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皆大歡喜

果不其然,很快便有高句麗校尉策騎來到近前,下馬施禮,操着一口流利的漢話,道:“吾軍已然放下兵刃軍械,將軍正與蘇都督商討投誠事宜,稍候將會退至浿水沿岸,還望貴軍稍安勿躁,勿要多疑。”

眼下兩軍對峙,若是其中一方驟然調動,勢必引起對方的警覺,若是誤以爲另一方有偷襲之嫌,且予以迴應,搞不好就是一場混戰。

高句麗軍隊既然已經在商討投誠事宜,且連軍械兵刃都已放下,顯然這場大戰已經結束,若是薛萬徹、阿史那思摩所部這個時候引兵突襲高句麗軍隊,那可就誤會大了。

當然,如果這一幕當真發生,那麼究竟是否誤會,可就要另說了……

薛萬徹自然不會去幹那等隱私齷蹉、坑害友軍的事兒,更何況此刻平穰城內乃是水師?他自認與房俊雖然差着輩分,卻交情莫逆,一起扛過槍、一起瓢過昌……呃,這個沒有,只是一起逛了青樓而已……但實打實的關係好。

所以他此前警告阿史那思摩莫要動歪心思,這會兒自然更不會假裝不知情況悍然引兵突襲高句麗軍隊,致使這場投誠半途而終,然後再率軍鎮壓,力挽狂瀾……

他在馬上略微頷首,對阿史那思摩道:“謹防兵卒有何異動而引發高句麗人之過度反應,咱們撤退一里!”

阿史那思摩無奈,只得頷首,道:“正該如此!”

他心裡豈能沒有引兵突襲的小心思?大可將一切都以“初來乍到,不明敵情”來搪塞,破壞這一場投誠事宜,而後引兵全殲這些高句麗精銳騎兵,雖然未必可以全功,多多少少也是一樁功勞……

可見到薛萬徹對於水師百般維護,便明白若是自己當真動手,那就徹底與薛萬徹翻了臉。

這個夯貨惱怒之下,說不得就敢引兵衝擊他麾下突厥人的陣列……

遂與薛萬徹一道,指揮麾下軍隊後撤一里地,而後看着高句麗軍隊排成隊列向南撤退至浿水岸邊,留下數萬匹戰馬、遍地軍械,這才各自率着百十親兵部曲,策騎急急忙忙趕到七星門外。

七星門上燈火輝煌,無數火把、燈籠將城前一箭之地照得通明,唐軍具裝鐵騎、高句麗輕騎兵相隔數十丈列陣,遙相對應、虎視眈眈,兩軍中間,則有十餘人聚在一處,商討事宜。

待到兵卒上前稟報,得到允許,薛萬徹、阿史那思摩這才甩蹬離鞍翻身下馬,步行上前。

“見過蘇都督!”

軍陣之中,薛萬徹、阿史那思摩兩人上前見禮。雖然兩人的身份高過蘇定方,但軍職基本持平,且皇家水師乃是李二陛下私軍,嚴格說來算是天子家臣,兩人自不能擺資歷、豎架子。

況且人家剛剛攻陷平穰城、覆亡高句麗,拿下這等煊赫千古之戰功,聲勢鼎盛,更要禮敬三分。

軍中雖然也如官場那般明爭暗鬥、劃分派系,但軍人自有崇拜強者之傳統,只要你勇冠三軍、戰功卓著,即便是對頭亦會尊崇敬服。反之,那等錦衣玉食的膏粱子弟可以在官場之上左右逢源,但是在軍中卻寸步難行。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若沒真本事,麾下兵卒便時常有兵敗喪命之虞,官場之上可以花花轎子人人擡,大家相互吹捧亦是無妨,面上帶笑背裡藏刀,就等着你倒黴大家纔好佔便宜。

可到了軍中,誰會將自己的性命交到那等無能之輩手中?

蘇定方拱手還禮,給二人介紹道:“此乃乙支繼祖將軍,今日棄暗投明,願意歸順大唐,故而鳴金收兵,商討歸順事宜。”

薛萬徹、阿史那思摩齊齊看向乙支繼祖,面上齊齊抽搐一下,略微拱手,連一句客氣話也欠奉。

事實上,兩人心中對乙支繼祖可謂是冤難深重!你特麼追着咱們從平穰城打到鴨綠水畔泊汋城,回頭咱們又從泊汋城追着你一路回到平穰城,接過你特娘咧二話不說直接找到蘇定方投誠獻降,這是有多看不起咱倆?

阿史那思摩面色難看,語含譏諷:“乙支將軍也算是高句麗名將,麾下數萬鐵騎皆乃高句麗精銳,此前銜尾追擊吾軍,亦是氣勢洶洶,對淵蓋蘇文唯命是從,卻不想這邊淵蓋蘇文一死,便急不可耐的投誠獻降……投誠也就罷了,卻又爲何捨近求遠,放着英國公那邊不肯歸降,反要回到平穰城激戰一番,再某歸順?”

