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王府宦官

bookmark

靈州是朔方節度使的軍衙所在地,位於黃河東岸,是一座周長四十餘里的大城,有居民近三十萬人,大部分都是朔方軍的軍戶家屬。

這一帶也是河套平原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農業十分發達,由於朔方軍有重兵在這裡駐紮,因此,這一帶的軍田尤其廣袤,軍田有兩種,一種是軍戶田,也就是士兵家屬賴以生存的土地,而另一種則是軍糧田,由士兵屯田耕作,朔方軍原有編制是六萬四千七百人,雖然朝廷每年會有糧食運至,但大部分軍糧還是自己耕種,尤其郭子儀接任節度使一職後,更加重視屯田,他鼓勵軍隊開墾土地,短短兩年,軍糧田便增加了一倍。

其實李慶安的情報還是停留在兩年以前,按照兩年前的軍糧田規模,朔方軍確實養活不了十萬大軍,最多隻能供養四萬人。

但經過郭子儀幾年的努力,現在他憑藉靈州的軍糧田和河套地區廣袤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他已經能養活十萬大軍了。

這就是郭子儀放棄關內道的主要原因,他是朔方節度使,關內道本來就不是朔方節度的傳統勢力範圍,現在李慶安強勢東歸,郭子儀不願意和李慶安發生矛盾,他便主動退讓,撤回到了朔方的原領地。

大帳內靜悄悄的,郭子儀獨自坐在帥案前沉思不語,他剛剛接到消息,涇州鬧匪患,李慶安已經派五千軍入涇州剿匪。

這個消息令郭子儀的心中一陣苦笑,他當然知道安定縣內有山賊,只是這場匪患來得太巧了,他前腳剛走,匪患便後腳鬧了起來,雖然看似合情合理,一切都順理成章,但郭子儀還是看懂了李慶安的真實用意,他派五千軍入涇州,名義是剿匪,但實際上是試探自己的反應。

也由此可見,李慶安並不相信自己的撤軍,他對自己充滿了警惕,不過這也難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打鼾,李慶安控制了關中、隴右、河西、安西等廣袤無垠的土地,而自己卻率十萬大軍懸在他頭頂,向南可進關中,向西可進隴右、河西甚至安西,嚴重威脅到了他的根基安全,所以李慶安進關中後第一個要對付的並不是成都李隆基,而是自己,這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這,郭子儀不由長嘆了一口氣,揹着手慢慢走到大帳前,凝視着南方的天空,他和其他人一樣,其實也看出了李慶安有登基的野心,雖然李慶安也是李唐宗室,又是僅次於皇帝和儲君的親王,但郭子儀並不支持李慶安登基。

這或許是源於郭子儀心中根深蒂固的正統思想作祟,建成太子早在百年前便已不再是大唐的正統,大唐的嫡系正統應該是太宗的後人。

這就像一個遠房偏庶要去繼承一個大家族的族長一樣,很難讓人接受,李慶安之所以被封爲趙王,不過是因爲他實力強大,敬宗皇帝被迫封爵,否則,像李林甫也是李氏之後,難道他也可以繼承皇位不成?

這次郭子儀北撤靈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慶安並沒有篡位登基,而是立了李豫的兒子爲帝。

這讓他鬆了一口氣,可如果李慶安真的強行登基了,他又該如何?連郭子儀自己的都不知道,但有一定是肯定,他絕不會支持,他或許就會去支持李隆基,當然,前提是李隆基不能立李亨爲儲君,他同樣也不能接受一個殺了兩任皇帝之人爲自己的聖上。

那麼他或許會去投靠荊王李瑁,或者去揚州投靠吳王李璘,總之,他郭子儀絕對不會跑去對李慶安三叩九拜。

但李慶安並沒有登基,立了年幼的新帝,郭子儀知道正是自己遲遲不肯進京覲見,才使李慶安對他充滿疑慮,派軍隊剿匪來試探他。

想到這,郭子儀便出帳對親兵道:“收拾一下吧我們準備進京。”

.........

