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入主文淵閣

首輔的喪事料理完畢後,徐寶祿與錢進在李府隨便找了個地方和衣睡下,這一睡就是大半天。徐寶祿本來一路北上,還沒來得及歇口氣便趕去見首輔最後一面,這些日子又幾乎沒怎麼閤眼,人早已累脫了。

至傍晚時,徐寶祿睜眼第一件事便是李府這一大家子的安頓問題。

李府這座宅子是先帝賞給首輔的,到時候皇家要不要收回去還是個未知數。徐寶祿雖然已經榮升首輔,可若是常住在李府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待此間事了他便準備搬到廣東同鄉會館去。因此,李管事和五十多名僕人,以及常住在李府的那個戲班子的去留必須有決斷。

兩人在東書房用了些齋飯之後,便開始商議。錢進見徐寶祿面有難色,便提議道:“世伯,首輔去了,不能人走茶涼,這些人若是願意,晚輩養他們便是。”

“那些僕人幫着乾點活還可以,可戲班那十來位年輕女子如何處置?”徐寶祿問道。

“晚輩其實也沒想好,到時候再說吧。”錢進笑了笑,說道:“倒是那些女子是何身份,晚輩一直有些疑惑。”

“都是首輔收留的一些落難女子而已,別想歪了?”徐寶祿有些不悅地說道。

“那就好辦,若是她們願意學一門手藝,晚輩正好開了間裁衣坊,就在正南坊。”

“你開作坊的事我也聽首輔說起過。你說你來京城幾個月,怎麼淨琢磨這些事了?”徐寶祿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若不是晚輩有幾間作坊,李府這些僕人怎麼安頓?”錢進含笑反問道。

徐寶祿嘆了口氣,說道:“也只能如此了。”

錢進喝了些茶,打算把破除海禁的事跟徐首輔商量個章程出來。海運之事太后和陛下都已經准奏;李首輔又曾說過徐寶祿來京城便是他準備的第二把火,至於這把火要怎麼燒,李首輔卻從未說起過。於是,他將幾個月前與李首輔商議破除海禁的事說了下。

徐寶祿聞言思忖了一番,片刻之後連連撫掌讚道:“妙啊,不愧是恩師的決斷。”

見錢進面露疑惑之色,徐寶祿笑着解釋道:“四個月多之前,有許多異人因爲海禁之事曾到廣東布政使司交涉,我當時也難以決斷,便給首輔去了封書信。首輔回信裡只說將這些異人全部帶到京城,卻沒說如何處置。如今聽你一說,我倒是已經明白了首輔的用意。”

“世伯是說讓這些異人入京,好讓太后與官員近距離了解他們?”

“正是。我陳國號稱天朝,眼高於頂,看不到異人的長處。只有讓太后他們走近了看,知道別人也有我朝需要仿效的地方,這海禁纔有破除的可能。這幾天我找個機會促成一下此事。”

“這破除海禁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世伯不多休息兩天?”

“國事耽誤不起。”徐寶祿對着那副猛虎下山圖沉默了半響,良久後才說道:“首輔半生辛勞,如今他老人家去了,我辛苦點又算得了什麼?”

錢進聽了這話不由得也有些傷感。

首輔生前最大的期望便是歸隱,如今西去了,他這個做門生的自然得想辦法成全。略一思忖,錢進起身對徐寶祿說道:“世伯,如今您兼着吏部尚書的職,晚輩正好跟您告個假。等明年春天一來,晚輩便打算將首輔的靈柩送回他蘇州老家安葬。”

徐寶祿返頭盯着錢進看了片刻,點頭說道:“世侄有心了。如今我尚未入朝,確實有些走不開。”

兩人又商量好起靈的日子,還有相應的人手配製。

…………

第二天清晨,一場明爭暗鬥正在奉天殿上演。

早有人得到消息,徐寶祿將出任內閣新一任首輔。一個地方大員直接出任首輔,這在陳國也是頭一遭。

王尚書歸隱後,內閣副首輔的位置一直空缺;李首輔仙逝,首輔的位置也空了出來。朝堂之中不少大員滿心期盼,這段日子也經常去太后那裡說項,明裡暗裡的法子都用了,爲的就是爭這兩個位子。

大臣們的這些心思,太后心裡自然清楚。

陛下新登大寶的時候,有大臣跳出來說陛下年幼不能打理好朝政,更有甚者還有人說要迎接明王入京。那會是李首輔殺了幾個出頭鳥才壓下。

如今,太后威勢已然養成,又豈會讓朝堂的權力更迭出現變故?因此,今日太后破天荒的參加了早朝,爲的就是堵住衆位大臣的嘴巴,爲徐寶祿接任首輔之事站臺。不光是首輔,副首輔的位置太后也擬定了人選,直接點了翰林院大學士郭廣明出任。

