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出發前夕

bookmark

離去北庭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在鄯州養傷的將士都陸續趕到了長安,準備一起奔赴北庭,臨出發總是有千頭萬緒的事情,這兩天李慶安忙得腳不點地,他去北庭赴任,不是空手而去,而是要帶上大量的軍需物資。

WWW☢ ⓣⓣⓚⓐⓝ☢ ¢ ○

去兵部取資料、去太倉和左藏領取錢糧、去軍器監準備兵器帳篷,還要安排民夫馬車,另外,在北庭建立軍器監和將作監支使的事情也批下來了,少府寺也同意在北庭建一個鑄錢爐。

林林總總,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一手操辦,儘管有岑參、王昌齡等手下可以幫忙,但光是在各部寺辦理手續便讓他疲於應酬。

這天上午,李慶安趕到了興慶宮,在出發前夕,李隆基也有幾句話要交代他。

到了興慶宮,他才被告之,聖上還沒有上朝,他只得耐心地在大同殿外等候,這時,他隱隱聽見一聲冷哼,找其源頭,卻見大殿另一頭的樑柱後坐着一名肥碩無比的中年男子,那卓有特色的南瓜臉,一條長長地細眼,卻不是安祿山是誰?

“原來是安帥!”

李慶安走上前拱手笑道:“好久不見了,我竟不知安帥也在長安。”

安祿山這兩天心情實在糟糕,幕僚嚴莊生死不明,又賠了楊家一大筆錢,這倒也罷了,可阿布思前天又派人來說,他的部屬已經習慣朔方生活,一致反對去幽州,他也無能爲力,只能謝他安祿山的好意了,安祿山明知是他的藉口,卻也無可奈何,也沒個人商量,只得一口氣悶在心中,他也是明天回范陽,今天來向聖上辭行,不料正好看了李慶安。

安祿山最瞧不起李慶安,他當年帶兵打仗時,李慶安恐怕還在玩泥巴呢!現在居然做到了北庭節度副使,手握北庭軍政大權,幾乎快和他安祿山平起平坐了,讓他心中不爽之極,見李慶安過來和他打招呼,他冷冷地看了李慶安一眼,卻不理睬他。

就在這時,殿內傳來一聲鐘響,這是李隆基上朝開始處理政務了,遠遠有宦官高喝:“聖上有旨,宣北庭節度副使李慶安覲見!”

“什麼!”

安祿山勃然大怒,他早就到了,聖上居然要先見李慶安,他安祿山的地位難道還不如一個後輩新人。

李慶安微微一笑道:“既然聖上要先見我,那我就失禮了,安帥請稍安勿躁。”

他快步走進了御書房,安祿山盯着他的背影,恨得直咬牙切齒,新仇舊恨一起涌上心頭,他狠狠一拳砸在樑柱上,低聲罵道:“李慶安,你就等着瞧!”

李隆基確實是刻意要先見李慶安,倒不是李慶安比安祿山重要,而是他剛剛知道了殺董延光竟然是安祿山所爲,令他心中着實惱火,他的第一個反應便是安祿山是在替慶王出手,殺董延光滅口,董延光之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安祿山居然和慶王勾搭在一起了,令李隆基心生警惕,他知道慶王野心勃勃,一心想取太子而代之,這很正常,歷朝歷代皆是如此,只要慶王表現優異,他或許真會給長子一個機會,但他卻不能容忍親王和外藩勾結,那就意味着親王掌握軍隊的可能,那時威脅的不僅是太子,而是他的皇位。

只是李隆基沒有證據,再加上安祿山也是他所信任的一名大將,他便決定暫時警告安祿山,先接見李慶安便是他對安祿山擅殺董延光的不滿。

“臣李慶安參見吾皇陛下!”

李慶安的參見打斷了李隆基的思路,他望着眼前這個英姿勃勃的年輕人,在他身上彷彿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身影,李隆基笑着點點頭道:“李將軍是明天啓程吧!”

“正是!”

“那各個部寺的手續都辦妥了嗎?”

“回稟陛下,基本上都辦妥了。”

李隆基把玩着一隻玉獅鎮紙,他沉吟了一下便笑道:“李將軍怎麼會得罪了虢國夫人?她幾次向朕說你荒淫放蕩,日夜出入風月歡場,朕看得出,她對你成見很深啊!”

李慶安心中暗歎一口氣,躬身道:“臣也不知爲何會得罪虢國夫人,或許是上次韓國夫人之女一事,臣沒有答應的緣故,但出入歡場恐怕是虢國夫人弄錯了,臣從沒有涉足過教坊青樓。”

“閒暇時間去教坊青樓輕鬆一下朕也不反對,只是要把握一個度,不要爲此事誤了自己的本分之事。”

李隆基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便不再提楊花花之事,他又笑道:“不過話又說回來,朕的貴妃倒很喜歡你,經常在朕面前說你的好話,着實很有趣,她們姐妹幾人要麼對你不屑一顧,要麼恨你入骨,要麼就異常喜歡你,李將軍,你和楊家好像很有緣分啊!”

