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殿封賞(上)

bookmark

次日凌晨,天還沒有亮,轟隆隆的鼓聲忽然敲響了,驚醒了沉睡中的長安,早朝的時間到了。

自從李隆基在天寶四年冊封楊玉環爲貴妃,他上早朝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從三天一次早朝,漸漸變成了現在的每月逢五上早朝,今天是十二月初五,是十二月的第一次早朝。

天色還是黑沉沉的,但大街上已是馬車隨處可見,馬車右轅上,橘紅色的燈籠上寫有主人的官銜和姓,比如御史中丞楊,這就是御史中丞楊釗的馬車了,或者戶部侍郎楊,這卻又是戶部侍郎楊慎衿的馬車,

馬車一輛接着一輛,夾雜着騎馬的官員,浩浩蕩蕩向丹鳳門方向駛去。

此刻卯時未到,丹鳳門廣場上聚滿了官員,他們正三三兩兩低聲交談。

安祿山昨晚在雪地裡站了一個時辰,回去後便有點傷了風寒,如果是平常,他或許就請個假了,但今天是安西軍的受封,他若請假,就有點......

安祿山昏昏沉沉地坐在臺階上,他誰也不想理睬,這時御史中丞楊釗遠遠走來,躬身施禮笑道:“安大將軍,怎麼坐在此處?”

楊釗就是後來的楊國忠,他是楊貴妃的族兄,身材高大,一表人才,去年剛進京,短短一年時間,他便從一個巴蜀小官混到了御史中丞,併兼任其他十幾個職位,升職之快,已擠身進了大唐高層的行列。

安祿山吃力地站起身笑的:“讓楊中丞見笑了,昨晚受了點風寒,身體虛弱,便坐下休息。”

“哦!原來如此。”楊釗上前一步,又低聲道:“不知昨天小將軍之事處理得如何了,要不要我幫忙?”

“多謝楊中丞美意,這件事已經平息了,沒辦法,今天是嘉獎安西軍,我生病了來也得來。”

“哼!拿下個小小的邊疆小國就如此興師動衆,大將軍北拒契丹,立下無數功績,也未見什麼含元殿大賞,這未免也太厚此薄彼了。”

安祿山見楊釗居然不知道拿下小勃律的重要性,不由暗暗鄙夷,不過楊釗的口氣中明顯有討好他的意思,他心中不由一動,這楊釗可是貴妃的族兄,如果能籠絡住他,那豈不是就沾上了貴妃勢力,自己怎麼沒有早點想到呢?

直到今天,安祿山才突然發現楊釗的重要性,心中又是懊惱又是驚喜,連忙笑道:“楊中丞,什麼時候到我府上喝杯水酒,我給中丞看一看幽州的絕色美女。”

楊釗大喜,他早想和安祿山搭上關係了,而且還有絕色美女等候,他急忙道:“後天正好有空,我後天過來,如何?”

“那就一言爲定!”

兩人一起仰天笑了起來,這時,含元殿上傳來一聲渾厚的鐘聲,一名殿中監官員走出來高聲宣道:“卯時一刻已到,升朝!”

丹鳳廣場上數千名官員立刻排成了兩隊,大唐的朝會有小朝、中朝和大朝之分,小朝主要是臨時有要事才召集的朝會,這是由從三品以上官員參加,一般在紫宸殿或者延英殿舉行,討論軍國大事。

而中朝一般是指每天早上的朝會,五品以上職事官都要參加,這是大唐最頻繁的朝會,像今天逢五的朝會,也是屬於中朝,大多在宣政殿舉行,但今天在含元殿舉行,官階又降到七品以上,不限職事官,這就有大朝的意思了。

大朝是每年五月初一和外國使臣集體覲見時在含元殿舉行,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場面極其隆重。

“百官進殿!”

二千餘名官員分成兩列,左列由門下侍中左相陳希烈率領,右列由中書令右相李林甫率領,按品級依次排列,走上高高的龍尾道,向氣勢恢宏的含元大殿魚貫而去。

含元殿極爲寬闊,南北長四百餘步,東西廣五百餘步,可容納萬人,它巍峨地屹立於龍首原南沿之上,極目遠眺,終南山清晰可見,長安街道盡收眼底。

進入大殿光線充足,但越往裡走,就漸漸變得昏暗,皇帝坐在高高的龍榻上,他可以清晰地看見羣臣,但羣臣卻看不清他,這就顯出大唐皇帝的神秘與威嚴。

羣臣進殿,從三品以上官員都有席位,可坐聽朝政,而四品以上官員都在後面站立,按三省六部九卿五寺以及散官的順序依次排列。

大殿裡竊竊私語,議論着今天早朝的內容,今天早朝就只有一個議題,嘉獎安西軍小勃律之戰。

李林甫閉目養神,可眼角餘光不時瞟向坐在玉階之上的一個男子,他頭戴三樑冠、身着絳紗袍、腰繫大帶,目光沉靜,嘴角帶着一絲淡然的笑意,這個男子便是大唐皇太子李亨,從開元二十五年前太子李瑛被廢而得冊立開始,至今已近十年,一直便戰戰兢兢地生活在他父親,大唐天子李隆基至高無上的皇權之下。

