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河道

蘇綾謹守自己的妾室身份,不願意與陳立同時出現大庭廣衆之下,就先回天機崖了。

陳海帶着厚臉皮的齊寒江,往學宮在聚泉嶺中峰的議事之地竹殿走去。

匆匆往來的匠師及匠師學徒,看到陳海紛紛揖首施禮,陳海也一一點頭應着。

張雄、趙如晦、郭泓判、薛存等人這時候才知道外面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不完全是齊寒江在耍寶,而是陳海百忙之中,趕回天機學宮,一齊將他迎入竹殿的議事廳。

也是趕巧了,張雄、趙如晦、郭泓判等人,這會兒也正聚集在竹殿裡商議事情。

與其他宗門或宗閥內議事,諸人分列長案後而坐不同,竹殿議事採取的是圓桌制,有資格登堂入室、商議學宮最高層面事務的天機級匠師,都圍着一個橢圓形的長桌討論事情。

看着偏殿內的擺設,陳海不無惡意的想着,倘若讓這些身穿道袍的老頭子們,都換上西裝或者白大褂,豈非跟地球就別無二致了?

想到了地球,陳海一陣黯然,此生怕是沒有機會再回到家鄉了。

他隨便找了一個座位坐下,問趙如晦他們:“趙師,你們今天在商議些什麼?”

除了張雄作爲西羌叛亂的禍首,與兩三萬族人被陳海流放到瀝泉外,趙如晦等人加入天機學宮,都沒有對龍驤大營及陳海效盡的義務,但抵禦蠻兵入侵,本身就是大義所在,是衆人責無旁貸之事,趙如晦他們今天再次聚集起來,還是在討論,怎樣盡最大的能力,支持榆城嶺防線的建設。

聽張雄、趙如晦說他們之前所議論之事,陳海微微頷首,諸多工作都還有條不紊的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向在推進,說道:

“妖蠻大軍開始往北收縮,這個冬天的防禦戰已近尾聲,但榆城嶺一線還遠談不上穩固,後續建設的壓力更大。青壯勞力的輸入,日前已與天水郡談妥,周、吳、屈等族不會再阻攔失地貧戶,北遷到雁蕩原尋找生計,預計今年就有將近二十萬人,遷入灌河中游沿岸定居,然而大量的精良工具及常用材料,橫山需要兩三年才能將諸多工場建造起來,前期還是要需要從瀝泉運入。只是目前三艘風焰飛艇的運力太有限,持續不斷的使用,同時維修的壓力也是極大——更重要的一個問題,雁蕩原作爲一馬平川的平原,境內湖澤縱橫,即便地底有礦產,也無法開採,築城所需要的大量銅鐵礦,只能從秦潼山西麓的深山裡開採,但運輸出來,則是一件大麻煩……各位有沒有什麼好一點的想法?”

秦潼山裡的淬金鐵極爲稀罕,普通的鐵銅礦很多,天機學宮早就在西麓發現十數座大型的銅鐵礦脈,但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每年要將巨量的銅鐵礦石,從秦潼山西麓的深山裡運出來。

三艘風焰飛艇的運力極限,就是六十萬斤,加上氣囊、龍骸、吊艇及風焰蒸汽匣等主要部件需要定期維護、維修、更換,一年的極限運力也就是一億斤。

同時,銅鐵礦石往風焰飛艇裝卸相當不便。

之前,爲戰事所需,陳海在西麓礦場集結上萬青壯勞力,專爲銅鐵礦石的開採、裝卸服務,勉強將這事給維持下來,但這是極不經濟的。

此前修造的潼口城,只考慮三五萬兵馬入駐,城牆也只有修造到三米高;而未來真正的潼口城,要考慮抵禦血魔的入侵,能容納附近十數萬、甚至數十萬民衆都能躲進來避禍,一方面城池的面積,在相當的基礎擴大,城牆的高度也需要達到二十米甚至更高。

這時候還想要融鐵築城,而且未來要在榆城嶺一線,修築十座主要城池,所消耗的銅鐵礦石,就遠不是一兩億斤這個概念了。

衆人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有人建議除了已經在造的三艘風焰飛艇,再造更多風焰飛艇的,有人建議在秦潼山貼着懸崖陡壁修造棧道,也有人建議利用潼河在秦潼山西麓深山絕嶺的水道,進行運輸。

每一個建議都有侷限性。

風焰飛艇修造的速度不能快,投入使用後的修護成本其實不低,其他不說,一艘飛艇如此頻繁的使用,氣囊每年更換一次,就需要兩三千張上等獸皮;即便有十艘風焰飛艇,實際上也遠不能滿足運力的需求。