六月下旬,長安也到了大暑之日,壓迫人的暑熱,熱得無情,太陽將長安的道路曬得焦乾、滾燙,腳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煙,空氣中彷彿流動着一種透明的熱浪,整個長安城都散發着一種燃燒的氣息。

長安城內彷彿沉寂了,所有人都躲在房內不肯出外,大街小巷都靜悄悄的,看不見一個行人。

這幾天李慶安也呆在自己的王府內,沒有入朝,李慶安的趙王府最早位於懷遠坊,原是武三思的老宅,由於這座府宅靠近西市,往來商客極多,運貨馬車晝夜不息,使坊內從早到晚都十分吵鬧,明月很不喜歡這裡。

當李慶安回京後,政事堂也感覺懷遠坊離皇城太遠,坊內的外來人十分繁雜,對李慶安的安全不利,也與他身份不符,政事堂便將位於興道坊的原太平公主宅子改成了新趙王府。

興道坊是長安的名坊,這裡大多居住高官權貴,一座一座巨大的府邸林立次比,到處是茂密的大樹,環境十分安靜優雅。

太平公主故宅是一座堪和王宮媲美的巨宅,它的規模和等級都是參照皇宮的標準建造,佔地足有一百五十畝,高檐大梁,氣勢恢宏,曾經被李隆基賞賜給了李林甫,但李林甫卻不敢住,而是一直住在平康坊的舊宅。

明月從小就在隔壁的務本坊長大,她也十分喜歡興道坊,太平公主的這座巨宅她小時候也來玩過幾次,卻從來沒有想到,她會成爲這座巨宅的女主人。

有了興道坊的新家,明月在懷遠坊一天簡直也呆不下去了,半個月後,太平公主府宅修繕完畢,將宅子正式掛牌爲趙王府,明月便不顧炎熱,當天便帶着如畫和一羣丫鬟下人來新宅看房子。

“熱死了熱死人了”

如畫手中搖着一把輕羅小扇,從後院一間倉庫裡出來,倉庫內像蒸籠一般悶熱,只呆了片刻,她便汗流浹背,額頭上的汗漬使她的頭髮也有點散亂了。

“這裡沒有,我們再找另一間。”

如畫在找可以放置冰塊的地窖,冰塊是唐人度夏的寶貝,一般大戶人家都有冰井,皇宮和權貴人家還有專門的冰窖,在冬天時大量儲藏冰塊,供夏天度過炎熱所用。

如畫十分怕熱,每年夏天,她幾乎都要靠冰鎮酸梅湯來度過炎熱的季節,她很長時間是住在安西,她們所住的安西府中就有冰窖,而在獨孤府中也有,這讓她這些年過得十分愜意。

這次搬新家,她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到太平公主府宅內的冰窖,太平公主府宅內就專門有一名照看府邸的執事,而其他人所知道的舊冰窖已經被改成酒窖,新冰窖除了管家知道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在哪裡?偏偏這名管家今天正好家裡有事沒來,明月已經派人去找他了。

但如畫熱得心急,她便帶了兩個丫鬟,一間間倉庫地找了起來,她已經找了半天了,可還是找不到新冰窖的所在,問了幾名下人,也一無所知。

她熱得香汗淋漓,索性也不找了,坐在一株大樹下乘涼,就這時,一名丫鬟帶着一名中年男子匆匆趕來了,此人便是照看這座府邸的執事,他叫潘小良,其實是一名宦官。

李豫登基後爲了削減開支,便大規模清理大明宮,不僅將李隆基的四萬嬪妃放回家,還有近十萬宮女宦官也都放走了大半。

宮女若運氣好,還可以申請註銷宮籍嫁人,但宦官卻很難安置,也很難註銷宮籍,李豫考慮到他們的實際情況,便讓他們送去各個王公權貴府中,讓他們能有口飯吃。

這個潘小良是東宮的宦官,十五歲入宮,當宦官近三十年,因爲人太老實,一直都沒有得到提升,他沒有後臺,自然也被清理出宮,還好因爲資歷很老,便來太平公主舊宅當執事,本來他準備就在這裡養老過一輩子了,卻萬萬沒想到,大唐第一權臣李慶安成爲太平公主舊宅的新主人,這讓潘小良喜出望外,有一種枯木逢春的感覺。

