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決心

中國歷史的第一部字典,叫做《說解字》,漢朝許慎編著。

原作寫於公元年到公元年,到了後世,早已失傳,流傳下來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註釋本。原以小篆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許慎寫完之後,獻給漢安帝。

至於《說解字》的名,原作者許慎這樣解釋:倉頡之初作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倉頡初造字,是按照物類畫出形體,所以叫做“”;隨後又造出會意字、形聲字,以增益字的數量,這些字就叫做“字”。也就是說“”是最初的象形字,“字”好象這些象形字所生的孩子。

《說解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後世的字典大多采用這個方式。清朝的段玉裁稱這部“此前古未有之,許君之所獨創”。

以拼音和部首索引、詳細解釋每一個字的含義,這種字典千古未有,可以想見,一旦編撰成功將會引起怎樣的轟動,流芳百世絕不爲過。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孔穎達又說:“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衆;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由此可見,對於人來說,著立說便是“立言”,能夠編撰《字典》這種影響深遠的典籍,足可一封神!

這種好事,房俊自然要留給自己的便宜老爹。

房玄齡學問足夠、資歷足夠、地位足夠,只要《字典》著成,等於給房家上了一道護身符。即便將來房玄齡致仕,即便他房俊無官無職,只要不造反,有唐一朝,房家子孫後代便可安然無憂。

這個年代對於大儒的敬重,是社會性的行爲,大儒的地位,是絕對超然的!

正聊着呢,便有莊子裡的家僕到來:“二郎,家主剛剛回來,命您即刻去莊子裡。”

房俊點點頭,老爹大概是被朝中彈劾自己的事件弄得坐不住了,正好自己也想要見見老爹,問問對策。房玄齡宦海幾十年始終屹立不倒,這份能耐可是貨真價實。

便對上官儀說道:“莊子裡比較清靜,適合讀,上官兄白天去崇賢館,晚間便住在莊子裡吧,某命人給你收拾一間客房,一切隨意就好。”

上官儀想要推辭,不過想到房俊連幫他舉薦給太子殿下這種天大的人情都做了,還有什麼好客氣的?便拱手感激道:“既然如此,愚兄也就愧受了。”

房俊笑道:“這就對了!上官兄且在這邊稍坐,某去見見家父,聆聽教誨。”

上官儀雖然不是官員,但是對於朝中羣起而彈劾房俊之事也略有耳聞,知道房俊這是去向房玄齡請教如何應對,自然不方便旁人在側,說道:“二郎自去,愚兄正好請教一番這拼音如何奇妙。”

房俊囑咐那教師好生招待上官儀,不可怠慢,這才告辭而出,步行向莊子裡走去。

正堂裡,房玄齡品着香茗,坐在太師椅上。

房俊進來先是施禮問候,然後坐到房玄齡下首,自有侍女奉上香茶。

房玄齡擡起眼眸瞅了次子一眼,見房俊神定氣閒安然穩坐,甚至眯着眼仔細的品了品茶水的滋味,便微微點頭,這個兒子有一股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卓越定力,是個幹大事的料!

沉吟了一下,房玄齡問道:“朝中之事,可都知道了?”

房俊答道:“是,剛剛從太極宮回來。”

“哦?”房玄齡略感詫異,這是去求見皇帝了?難不成是去求情,希望陛下網開一面,不要被御史言官的壓力影響,從而處置與他?還是去向陛下進了讒言,狠狠打擊那些御史言官呢?

依着對兒子的瞭解,這兩種情況都極有可能發生……

便詳細的追問房俊的意圖。

房俊簡明扼要的將對李二陛下所說的話,又複述了一遍。

房玄齡就很是欣慰,讚道:“做得好!做官與做人一樣,有所必爲,亦有所不爲。相比於朝廷言路的閉塞,個人的榮辱沉浮又算得了什麼呢?只要吾等持身守正滿腔正氣,些許污衊,如同清風拂面爾,終將消散無蹤。歷史是公正的,或許那些毫無操守的貪婪之輩能得意一時,卻終將被子孫後代唾罵!”

兒子不僅才華出衆、能力卓絕,更兼得有如此氣量,能爲了帝國之未來甘願忍辱負重,怎能不令一向正氣廉潔的房玄齡老懷大慰?

千古正氣,當如是!

房俊卻有些哭笑不得,自己的確不贊成李二陛下對御史言官趕盡殺絕,可也沒說自己就打算忍氣吞聲啊!

摸了摸鼻子,房俊說道:“那個……其實,反擊一下下,也是可以的。”

房玄齡愕然,轉而不悅道:“年級輕輕便深受皇恩,卻連這麼一點委屈都忍不了?你自己也說,一旦陛下處罰嚴苛,怕是大唐的言路從此閉塞,自此以後再無敢說話之人,此乃帝國之隱患!便是忍了這一次,又能如何?你今年尚未及弱冠,陛下心中明白你是受了委屈的,將來又怎會不補償你?相比你現在出了這口氣,反而是忍受這委屈,好處更多!”

