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貴妃說情

bookmark

“嘩啦!嘩啦!”

刺耳的鐵鏈敲擊聲將李慶安從沉睡中驚醒了,他眼睛睜開一條縫,隱隱見柵欄外站着一個女人,他第一個反應便是明月來了,可一想又不對,明月剛纔已經來過一次了,這會是誰?

“李七郎,你好像過得不錯嘛!”

女人的聲音冰冷,帶着一絲嘲諷地語氣,李慶安打了個哈欠,眼睛又閉上了。

“李七郎,你不想求我嗎?”

昏暗的燈光中,映現出楊花花得意的笑容。

“你來做什麼?”

李慶安又慢慢睜開了眼睛,譏諷地笑道:“這麼臭氣熏天的監獄,你這麼個嬌滴滴貴婦人來,不怕把你薰壞了嗎?”

“不怕!看見你倒黴,我很開心,開心得要命,你知道嗎?我從不喝燒酒,可昨天我破例喝了三杯,因爲我實在太高興了。”

楊花花像條美女蛇似的笑着,臉上容光煥發得難以描述,這是她平生第一次嚐到了自尊心的樂趣,在此以前,這個男人帶給她只有侮辱和蔑視,而今天,他淪爲了階下囚。

她向前走了一步,蹲下身眯着笑道:“你爬過來,向我乞憐,我就會向聖上求情,放了你,如何?達成交易嗎?”

李慶安輕蔑地瞥了她一眼,懶洋洋道:“你以爲你是誰,你可以左右朝廷的權力鬥爭?你也未免太高看自己了,夫人,你走吧!你在這裡,影響我明天早飯的胃口。”

“你!”楊花花怒火萬丈,她騰地站起身,“李慶安,你就等着瞧,我看你還能嘴硬到幾時?”

說完,她重重哼了一聲,怒氣匆匆走了。

李慶安又打了個哈欠,翻個身,閉上了眼睛,不久便沉沉睡去。

........和李慶安在昏暗的牢獄中香甜沉睡相反,在富麗堂皇的興慶宮,大唐皇帝李隆基卻心緒不寧,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到形影孤單,高力士不在身邊,使他生活處處不便,那些宦官、宮娥哪有高力士貼心,比如現在,玉環不在身邊,他那種難受到心底的不適、那種難以忍受的孤寂,高力士不需要他吩咐,立刻就會將玉環接回來,可這些宦官,一個個木呆呆地站在那裡,非要等他下令不可嗎?

李隆基不由暗歎了一口氣,高力士事關太子廢立,他還能忍一忍,可玉環一刻不在身邊,他覺得自已的人生變得索然無趣了。

“快去,把貴妃給我接回來!”

興慶宮中終於響起了李隆基的吼聲。

.......長安城已經宵禁了,大街上空空蕩蕩,幾乎沒有行人,只是遠方傳來金吾衛巡街的腳步聲,這時,興慶宮的大門開了,數十名宮廷侍衛騎馬疾奔而出,直向宣義坊方向馳去,片刻便奔至宣義坊,爲首侍衛直長大喊:“奉聖上之命而來,速開門!”

看門的差役嚇得連忙開了門,幾十名侍衛和宦官一齊衝進坊門,向位於坊內的楊國忠宅奔去,很快便抵達了大門,楊國忠已得到消息,慌忙迎了出來。

爲首宦官魚朝恩上前施禮道:“楊尚書,奉陛下之命,特接娘娘回宮。”

楊國忠緊張了一天的心驀地鬆了,這太好了,娘娘失寵,他們楊家可就完蛋了。

“魚公公稍等,我這就去請娘娘。”

楊國忠撒開腳丫子向內宅奔去,穿過幾道門,一直奔到暫時安置楊玉環的金閣樓前,正好楊玉環貼身侍女出來,楊國忠氣喘吁吁道:“快去告訴娘娘,聖上派人來接她回宮。”

侍女連忙轉身回去了,房間裡,楊玉環坐在燈前,注視燈苗發呆,她在回想她少女時代的生活,那時,父親還在世,家境殷實,她無憂無慮,和三姐一起悄悄討論各自將來的夫郎,時間一晃過去了近二十年,她成了大唐最尊貴的女人,可是她卻覺得自己失去最珍貴的東西,她也說不清是什麼,這些年,這種感覺越來越深,她覺得自己就像墜入蛛網的蛾子,被一道道無形的網包裹起來,令人她窒息,令她無力反抗,她不由又想起前兩天剛剛聽到的故事,李慶安衝冠一怒,發兵葛邏祿,將欲搶他明月的葛邏祿王子一箭射死,令人她悠然神往。

“娘娘!”侍女急促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沉思。

“什麼事?”