徐寶祿趁熱打鐵,遞上了一份吏部補錄官員的人選。黑衣人夜襲鎮撫司的時候,將柳侍郎一干人等殺了個乾淨,吏部都快成了個空殼。昨夜,徐寶祿心中一盤算,將補錄官員的名單造冊,今兒個一上朝便呈給了太后。

新任首輔的第一份奏章,太后自然要給些面子。另外,吏部如今已經成了徐寶祿打理的地方,太后也不會多加干涉,只象徵性地劃掉了幾個名字,其餘的一概准奏。出任吏部左侍郎的便是錢進參加廣東秋闈的主考官林佑堂;右侍郎依然由安如海出任。

這右侍郎本無甚實權,安如海又是個老學究,因此平安度過了這次大清洗。徐寶祿也不想給人留下任人唯親的罵名,便決定乾脆由他繼續出任右侍郎。

對於徐寶祿的這份官冊,羣臣雖有怨言,奈何有太后幫着說話,最後也不了了之。

太后深知打一棒子要給個甜棗的道理。

接下來,她又欽點了六十多個人名,多是前些天大臣們去仁壽宮跟她提起過的。雖然當時她沒表態,但其實心裡一直有本譜。若是確實有些才華的,她也不攔着。一來算是給這些大臣們一個補償;二來,也是爲了填補大清洗後的官員空缺,以實現朝堂的平穩過渡。

如此安排之後,得到好處多的自然是暗自竊喜;沒有得到實惠的也只能怪自己去太后那裡走動的少了。

這樣一來,徐寶祿在朝堂之上總算有了立足之處,接下來他需要辦幾件大事才能徹底站穩腳跟。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火他已經早早地備下了,只等着鴻臚寺的摺子一到皇宮,他便開始發力。

退朝之後,徐寶祿去了文淵閣。

望着首輔呆了幾十年的值房,還有桌案上高高堆起的那些奏章,徐寶祿心裡沒來由的冒出來一句從錢進那裡聽來的口頭禪: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

“天若要塌下來,就讓我徐寶祿先撐着吧。”

第三章 天正公(一)第八十六章 初見竇瑪力第五章 新格物學第二十六章 元寶的誘惑第十八章 議修炮樓第九十七章 酒精考驗第九十二章 激辯(三)第十七章 結青絲第八章 倭亂根源第四十四章 隱秘第六十五章 徐寶祿升官第四十二章 文氏的決定第十七章 結青絲第五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六章 韃靼騎兵現第四十章 離別第七十八章 首輔的棋局第五十九章 致富之道(二)第八十二章 屍未寒,敵蹤現第四十七章 海運之爭(二)第一百零六章 韃靼騎兵現第三十七章 有間酒坊第六十五章 徐寶祿升官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四十九章 另一位穿越者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三章 天正公(一)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九十五章 對面的鄰居第二章 韶州縣令第一百零二章 驚現UFO第十三章 徐寶祿登門第一百零二章 驚現UFO第九十二章 激辯(三)第七十七章 質問太后第八十七章 翰林院第五章 十里亭送十里第八十一章 首輔殯天第三十七章 有間酒坊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尋夫第四十一章 重逢第六十三章 襲殺第九十六章 三百勇士第五十章 靜公主第三十九章 旖旎第五十五章 刺隱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來找茬的第十三章 徐寶祿登門第二十章 遊食出京第四十六章 海運之爭(一)第二十五章 重啓海禁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三十二章 楊梅詩會(二)第十章 夜出居庸關第九十七章 酒精考驗第八十六章 初見竇瑪力第二章 韶州縣令第十五章 鬥訟(三)第九十二章 激辯(三)第十七章 結青絲第六章 倭寇乍現第四十五章 朝議第五十一章 帝王家事第四十章 離別第六十三章 襲殺第七十八章 首輔的棋局第九章 縣衙敘話第六章 遇史華德第五章 新格物學第六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九十七章 酒精考驗第二十六章 元寶的誘惑第六十三章 襲殺第六十七章 高遠現身第二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二章 激辯(三)第五十七章 我就是來找茬的第十六章 少年皇帝的英雄夢第六十四章 擦屁股的事第九章 縣衙敘話第二十章 遊食出京第二十六章 元寶的誘惑第八十四章 艾米莉尋夫第六章 倭寇乍現第六十九章 六眼火銃第一百零七章 阻敵第四十八章 閒話文淵閣第五十一章 帝王家事第八十五章 給太后的信第十八章 國富論橫空出世第四十八章 閒話文淵閣第二十六章 元寶的誘惑第六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七十五章 又現黑衣人第八十八章 謀定而後動第六章 遇史華德第七十九章 人頭滾滾第一百零六章 韃靼騎兵現第一百零一章 狂蜂與浪蝶第六十二章 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