來的何邵,雲燁衷心祝福他能在嶽州重新打開局面,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魄力從頭再來的。

“雲侯這是要將長安搬成空城不成?”雲燁早就看見了人羣裡的房玄齡,並不打算上前見禮,現在人家主動發問,雲燁只好上前見禮。

“這裡沒有云家的一艘船,房相說這話,雲家可擔待不起。”

“你雖不出手,長安依然有風雷動,雲燁,莫要恨老魏,如果心懷怨念,老夫是一個最好的人選,人世百年,有時候來不及細細思量,對錯我們分不清楚,憑着一股子執念在天地間苟活,雲燁,看淡一些吧。”

老房這時候很像一位隱士,這樣發自肺腑的騙人,實在是讓人無法忍受,雲燁強忍着胃部的不適,掏出一個本章說:“房相,既然倆見相厭,您把這個本章簽發了,小子立刻滾到天邊,三兩年不會回來。”(未完待續)

第47節 地主家的防護第10節 兜售海帶第29節 聰明人和傻子第41節 還債與銀行我是不是還可以搶救一下第36節 三無詔書第44節 有海盜?太好了第65節 燕子巢下事第32節 倒黴的女人星期一了求點推薦票第48節 擴張的雲家第57節 鈴鐺的辦法第1節 虎口拔牙第10節 爛攤子第24節 不後悔第41節 賢妻良母第11節 只做主官第5節 春風散第28節 圖騰的代價第47節 你的也是我的第48節 誰會成爲皇后第16節 關於帳篷的怨念第54節 有學問的神棍第48節 沒名堂的人第19節 黑雲起第4節 落難的女王第38節 那一文錢哪去了第54節 老牛的喜訊第59節 權臣的心態第2節 熊貓和兕子第8節 都是人才第38節 該還的總要還第50節 五鬼搬運第17節 無盡的財富第37節 大賭注第26節 賠償,賠償第18節 守密的人是傻子第43節 追蹤溯源第21節 賠禮第12節 糟糕的結果第35節 論造反第27節 跑路第48節 誰會成爲皇后第6節 李恪的忠告第37節 李二的傷感和驕傲第39節 感情和秘密第20節 玉山軼事第54節 天上人間第42節 男人的怪嗜好第12節 目光的極致第64節 痛苦地選擇第44節 竇燕山的期望第6節 兇猛的人第35節 一個木球第55節 找虐的寒轍第3節 全民造神運動第19節 仁慈者第53節 救星第3節 恐怖的長安城第40節 搏命(1)第25節 李泰的報告會第39節 四個花瓶第46節 暗訪第11節 美女老師第2節 倒計時第1節 去意生第23節 倒黴的張亮第37節 小師弟的悲哀第53節 李泰的大門第43節 絕處逢生第5節 楚國公奏對第61節 唐磚第4節 無懈可擊的希帕蒂亞第14節 奪血續命(2)第58節 狗子的夢想第38節 木蘭舟第11節 雲府夜宴(4)第13節 奪血續命(一)第38節 寒轍的戰鬥第32節 雲燁的蠱惑懲罰與戰爭第17節 倭國動作片?第31節 大秦嶺第53節 紛亂的雨霧第16節 得道者多助第28節 三岔口第17節 潛水第11節 美女老師第20節 曲江宴(1)第42節 評估第26節 苦囚第27節 許敬宗的見識第45節 誰都 別想太舒坦第53節 紛亂第23節 軍令如山第26節 李二的決定第46節 瀆神第40節 離開第60節 斷義第11節 惜命不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