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助情花香

bookmark

習忠衆次找白朝恩,一是爲了報共回純盎使事,其州,瓦刊了打聽楊貴妃的消息,楊貴妃是他們一家的支柱,如果她失寵,則就意味着楊家的完蛋,這段時間楊國忠也聽到了一點風聲,聖上已經搬回大明宮了,而貴妃娘娘卻依然在興慶宮,這讓他不由慌了手腳,他想知道這裡面到底出了什麼事?

本來有些事是宮中隱秘,不能告訴楊國忠,不過看在遊仙枕的份上。

他一揮手,讓幾名小宦官退下去,見左右再無人,這才低聲對楊國忠道:“春藥惹的禍!”

楊國忠怔住了,他沒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魚朝恩又道:“聖上總是服一種叫助情花香的藥,貴妃娘娘不讓他服,爲此他們大吵一架。聖上一怒就搬回大明宮了。”

原來是爲了春藥,楊國忠這才略略放心,他原以爲是爲了梅妃,所以擔心了很久,既然只是爲了這種小事,那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過貴妃也不能總在興慶宮,總要有個說法才行。

魚朝恩又笑道:“相國不必擔心,讓聖上和娘娘分開一下也好,這不。今天一早聖上就派人給貴妃娘娘送去冰露,這就是和解的信號,快了,就這兩天,我們就要給貴妃娘娘搬家了。

“那還得多仰仗中令多多照顧了!”

楊國忠起身告辭,魚朝恩送他到門口,這才返回了蓬萊閣。

這兩天李隆基和武賢儀住在蓬萊閣內,蓬萊閣位於太液池中,三面臨水,風拂垂柳,風景絕佳,是武賢儀的最喜歡的宮閣。

武賢儀是李隆基曾寵愛過的一個妃子,長得美貌妖嬈,長袖善舞,李隆基最小的兩個兒子,西涼王李紋和汴哀王李撇就是她所生,如果沒有楊玉環進宮,這個武賢儀就將成爲公認的六宮之首,由此可見李隆基對他的寵愛。只可惜貴妃惹得羣芳妒,楊貴妃的出現,使包括武賢儀和梅妃在內的所有妃子都失去了光彩。

她足足坐了十年的冷宮,直到今年,她才終獲出頭之日,儘管李隆基已力不從心,但對孤寂已久的武賢儀卻放佛如久早逢甘霜,她心滿意足了。

天早已大亮,李隆基還遲遲不肯起來,武賢儀如一隻乖巧的貓依偎在他身旁,一彎雪白的膀子裸露在綠鴛芙蓉被外,她早已經醒了,可她卻一動不動,裝着沉睡一般躺在李隆基的懷中,她不想起來,更不想李隆基起來。她恨不得李隆基就這麼摟着她睡十年,把失去的歲月都補回來。

這時,李隆基頭腦中的眩暈感終於稍稍減輕,他連續三晚服用助情花香,身體實在是吃不消了,他半身癱麻。半天不能動彈,這還不算什麼,關鍵是他頭腦中強烈的眩暈感,讓他長時間地頭腦中一片空白,什麼事情都想不起來,這纔是要命的,他甚至忘了自己是誰?身處哪裡?

“愛妃,醒了嗎?”

李隆基有些口齒不清地問道,武賢儀心中大恨,這是在叫誰呢?把她當做楊玉環了嗎?心中雖恨,卻不敢表露出來,她嚶嚀一聲,緩緩睜眼了。

“陛下,臣妾做了一個夢!”

她撒嬌地抱着李隆基的膀子,嬌聲道:“臣妾夢見又爲陛下生了個小王子,臣妾可就有三個皇兒了。”

這是武賢儀的撒手銅,楊玉環再得寵又怎麼樣?一個子女沒有,哪能和自己相比,自己可是有兩個兒子,她就是要讓李隆基時時刻刻想到這一點。

可她卻不知道,李隆基頭腦中已是一片空白,自己有幾個兒子,都長什麼樣子,他完全記不起來了。

“陛下!陛下!”