但他運氣也不好,他原以爲趙王妃明天才會來,便趕回家裡安排一下,卻沒想到王妃心急,今天便來看房子了。

шшш▪ttκa n▪CO

他趕回府宅,得知急着找他的不是王妃,而是四夫人,潘小良在宮裡呆過,他知道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隱情。

比如一般人除了知道明月王妃外,李慶安的其他幾個妻妾就不太瞭解了,這裡是指她們的誥命官爵。

可不是次妃偏妃那麼簡單,一般親王的主要妻妾都封號,但李慶安的妻妾卻有點特殊,沈太后曾經下旨,準李慶安的妻妾按照東宮的標準封賜。

李慶安除了王妃明月外,還有一名次妃和兩名偏妃,其中舞衣被封爲良娣,正三品,如詩如畫姐妹都被封爲承徽,正五品,姐姐如詩在生下俱蘭縣主後,便升了一級,被封爲良媛,這是正四品的誥命。

這些封爵一般都不知道,但這個潘小良卻知道,他當然知道眼前這個年輕美貌的夫人就是承徽娘娘,一直就跟隨在李慶安身邊。

他跪下磕頭道:“老奴潘小良叩見承徽娘娘,老奴伺候來遲,望娘娘恕罪”

如畫聽得兩眼發呆,還從來沒有人叫她娘娘,她更是早忘了自己的封號,她的官名叫李如畫,在安西人人都叫她四夫人,還從來沒有人稱她爲娘娘。

她眨了眨眼,連忙擺手道:“別叫我什麼承徽娘娘,我們家裡不興這個,我也不喜歡,你叫我四夫人好了。”

“是奴才叩見四夫人。”

這時,明月走了過來,笑問道:“你就是這座府邸的執事潘小良嗎?”

潘小良見過明月,他嚇得連忙又轉身給明月跪下,磕頭道:“老奴潘小良叩見王妃娘娘。”

如畫連忙讓丫鬟給王妃搬一隻圈椅來,明月坐下笑道:“你起來吧今天讓你是爲了交接一下,明天你就不用來了。”

潘小良如五雷轟頂,他驚呆住了,半晌,他默默點了點頭,“老奴明白了,這就去交接。”

他轉身要走,明月又叫住了他,“你等一下”

“是王妃還有什麼吩咐。”

明月問道:“你家在哪裡?家裡還有什麼親人?”

潘小良搖了搖頭道:“我在宮中三十年,攢下兩百貫錢,在永安坊買了一座小房子,我無父無母,無子無女,孤身一人過日子。”

雖然李慶安不喜歡宦官,但明月也考慮到後宅讓男僕人進出不方便,但有些力氣活只能讓男人做,尤其長安比碎葉熱得多,夏天女眷都穿得很單薄,讓男僕進出確實不妥。

明月考慮王府內應該也有幾名宦官,她也明白李慶安的擔心,但凡事都有兩面,只要李慶安自己不相信宦官,那就沒有什麼問題。

她想了想便道:“你如果想留下來也可以......”

