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徹底決裂

bookmark

安祿山大軍渡黃河的消息讓李豫感到異常震驚如果說河東還有潼關天險以阻攔安祿山進入關中,那麼他一旦渡過黃河,便可以從關內諸州南下,進入關中,那無異於狼進摘,給紛亂的關中局勢再添一把火。

李豫心急如焚,回頭向李泌望去,李泌一直在沉思不語,他沒有像李豫那樣表現吃驚,安祿山渡黃河在他的意料之中,儘管守潼關的軍隊兵力較弱,但只要閉關不戰,安祿山再多的精兵也難以入關,可一旦安祿山過了黃河,問題便麻煩了,朔方無兵,各路大軍都聚集關中,關內道空虛,如果安祿山佔據關內道以北,那對關中、對長安無疑如泰山壓頂,朝廷處於危卵之勢。

“陛下,當務之急是要將安祿山趕回黃河以東,可請求李慶安協助,請他擋住安祿山的兵鋒。”

“李慶安,他會嗎?”

“會!一定會,只要他還自認是宗室,自認是趙王,就一定會對付安祿山,一山不容二虎,其實不用陛下出旨,他也一定會出兵,只是陛下出旨更加名正言順,可將他綁在陛下身上,若是興慶宮搶先下旨,那可就麻煩了。”

李豫當即下旨,封李慶安衛關內北道安撫使,巡視關內諸州,這其實就是命他率軍迎擊安祿山,又封戶部尚書裴渂爲御史大夫,前往李慶安軍中頒旨。

但做出這個決定還不夠,爲了防止安祿山趁關中局勢混亂公開造反,李豫決定和他的皇祖父議和,尋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一集中兵力對付安祿山,以集中兵力對付安祿山。.........

興慶宮,這些李隆基也同樣處於一種焦慮的緊張之中,他得到了消息,蜀王已經抵達前軍大營,但正是以爲他的出現,進攻勢頭迅猛的高仙芝忽然放緩了攻勢,駐兵陳倉以南的寶雞山,再不肯輕易出兵,這讓李隆基恨得牙根直癢,他知道自己這個十三子其實並不是什麼用兵謹慎,而是不肯爲他賣命,爲了保存實力,而漢中的李瑁也是象徵似得打了一戰,淺嘗即止,也會思維了保存實力。李隆基心中有火,卻難以言述,只得嘆氣對高力士道:“我的這兩個兒子都缺乏一種做大事的魄力,尤其是十三郎,空有十萬大軍,卻畏受畏腳,成不了大事啊!”

“上皇,不如和皇孫議和吧!”高力士小心翼翼地建議道。

“議和?”李隆基警惕的看了高力士一眼,不悅道:“怎麼議和,他肯讓位給我嗎?我看你是越老越糊塗了,連最起碼的判斷力都沒有。”

高力士知道李隆基的偏激,雖然不像他得病時那般昏庸固執,但也和開元年間那個從諫如流、銳氣勃勃的年輕皇帝完全不是一個人了,想勸服他,實在是難上加難,但高力士還是想嘗試一下。

“可是上皇,他畢竟是你的孫子,他的皇位,就是大唐江山的延續,可如果被安祿山之流竊取了江山,那就將是我大堂的不幸,上皇,我們不能內鬥以利外賊啊!”

“你想多了,安祿山不過是跳樑小醜,不必把它放在心上,要擔心也是那逆孫去考慮,我就一句話,那逆孫不下臺,我就絕不會善罷甘休。”

高力士見李隆基執迷不悟,只得嘆息一聲道:“上皇出去走走吧!久在房內對身體不好,老奴賠上皇去後花園逛一逛。”

“也好!我也想曬曬太陽,你陪我去吧!”

他們話音剛落,便聽外面隱隱傳來一陣吶喊,李隆基眉頭一鄒,對身旁的宦官道:“去看看,出了什麼事?”

宦官奔了出去,片刻便回來急道:“上皇,是聖上來了,就在殿外,他要求見上皇。”

“他來做什麼?不見!”

李隆基頓時惱怒起來,對左右喝道:“去!把他給我趕走,我沒有這種孫子。”

高力士連忙勸道:“上皇,見一見吧!他這個時候來,必然有大師,不如聽一聽他要說什麼,然後上皇再做決定。”

李隆基連聲冷笑:“哼!他派兵來圍困於我,已經不念祖孫之情,我爲什麼要讓步,我寧可死在興慶宮,也不會再見他,叫他滾!”

