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本高子的電話打到紫禁城的時候,朱國雄正在召開御前會議。英國革命的事情,他和內閣也已經知道了。不過他現在要考慮的可不僅僅是大英帝國的後事。
自世界大戰開始以來,大中華帝國這一方,最是心力交瘁的恐怕就是這位大明宣武皇帝和大明朝堂上的左丞相潘祖蔭了。他們兩人一個是整個帝國的最高領袖,一肩擔負國家民族的興亡;另一人是責任內閣的領導者,整個帝國的大管家。兩人必須一隻眼睛要盯着前線和世界風雲,另一隻眼睛還要牢牢盯住國內。
軍事上的,外交上的,政治上的,民生上的,還有大中華帝國的事務,到處都是問題。國家大到了如眼下的大明和大中華帝國這種程度,各種各樣的問題自然也多得數都數不過來。
而身爲責任內閣首相的潘祖蔭,肩膀上的重擔更是一個比一個沉重。兩年的大戰打下來,這位大明首輔的鬚髮已經花白了大半,面容中更是帶着幾分疲憊。
現在戰爭雖然已經接近尾聲,而且還是大獲全勝。但是壓在潘祖蔭還有那位御座上的大明天子肩膀上的擔子,卻絲毫沒有減輕。帝國領土的擴張是一筆巨大的可以留給子孫的財富,但是對於統治者而言,要管好這麼大的國家卻很不容易。
大明本土的山西、山東、河南、北直隸四省自今年開始就沒有下過幾滴雨。大片土地乾涸荒蕪,眼看就要顆粒無收。四省的受災的黎民多達數千萬之衆!而大旱過後多半還要起飛蝗,又不知道要波及多少土地和人口了。
而美英方面又相繼爆發了革命!這對已經取得戰爭勝利的大明來說。其實不是什麼好消息。革命意味着這兩個被大明打敗的國家被“清盤重組”了。而且現在發生的革命還不是單純的共和革命,而是由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發動的社會革命!
濟世大學畢業,對於西方政治、經濟、法律瞭如指掌的潘祖蔭,當然知道這種社會革命將會給美英兩國的社會、政治形態帶去多大的變化和震盪,更清楚這種革命一旦傳染開來,會對整個白人世界帶來多大的變亂,會給大中華帝國帶來多大的威脅——他可是知道“世界革命”這個詞兒的。一旦社會革命席捲西方,很有可能會締造出一個無比龐大的西方社會主義陣營……
而且。他還深深擔心這種社會革命的思潮會在將來什麼時候傳播到大中華帝國……
“潘卿。”
“臣在。”
只是在御前會議上,潘祖蔭將自己的擔憂深深的掩藏起來,表露在外的,還是一名處變不驚、成竹在胸的內閣首輔的模樣。
御座上的大明天子也是一副同樣的表情。似乎從未將正在席捲歐美的赤潮放在心上,“晉冀魯豫四省大旱已經有數月之久,秋收已經無望。今天四省又有十幾分請求朝廷賑災的奏章,不知潘卿看了沒有?”
朱國雄首先提起了四省旱災。這次的旱災規模很大,幾乎是20年來最大的一次——歷史上的這場大旱災會一直持續到1879年,在滿清山西巡撫曾國荃的奏章中留下了“赤地千里,山童川竭,樹死土焦”和“夏秋不收,宿麥未種。樹皮草根食盡,父子相食,人死十之八九”等記載。
不過對現在的大明朝廷來說。這樣的大災卻根本不是什麼問題,甚至還是好事情。
潘祖蔭道:“自復興以來,賑災多用移民之法。四省富裕之農,戶戶皆有數年之積粟,無需朝廷賑濟,只需免除宣武元年田賦即可。而小戶貧農之家,守十餘畝單薄之田。本就難以維持,如今正好補貼川資,助其移民。”
經過二十多年不間斷的鼓勵移民和城市化政策,如今大明本土的人口分佈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總人口接近6億,但是漢地18省的人口卻不到4.1億了,其中還有超過1.3億人生活在城市或城鎮之中。漢地的城市(鎮)化率已經接近了32%。
而另外的1.9億大明公民,則遷居到了東北六省,蘭芳四省,交州二省,西域五省(北疆、南疆、七河、青海、西藏),南北蒙古六省和西伯利亞省、海峽省、夏威夷省等地去了,還有一些居住到了大明之外的中華諸國。
其中又以東北六省人口最多,截止光復29年,已經超過了9000萬,其次是蘭芳和交州的六個省,人口也超過了3500萬。南北蒙古六省的人口加起來約有1800萬,西域五省的人口之合超過1700萬,西伯利亞、海峽省和夏威夷三地的人口總和也超過了500萬。
