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陛下不講究(求月票)

馬周是天子近臣,官職雖然不顯,但頗得李二陛下之信任,整日伴在君側,對於李二陛下的性情頗爲了解。但此時對上皇帝的眼神,卻令他心底一片茫然。

陛下這眼神……

是個啥意思?

馬周百思不得其解,但總歸不是讚揚自己,便立馬住嘴。

他住了嘴,別人不知道啊,讚揚褒獎之聲依舊不絕於耳。畢竟如此險惡的境地下還能反敗爲勝,還是一場大勝,不誇兩句實在顯得自己小氣……

只是有些文臣心中不免嘀咕,《念奴嬌?

沒聽過啊……

隋唐兩代的文人皆好作詩,認爲詞爲詩之餘,並不看重。但是自從房家那一首“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流傳之後,作詞亦被許多文人所推崇。只不過這《念奴家》從未見於典籍,是房俊新創的詞牌麼?

諸如劉淚、長孫無忌等一干與房俊有嫌隙的大臣,都緊緊閉嘴。就算房俊膽子大過天敢於謊報軍情,吳王李恪亦沒有理由跟着他胡鬧,這封戰報想來或許有誇大之處,但大體是沒有問題的。況且吳王李恪的長史權萬紀最是剛硬正直,就算吳王想要替房俊吹噓,權萬紀可是萬萬不肯的。

只是牛渚磯距離赤壁隔了半條大江,這小子是何時去過赤壁呢?

但是無人敢提出質疑。

房俊面對王雪庵的那一句“藝術來源於想象,卻高於想象”音猶在耳,現在提出質疑,不是等着房俊來打臉麼?這小子卻是才華驚豔,不得不服。

只是……怎麼就能反敗爲勝了呢?

怎就冒出一支具裝鐵騎呢?

文臣還只是心底疑惑,武將們卻站不住了!

諸位武將互視一眼,最後由李績出班啓奏道:“啓稟陛下,華亭侯在戰報之中言及幾日之間鍛造出甲騎具裝上百副,微臣並不質疑起戰報真僞,只是想請陛下去旨,命華亭侯將此法獻於朝廷。前隋依仗具裝鐵騎而統一南北,現如今軍中這種重騎兵已然消失殆盡,實在是甲騎具裝製作太過艱難,且靡費軍資,不易過多建造。若是當真有快速製作之法,吾大唐十數萬騎兵盡皆裝備,當可縱橫天下,無堅不摧!”

李績是兵部尚書,在李靖隱退的情況下,他就是無可爭議的軍中第一人,由他出面正合適。

其餘武將如程咬金、尉遲恭等盡皆附和。

實在是甲騎具裝太難得了!

這種重甲非但鍛造工藝反覆,成本更是令人咋舌!前隋東征高句麗,隋煬帝爲了一鼓而下,耗空了國庫打造大量甲騎具裝裝備部隊。結果這種重騎兵在遼東水網密佈溝壑縱橫的地勢中全無發揮的條件,被生生拖死在河溝山壑裡,這也是前隋征討高句麗無功而返的一個原因。

精銳的具裝鐵騎盡皆陣亡在高句麗戰場,國庫空虛無力繼續打造,這也導致隋朝軍隊任由國內亂賊蜂起卻無能爲力的局面。

大唐立國雖久,但隋末天下動盪,對於國家的消耗實在太大,至今國庫亦不充盈,何來鉅額的軍費打造甲騎具裝?但現在房俊只是幾日之間便打造出上百副,想來最起碼鍛造工藝是極其簡單的,工藝簡單,造價就高不到哪裡去,這是常識。

只要想想自己的麾下是成千上萬的具裝鐵騎,與敵對陣之時一聲令下即刻摧枯拉朽無堅不摧……這羣武將如何能淡定得了?

文臣們先前只是關注房俊的這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是聽了李績的話語,才醒悟過來這具裝鐵騎對於大唐的軍備是何等重要。

這棒槌,還真是文武全才啊……

不過冶鐵鍛造這種奇技淫巧之術正是房俊所長,諸人倒也並不感到奇怪。

只是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臉色很不好看……

娘咧!

房俊這小王八蛋跟朕玩心眼,明明胸有成竹卻偏偏要又是絕筆又是血書又是寫詩弄詞,把朕感動的一塌糊塗才知道一切都在那小賊掌握之中……

簡直罪無可恕!

可是眼下這情形,倒也不好立刻翻臉,將這小賊之罪狀公之於衆。畢竟此戰對於江南士族的打擊是巨大的,能夠極大限度的使得房俊之後在江南動作減少抵擋,最起碼明面上的抵抗力度會削弱很多。

可是若論功行賞……李二陛下又是在咽不下這口氣。

耍了朕,朕還要賞賜你?

皇帝心內糾結,委實不絕。

房玄齡只是看着李二陛下的臉色,便將皇帝的心理猜的差不多,趕緊站出班列,大聲說道:“身爲臣子,沐浴皇恩,即便馬革裹屍亦是應當。房俊年幼,卻得陛下寵愛,皇恩浩蕩,加官進爵,已是殊榮。兼且以公主尚之,更是無比榮耀!恩寵如此,實在古今罕有,即便現在有一點點功績,又有何可以沾沾自喜?正當戮力報效陛下,報效大唐!”

便有大臣感慨,房玄齡不愧是君子啊,兒子獲得如此大功,亦要全力推卸,不肯受陛下之賞賜,名臣之楷模也!