“上皇息怒,說不定他是來讓步的,上皇先聽聽他怎麼說,再攆他走不遲。”

李隆基臉色稍,便對高力士道:“那你去聽聽他怎麼說吧!我是不會再見他,你告訴他,我羞於見他這種欺凌宗族之人。”

“好吧!老奴先去看一看。”

高力士無奈,只得快步向宮外走去。.......

在興慶殿前的廣場上,李豫跪在臺階前,腰挺得筆直,一遍又一遍地高聲道:“請皇祖父見孫兒,有大事相商!”

旁邊幾名宦官驚惶不已,幾次要來扶他,卻被他推開,無論如何,他今天一定要說服皇祖父,停止內鬥,一致對外,如果皇祖父能推出一個他也能接受的新皇,那這個皇位他可以讓出,爲了大唐社稷長治久安,爲了徹底解決造成大唐動亂不止的土地兼併問題,他寧可放棄這個皇位,也要讓皇祖父知道,他是爲了先祖大俠的江山着想,而絕不是想留戀這個皇位。

“請皇祖父見損了,有大事相商!”

這是,高力士快步走了出來,老遠他便聽見了李豫的呼聲,他心中暗暗嘆息,這麼好的一個孫澤,這麼好的一個皇帝,李隆基久鐵定了心要趕他下臺,口口聲聲說是因爲他侵犯了宗族的利益,可實際上,還是一個“權”字在作怪,李隆基眼看要緊圖的認了,就是看不破這個權字,他要坐這個皇位,至死方休,卻不管身後洪水滔天。

高力士連忙上前,要負起李豫,“聖上,起來吧!”

李豫卻固執的搖了搖頭,道:“高翁,我和皇祖父面談,談一談大唐社稷的命運,如果他不來見我,我久絕不起來。”

高力士又嘆了口氣道:“你皇祖父年事已高,他累了,有什麼事,你就告訴我,我去轉告他,勸說他。”

“高翁,大唐社稷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內憂外患,煎迫人心,我作爲皇帝,責任重大,如果皇祖父覺得我無能,那我們可以商量,共同推舉一個賢能的宗族,選出一個能帶領大唐走出困境的新皇,那我可以退位,高翁,我今天來就是想和皇祖父談這些事情,請皇祖父爲社稷考慮。”

“好吧!我去給你皇祖父說,但你不要跪了,站起來吧!”

“不!我一定要等他來見我,這是我的誠意。”

高力士搖了搖頭,只得又進宮了,一進殿,李隆基便冷冷問道:“他答應退位嗎?”

“上皇,聖上說要和你面談,現在局勢堪憂,希望你們能暫時放棄分歧,然後再坐下來談一談,共同推舉一個你們都能接受的新皇,上皇,聖上很有誠意啊!”

第185章 葛胡王子第707章 箭滅回紇第236章 攻取石國(下)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第17章 胡女多情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499章 贊普消息第325章 重劍無鋒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99章 武舉考試第363章 偶遇故人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620章 衣不如新第252章 貨幣之謀第137章 絕嶺屠鷹(上)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639章 上黨戰役(一)第82章 金吾萬騎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4章 拔煥之旅第604章 裴相之死(上)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702章 史營內訌第100章 調將揚州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520章 月圓之夜(中)第507章 三個條件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四百五十六章 裴家大壽下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258章 入城風波(下)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492章 天下戰略第64章 相國遠慮第251章 掌控河中(下)第454章 裴家大壽(上)第104章 風聚雲會第9章 安西副帥第682章 暴風前夜第664章 豹皮風波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313章 賣官之案(下)第85章 細水長流第353章 僵而不反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514章 爾虞我詐第119章 楊家發難第177章 回紇特使五十五章 獨孤相親下第380章 血戰月氏(下)第695章 祿山之死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80章 小崔請客(下)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182章 月亮之河第63章 殺楊保楊第490章 且城決戰第594章 兵抵相州第399章 夜襲那城第577章 河北壯士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206章 盅巫之禍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543章 太廟高輩第99章 武舉考試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38章 妖花凋謝第402章 看破迷局第269章 先發制人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245章 北城失守第427章 誅滅楊家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426章 漠北奇兵第254章 各有心事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509章 登基之戰(上)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249章 怛城決戰(下)第239章 北方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