之前唐軍北撤,乙支繼祖率軍追擊,他與薛萬徹便受命殿後,阻擋敵軍。而後蘇定方突襲平穰城,乙支繼祖趕緊回援,他與薛萬徹再度受命追擊在後。結果兩人都猴子一般溜了一個來回,最終卻是眼睜睜的看着乙支繼祖向蘇定方投誠獻降,將這樣一樁大功憑白給了蘇定方……

心中有些怨氣,卻也尋常。

蘇定方瞥了阿史那思摩一眼,緘默無言。

乙支繼祖笑了笑,慨然道:“家父自幼便教導在下,寧爲強者奴,不爲弱者主,追隨強者方能愈強恆強,在下謹記於心。家父率軍鎮守安市城,堅守數日,死戰不潰,最終卻被水師攻陷城池,且葬身城中,求仁得仁,全了乙支家忠義之名節,再無虧欠。故而,今日在下抵達平穰城下,願意向蘇都督以及水師投誠,心誠意誠,再無悔改。”

這話說得,讓薛萬徹、阿史那思摩兩人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人家崇拜強者,所以即便是投誠獻降,亦要擇選強者而降。誰是強者?不是強攻安市城攻而不克、圍困平穰城鎩羽而歸的無能之輩,而是炮轟安市城、大破平穰城的水師!

“寧爲強者奴,不爲弱者主”,你們兩個自己無能,被我溜猴一般溜了一個來回,何德何能有何顏面在這裡陰陽怪氣?

若非水師攻陷平穰城、覆亡高句麗,這會兒咱還率軍銜尾追擊,而你則狼狽北撤呢……

蘇定方這才哈哈大笑,拉着薛萬徹、阿史那思摩的手,欣然道:“兩位雪夜馳援,這份輕易,蘇某以及水師上下牢記心中。自越國公初創水師那日起,水師之中便有着‘有恩報恩,有仇報仇’之宗旨,對於朋友不吝感激之心,日後但有所用,莫不允從。對於敵人,則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無情!來來來,咱們陪同乙支將軍一同入城,商討戰後事宜,同時聯名向英國公以及朝廷通曉捷報!”

薛萬徹與阿史那思摩趕緊客氣幾句,說什麼“吾等來遲一步,未能襄助水師,不敢居功,慚愧慚愧”等語,在蘇定方極力邀請之下,這才欣然允諾,一同入城。

雖然自己啥也沒幹,但蘇定方願意聯名奏捷,就算是願意將功勞分給他們一分,這已經算是胸懷大度了。

總算沒有頂風冒雪白跑一趟,兩人已經心滿意足……

利益就在那裡,有時候獨吞併不是最好的方式,容易噎着,能夠敞開胸懷與旁人分享,或許能夠得到更多。

這是房俊的處世哲學,蘇定方作爲房俊麾下的頭號戰將,本身亦曾飽受磨礪,見慣人情冷暖,自然深得其精髓。

當然,這也是因爲此番功勞太大,水師自己根本吃不下,否則到了水師嘴裡的東西,只要水師不願意,誰敢來搶,就敢跟誰呲牙……

利益分潤一些,自然皆大歡喜。

待到自七星門入城,見到城內唐軍沿街設立崗哨,高句麗居民盡皆留在房中不得上街,一隊隊高句麗軍俘虜被繳械之後押赴城西被燒成白地的“小長安”集中看管,裡裡外外秩序嚴謹,薛萬徹與阿史那思摩互視一眼,皆看出對方的欽佩。

若單純的論起行軍打仗,他們兩人自認除去當朝極少數的幾人之外,餘者皆要略遜一籌。然則這般大戰之後的善後事宜,尤其是攻陷帝國都城,之後一系列的安撫、安置,千頭萬緒,想想都讓人頭痛。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房俊的報復來得很快(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反派和典型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裹挾第一百二十四章 挑戰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太子的仁慈第三千六十八章 人心難測第4549章 欲奪兵權第4592章 大師玄奘第八百八十五章 李二陛下的心思第九百八十五章 他不牛,他兒子牛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二次和談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爛泥灘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野館濃花,春帆細雨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生產第六十五章 那小子是個妖孽!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齊王妃獻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長孫陰人的權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善後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自取其辱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帝視察第七百五十四章 君已入甕第九十四章 蔣王的伎倆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那奸細我見過第七百四十九章 貪婪是罪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煽風點火第六百五十一章 大婚(下)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 徹底爆發第八十七章 驪山夜雪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臨機決斷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佛道之爭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萌生退意第一百零四章 零分第五百二十九章 涇渭分明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生不滿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決戰在即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你要作死不成?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入城覆命第八十九章 活神仙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佬雲集第四十五章 做一個有理想的小地主(上)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凡塵俗世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戰局焦灼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勝第七百九十五章 援手【第二更求月票】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朝會(下)第三百六十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一十五章 名將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前第五百八十三章 危急關頭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一章 我眼光很準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到處是坑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誤捉蔣王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燒殺擄掠第一千七百章 驕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薛仁貴發飆(下)【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七章 棒槌不好惹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少府監與狗,不得入內(上)第九百零四章 嬌妻美妾第三千一百四十二章 開始渡河第六百二十三章 戰略(上)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來給我擋刀子吧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李二陛下的警告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時代變了第4658章 情況複雜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七百九十二章 佳期如夢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谷口破敵第六百零一章 下有對策(下)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脅迫捆綁(續)第八百一十四章 再造傳奇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續)第三百四十七章 糾正路線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出獄第六百九十九章 牛渚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陷入困局第4589章 以利誘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說實話,你到底行不行【求票】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月初七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阿倍比羅夫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有麻煩,找城管(下)第八百九十一章 降將之道第八十一章 我眼光很準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天竺和尚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魏徵問罪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碰觸底線第八百九十四章 鯤之大,一鍋燉不下(下)第4561章 除夕之夜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第九十八章 赴宴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拼死一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生產新模式【第三更求月票】第九百九十三章 左右權衡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陌刀逞威第三千一百二十九章 攻佔板渚第二百零二章 印刷術第4659章 心生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