這時,外房傳來了魚朝恩的低喊聲,武賢儀再也不能賴牀了這個小魚朝恩她還得罪不起,要想重新把李隆基的心俘虜回來,就必須討好這個魚朝恩。

“陛下,我們起牀吧!”

“聯很累,想再躺一會兒。”

這下,連武賢儀也愣住了,在她記憶中,聖上可是每天天不亮就起牀了。一直忙碌政務到深夜,從來沒有這麼晚起牀過,武賢儀一陣咬牙切齒,那個狐狸精啊!把聖上都掏空了。

“陛下,魚公公好像有事叫你。”

“什麼事情?”李隆基有些不高興地問道。

“陛下,楊相國上了一份緊急奏摺,好像北方有戰事。”

戰爭是個敏感詞,李隆基睡不下去了,便道:“好吧!聯起來。”

武賢儀連忙翻身坐起,對伺候在左右的宮女吩咐道:“陛下要起來了!”

宮女們立刻忙碌起來,伺候李隆基和武賢儀着衣,給他們洗漱梳頭,李隆基一邊梳頭,一邊問魚朝恩道:“北方發生了什麼戰事?”

“回稟陛下,好像是回訖可汗派使臣來質問朝廷,說安西軍突然進攻回訖。要我們給個說法。”

“質問?”李隆基眉頭一皺,不悅道:“他們有什麼資格來質問聯?”

魚朝恩有些呆住了,質問是他的話,是想加重問題嚴重性,沒想到卻弄巧成拙,半天,他不知道該怎麼圓這句話,好在李隆基更關注進攻回訖一事,回訖的態度也就被他放開了。

“去把樑朝義叫來,說聯要看安西的監軍報告。”

魚朝恩轉身要走,李隆基卻又叫住了他。“聯沒說讓你去,你讓別人去,聯還有事吩咐你。”

“是!”魚朝恩連忙吩咐一名小宦官去找人,他則垂手站在一旁。

李隆基緩緩道:“聯的那個助情花香好像放置時間長,效果沒有從前好了,你派人去催催安祿山,聯讓他再進奉一盒,他怎麼還不送來。”

“是!屬下這就去辦。”

“去吧!”

魚朝恩轉身走了,旁邊的武賢儀暗暗搖頭,其實她也有點看出來了,聖上服用那個助情花香對身體傷害太大,這才住了近兩個月,聖上就像老了好幾歲一樣,如此猛烈之物,魚朝恩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卻一點不勸,反而有二凹品江卜服用汝種藥,如果是高力十,是寧可死也不會讓糊塵背脹用。由此可辨忠奸。這個魚朝恩。不是忠臣。

武賢儀雖然知道,但她也不敢說出來,她不敢掃了李隆基的興,又把自己送回冷宮去。

“陛下,你昨晚說今天要陪臣妾去太液池上泛舟呢!”“放心。聯不會食言,下午就陪你去。”

李隆基梳洗完畢。便坐小轎向麟德殿而去,麟德殿是李隆基在大明宮內宮的一處辦公場所。西近大明宮西牆的九仙門,便於大臣出入,蕃臣外夷來朝,多設宴於此,臣下亦多召對於此。

片刻,李隆基走進了麟德殿偏殿,在他內宮的御書房內坐了下來,他精力倦怠,對朝廷政務實在是厭煩之極,只想聽一些振奮精神的好消息,若不是今天回訖出事,他是絕不會來麟德殿。

“摺子呢?給聯看看。”

魚朝恩連忙將楊國忠的摺子遞上,李隆基打開摺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讓他眼前一陣眩暈,他什麼都看不見,不由惱怒地將摺子扔在案上。“念給聯聽”。

魚朝恩從小得益於高力士的栽培,能讀能寫,正是這個原因,他便一直在御書房內伺候,最終成爲高力士後的第一當權宦官,他接過奏摺便念道:“臣昨日接到鴻驢寺轉來回訖上書,驚聞安西軍進攻回訖,臣主中書省竟絲毫不知此事,臣不知聖上是否知曉,但事情危急,臣再陳情聖上。若聖上不知,臣請安西解釋此事,臣以爲進攻回訖事尚可彌補,但未得聖諭出兵事大,須追究到底,,”。

