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時勢(下)

謝文舉沒料到蕭瑀居然這麼快便做出決定,大驚道:“國公爺,三思啊!陛下想要讓房俊擔任滄海道行軍大總管,明擺着是要從海路負責東征的後勤補給,如此一來,江南將會成爲整個東征的後勤基地,吾等江南父老豈非苦不堪言?”

房俊的這個大總管,明擺着將會統領大唐水師,在東征的時候負責全軍的補給,畢竟海運的便利性比之陸路優越性太多,運輸的數量可以更大、速度可以更快、損耗可以更小。

本來按照地理位置來說,由東萊出海,是距離最近的。

但是這個選擇其實缺點同樣明顯。

大業七年,隋煬帝下詔征討高句麗,命令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以此作爲水師的基地,結果證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攻城略地,征討敵國,水軍不可能作爲主力,只能負責輜重兵員的運輸。

而東萊地處山東最東端,道路難行,即便開鑿了通濟渠連通黃河與淮河,來自於江南等地籌集的糧草輜重亦運輸困難,損耗嚴重。長期來往在路上的民夫兵丁有數十萬人,擠滿了道路,晝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那麼爲何隋煬帝不就近在江南征集輜重,然後在江淮一帶出海,直抵高句麗呢?

原因很簡單,不是隋煬帝不這麼想,而是他擺不平江南士族!

隋煬帝之所以能戰勝太子楊勇,最後登基大寶成就帝位,便是來自於江南士族的支持,與關隴貴族勢成水火。當江南士族耗費了大量財富和資源幫助隋煬帝上位之後,正是紅着眼睛收割“投資”利潤的時候,怎麼會將自己的家底拿出來支持隋煬帝去打仗?

非但如此,當隋煬帝在關隴貴族越來越強勢的時候不得不遠遁江南,希冀於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來穩定朝局,鎮壓反對者的時候,卻被江南士族在背後捅了一刀……

盛極一時的大隋王朝,二世而亡,灰飛湮滅。

甭提什麼國家利益,對於這些江南士族來說,家族的利益高於一切!

現在皇帝想要完成當年隋煬帝都未能完成的事業,將江南作爲東征的後勤基地,這豈不是讓這些江南士族割肉麼?而蕭瑀居然支持皇帝……

謝文舉理解不能。

在他看來,只要江南士族能夠聯合一心,即便是皇帝也不敢硬來。隋煬帝多麼霸道的一個人,不可得眼瞅着江南這塊大餅卻一口都不敢咬?

幾百年的經營,江南早就是鐵板一塊,即便是皇帝想要硬來,也得當心江南士族的反撲,造反還不敢,但是造成動盪的局面還是很簡單的,起碼那些散步在山嶺之間的撩人,只需要少許的挑撥,便能給皇帝帶來巨大的麻煩……

再是強硬的皇帝,也得投鼠忌器。

蕭瑀苦笑一聲,看了看這位被譽爲江南士族最優秀的年輕一代,不僅搖了搖頭。

目光還是不夠長遠啊……

只看到自己的強勢,卻沒有看到陛下早已爲此走了好幾步棋,知己而不知彼,便是失敗的前兆。

雖然心裡有些失望,可他還是得指點一番,他可不願意看到江南士族今後分裂,整個江南亂作一團。

“以前,吾等士族掌控着江南,上至官員富賈下至販夫走卒,莫不以士族馬首是瞻,這是爲何?”蕭瑀問道。

謝文舉微愣,略做沉思,說道:“是因爲所有人都在士族的控制之下。想要取得財富、想要推舉做官,甚至想要安穩的種地,都必須得到士族的支持。”

蕭瑀點頭,接着,無奈的嘆口氣:“可是從今以後,不一樣了……”

謝文舉一頭霧水。

蕭瑀見他仍舊一副懵懂的神情,很是失望,也懶得多說,只是淡淡說道:“科舉!所有的寒門士子,只要讀書識字,都可以通過科舉做官!若某料想不差,這一屆的科舉,寒門士子的錄取比例一定極高,即便大部分寒門士子的學問都遠遠不如士族出身的子弟!陛下就是要扶持寒門士子,來對抗世家豪族!寒門與士族,原本就是天然的敵人,利益天生衝突。試想一下,等到江南各地的官員再不是由士族推舉,而是通過科舉考試來取得,那些青雲直上的寒門士子,對於士族會是一個什麼態度?”

謝文舉這才明白過來,倒吸一口涼氣!

駭然道:“肯定是百般打壓!”