李林甫爲擁立壽王李瑁爲太子,曾不遺餘力地反對李亨爲太子,所以,當李亨被冊立後,便成爲李林甫的眼中釘、肉中刺,在李隆基的默許之下,他一次一次打擊太子,天寶五年初,爆發了韋堅案,韋堅是太子妃之兄,刑部尚書,正月十五,他私會太子,被李林甫指使御史彈劾,又牽連進了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韋堅與皇甫惟明被流放後處死,太子李亨被迫休掉了太子妃。

同年十一月,杜有鄰案又爆發,杜有鄰是太子寵妃杜良娣之父,因被告發謀反而被杖斃,爲了撇清與杜有鄰案關係,太子又被迫休掉了寵妃杜良娣。

一年內休掉了兩個妻子,使太子李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他變得沉默了,極少離開皇宮,今天是逢五朝會,他按禮制前來參加朝會。

此時,李亨的心情十分平靜,彷彿小勃律之戰與他沒有半點關係。

“皇帝陛下駕到!”

殿中少監一聲長喝,官員們紛紛站起身,大殿裡靜悄悄的,鴉雀無聲,李亨也站起身,他垂手而立,等待父皇駕臨。

一聲鐘響,四十名宦官分兩列進入,緊接着是近百名御前帶刀侍衛魚貫而入,腰挎銀裝儀刀,手執玉錘金戈,分列玉階兩邊,最後是十六名宮娥,手握宮扇、羅蓋,簇擁着大唐天子李隆基進殿。

今天是正式臨朝,李隆基也不再穿常服,他身穿繡龍大裘,頭戴天子袞冕,白珠九旒垂在面前,高力士懷抱聖旨,立在他身後。

李隆基坐定,環視了衆臣一眼,衆臣一齊躬身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整齊響亮,李隆基滿意地點點頭,一擺手,“衆愛卿平身!”

“陛下有旨,百官歸位!”

“謝陛下!”百官紛紛返回自己的隊列,各位高官也坐了下來,趁這個空擋,李隆基笑着問太子李亨道:“皇兒最近身體可好?”

李亨連忙欠身道:“回稟父皇,兒臣身體尚好。”

李隆基點點頭又道:“朕聞你已兩月不出宮門,這也不對,你是太子,當遍訪民情,知民間疾苦,況且馬球大賽即將開始,朕也希望你常去看一看,散散心。”

“兒臣遵旨!”

這時,高力士低聲提醒道:“陛下,開始了。”

李隆基收斂心神,對衆臣緩緩道:“今天的議題,想必各位愛卿已經知曉,安西軍攻佔小勃律,威震西域,重振朕大唐天可汗的威名,其功在社稷,不可不賞,朕正式決定,主帥高仙芝取代夫蒙靈察,爲安西四鎮節度使,並加封鴻臚寺卿、御史中丞,安西軍賞錢三十萬貫,絹十五萬匹。”

說到這裡,李隆基停住,由殿中少監高聲宣佈,“高仙芝取代夫蒙靈察,爲安西四鎮節度使,並加封鴻臚寺卿、御史中丞,安西軍賞錢三十萬貫,絹十五萬匹。”

李隆基微微點頭,又道:“安西軍能歷盡艱辛,取得小勃律戰役勝利,是三軍將士奮勇殺敵所致,朕今天要特地封賞二十四名安西軍有功將士,宣他們進殿!”

“宣安西軍將士進殿!”

.........。

(一夜之間,突然發現《天下》居然是新書榜第一了,無限感慨啊!大明官途,官路連新書榜都爭不上,大家投票啊!讓老高多呆一會兒)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320章 金蟬脫殼第183章 初學騎馬第417章 劍走偏鋒第327章 夫妻夜話第603章 撤兵河東第83章 人口販子第602章 血戰相州(六)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115章 城門風波第424章 迎戰安賊(中)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123章 青海湖畔第105章 泗州響馬第346章 李豫之憂第246章 帝國公主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540章 光弼心機第294章 兵不厭詐第602章 血戰相州(六)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529章 謀事在人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705章 包圍回紇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675章 宮廷政變第146章 誰是兇手第14章 石國胡女第76章 孿生姐妹第269章 先發制人第179章 口蜜腹劍第706章 楚州異兆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第680章 陳留故人第693章 荔非選美第172章 兩胡相爭第376章 危機迫至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665章 宗室命門第571章 破解秘密第67章 意外收穫第319章 危機初現第407章 沙漠焦土第381章 噴赤血戰第157章 隱龍之會第626章 江南初平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94章 沉香夜宴第586章 幽州急報第322章 身份暴露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396章 致命一擊第326章 帝國來使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589章 楊氏姐妹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35章 吐蕃公主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318章 吐蕃戰役(下)第27章 背後發力第156章 身份難題第181章 閨房之樂第307章 漫天開價第129章 絕密武器第240章 攻心奇兵第17章 胡女多情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66章 縣令楊釗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652章 渤海王子第298章 攜美遊莊(下)第581章 特殊援軍第158章 上元觀燈(上)第264章 解開枷鎖第602章 血戰相州(六)第649章 上黨戰役(十一)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408章 圍城之戰(上)第217章 鳥擇良木第504章 意外事件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386章 緊急應對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191章 南詔事變第271章 李王結盟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32章 婆水之謎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330章 西遷之禍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700章 安心爲相第574章 獵鷹行動(三)第5章 安西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