“聖上派人來了,要接你回宮。”

“告訴他們,我不回去!”

“可是娘娘......”

侍女十分爲難,她見娘娘語氣堅決,只得嘆一口氣,轉身向外走去。

“等一下!”楊玉環叫住了她。

侍女回身,驚喜地看着娘娘,她回心轉意了嗎?很快她又失望了,楊玉環從桌上取過一把剪子,將自己頭髮剪掉一絡,遞給侍女道:“讓他們帶回去給聖上,聖上自然會明白。”

“娘娘!”侍女跪了下來。

“快去!”楊玉環嚴厲命道:“我的話聽到沒有?”

“是!”侍女抹去眼淚,轉身向門外奔去。

........興慶宮,李隆基怔怔地拿着楊玉環的一絡青絲,半天一語不發,他想起當年玉環被迫出家爲道的情形,玉環就是剪下一縷青絲給他,‘臣妾入空門,望君早接回’,今天又是同樣一番景象。

李隆基恐慌了,他的生活中已經一時一刻離不開楊玉環,如果她再出家,這不是要他的命嗎?

這一刻,後宮四萬佳麗被他拋之腦後,御書房的偷情之樂也被他丟得無影無蹤,他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要把愛妃接回來。

“備駕,朕要親自去接。”

興慶宮的大門再次大開,近千侍衛簇擁着李隆基的龍輦浩浩蕩蕩向楊國忠府趕去。

大唐皇帝幸臨大臣府邸,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會記載,這是一件大事,早在幾個月前,大臣就要開始大興土木進行準備,然後是內侍省一次又一次的實地探查,君不見元妃省親一次,便耗去了賈家近半家產,更何況是皇帝駕臨。

但今晚上李隆基幸臨楊國忠府,卻非常倉促,只能算一件私人事務,李隆基在夜風中眼巴巴地盼望着。

楊府內,大姐楊玉珠、二姐楊玉珮,以及楊國忠及妻子裴柔都在苦勸楊玉環。

“四妹,聖上親自來接你了,這可是聖上從未有過之事,由此可見聖上對你的恩寵,你不要再任性了。”

“四妹,夫妻吵架是常事,爲這點小事就出家,未免太小題大做了,咱們楊家家族的興旺都在你身上,列祖列祖都在看着你,就算祖先太遠,你也總得爲過世的父親想想吧!他至今還沒有一個身後的封賜,這可是咱們做女兒的不孝啊!”

李隆基的低姿態,兄弟姐妹的苦勸,楊玉環心中的決心一點點崩塌了,最後她又想到答應過明珠救李慶安,到現在還沒有開口,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她又豈能甩手不管。

無奈,楊玉環只好嘆了一口氣,“好吧!我回去就是了。”

楊家上下歡呼雀躍,楊國忠更是連滾帶爬奔跑出去,高聲喊道:“快準備,娘娘要回宮了。”

府門外的李隆基車隊在夜風中等了快一個時辰了,聞此消息,頓時一起歡呼起來,李隆基也笑逐顏開,慌忙命道:“快準備讓貴妃登輦。”

數十名宦官宮娥一起忙碌起來,鋪上了長長的地毯,地毯兩邊用黃綾包裹,數百名侍衛將黃綾周圍守護得滴水不漏。

約莫過了一刻鐘,一頂軟轎將離宮半天的楊貴妃送了出來,侍衛們三呼‘娘娘千歲!’

在大羣宮女的簇擁下,低頭沉默不語的楊玉環終於從轎中走出,提起長裙慢慢登上了龍輦,李隆基激動地迎上來,“讓娘子受苦了。”

楊玉環鼻子微酸,盈盈施禮道:“讓陛下在風中久候,是臣妾之罪。”

“無罪!無罪!”