正如蕭瑀所說,寒門與士族,天然就在對立的兩方,利益有根本性的牴觸。

科舉即將成爲國策,寒門士子的崛起已經勢不可當。

也就是說,士族掌控的江南,終究會成爲歷史……

蕭瑀有些黯然,即便心中百般不願,卻也不得不順應潮流。螳臂當車的結果,只能是粉身碎骨……

“蕭氏已經決定了,至於其餘各家,還請賢侄詳細通報一聲吧。如何取捨,何去何從,自然都隨着各家的心意,只是幫着某將一句話帶到即可。”

謝文舉恭敬道:“小侄分內之事,國公爺請說。”

蕭瑀略帶傷感,緩緩說道:“天下大勢之所趨,非人力之所能移也。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因時施宜。好自爲之吧……”

*****

“得時者昌,失時者亡,江南士族若是看不清大勢,怕是要被這洶涌的浪潮席捲、擊潰,千百年的基業,毀於一旦啊。”

房玄齡手裡捧着茶盞,滿是感慨。

一身淺色的常服,坐在太師椅上,悠閒自得。

似乎對兒子在太極殿裡遭遇的兇險毫不在意……

房俊忍不住吐槽道:“您說的容易,聖人不能爲時,時至而弗失,誰又能準確的認清楚時勢、又精準的抓住時勢呢?”

房玄齡奇道:“哎呦,居然讀上《戰國策》了?這可不容易!”

房俊黑臉微紅,有些不滿:“兒子也是虛心好學的好吧?被您說的好像不學無術一樣。”

房玄齡反問道:“難道不是?”

房俊無語……

爺倆逗了幾句嘴,都沉默下來。

喝了口茶水,房玄齡才嘆息道:“江南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這些年戰亂減少,局勢安穩,越來越爆發出強勁的潛力,無論財賦還是糧食,都極速增長,已經漸漸有趕超關中之勢。如此重要性,陛下怎會任由江南士族一手把持,遊離於陛下的掌控之外?那些江南的士族都被利益矇住了眼,自以爲當年擋住了隋煬帝伸往江南的手,今日也能擋得住陛下,真是天真。”

當年楊堅篡周建隋,北方之地盡已納入隋朝的版圖,同江南的陳朝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隋軍南下時,南陳皇帝陳叔寶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爲然。禎明三年,隋兵渡江,如入無人之境。沿江守將,望風盡走。

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被俘。

隨着健康被攻佔,南陳覆滅,江南士族迅速做出反應,歸順隋朝,楊堅一統天下。

由於南陳覆滅極快,江南士族並未受到波及,實力得以保存。

等到楊廣繼位,想要收服江南士族之時,關隴集團已經崛起,山東世家逐漸興盛,楊廣不得不依靠江南士族互爲牽制,又怎敢下重手對付江南士族?

拉攏都來不及!

可笑的是,現如今的江南士族依然以爲形勢與當年一樣,即便皇帝由楊廣換成了李二陛下,也不敢冒着江南動盪的危險下狠手。

房俊與老爹的結論一樣,但是他看問題的角度卻截然不同。

“帝國的集權越來越強勢,所有的世家門閥都是阻擋帝國集權的絆腳石,無論哪一個皇帝在位,世家門閥都必須嚴厲打擊。帝國越強大,世家門閥就越是衰弱。可以說,門閥的歷史,就將要到頭了……”

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都是房二惹的禍第三百八十七章 暢想第三十七章 李二的疑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糧食去哪兒了?(下)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宰輔之才第三百九十四章 吐習慣了就好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有請第兩千零三章 不吝賜教第五百七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九十八章 都是誤會第五百七十八章 亡命奔逃第四百五十五章 國家戰略(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秋收(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填膺第4504章 興師問罪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高昌故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六百九十二章 行路難!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人質齊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嫉恨如火第4571章 救出人質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釋放第七百九十一章 柔情似水第二百八十八章 求雨第一百四十二章 房少保!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冷血殘酷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戰爭機器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說服第六百七十三章 東宮酒宴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爭執不下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嚴厲懲罰第十一章 本王就知道……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彼此算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驛站第一千四百章 帝王心思(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破營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破城而入第四百六十一章 百萬軍中,拖死狗……第兩千五十章 夫妻夜話第兩千一十九章 左右逢源第七十六章 無敵的火器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患得患失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再反殺!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贊成與反對第二百七十三章 拒絕出嫁第三千四十五章 反目第五百九十章 風平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 有恃無恐第三百七十七章 羊吃人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利益至上第六十三章 夫人不讓……第八百零六章 爲子綢繆第七百五十三章 入戲太深?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緊鑼密鼓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察覺危機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戰告捷(上)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自以爲是第八百八十九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蜀王李愔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鬧平康坊(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國之蠹蟲第六百零三章 難上加難第二百六十章 我的兵營我的兵(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內部分裂第六百三十二章 混合雙打第七百六十九章 朝廷法度第三千一百三十三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戰術對策第八百二十三章 何以平天下【求月票】第三章 醉仙樓第4512章 微臣有罪第七百七十四章 儒學正統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絕地反攻第兩千七十一章 挑撥離間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再次遊說第4316章 死有何懼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情感複雜第八百五十八章 以正軍法第三千一百零四章 土雞瓦狗第五百八十章 殿下饒命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謙讓第三千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二爺,求您別寫了……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降爵魏郡王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一通分析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宮城之戰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旁敲側擊第4318章 死戰不退第4600章 勢力大增第二百二十九章 朱雲折檻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 困獸猶鬥第七十五章 欲揚先抑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得悉敵情第六百七十一章 歷史走勢第一千零一章 山崩地裂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你得跟你父皇學呀!第九百五十一章 偏心的李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前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權力鬥爭第四百零四章 話不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