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瀕臨絕境

淅淅瀝瀝的雨絲衝不散城頭流淌的鮮血,也遮不住漸漸透亮的晨曦,重明門下密密麻麻的叛軍在五千餘“沃野鎮私兵”率領之下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攻勢,潮水一般悍不畏死的向着城上攀爬衝鋒。

李思文早已渾身浴血,手中的百鍊橫刀業已捲刃,他威風凜凜的屹立城頭,不知砍殺多少叛軍早已雙臂發麻,可城下的叛軍依舊不要命的向上攻,堅固的防禦開始有所鬆動。

東宮六率的軍隊也死戰不退,即便城頭的守軍一點一點減少,嚴謹的防線漸漸出現疏漏,立即奮不顧身的填補缺口,將叛軍劈砍殺退。

城頭之上,守軍腳下踩踏着流淌的鮮血,敵我雙方的屍體幾乎填滿每一處,戰鬥慘烈至極。

……

太極宮的指揮所內,一夜未睡的李靖並未有多少困頓疲憊,腰桿依舊挺得筆直,腳步依舊沉穩有力,只是一雙眼睛不知是被燈油薰得還是心疼麾下將士,早已通紅。

重明門遭遇“沃野鎮私兵”突襲的消息傳來,他並未有一絲一毫“料敵機先”的快慰與自豪,反而陷入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之中。

再是“軍神”降世,也不可能當真彈指間變出十萬天兵天將,面對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叛軍,他指揮東宮六率左支右絀、來回奔波,將雙方兵力差距帶來的劣勢盡最大可能的減少,然而着巨大的差距卻絕非出色的指揮藝術可以彌補。

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伎倆都毫無用處,即便是生平未嘗一敗、戰功赫赫的李靖……

一旦重明門被突破,整個東宮會頃刻之間陷落,他不可能分兵繼續增援,屆時叛軍會蜂擁入東宮,自東宮與太極宮之間的高牆發動攻勢,聯合正面承天門的叛軍,使得太極宮兩面受敵。

長孫無忌真的是瘋了,調“沃野鎮私兵”入城參與攻城已經不僅僅是破釜沉舟,簡直可以稱作“向死而生”,因爲一旦被房俊察覺到金光門外大營空虛,盡起主力予以突襲,很可能便會擊潰金光門外屯駐的烏合之衆,一舉殺入長安城內。到時候直插延壽坊,關隴叛軍就只能接受徹底失敗之苦果。

然而如今長安城被叛軍三面圍困,太極宮唯一的出口玄武門也被張士貴封鎖,消息哪裡傳得出去?

明明看到叛軍最大的一個破綻卻偏偏束手無策,這令李靖很是無奈……

身爲統帥,要對麾下兵卒有着充足的信心,但也要對局勢做出最壞的打算。

……

內重門立,太子居所,蕭瑀、岑文本、馬周、李道宗、劉洎等一干大臣匯聚於此,不斷勸說太子放棄內重門,撤出太極宮。

蕭瑀捋着鬍子,憂心忡忡道:“眼下叛軍勢頭太盛,尤其是宇文家‘沃野鎮私軍’進入城內參與攻城,太極宮、東宮兩道防線岌岌可危,其中任何一道被突破,都會導致整個防線的崩潰,敗局已定,再難挽回。老夫與岑中書此前曾輪番遊說張士貴,雖然一直未曾給予準確的答覆,但其心志已然動搖,若太子率領宮內眷屬撤退,想必他一定會放開城門。”

這話說的,事實上他自己心裡都沒底。

朝野上下,沒人不知道張士貴對陛下的忠誠有若金石,即便其心中或許對太子存有幾分憐憫,可讓他徹底背叛陛下的遺詔,實在是難如登天。

但現在根本不是張士貴會否放開玄武門的問題,而是李承乾打定主意誓與太極宮共存亡,寧死不肯撤出太極宮,這就麻煩了。

無論是對於帝國傳承、社稷正統,以及諸多東宮屬官的未來前程、個人利益,都絕對不允許太子戰死於太極宮內。

李道宗也道:“眼下局勢危厄,萬一承天門一線被突破,叛軍殺入太極宮,再想撤退就來不及了!還請殿下以江山社稷、帝國傳承爲念,莫要一時衝動,招致千古之悔恨。”

諸位大臣七嘴八舌,惶急似火,李承乾也有些心煩意亂。

原本房俊一把火燒了叛軍糧秣,整個戰局已經傾向於東宮,誰知道疏忽之間便風雲變色,長孫無忌冒死一搏居然扭轉局面,使得太極宮頃刻間便有傾覆之禍?

他不想撤退,寧願戰死太極宮,也不願撤往河西導致帝國一內一外兩個朝廷,徹底奠定內亂之格局,無論最終誰勝誰負,每一戰所損失的都是帝國的精英,消耗的是帝國的元氣。

可若是不撤,又如何對得住面前這些一直對他忠心耿耿全力襄助的大臣,如何對得住自己的妻兒?

諸位大臣見到李承乾神色變幻、默然不語,便知道這位殿下又犯了以往優柔寡斷、心慈面軟的毛病……

馬周諫言道:“殿下明鑑,此刻太極宮雖然岌岌可危,但叛軍即便將這裡佔據,也未必就能徹底把持朝政,您別忘了還有英國公數十萬大軍駐守通關、枕戈待旦,豈能容許叛軍徹底佔據中樞?吾等不妨暫且撤出太極宮,駐蹕於右屯衛大營之內,靜觀英國公之舉措。若英國公心懷社稷,不忍帝國陷入內戰,定會揮師入京、抵頂叛亂;若英國公只在意陛下之遺詔,一意孤行,那吾等便陪着殿下殺回來,縱然死在這長安城下,亦是無怨無悔!”