李隆基心花怒放,拉着楊玉環的手道:“有什麼話,咱們回宮去說。”

龍輦緩緩調頭,在千名侍衛的簇擁下,向興慶宮而去。

..........次日一早,紫宸殿御書房便傳出了旨意,北庭節度使李慶安未經朝廷批准,擅自用兵,論罪當斬,但念其爲無心之過,故從輕發落,免去其北庭節度使、北庭都護、太子賓客及庭州都督、西州都督五職,左遷柳州太守,北庭節度使由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暫代。

敕令傳到了吏部,新任吏部侍郎韋見素對此左遷之令卻難辦之極,李慶安雖被免去了三職,但其頭上還有御史大夫一職未免,御史大夫可是從三品銜,頂着這麼高的頭銜去下州柳州做太守,似乎有點不太合適。

他左右爲難,思量着一定是聖上遺漏了,便立即找到同樣新任吏部尚書的楊國忠,向他說了這個遺漏。

楊國忠半天沒有說話,如果李慶安沒有御史大夫這個頭銜,那就是正四品下階,可以任由他們來打整,可還留着這個頭銜,處理李慶安就是聖上的職權範疇,這個細節雖小,卻微妙之極。

儘管楊國忠猜到這可能是聖上的刻意保留,但他還是有點不甘心,說不定真是聖上的遺漏,他決定不管怎樣,必須要去試一試。

楊國忠匆匆向紫宸殿趕去,將手中奏摺遞了進去,等了一會兒,李隆基傳出旨意,李慶安的御史大夫一職保留,不予剝奪,並速辦妥李慶安調任,次日離京赴任。

中午時分,在一片明晃晃的陽光中,被關押了兩天兩夜的李慶安走出了地牢,刺眼的陽光照得他睜不開眼,大理寺少卿裴旻連忙迎了上來,拱手笑道:“恭喜李使君重獲自由!”

李慶安也回禮道:“多謝裴少卿這兩日照顧,李慶安銘記於心。”

“李使君客氣了,我只是恪守職責,高翁的馬車已等候在大門外,李使君請吧!”

兩人一起向大門走去,裴旻又低聲道:“聽說高翁也被罷黜了,聖上令他回家養老,哎!連高翁也被罷黜了,我們這等小官遲早也難逃一貶,晚上睡不着覺啊!”

李慶安微微笑道:“裴少卿不用擔心,只要太子被廢的消息正式傳出,這次太子黨清洗就告以段落了。”

“但願吧!”裴旻嘆息,兩人走出了大門,一輛高力士府上的馬車已經在大理寺獄外等候他了,羅管家見他出來,立刻上前道:“使君,我家老爺已在府內等候,請使君上車吧!”

李慶安默默點了點頭,心中不由有些感動,那個老人自己被貶黜,卻還沒有忘記來接自己,這份情誼在冷酷無情的權力鬥爭中竟是如此溫暖。

“多謝了!”

他登上馬車,裴旻站在臺階上拱手道:“李使君此去柳州,千里迢迢,望多保重。”

“裴少卿也請保重!”

馬車啓動,駛離了大理寺,向高力士府宅疾駛而去。

李慶安坐在馬車裡望着大街上人來人往,一切都很平靜,和三天前並沒有區別,大唐權力中樞的慘烈鬥爭並沒有影響到普通民衆的生活,但事實上,大唐朝局在這三天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它的影響將極其深遠,李慶安暗暗嘆息一聲,東宮之位空虛,從此以後,朝野上下將陷入另一場更加冷酷慘烈的權力鬥爭之中。

馬車慢慢減速了,即將抵達高力士的府邸,李慶安似乎聽見遠遠有人在大聲叫喊:“將軍回來了!”

聲音越來越近,有人向這邊奔來,“將軍回來了!”

李慶安打開車窗,他頓時驚呆了,只見馬車的前後左右,被數百名青壯男子包圍,他們個個身着白袍,跟着他的馬車奔跑,神情激動萬分,不少人淚流滿面,這是他的三百親衛。

李慶安鼻子猛地一酸,淚水涌入了眼中,從赤嶺戰役倖存,這三百親衛始終不棄不離,患難與共。

馬車停下,李慶安打開車門,走出馬車,三百親衛頓時安靜下來,人人仰頭,期待地望着他。

李慶安深深吸了一口氣,拱手朗聲道:“各位弟兄,我已被貶爲柳州太守,此去柳州,數千里路途,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我願給弟兄們一筆厚幣,大家各奔前程,這是我心意,請大家收下!”

三百親兵都沉默了,這時,親兵營校尉江小年站出來道:“將軍,無論是北庭還是柳州,我們都願跟隨將軍,請將軍帶上我們。”

“我們願跟隨將軍!”衆人一齊高聲呼喊。

“好!好!”