房俊無奈,他又怎麼不會算這筆賬?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萬年太久,咱只爭朝夕啊……

若是現在這個大總管的職位沒了,李二陛下即將發動東征,然後打上兩三年的仗,那個時候的李二陛下還能有多少進取心?每一個英明神武的帝王,在老年的時候都會變態一般的執着於朝局、天下的穩定,到了那個時候,老皇帝一時半會兒死不了,新皇帝也不能上位,自己的理想、所謀劃的未來,豈不是要付之東流?

最起碼,蹉跎半生是免不了的。

這個結果,房俊絕對不能承受!

房俊想了想,看着老爹,輕聲說道:“父親,您就快要致仕了……”

房玄齡微愣,隨即默然。

致仕啊……

曾幾何時,那個從青州遠赴關中投靠李世民的少年俊彥,已是暮氣沉沉,老驥伏櫪。房玄齡這一生跌宕起伏,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生到宰執天下的帝國宰輔,精彩壯烈,死而無憾。能夠在老年平穩致仕,之後教治學、著說立說,更是人生一大快事!

可自己致仕之後,兒孫後代怎麼辦?

對於李二陛下,房玄齡其實並不是非常放心。這位帝王英明神武,可是骨子裡矛盾的性格卻實在是一個極大的隱憂。若是自己活着,念及這麼多年鞍前馬後鞠躬盡瘁的情分,便是再大的錯處亦能一笑置之,便如同長孫家牽涉謀逆案那般……

誰能說陛下不講情分、不念舊情?

可若是自己死了……

房玄齡不知道李二陛下對於房家會是一個什麼態度。

魏徵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魏徵一直以來以諍諫聞名天下,多次對李二陛下不顧顏面的頂撞,李二陛下卻一直在說“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爲天下所稱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很有明君風範吧?

可是最近魏徵病入膏肓,怕是已經熬不到開春,結果,宮裡便已然流傳出皇帝不滿魏徵將《起居注》的內容流傳出去。深諳李二陛下性情的房玄齡知道,魏徵即便是死,怕也是哀榮不保,陛下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翻舊賬……。

b

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謀朝篡位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局勢陡變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血戰玄武門(中)第五十六章 推恩令?第三十四章 統一陣線第七百二十一章 志氣沖霄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加九錫 賜王爵 劍履上殿!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誤捉蔣王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心志動搖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侍郎?照砍不誤!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玄武門破第九百二十一章 曲線救國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黃瓜的功用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衆矢之的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同病相憐第四十五章 做一個有理想的小地主(上)第七十章 榮歸桑梓第六百四十四章 兇案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勸諫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御胡之道第兩千零五章 舉世皆醉我獨醒第4643章 軒然大波第二百五十三章 松贊干布的算盤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你拿什麼回報我?【求票】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雨夜(六)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社會體系第四百章 李績的套路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得脫樊籠第4532章 兒女雙全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惡毒之計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西津渡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力遊說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房玄齡是個好同志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轉機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降階恭迎第八百九十四章 前路迷茫第五百四十三章 高真行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乘勝追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元(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長安混戰第六百四十四章 各有前程第4283章 躊躇滿志第六百八十四章 暗生嫌隙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公主駕到(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詩與酒(中)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隔河觀火第一百二十四章 房俊的刀(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衝突(下)第兩千零五章 貌合神離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我去買個橘子第七百九十章 血脈相連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忽然強硬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秦晉之好第四百四十七章 房俊監考(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吐習慣了就好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內幕重重第四百零九章 入宮朝會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魏王回京第4594章 緊急自救第三百四十六章 敲打第八十三章 貢茶第二百五十八章 殺機陡現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咱倆什麼關係?第四百三十章 危機隱現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血戰玄武門(下)第4515章 時代落幕第4675章 強勢逼宮第六百零七章 斷尾求生(下)第兩千六十四章 志向遠大第四十四章 出乎預料第三千三十二章 拖延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蘇我蝦夷第三十章 李二涕淚橫流第三百零三章 勸進第二百二十七章 防微杜漸第七百六十八章 談判(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果然是棒槌(中)第六百六十一章 君臣奏對(上)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彩頭大一點,我纔有精神第四百四十七章 房俊監考(續)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民如水,來勢洶涌浪滔天地(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聲名鵲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歷史之謎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局勢陡變第八百九十七章 脫身之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元(下)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李勣:不要急,讓槍炮再響一會兒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暗生齷齪第八百三十六章 韓王別跑!第二十九章 武氏女(上)第七百二十章 山雨欲來(萬字求月票)第四十五章 互不相讓第六百五十章 大婚(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誤會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糧食哪兒去了?(上)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賣兒鬻女,發家致富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雨夜(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