明月的話還沒有說完,潘小良便激動得‘撲通‘跪下,連連磕頭道:“老奴謝娘娘大恩”

明月無奈,只得搖搖頭道:“你先起來,聽我把話說完。”

“是”

潘小良站起身,恭恭敬敬站在一旁,明月這才慢慢道:“你想留下,就能遵守我們家的規矩,我們家的規矩在安西是很普通,但在長安卻有點與衆不同,希望你能明白。”

“是奴才一定遵守。”

“第一個就是你的稱呼,我們家裡沒有奴才,就算你是宦官也沒有,記住不準下跪,王爺最恨人下跪,躬身行禮便可;第二條規矩是我們家的丫鬟家人都是自由之身,我會按月支付你們俸祿,要遠高於外面店裡的夥計,當然,你們可以隨時離去,願意留下來我也歡迎;第三條,我們家裡雖然不責罰下人,但如果你們犯錯嚴重,我同樣會辭退你們,這三條是最基本的,其他還有一些規矩細則,以後你自己會了解。”

說到這,明月取出一張發黃的紙遞給他,這是剛纔內侍監轉來的你的宮籍,上面我已經簽字了,你可以拿着它去內侍監註銷,然後你便可以重新辦戶籍,你自己去跑吧遇到難辦之處,告訴我一聲,我會替你辦妥。

潘小良驚得呆住了,他也曾聽說安西已經廢奴,但他們是宦官,永遠是皇室的奴才,他們怎麼能和那些正常人相比,可是今天,他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種做人的感覺。

潘小良顫抖着手接到宮籍,他鼻子一酸,兩行淚水從他眼中流出,他連忙擦去淚水,低聲道:“老奴,不屬下謝謝王妃。”

這時,如畫笑道:“現在你可以告訴我了,這府裡的冰窖在哪裡?”

“有有”

潘小良指着遠處的一面湖水道:“冰窖就建在湖邊,我帶夫人去,前天皇宮送來了不少冰,隨時可以用。”

..........

第519章 月圓之夜(上)第32章 婆水之謎第359章 安西奇兵第653章 營救人質第500章 布兵河中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434章 皇莊驚魂(中)第245章 北城失守五百一十五心照不宣第660章 蝦釣大魚(上)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653章 營救人質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451章 被迫撤軍第71章 花府大宴(四)第278章 危機暗藏第458章 枝節橫生第428章 綏州血戰第688章 河北風雲(下)第497章 祿山條件第650章 上黨戰役(十二)第150章 韓國夫人第504章 意外事件第672章 夷陵急變(上)第49章 封賞前夜(下)第356章 初展頭角第560章 拜訪崔家第377章 情報爲先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425章 迎戰安賊(下)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50章 大殿封賞(上)第372章 帝國合約(上)第607章 真兇是誰第62章 安楊之交第101章 龍虎爭鬥(上)第266章 面授機宜第657章 意料之外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6章 太陽寶石第489章 血戰且末(下)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606章 韋張之爭第510章 登基之戰(下)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443章 咸陽事件第268章 風雲變幻(下)第43章 小露鋒芒第229章 突胡內訌第565章 婉兒進門第369章 攔截河東第609章 隱龍入地第383章 遠征信德(下)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197章 氣吞萬里第216章 隱龍新主第533章 夜市偶遇第33章 血戰險堡(上)第306章 共同敵人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202章 鳳紋玉佩第532章 王府宦官第214章 鴻門宴會第221章 臨危受命第52章 慕名請客第80章 小崔請客(下)第445章 漢中驚變第96章 家中遇盜第697章 兵入河北第331章 初次談判第573章 獵鷹行動(二)第651章 帥帳藏嬌第314章 助情花香第235章 攻取石國(上)第52章 慕名請客第691章 圍困契丹第536章 帝王之術第295章 解決災情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360章 貴妃爲客第557章 鄠縣偶遇第315章 突發事件第18章 生死關頭第114章 十萬黃金第470章 獨孤家宴(上)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340章 各懷心思第296章 翁婿會面第323章 危機深化第62章 安楊之交第239章 北方小城第625章 請君入甕第371章 慶安有後第441章 馬車風波第142章 冤家路窄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