李二陛下聽了這話,心裡也寬慰不少,因被房俊戲耍帶來的憤怒稍稍緩解,想了想,說道:“臣下有功,朕自然不吝賞賜。然房俊年少高位,恐非幸事。朕亦曾與房愛卿商議,近年之內,不會爲房俊加官進爵,以敦促其實心辦事,免生驕縱之心。但朕身爲皇帝,自然要賞罰分明,房俊之官爵既然不宜再加,便賞其兄輕車都尉,其弟騎都尉之勳。”

有唐一朝,凡有軍功的,授以勳官。

勳官最高一階稱爲“上柱國”,正二品,需要經“十二轉”才能達到。《木蘭辭》裡“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的“十二轉”就是說花木蘭立了最大的軍功!若以之授勳,就是“上柱國”。

而最低一階爲“武騎尉”,等於從七品,只需一轉。

“轉”是授予勳官時用來衡量功績的單位,相當於戰功的等級,例如現在的一等功、二等功之類。

輕車都尉是大唐勳官十二轉之第七轉,相當於從四品。騎都尉是從五品,比輕車都尉低了兩級。看似不顯,但大唐勳位必須以軍功獲得,現在房俊以軍功惠及兄弟,這勳位已然不低。

但衆臣還是覺得有些輕薄了,陛下有些不講究……

可當看到房玄齡恭恭敬敬的揖首謝恩,便都閉上嘴巴,心裡自然又是一番對於房玄齡溫潤君子、輕慢官爵的讚賞。卻哪裡知道房玄齡現在是誠惶誠恐,唯恐皇帝怒氣發作,乾脆將自家逆子押解京師、憤而治罪?

*****

房俊與牛渚磯反敗爲勝、剿滅山越叛亂的消息,長了翅膀一樣傳遍關中。

下朝之後,諸位大臣閒聊之時盡皆感嘆,房玄齡有子如此,該當欣慰!這房俊不僅在京師能混得風生水起,離了身後的兩座靠山,照樣能將江南弄得天翻地覆!

總之還是那句羨慕嫉妒恨的話語生子當如房遺愛!

而房玄齡居功不傲、淡泊官爵的性情,更是飽受讚揚。在這個講究“君子如玉”的時代,對於一個人的崇高品德極爲推崇,或許是大家都知道其實自己做不到的緣故吧……

房府大宅裡,滿屋婦人喜極而泣。

高陽公主捧着房俊寄回的家書反反覆覆的看,淚珠兒早已成行,彷彿書信之中能感受到郎君身上的氣息一般……

武媚娘也徹底放下心來,只是眼圈兒紅紅的,輕輕的抿着紅脣。她的心性自然比高陽公主堅強得多,這既是生活環境帶來的磨礪,亦是先天具備的性格。可女人終究是女人,當自家郎君身陷絕境性命堪虞,自己卻無能爲力之時的那種絕望,足以讓任何女人肝腸寸斷。

現在看着這封家書,武媚娘心裡滿滿的全是安慰和驕傲!

這就是我武媚孃的男人呵!

哪怕全天下都以爲他頻臨絕境、回天乏術,卻依然能夠反手間翻雲覆雨,逆爾取勝!

高陽公主擦了擦臉蛋兒上的淚珠兒,脆聲說道:“本宮要去江南!”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當街搶人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留中不發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疑惑重重第三千一十一章 置身事外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奉調入城第六十七章 聯盟瓦解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六親不認第一百零七章 打折他的腿!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疑惑不解第三千一百零九章 驚雷陣陣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脅恐嚇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岳母見女婿第十七章 消除內患第一百零九章 房俊的野望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俘虜第六百二十八章 李二教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佛道之爭第六百二十八章 赴宴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東窗事發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咆哮公堂第4277章 回馬槍第4266章 王族野望第九百一十五章 雷神之威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蘇毗羊雄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說實話,你到底行不行【求票】第六百四十七章 炮兵之友第二百四十章 股份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年禮第九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擋箭牌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撐腰第三百八十九章 雨中長安第五十二章 二哥有些不同了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魏王回京第三百三十九章 洋和尚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窮途末路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猶豫不定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談判交鋒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兵貴神速第4641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八百七十二章 美人如玉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忌憚第九百九十七章 萬軍衝鋒第八百六十章 雨中殺機(再續)【萬字求票】第二百八十章 上門探視第一百六十九章 你得付出代價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胡攪蠻纏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逼迫第六百九十七章 山越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摸金校尉第二百七十六章 你去天上問問第七百六十四章 現在知道害怕了?(求票)第一百四十章 啼笑皆非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敗軍之將第八十八章 貧道李淳風……第八百一十九章 求人說項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太子的煩惱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心如蛇蠍第四百三十三章 安置第三百二十二章 毫不退縮第一千零三章 局勢危急第七百二十四章 民族傳承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戰況危急第八十八章 貧道李淳風……第三百九十一章 狙擊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上)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 不同尋常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爭取支持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迂迴偷襲第六百三十五章 嬌妻美妾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新婦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誰彈劾我,誰就該死第4500章 隱患重重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船塢裡的超級戰艦第九百八十八章 皇室醜聞?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不好看的我不吃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分攤風險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帝視察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君心不疑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破城而入第七百三十九章 合作愉快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忍氣吞聲第一百七十四章 脅迫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表哥哪有姐夫親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僵持不下第八百二十五章 鋌而走險第三千一百三十六章 分封天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暴力施政第一百五十八章 詩與酒(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國勢強盛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丈量天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五十四章 戰前第三百六十二章 當衆捧殺第四百四十五章 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