說到這,李隆基凝視着李慶安,緩緩道:“其實上次韓國夫人之女不錯,溫柔乖巧,朕也很喜歡,你爲何不願意?要知道和楊家聯了姻,對你的前途可大有好處。”

李慶安堅決地搖了搖頭,朗聲道:“臣更願意爲陛下開疆拓土、讓天可汗之名威震四夷來博取前途。”

“說得好!”

李隆基撫掌大笑,連聲讚道:“這纔是大丈夫的本色。”

他快步走到牆邊,刷地拉開了牆幕,露出了一幅廣袤的安西地圖,他拾起木杆指着南詔道:“石堡城之戰後,朕關注的焦點便是兩個地方,一是南詔,南詔坐大,隱隱有與吐蕃勾結之意,一旦兩家聯手,對蜀中的威脅巨大,所以朕命楊釗坐鎮劍南,解決南詔的坐大之勢。”

他的木杆又移到北庭和安西,繼續道:“其次便是安西,石堡城戰後,吐蕃對河西隴右的威脅減弱,朕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恢復碎葉軍鎮,恢復我大唐對嶺西的影響。”

李隆基放下木杆,又坐回了位子,他沉思片刻,便輕輕嘆了一口氣道:“中宗神龍二年,大食軍大舉進攻嶺西,昭武諸胡連接向朝廷求救,但那時吐蕃正與大唐交惡,朝廷無暇西顧,只得扶持突騎施人來對抗大食東擴,怎奈胡人不堪大用,數十年來,昭武之地已喪失殆盡,這也是久橫在朕心中的一塊心病,朕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恢復到太宗時對西域的控制,這也是朕把北庭交給你的緣故,朕希望你能用年輕人的銳氣向西拓展,不要像夫蒙靈察那樣一味守成,那樣,朕不喜歡。”

李慶安躬身道:“臣願做陛下開疆闢土之刀,將大唐龍旗早日插上碎葉城!”

“很好!”

李隆基取過一本奏摺,笑道:“這是高仙芝寫來的一本奏摺,說安西軍屯土地增加,糧食充裕,要求增加安西的漢軍人數,朕和政事堂商議過了,安西不比隴右,在安西募兵勢必要增加西遷軍戶,這兩年河東、河南連續受災,人民生活困苦,可以在此兩地向安西北庭各招募一萬軍戶,這樣安西兵力可擴到三萬四千人,北庭的兵力則擴至三萬,另外,朕已同意李相國的建議,將作、軍器二監各遷五百匠戶赴北庭,同時允許北庭開礦鑄錢,把北庭繁榮起來,吸引更多的漢人西遷,只要漢人達到一定數量,我大唐對西域的控制就會大大增強,這是長遠發展之計。”

李慶安默默地點了點頭,他忽然想起後世對新疆的開拓,其實千年來,中央朝廷對西域的策略都是一脈相承,在安西北庭增加漢人數量,李隆基的決策是正確的。

李慶安在宮內吃了午飯,這才離開了興慶宮,見時辰已到了下午,他不知不覺便來到了獨孤府,這幾天不僅明月沒有消息,連明珠也沒有來找他,可能是那晚觀燈姐妹倆回家太晚了,她們受到了責罰,可明天想他就要離開長安了,無論如何也要見明月一面。

獨孤府前冷冷清清,明月的父親已經返回揚州了,祖父獨孤適上朝未歸,李慶安走上臺階,取出一張名帖遞給門房笑道:“我是北庭李慶安,想見一見明月姑娘。”

門房驚異地打量他一眼,連忙接過名帖道:“李將軍稍等,我這就去。”

他向府中奔去,李慶安耐心地在門口等候,可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他心中升起了一絲不祥之感,這時,旁邊另一個門房低聲道:“李將軍,昨晚張尚書替那個趙緒明來求親了。”

李慶安一怔,連忙問道:“那結果如何?”

“聽說夫人願意,但太老夫人不肯,兩人還吵了一架,太老爺便對張相國說,這件事要徵求老爺的意見,可老爺在揚州,這件事好像就不了了之了。”

“讓李將軍久等了。”

獨孤府的管家快步走了出來,對李慶安躬身施禮道:“李將軍,夫人說明月身體不好,不宜見客人,請李將軍改日再來。”

“那明珠呢?”

“明珠上元夜違反家規,被夫人禁足,一個月內不準出房門。”

說到這,管家嘆了口氣道:“李將軍對我家姑娘有意,滿城皆知,昨天張尚書又親自跑來替門下弟子求婚,老爺又不好得罪張尚書,便把明月姑娘的事情拖下來了,這件事家中分歧很大,現在已經鬧得不可開交,風頭之上,李將軍還是暫時避一避吧!”