在楊國忠的奏摺後,附有迴繞可汗的信件,魚朝恩打開要讀,李隆基卻一擺手,“好了。不要讀了

李隆基原以爲是回紀大舉南犯,與朔方軍發生了激烈戰鬥,他這纔有些緊張,不料只是安西軍攻進迴繞,大唐沒有受到什麼損失,這讓他提起的心便放下了。

李隆基大風大滾見得多了,他一聽便知道是邊境發生的小衝突,這是很正常之事,用不着這麼大驚小怪,他便沒有什麼興趣了,至於楊國忠提到追究李慶安擅自出兵,李隆基的興趣也不是很大。

如果是早些天發蒼此事,或許李隆基會有些惱火,但李慶安很及時地將阿布思人頭送回長安,這件事使李隆基對李慶安的惱火稍稍平息了一點,更重要是吐蕃戰役在即。李隆基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節外生枝。

李隆基雖然服用春藥把自己弄得元氣大傷,整日裡昏昏庸庸,但在吐蕃戰役之事上他卻毫不含糊,實在是這件事他看得太重,只要能拔掉吐蕃這個百年之患,他連獨孤明月被李慶安拐走之事都忍了,何況唐回邊境衝突這點小事呢?

不過他多少也想知道李慶安爲什麼要攻打北庭,而楊國忠的奏摺裡卻隻字不提,只想追究李慶安的罪名,這讓他心中有些不爽。

這時,宦官樑朝義匆匆走進御書房,跪下施禮道:“奴才叩見陛下”。

樑朝義和魚朝恩一樣,也是高力士提拔起來的宦官,以前主要負責李隆基和楊貴妃的飲食,也是個權勢頗大的宦官,但和魚朝恩不同的是。魚朝恩視高力士爲眼中釘,但樑朝義卻相反,他依然忠心於高力士,也正是這個原因,高力士在離開李隆基去東宮之前,推薦樑朝義負責聯繫各地監軍,李隆基也看在高力士的面上答應了。

不過還是有一點不同,以前高力士是主管監軍,各地監軍都由他來任命,監軍們也對他負責,權勢很大,而粱朝義僅僅只負責聯絡,沒有任免權。

另外,在親王派實地坐鎮後,監軍的作用也就相應減弱了,李隆基也不是很重視,他只是想到了纔會問一問,平時也不聞不問,比如今天。若不是回訖來告狀,李隆基根本就不會知道邊令誠已經發消息來了

樑朝義將一本冊子遞給了李隆基,各地監軍發來的基本上都是鴿信。字很而且一件事要發幾次才能說清,所以樑朝義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重新整理抄譽,並編號成冊。

李隆基同樣也不接,他仰頭半躺在龍榻上道:“唸吧”。

樑朝義打開冊子念道:“臣邊令誠。見吾皇陛下,四月發生了安西瀚海軍越過金山一事,臣已詳細調查清楚。起因是回訖不滿同羅部投奔北庭,率先派兵攻入北庭境內,殺死同羅部一千餘人,此事引發了葛邏祿、同羅和沙陀三部不滿,爲自保,三部遂聯合對付回訖。而這時,唐軍邊哨截獲吐蕃信使,得知吐蕃與迴繞私有勾結,回訖欲趁安西唐軍南下攻吐蕃、北庭空虛的機會,出兵奪取北庭,從而形成吐回南北夾擊安西北庭之勢,安西節度使李慶安見事情緊急。便借葛邏祿等三部聯合之機,出兵回訖,肅清邊境,在金山以北建立防禦,臣以爲李慶安此舉仍然屬於吐蕃戰役一部分,不屬於擅自出兵,特稟報聖上

李隆基點了點頭。這纔是他想要的報告。條理清楚,事實明確,有理有據,當初同羅部叛唐投奔葛邏祿,他便想到此事可能會引發草原動盪,果然被他猜到了,

既然事情不大,他也不想影響到即將爆發的吐蕃戰役。便將邊令誠的報告往桌上一扔,道:“很好,把這份報告交給東宮,此事就由東宮來處理

回統使者賀祿莫達幹在長安等了十天,始終沒有見到大唐皇帝,最後是東宮皇儲接見了他,李豫表達了他對迴繞不幸事件的遺憾,但同時他也嚴正指出,是回訖先侵入大唐北庭領土。殺死大唐屬民才引發衝突。回訖有過在先,從而拒絕了回訖要求大唐賠償三十萬匹絹的無理要求