李慶安心潮澎湃,高聲對衆人道:“諸君不棄李慶安,那李慶安也決不負諸君,大家隨我同去。”

........黃昏時分,高力士的書房裡,高力士置了一桌酒,在給李慶安踐行。

“七郎,明天你就要啓程嗎?”

“是!吏部辦手續神速,下午便將一切手續都辦好了,明日天不亮就得出發。”

僅僅兩天,高力士便顯得蒼老了很多,那個精力充沛,精明能幹的老宦官已經不見了,此刻坐在李慶安對面的,已是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喝了一杯酒,微微笑道:“你猜一猜聖上爲何讓你立刻就走?”

李慶安沉思了片刻道:“我猜和貴妃有關!”

“聰明!”

高力士撫掌大笑,一豎大拇指道:“你猜得不錯,我聽說貴妃爲你說情,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聖上答應了貴妃更高的條件,不過東宮案不結,聖上也不敢輕饒你,便把你貶去柳州,他又怕貴妃知道,只好趕緊催促你走,他的心思,我比誰都清楚。”

李慶安舉杯問道:“那高翁說,這次東宮案會嚴重到什麼程度?”

“將不是一般的慘烈!”

高力士嘆了口氣,道:“他連我都貶黜,我便知道這次他是下了狠心,太子黨的骨幹,除了你之外,一個都不會有好結果。”

李慶安苦笑一聲道:“被貶去柳州,和流放何異?這還是好結果?”

“知道嗎?揚州太守盧渙已經在獄中自殺了。”

李慶安一驚,盧渙竟然死了。

“這是爲何?”

“盧渙性格剛烈,他自詡一生清廉,所以他寧可死也不願承認自己受賄的罪責,昨晚在獄中上吊自盡。”

李慶安黯然,片刻,他又問道:“那獨孤浩然呢?”

“獨孤浩然是皇親國戚,稍好一點,被貶爲潯陽縣令,堂堂的尚書左僕射,居然被貶爲一介縣令,哎!太子黨死的死、貶的貶,這一次太子真的不保了。”

高力士長嘆一聲,“可是我不甘心,我一定要讓太子重入東宮。”

“高翁有志,我當鼎立相助!”

兩人喝了幾杯酒,高力士忽然想起一事,連忙從身旁的箱子裡取出一本奏摺,遞給李慶安笑道:“這是宗正寺所上,請求冊封獨孤長女爲明月公主的奏摺,我替你攔截下來了,既然葛邏祿王子已死,估計明月姑娘的公主之位也就不了了之了。”

李慶安大喜,連忙謝道:“高翁大恩,容李慶安後報!”

“唉!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回報的,當年你替我打馬球時,我就覺得你這個年輕人很不錯,也算我們有這個緣分吧!如今我們共同被貶,可謂患難與共,來!我們再喝一杯。”

“高翁,這杯酒我敬你。”

兩人又喝了幾杯,這時,羅管家匆匆跑來,稟報道:“老爺,門口有人想求見李將軍。”

“是何人?”

“是獨孤夫人!”

.........

(未完待續)

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657章 意料之外第134章 石堡大戰(上)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五十八章 一封請帖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207章 衝冠一怒第129章 絕密武器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575章 獵鷹行動(完)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24章 老兵遺孤第568章 計賺南鄭(上)第300章 慶安成婚(下)第163章 舞衣決定第42章 權宦高翁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14章 石國胡女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125章 引蛇出洞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671章 獵殺狐首第97章 慶王李琮第17章 胡女多情第269章 先發制人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318章 吐蕃戰役(下)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64章 相國遠慮第27章 背後發力第636章 意外事件第241章 神廟危機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398章 山谷禁地第203章 建成後裔五十六章 夜遊長安上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254章 各有心事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68章 計賺南鄭(上)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499章 贊普消息第97章 慶王李琮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259章 貴妃設宴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339章 雙管齊下(下)第539章 槐樹鄉談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678章 南唐覆滅(上)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清月詩社二第464章 朝會之爭(下)第422章 徹底決裂第472章 吐蕃來使第477章 順者昌盛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567章 力取褒城第362章 翁婿和解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65章 高府練球第34章 血戰險堡(下)第270章 引君入甕第658章 反慶集團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118章 恩生仇起第63章 殺楊保楊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177章 回紇特使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374章 帝國合約(下)第501章 阿緩之亂第39章 奉命東行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299章 慶安成婚(上)第538章 明皇之死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52章 慕名請客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234章 公主失蹤第230章 收復碎葉第44章 雪夜幽夢第282章 楊家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