另外,還有近2500萬大明公民生活在大明以外的大中華諸國。大中華諸國的公民一直擁有自由遷移的權力,國籍也可以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進行轉換。但是更換國籍卻涉及到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比如土地分配和兵役。於是就有不少從事工商業或擔任教師的大明公民以僑民的身份在大中華諸國生活——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爲了免費的土地和住房去承擔兵役的,而且也不是每個大中華諸國都有那麼多富裕的土地可以分配的。此外,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亞和原先南洋諸島的幾百萬大明公民也沒有更換他們的國籍。
而在持續不斷的人口外遷和城市化的雙重作用之下,大明漢地農民的人均耕地面積,也比30年前增加了不少,達到了人均4.3畝左右。因此貧下中農的標準也相應在提高。在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晉冀魯豫四省,五口之農戶,自有土地不超過15畝的都算是貧農。擁有土地在15畝到50畝之間的算是中農。擁有土地50畝到100畝的纔算是富農。有田百畝以上的是農場主。至於傳統靠出租土地牟利的地主和租用小塊土地以聊生的佃農,幾乎已經絕跡。
不過人均耕地較多並不等於大明農民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由於東北、西域、蒙古、交州、暹羅、婆羅洲甚至是東華、西華農牧業的大開發和漢地“百畝農場”的興起,大明漢地的糧食價格一直處於低位,而且還時不時來場天災。對於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成本又高的小農而言,破產失地只是早晚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朱濟世侵略擴張政策的一個惡果!
大中華帝國的出現,造成漢地、朝鮮和日本的小農經濟直接面對來自新大陸、中南半島、大明東北、蒙古、中亞和西伯利亞的大農場、大牧場的激烈競爭。而且大明、日本和朝鮮三國政府,又不採取任何扶植小農的政策,反而鼓勵土地集中經營。這樣就更加加劇了小農的困難。每一次自然災害的背後,都是無數小農的眼淚,這一次四省旱災也不例外。而大明朝廷採取的政策,仍然是“助其移民”。
“潘卿,如今東北、西域、蘭芳、交州等地人口日益綿密,已非30年前可比。”大明皇帝朱國雄說着又皺起眉頭,“還有肥沃土地安置移民嗎?若讓他們遠渡重洋,只怕……會水土不服吧?”
水土不服是有藥醫治的,添加了h洛因的萬憂解就是專治水土不服的。不過東華、北華、南華的人口大幅增長,卻是無藥可醫的!現在北美戰事已經基本平息,東華王國的疆域也基本確定下來。關於東華國土、資源的各種數據也送到了朱國雄的案頭……光是一個可耕種土地的面積就不小於大明漢地和東北之和!而可耕地多,也就意味着可以養活的人口也多!雖然朱國雄沒有消滅東華接管北美地盤的想法,但也不意味着他不想限制東華的發展。
“可助四省災民移民南華、北華和南洋諸夏之國,以免其留在國中生變。”潘祖蔭當然知道朱國雄的心思,立即接口說道。“南華、北華、南洋諸國的華人數量太少,不足以鎮壓蠻夷,必須加快移民,方能使之永爲中華之土。今後國內凡有災民、貧戶,皆可鼓勵其移民南華、北華和南洋諸國,囚犯罪徒也可流放南華、北華。”
“如此……也可。”朱國雄思索了下,還是點了點頭。現在需要遏制的是東華,其餘大中華諸國是不會對大明構成威脅的。
潘祖蔭接着又道:“皇上,歐洲傳來消息,倫敦發生革命,英王愛德華七世和王室、內閣要員已經離開倫敦,往海上暫避了。”
“哦,知道了。”朱國雄眉頭仍然沒有展開,“先是美國,現在又是英國,下一個不知道是誰了?”
“很可能是俄國!”潘祖蔭道,“俄國杜馬選舉結果已經揭曉,俄國社會黨、俄國社會革命黨取得大勝……此二黨和民意黨實爲一體!而且都在杜馬選舉時喊出了沒收地主土地,實行土地國有,公社無償使用的口號!”
“沒收土地……俄國這次恐有大難了!”朱國雄搖搖頭,“美國、英國大概也會採取同樣的國策吧?美英俄三國這下算是同氣連枝了,而且這些社會主義革命黨講究的是一個國際主義,將來恐怕會波及到大中華帝國,我中華需要謹慎對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