迴繞最終沒有達成索賠的目的,賀祿莫達幹怒氣衝衝地返回了草原。這件事使大唐和回紀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裂痕,與此同時,李豫親筆致信李慶安,希望他儘快從回訖撤軍,不要將事情擴大,另外,李豫出二一封信給李慶安,讓他注意防範慶圭棕,條上只經口口門脈坐鎮親王的權力,極可能也會加大慶王的實際控制權。

幽州,范陽節度使府內,安祿山像往常一樣回到府內,自從兩個月前他進攻契丹大敗,安祿山便處於一種低調之中,同時也使他深感自危。爲了保住他的位置,他使盡一切手段,耗費了萬貫錢財打點朝廷重臣,最終僥倖逃脫懲處,也保住了他兩個節度使的個置。

雖然僥倖過關,但他心中也充滿了失落。他耗費心機謀取的同羅軍沒有得到一兵一卒,卻白白便宜了安西李慶安,其次是河東節度使。那也是他夢想的位置,他也沒有得到,不過李豫推薦的程千里也只擔任了副職,李隆基出人意料地任命榮王李碗爲河東節度使,這個結果讓所有人都沒有意料到。

親王出任節度使是常例,但那些出任都是遙領,僅僅是名義上的節度使,但由親王實領節度使,卻是第一次,這是一個信號,是李隆基準備使軍權宗室化的一個信號,面對這個變故,安祿山心中充滿了警懼,他必須要加快謀取自己的後路了。

安祿山剛回到府,他的一名屬下便趕來稟報:“大帥,有長安送來的緊急信件。”

“拿給我看”。

安祿山接過信什。不由愣了一下,竟然是從大明宮發來的,他急忙拆開信迅速看了看,他的小綠豆眼頓時亮了。立即回頭令道:“去!把高先生叫到我書房來,再把羅藥師也叫來。”

安祿山回到書房,又仔細看了一遍信,信是魚朝恩寫來,竟是要求他再配助情花香,安祿山的心抨忤地跳了起來,難道機會真要來了嗎?助情花香是兩年前他獻給李隆基,這種藥是一名江湖奇人所配,是一種烈性壯陽藥,這種藥年輕人可以服用,須控制次數和劑量,注意調養恢復就沒有什麼問題,但對老年人卻不同,老年人的元氣不像年輕人那樣能恢復,長年服用這種藥,將極大地損害身體,縮短壽命,而且會上癮,擺聰不掉它。當初安祿山提心吊膽地獻了這種助情花香,通過了御醫的檢查,得到李隆基的嘉獎,甚至還加封他爲東平郡王,三年過去了,此刻李隆基再一次索要這種助情花香。他便知道,他的機會來了。

這時,幕僚高尚走了進來。躬身施禮道:“大帥,你找我嗎?。

安祿山點點頭,將手中信遞給他,“你看看吧!李隆基的私人信件高尚在安祿山的幕僚排名中,原是排名第二,位於嚴莊之後,但嚴莊失蹤後,高尚便成爲了安祿山最信任的幕僚,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和他商量,高尚也不負安祿山期望。給他策劃了一系列的良謀。

正如嚴莊勸李慶安自立一樣,高尚也同樣勸安祿山擁兵自立,而且不止一次,他用蓋嘉運、夫蒙靈察、王忠嗣、皇甫惟明、裴真等節度使的下場來開導安祿山,讓安祿山明白,一旦他失去軍權,他在范陽做的那些事情,立刻就會暴露,立刻就會被人彈劾,等待他的就是死路一條,要想擺脫這個必然的厄運。他只有一條路可走,擁兵自立。割據藩鎮。

