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贊普的煩惱

跟所有的吐蕃臣民一樣,松贊干布對漢人又是羨慕又是嫉妒,憑什麼吐蕃人就要生長在高原之上,悽風苦雪土地貧瘠,即便是收成最好的年月依舊食不果腹,而漢人一生下來就佔據天底下最最溫暖肥沃的土地,有些地方一年可以收成兩季糧食?

正因爲有着.最肥沃的土地,固然隋末天下板蕩盜寇蜂起,諾大九州江山一片狼藉民不聊生,結果大唐立國未久,短短二十年的時間,便百廢待興,天下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若是吐蕃歷經那樣的大戰,沒有一百年怕是都不能恢復元氣……

上蒼對待堅韌勤勞的吐蕃人何等不公,對待漢人又是何等偏袒?

他時常惱恨,恨不得就如同他最崇拜的楚霸王所說的那句話一樣:彼可取而代之!

他從登上贊普之位的那天起,便曾立下誓言,誓要率領勇敢無畏的吐蕃勇士殺出高原,從漢人手中爭奪一塊溫暖肥沃的土地,將漢人驅逐,讓吐蕃的子孫亦能生生世世繁衍其上,安居樂業。

向大唐求親,他心裡並不牴觸。

畢竟大唐乃天下第一強國,漢人數千年來一直屹立於中土之上,領袖羣倫、睥睨天下,即便是驕傲自負的松贊干布,做夢都想着佔據漢人的土地,卻也從來不曾認爲能夠率領他麾下的吐蕃勇士攻城掠地直抵長安,覆滅大唐逐鹿中原。

大唐太大了,漢人也很強,古往今來諸如犬戎、羌胡、匈奴、突厥皆曾強盛一時、縱橫草原大漠,卻也從未能夠入寇中原、稱王稱霸,吐蕃再強,也搶不過這些個曾經笑傲風雲的胡族。

所爲的求親,只不過是覬覦大唐的嫁妝而已。

緩和的軍事關係、優惠的貿易政策、先進的耕作以及醫療技術、手藝精湛的工匠、甚至於精良的冶鐵技術……這些都是吐蕃所欠缺的,每一樣,都能夠令吐蕃的國力陡生一個臺階。

漢人素來慷慨,尤其是那些個滿口仁義道德宣揚天朝上國思想的所謂“大儒”們,對待自己治下的國民一手嚴苛刑律、一手道德約束,如同羔羊一般驅策奴役,但是對待外族,卻口口聲聲什麼宣揚教化、以示仁愛,簡直愚不可及,只需稍稍卑躬屈膝一番,說上幾句奉承的話語,要什麼給什麼。

但是於此同時,他又很重視與泥婆羅的關係,希望借重泥婆羅加深與天竺教派的聯繫,鞏固他的統治。

這就很矛盾了,大唐強橫一時眼裡不揉沙子,泥婆羅近在咫尺盛氣凌人,在已經基本確定迎娶泥婆羅尺尊公主的情況下,再向大唐求親,如何平衡這兩國的看法?

松贊干布緊蹙眉頭,煩憂不已。

祿東贊察言觀色,明白松贊乾布的擔憂所在,便低聲道:“請贊普寬恕臣下的耿直,如今贊普煩憂如何處理泥婆羅與大唐之間的關係,臣下卻認爲還未到時候,因爲即便贊普意欲再一次向大唐求親,恐怕大唐也並非能夠答允。”

連續兩次求親被拒,固然使得松贊干布以及吐蕃上下很沒面子,惱怒在心,但是也說明大唐根本就不願意與吐蕃結盟。

松贊干布有些惱怒,道:“那是因爲大唐尚未看到吐蕃的能量,鬆州一戰,吾吐蕃未能克盡全功,實在是遺憾之事,否則大唐皇帝何以穩坐長安,小覷天下羣雄?如今象雄平定,吐蕃後方穩固,不若再次出兵,讓大唐見識見識吐蕃勇士的悍勇!”

“贊普,萬萬不可!”

祿東贊嚇了一跳,連忙勸阻道:“眼下象雄初定,畢竟尚未安穩,秋收在即,各方貴族心思各異,若是此刻開啓站端,必然首尾難顧、內外交困,實非明智之舉。”

《舊唐書·吐蕃傳》中曾有言:“彼吐蕃者,西陵開國,積有歲年,蠶食鄰善,以恢土宇。”

在松贊干布之前,吐蕃高原上存在大大小小十餘個國家,部落無數,松贊干布繼承贊普之位,數年時間南征北討橫行高原,將這些國家一一覆滅,諸多部落統合在一起,夯實基礎,締造盛極一時的吐蕃王朝。

這些部落就猶如神靈犬獸,松贊干布仗其統御八方攻伐四野,所向無敵,然而到底是禽獸,利之所趨,隨時都能反噬己身。

以前的部落首領,如今都成了吐蕃的貴族,他們是以一種聯盟的形式蟄伏於松贊干布的武力之下,卻依舊擁有自己的私軍和土地,眼下這些貴族都已經被青稞酒的暴利迷失了心性,誰也不敢保證松贊干布若是一味強硬的對大唐發動戰爭,破壞了這份暴利的延續,這些貴族們會否糾集在一起,試圖將他推翻。

松贊干布性格剛烈,卻絕非莽夫,剛纔之言不過是氣話而已,他當然知道自己若是輕舉妄動,後果不堪設想。

只是心中鬱氣難以發泄,頓時埋怨道:“若非大論弄出這青稞酒,吾焉能面對此等困境?大論之罪矣!”