修棧道,是在懸崖陡壁打眼插入樑柱,然後一段段鋪上竹木,但棧道的寬度有限,頂天能容易一輛馬車單向通行,而且想要修造從瀝泉到橫山的千里棧道,也不是一年能完工的事情,最終的運力也遠不能滿足要求。

潼河銜接瀝泉與橫山及潼口不假,但潼河行經秦潼山西麓的深山絕嶺,高度有三千米的落差,灘急水險不說,整條河道還形成一截截瀑布般的泄流,令舟船難通。

要不然的話,從橫山到潼北府早就形成現在的水陸通道了,也不需要等到現在。

然而說到大宗物資的運輸,利用河道無疑是最便捷跟經濟實惠的。

“咳咳!”陳海輕咳了兩聲,打斷了衆人的討論,一揮手,從天機學宮往雁蕩原的千餘里地形圖在一片光幕中徐徐呈現。

“用風焰飛艇運輸代價太高,即便是有十艘甚至二十艘飛艇,也不能將每年數十億斤的鐵礦石運出秦潼山,何況需要風焰飛艇的地方太多。修築棧道之事,也不是不行,但前期就需要投入極大的人力、物力,將來的運力也有限——這事是要做,但只能徐徐圖之,能在五年內修出一條連接橫山的便道,就算成功了。前期的精力,還是要放在潼河之上。潼河從秦潼山東麓蜿蜒流出,經瀝泉一直往西而去,出了秦潼山後,一直往北,往瀚海而去。而在秦潼山內,也是有不計其數的溪流河湖,能使諸礦場所在與潼河相通,我們甚至也能在西麓深山,開墾出更多的田地出來……”

除了周鈞、吳蒙、曹善等族人,陳海早年還在聚泉嶺收納流民、戰俘以及後期張氏兩萬多罪族遷入,瀝泉的人口數量早就有三十萬之巨。

瀝泉山多地田少,也虧得除天機學宮之外,諸閥在瀝泉大造工場,才容納得下如此之多的人口。

當然爲了緩解土地與糧草的壓力,陳海也是很早就在聚泉嶺以西的深山,差不多在潼河的兩岸,尋找相對開闊的山谷、平壩,建造村寨,將一些失地貧民遷進去開墾。

同時,深山絕嶺之中,也有一些土著村寨的存在,林林種種也有十數萬的山民,棲息繁衍,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

現在唯有將潼河的河道貫通起來,在橫山與瀝泉之間形成一條極爲難得的水路通道,秦潼山西麓深山裡的礦產自然就不難運出去,但衡算起來,工程量要比修造一條簡易棧道,艱難得多。

五年之內,根本就不可能做成此事。

“完全貫通河道,是不可能的,但僅僅是單向將銅鐵礦石,往下游運輸,則不太難,”陳海說道,“潼河行西麓一千四百里,主要有四處主要的疊流,比如聚泉湖西去,就直接是百餘高的落崖,但我們在斷崖頂端設轉運站,將數以億計的鐵銅,從斷崖頂端運下去,實要比從崖底運上來,要容易得多,甚至只需要貼着石崖,建滑道往下傾倒鐵礦石即可……”

大家細想也是,將數以百萬斤、千萬斤的銅鐵礦石先集中到斷崖前,直接往百米懸崖下傾倒,絕對要比運到百米斷崖上,容易多得多……

運輸是一件事,同時每年要在秦潼山的腹地開採如此巨量的銅鐵礦石,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想到這事,大家都大蹙眉頭。

橫山、潼口緊缺人手,能抽出二十萬青壯勞力入山採礦?

陳海對此早就有考慮,機關傀儡術要學以致用,要是到這時候還要用人力一錘一鎬的去挖礦石,就有負天機學宮的盛名了,他從儲物戒裡拿出一疊圖卷,遞給張雄、趙如晦等看。

捲刃採礦車圖卷、軌道運輸圖卷等等林林總總十幾種圖卷和構想圖,看得張雄、趙如晦眼花繚亂、乍舌不已,特別是捲刃採礦車,實際是在天機車的前端安裝採礦部件,同樣用風焰動力匣驅動便可。

當然,張雄、趙如晦、郭泓判等人看到採礦車的圖卷,同時都想到,要是採礦部件換成螺旋狀的利刃,是不是所有傳統密集陣形,包括陳海自己所創的長矛重甲陣,都將灰飛煙滅?