高尚終於說服了安祿山,從三年前,他們便開始了自立之路,這個。助情花香不過是他們計劃中的一環。

高尚看完信,點點頭道:“看樣子我們的第二步策略,可以實施了。”

“可是我覺得來得太快,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安祿山有些擔憂地道。

“大帥,重要的是機會,機會來臨時,一定要抓住它,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七分,糧食充足、武器充足,唯一欠缺的是兵力,不過今年河北的春旱已經出現,我估計今年河北必然出現大災,那樣我們便可從趁機災民中招收兵源。解決這個難題,而且這種助情花香的效果也沒有這麼快,我們還有時間。”

這時,門口親兵稟報:“羅藥師到了

“請他進來”。

片刻,一名身着藍袍,滿臉紅光的高胖老者走了進來,他是一名江湖奇人,善於配製各種奇奧之藥,三年前被安祿山收納,此人自稱姓羅。大家都叫他羅藥師,助情花香就是他的傑作。

羅藥師上前躬身施禮:“參見大帥”。

安祿山連忙笑道:“藥師不必客氣,請坐!請坐”。

羅薦師大大咧咧坐下,問道:“不知大帥找我,有什麼吩咐?。

“我想問問你,第二種助情花香是否已經配好?”

羅藥師呵呵大笑:“去年我就配好了,效果非凡,烈度是第一種的兩倍,大帥儘管拿去

停了一下,羅藥師驚訝地問道:“難道第一種已經用完了嗎?那可是五年的量

“說是效果不好了,想要新的

“效果不好?。

羅藥師吶吶自言自語,他忽然冷笑一聲道:“如果按我的規定服藥,不會效果不好,我估計是貪心,一直用雙倍的劑量,後來發現受不了,又改回來,所以纔會有效果不好之說

安祿山眉頭一皺,有些擔心地道:“如果一直服用雙倍,那這次新藥,會不會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

“不會!大帥放心,這次新藥我試驗了兩年,效果非常強烈,而且不利的一面更加隱蔽,平時是感覺不出來的。一定能讓大帥滿意

“好!你立刻把藥給我,我要立即送往長安

“是!屬下這就去拿

羅藥師匆匆告辭了,一直盯着他背影走遠,高尚才低聲道:“大帥,此人知道得太多。留之有後患

安祿山也陰陰一笑道:“我知道,我不會留他。”

“另外,長安劉駱谷那邊。也要催他加快步伐了,不要耽誤了時機

,,,,,(未完待續

第42章 權宦高翁第98章 貴妃擲壺第31章 地宮偷襲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333章 受夾板氣五十四章 獨孤相親上第232章 曲池壽宴(中)第527章 各有心思第494章 成都來信第31章 地宮偷襲第109章 奇貨在手第403章 花剌子模第673章 夷陵急變(下)第652章 渤海王子第248章 怛城決戰(上)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82章 金吾萬騎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287章 有使遠來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90章 古怪樂器第427章 誅滅楊家第343章 渡河阻擊(下)第388章 萬里求聘第698章 急求外援第23章 分配不公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32章 婆水之謎第194章 大食雄鷹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599章 血戰相州(三)第173章 天山春獵(上)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59章 別院聽琴(上)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21章 酒樓慶功第110章 隔山打牛第6章 太陽寶石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215章 攔路鳴冤第24章 老兵遺孤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569章 計賺南鄭(下)第162章 相國退婚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661章 蝦釣大魚(下)第328章 神秘商隊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671章 獵殺狐首五十五章 獨孤相親下第627章 安祿之癖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295章 解決災情第328章 神秘商隊第572章 獵鷹行動第275章 借刀殺人(下)第689章 各有心思第345章 回紇寇邊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25章 走漏消息第99章 武舉考試第704章 踏平胡都第120章 史田生隙第312章 賣官之案(上)第612章 微服私訪(上)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648章 上黨戰役(十)第382章 遠征信德(上)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82章 金吾萬騎第642章 上黨戰役(四)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710章 君臨天下第645章 上黨戰役(七)第485章 敵蹤初現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80章 小崔請客(下)第366章 飛援潼關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199章 以死抗爭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39章 奉命東行第142章 冤家路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