李慶安也知道此事急不來,可他明天就要走了,他只是想和明月告別一聲,他想了想,便從懷中摸出一塊寶玉,遞給管家道:“我明日就要去北庭了,一去經年,請把此玉交給明月,再替我轉一句話給她:雪山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說完,他轉身便走了,管家望着他的背影,不由輕輕搖了搖頭,把玉藏好了,走回了府內,剛走到院中,卻見裴夫人站在院裡,他連忙上前稟報:“夫人,他已經走了。”

“還算知趣。”

裴夫人冷笑了一聲又道:“他說什麼了?”

“回稟夫人,他說明天就要回北庭了,此去經年,不知何時才返,他希望明月姑娘等他。”

“等他?”裴夫人不屑道:“憑什麼要我女兒等他。”

她哼了一聲,轉身便走,管家見夫人身影消失了,這才偷偷地找來一名丫鬟,把寶玉給她,又在她耳邊低語幾句,道:“快去吧!小心別讓夫人知道了。”

丫鬟點點頭跑了,管家匆匆離開了院子,孤獨府內又恢復了寂靜。

李慶安返回高力士宅,此時高力士宅東院內異常熱鬧,將士們都已到齊了,大家都在忙碌地收拾行裝,個個興高采烈,氣氛十分熱鬧,各種行李箱籠在院中堆如小山一般,荔非守瑜站在一旁,指揮着士兵們將箱子分門別列放置,他在赤嶺之戰時中了一箭,憑着身體強健,傷勢已漸漸初愈了。

他見李慶安過來,便上前笑道:“七郎要不要再給如詩如畫買點什麼東西?”

“高夫人已經給她們準備好了。”

李慶安又四下看了看,笑問道:“老荔呢?那傢伙跑哪裡去了?”

“估計在房內呢,唉!那傢伙。”荔非守瑜苦笑着搖了搖頭。

“我去看看他。”

李慶安來到了一間小院,這是荔非元禮養傷之處,他剛走到門口,卻聽見裡面傳來荔非元禮破鑼般的聲音。

“三娘,你若從了我,我一定會娶你爲妻,你就答應我吧!”

“等你把傷完全養好再說吧!別急嘛!好嗎?”

“可我現在就想要,你看我身子壯得跟牛似的。”

“把手拿開,別亂摸,你身子好不好,我還不知道嗎?”

“三娘,就給我吧!”

“嗯,要不等晚上,現在是白天怎麼行?”

李慶安嚇得一吐舌頭,轉身便跑,荔非元禮居然和施三娘

緣分啊!

他走回院中,正想去房內看一看舞衣,這時,羅管家跑來道:“李將軍,門口有人找,說是熱海居的東家。”

李慶安一怔,常進來找自己做什麼?他連忙跟羅管家來到門口,只見門口站着兩人,一人便是常進,而另一人身材雄偉,頭如斗大,身高足有一丈,長得膀大腰圓,一雙銅鈴大的眼睛炯炯有神。

常進見李慶安出來,連忙拱手笑道:“聽說李將軍要回北庭,我特來送別。”

李慶安也回禮笑道:“常東主不是常去碎葉嗎?我們會有見面的機會。”

他又看了看旁邊的大漢,笑問道:“這位壯士是?”

常進連忙介紹道:“這是我的一個朋友,頗有俠名,他一直想去安西從軍,我特來介紹給李將軍。”

那大漢上前一步,半跪行一禮道:“小人蔘見李使君!”

李慶安見他儀表不凡,心中頓時有了好感,便連忙扶起他笑道:“我當然歡迎壯士去北庭,請問壯士尊姓大名?”

“在下姓雷,名萬春,四海爲家!”

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606章 韋張之爭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524章 驅狼入蜀?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38章 妖花凋謝第99章 武舉考試第274章 借刀殺人(中)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17章 胡女多情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139章 絕嶺屠鷹(下)第81章 燙手差事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20章 自古傷別第330章 流水有意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285章 朝會之爭(中)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561章 重組崔氏第41章 初見相國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662章 重洗朝權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269章 先發制人第323章 危機深化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495章 千牛金吾第647章 上黨戰役(九)第130章 奪島之戰(上)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5章 安西小娘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372章 帝國合約(上)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528章 禍水南來第6章 太陽寶石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457章 成都來信第564章 軟硬兼施(下)第444章 制裁哥舒第17章 胡女多情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568章 計賺南鄭(上)第78章 太子李亨第265章 開業風波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587章 祿山隱憂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370章 天下六分第655章 順藤摸瓜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245章 北城失守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542章 入城洛陽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384章 河西危機第226章 突胡異動第262章 風雲驟變第147章 臨朝大封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144章 拜見太子第696章 談婚論嫁第25章 走漏消息第124章 改造箭頭第321章 觸怒龍顏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39章 奉命東行第219章 攻陷月氏第301章 絕不甘心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85章 細水長流第537章 裴旻辭職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659章 攻心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