祿東贊慌忙拜伏於地,惶恐道:“千錯萬錯,臣下悔之晚矣!贊普若要責罰,臣下絕無怨尤!”

松贊干布面沉似水,沉默不言。

他豈能處罰祿東贊呢?

既不能,亦不敢。

祿東贊所在的噶爾家族,乃是吐蕃南部一個龐大的部落,實力雄厚,世代效忠贊普。祿東贊在整個松贊干布平定吐蕃的過程當中出力甚重,被松贊干布親口盛讚爲“國之柱石”,高於他麾下的“七賢臣”一個檔次,可謂“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故而,他既不能對自己的功臣施以懲戒,更不能將整個噶爾家族推向敵對的陣營……

松贊干布嘆口氣,無奈道:“吾知你之志向,素來都是欲爲所有的吐蕃人謀福祉,最大的心願便是幫助所有的吐蕃人擺脫飢餓,能夠更好的活下去……然後這一次,你是打錯特錯,誤中唐人之奸計也!”

祿東贊俯首帖耳,誠惶誠恐。

心底卻不以爲然……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吐蕃的擴張固然能夠幫助人民得到更肥沃、更溫暖的土地,但同時也意味着巨大的犧牲,強盛如大唐,焉能是象雄、羊同、蘇毗那些個彈丸之地所能相提並論?

縱然能夠得到大唐之土地,也勢必付出慘痛代價。

而若是區區一個青稞酒便足以讓吐蕃人有更多的錢,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何必舍易取難呢?他忠於自己的家族,忠於吐蕃人民,卻絕非終於某一種信仰,在他看來,哪怕是有朝一日整個吐蕃被大唐吞併,所有吐蕃人能夠像漢人那樣生活,也未嘗不可。

當然,漢人崇尚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縱然吐蕃併入大唐,吐蕃人也永不可能得到與漢人相等的待遇,君不見長安城中那些個腰纏萬貫的胡商巨賈,哪怕是走路撞倒一個漢人百姓亦要彎腰認錯、接受律法之懲罰?

最起碼,“漢胡不可通婚”這一條,便可見胡人在大唐之地位是何等低下,也就比騾馬強上那麼一點點……

所以,吐蕃與大唐之間的鬥爭永不會消弭,祿東贊也永不會成爲大唐的臣子。

第一次前往長安求親之時,因機智善變,便極爲得到李二陛下之賞識,欲將琅琊長公主的外孫女段氏嫁給他爲妻,並許以高官顯爵,誘使他爲唐朝效力,皆被他以“臣本國有婦,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贊普未謁公主,陪臣安敢輒娶”爲由,婉言謝絕了李二陛下的好意……

不過說到底,吐蕃目前之危機、贊普面臨之困局,皆是因爲他引進青稞酒而造成,心中難免歉然,沉思一番,說道:“對大唐用兵萬萬不可,但何不迂迴而行,出兵西域呢?”

松贊干布眼眸一亮,眼下吐蕃之困局唯有戰爭才能打破,泥婆羅不能打,大唐不敢打,高原之上早就被他橫掃一空,尋找一個可以打擊的目標實在是太難了,頓時說道:“願聞其詳!”

第九百二十四章 寧可殺錯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絕不承認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九百七十七章 貓崽子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脫困第二百八十六章 四方雲動第三千八十三章 皆爲利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府兵制的缺陷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心黑手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心思陰毒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氣魄胸襟第三百五十四章 道德約束第九百七十八章 你還是繼續當禽獸吧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婚(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 反戈一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唐人戶籍第四百三十九章 教育改革(中)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火炮齊射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預謀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甘拜下風第五百一十二章 告黑狀第4572章 姐夫難當第4275章 艱難任務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找茬的樂彥瑋第八百三十七章 受氣王爺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三百五十六章 危機第三百六十七章 前途坎坷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悔之莫及第九百五十四章 血火戰場第七百四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公主駕到(下)第兩千二十五章 大王饒命第六百五十三章 彈劾晉王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艱難的探險第三百七十五章 牽涉太大第一百二十三章 緊迫第九百四十二章 努力耕耘第一百一十二章 奸臣傳第四百九十章 水到渠成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盡力第三百三十二章 相互試探第九百零一章 衝突第4314章 作繭自縛第4633章 隱忍一時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中警訊第一千八百章 用意爲何第九百一十二章 治外法權第兩千六十九章 門閥落魄第三百九十六章 上錯錦榻上錯人?第六十章 後院起火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心思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戰局逆轉第兩千一十八章 嚴刑逼供第三千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嫌隙盡除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三寸之舌第4293章 死戰不退第七百七十八章 決心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單刀赴會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這花兒是被灌溉了?第九百零四章 嬌妻美妾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無法掌控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巧取豪奪第五百八十章 姐妹第二百三十二章 以功勳換自由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威懾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 討個人情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沆瀣一氣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蕭關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呂宋土著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二試探第八百三十三章 新時代的怒吼!【求月票】第五百二十四章 謀逆(八)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封建天下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績的心思第九百九十四章 你先跪一會兒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潼關鎖鑰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御史、尚書、侍郎與狗(下)第4588章 打草驚蛇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太子濺血,事兒大了第八百一十八章 上門稽查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迂迴偷襲第4316章 死有何懼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爲“帥”之道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吃不行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天下第一鎮第五百八十六章 廷辯(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4644章 幸災樂禍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我不惹事第九百零二章 天下形勢第三十一章 君臣情深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安枕無憂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神賜之物?三件破爛第二百二十章 漁翁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極力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