這時候想來,當初在玉赤城外,輸得真是半點都不冤啊。

張雄、趙如晦等人頓時又困惑起來,相信陳海絕不可能想不到這點,而龍驤大營一旦裝備這樣的捲刃戰車,與重膛弩配合使用,裝備簡陋的妖蠻戰兵,怎麼可能抵擋?他們還需要費那麼大力氣,去在榆城嶺一線融鐵築城嗎?

陳海費那麼大力氣,在榆城嶺融鐵築城,防範的真就是妖蠻戰兵?

當然,陳海不說,張雄、趙如晦、郭泓判他們也不細想,只是問道:“這採礦車,是不是要秘密製造?”

陳海點點頭,相信張雄他們也已經瞭解到採礦車結構的巨大價值所在,要趙如晦專門監督採礦車的製造,繼而又將張雄留下來單獨說話。

張氏兵敗玉赤城下,逾兩萬族人隨張雄被陳海流放到瀝泉,但瀝泉太狹窄了,絕大多部分的張氏族人,甚至連養家餬口的耕地都分不到,絕大多數人都安排到諸多工場做工,壓根不要奢想能恢復以前錦衣玉食的生活。

陳海這次想將遷一部分張氏族人到橫山、潼口定居,讓大部分張氏族人分出去,在雁蕩原紮根。

要說高素質的人口,陳海手裡也就張氏兩萬子弟子,經歷這幾年的打磨、熬煉,將他們身上的輕浮、狂妄以及對底層的不屑磨礪掉之後,也該能抵得上大用了。

張雄也清楚這是張氏在燕州再次崛起,也是真正崛起的良機,自然不會不答應,認認真真的在陳海面前跪下,口喚:“一切但憑主公吩咐!”他這算是真正心甘情願的投到陳海的帳前。

“張公無需多禮,世事唯艱,我等相互扶持而已。”陳海將張雄扶起來,說道。

擔心血雲荒地會有什麼反覆,陳海回到天機崖就找了間淨室,催動蛇鐲,轉念間,再次潛入血雲荒地之中。

第四百零九章 接戰第四十四章 金州羌民第一百五十六章 兵出秦潼關第七百九十四章 伏殺(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殺魔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戰後(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十四常侍第九十五章 歸順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罡雷獄第五百九十三章 血霧魔淵(三)第七百七十八章 血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殺魔(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湖泥砂礦第八百三十四章 兵氣借用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熬得過誰第三章 警方的眼線第九百四十五章 惡戰(二)第四百零八章 敵情第三百零一章 戰車第七百五十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議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九百一十一章 牽聯第九百九十三章 前世之秘第四百章 流囚第九百一十九章 借兵之議第五百九十一章 血霧魔淵(一)第八章驅趕下山第五百五十一章 爭先第五百六十二章 激戰第二百零五章 婚約第九百九十七章 伏殺(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噬魂丹第二百九十六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章 暗示第九百六十章 遇敵第五百六十三章 神陵山第一百章 董侯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陵谷(六)第六百八十二章 醒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奪山第二百零三章 安置餓俘第二百八十三章 杜厲南第二百五十三章 石月峽潰敵第三百五十五章 投敵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煉(一)第六百零五章 鬼雄關(二)第九十七章 指鹿爲馬第七百二十章 魔襲第一百九十章 暗示第四百六十二章 胸有成竹第三百零三章 重振頹局第六百一十三章 死間(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韓氏第三百四十九章 燒營第四百二十二章 傳法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震懾戰略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謀逆第五百六十八章 真身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勇第一千章 伏殺(六)第九章 氣脈第四百七十七章 怒攻第九百五十章 劫第七百一十二章 交戰(二)第九百二十二章 借兵之議(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匯合(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石槲蜜第八百九十三章 守城(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夜訪第四百六十六章 紫電雷芒第五百二十五章 威逼(二)第五百九十章 血劫至第一千零一章 秘密(一)第九百零七章 令旨第六百八十一章 苦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爭議第九百四十五章 惡戰(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神陵山第五百一十章 謀刺第七百零六章 天地山河(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殺魔(二)第九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二百九十七章 淬金箭雨第五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第五百一十三章 刺客第五百九十一章 血霧魔淵(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刺客(五)第八百八十四章 補魂第四百八十四章 受降第七百四十五章 退路第三百九十九章 諫君第四百五十二章 獵魚第九百七十九章 魔頭計都第四十章 攻寨第六百九十二章 殺父之仇第二百四十一章 國使第八百三十三章 約鬥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功獎懲第九百六十九章 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