這番話立即得到大家贊同。

即便太極宮失陷,局勢也並未到達最後一步,總要看看李勣到底打算如何處置叛亂吧?

如果李勣只在乎廢黜東宮,最終與叛軍沆瀣一氣,那麼東宮上下再殺回來拼個你死我活也不遲,當真想要以身殉國還不容易?

可若是太子撤出太極宮,與叛軍內外相隔、分庭抗禮,隨時擺出撤往河西的架勢,這就將李勣架到左右天下局勢的臺上,是默許叛軍貢獻太極宮、導致太子撤往河西致使帝國分裂陷入內戰,還是出手剪滅叛軍、消弭兵變,使得帝國重歸平靜?

追根到底,無論李勣有否遺詔在手,坐視叛軍肆虐長安且最終覆亡東宮、廢黜太子,都絕非正統所能容,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他甚至不敢將李二陛下的遺詔公之於衆——難不成讓天下人知曉李二陛下縱容叛軍貢獻太極宮、戰毀長安城,一手將太子逼上絕路?

爲尊者諱,乃是華夏文化之特色,李勣只能將苦果自己嚥下,甚至史書之上遭受萬世唾罵……可李勣是這樣忍辱負重之人麼?

大家對李勣的認可是大抵不會那麼做。

所以太子撤出太極宮,乃是反手將李勣逼上不得不做出抉擇的地步,可謂攻守兼備。

李承乾舉棋不定,但後堂隱隱傳出的妃嬪們的哭聲,令他心如刀割,權衡許久,這才長嘆一聲,以手掩面道:“孤自立儲以來,夙興夜寐、勤學好問,一言一行皆尊奉禮儀之規範,不敢有絲毫懈怠,然十餘年來卻始終不能得到父皇之認可,此愚笨之資不可雕也,誠惶誠恐。今時今日,叛軍肆虐,超綱敗壞,社稷動盪,父皇恐怕也已……身爲人子,若父皇彌留之際依舊心心念念易儲,孤又怎敢貪戀儲位?本想着一死以謝天下、以謝父皇,然而事到臨頭,卻發現即便是死,也難以如願,孤羞愧無地也……”

掩面大哭。

一衆東宮屬官、朝廷大臣面面相覷,心中慼慼。

出生便是嫡長子,從李二陛下逆而篡取的那一天便被金典冊立爲皇太子,沖齡之年敕封皇儲,經受最爲系統的帝王教育,朝野上下、宮闕內外皆以儲君相待,恭敬有加,寄予厚望。

然而李二陛下卻對其百般挑剔,難以入眼,時不時的生出易儲之心,令其誠惶誠恐,患得患失……這份罪,不是誰都能受得了的,這麼多年過去太子沒有長歪,沒有在心理上出現什麼毛病,已經殊爲難得。

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勾結外敵第4322章 自作聰明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當街搶人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臨陣調整第二百八十八章 步步不順第九百三十三章 委以重任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花前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好大一口鍋第一千零四十章 忠臣離不開奸臣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 唐軍參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高陽之怒(下)第九百九十一章 敵軍來襲第四百四十五章 房俊監考(中)第六百七十二章 世襲刺史第三千四十三章 遺詔風波(下)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擋箭牌第一百三十五章 亂象第八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三千四十二章 遺詔(上)第4614章 心生怨尤第一百八十二章 橫加阻撓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右金吾衛第兩千三十章 局勢大變第4597章 權力制衡第八百零一章 帝王之術第十一章 本王就知道……第七百四十二章 良言相勸第一百二十六章 房俊的刀(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毒辣計策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績的心思第二百零三章 避無可避第二百三十三章 春耕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亡族之危第九百八十六章 拼死一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江南風起第九百一十九章 在南海畫個圈第4685章 爲官之道第六十六章 背後有高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徹底的架空第七十二章 抓捕第三百三十九章 洋和尚第七百八十一章 千里眼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煽風點火第四百五十章 長孫衝的陰險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吃幹抹淨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個承諾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城南焦點第八百五十七章 雨中殺機(中)第三千六十四章 風雨將至第三百五十七章 襲營第八百一十九章 驅逐【求月票】第五百四十五章 江南風起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有事啓奏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陣前議事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怒不可遏第三千五十九章 利之所至第九百四十六章 房二歸來,強勢碾壓!第二百九十章 還得加錢!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宿世冤家第一百四十九章 果然是棒槌(中)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路途艱難第八百五十四章 重重圍困第五百零四章 長孫府的家奴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御書房內,君臣奏對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來晚一步第六百二十六章 反戈一擊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莫名其妙第八百五十一章 有奔頭兒的日子第三千六十章 野心昭彰第二百一十九章 溪畔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黃瓜的功用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心生怨憤第三百零六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竹槓敲響,黃金萬兩(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中下懷第十七章 稚奴與兕子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前方有坑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局勢混沌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宗室雙雄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捷報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敲打拉攏第4544章 街邊刺殺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戰告捷(上)第4276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零一章 撈人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賣兒鬻女,發家致富第四百三十八章 教育改革(上)第二百四十章 股份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局勢第七百三十五章 疑惑重重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 寶寶心裡苦,卻又說不出第七十九章 完美計劃第七百五十九章 銀子去哪兒了?(中)萬字,求月票!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生產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麻煩大了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所不爲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王城鏖戰第4310章 風雨欲來第七百七十章 華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