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

“主公,白馬義從爲吾軍精銳。若率先渡河,後無援兵,又居於窄橋之上,不能馳騁,爲袁軍所攻,必敗無疑!”

“那便早早過橋,只要過了界橋,袁紹步卒如何追得上吾之白馬!”

公孫瓚不以爲意,肅聲令下:“便依如此,明日大戰,各部務必奮勇向前,以爭此勝!”

說完,公孫瓚轉身便入了後帳之內。

關靖嘆氣一聲,一時不語。

初有小勝,便驕傲自大如此,此戰難矣~

“關長史,阿翁這兩日爲了渤海那邊的事情,亦是煩躁不已。今日語氣頗重,還望長史勿怪!”

公孫瓚走了,倒是其子公孫續言行有禮有節,安慰關靖兩句。

“是啊,士起兄,渤海那邊叛亂從生,吾等皆爲之苦愁。主公一時生怒,莫要在意!”

旁邊的單經,亦是勸了一句。

在公孫瓚勢力之內,若公孫瓚以威嚴得望,那關靖便是以文治得望。

關靖苦笑一下,言道:“無妨無妨,主公訓導,乃應有之事,靖豈會心生怨念。不過,公子有禮據,擅勇謀,主公之幸,吾等之幸啊!”

“長史謬讚了,續一小兒,焉當長史之語!”

公孫續拱手謝禮,謙虛而言。隨後,又向關靖問道:“對了,關長史,吾等與袁軍戰界橋,爲何黑山張燕,絲毫不動?如此,豈合盟誓?”

“公子,黑山張燕,兵力雖是不弱。可其軍不習戰陣,不合律己,獨好鬥勇。袁紹只需遣一大將,便能阻之。更何況,袁術南歸,張燕怕是有些心憂其處境,不敢再動刀兵!”

“唉!若是有張燕攻袁紹之後,吾等必勝無疑啊!”

公孫續亦是作嘆一聲。

他雖然年歲輕輕,不過二十出頭,但也是少年便入軍伍,隨阿翁征戰,歷經數十。明日大戰,說真的,一點都不好打。

騎兵,不應該用在攻之敵正,而應出於敵奇啊!

...

次日。

卯時未至。

公孫瓚大營內,精騎立出。

三千白馬義從一馬當先,直奔界橋之上。其後,追隨着八千遼東鐵騎,相繼而行。

在昨夜回去後,公孫續又勸了一番自己的父親。公孫瓚心中也知曉,自己讓白馬義從,單獨過橋,委實有些冒險。

只是,被關靖擡的有些下不來面子,所以才心生悶氣。現在兒子一勸,立即當夜改變主意,重新安排了一下。

這纔有了現在八千遼東鐵騎追隨於後的局面。

公孫瓚大營內的響動,自然是引起了袁紹軍斥候的注意。一番打探後,當即報向後方袁紹。

袁紹得知消息,眉頭緊蹙。

“公孫瓚欲意何爲?”

“當不是出奇,公孫瓚應該是想要用騎兵,掩護步卒渡河!”

袁紹剛問一句,沮授當即言來。

“那如何應對?”

“各部俱依計劃行事,大戰在前,萬不可朝令夕改!”

“好,傳令各部,出營列陣,兵臨界橋!”

“諾!”

公孫瓚騎兵一動,袁紹也當即下令營內各部兵馬出營。

兩軍鋒芒相對,鼓聲滾滾,旌旗飛舞。

五萬袁軍,出營之後,各依昨日所謀佈陣。中軍由袁紹親領,大將顏良指揮三軍,下有韓猛、淳于瓊、焦觸、張南、張郃、高覽等一衆大將,各司其部。

左翼爲大將文丑,率部萬人,多被木楯戈矛,以防騎兵衝擊。右翼爲大將鞠義,有其本部強弩兵八百之士,而後袁紹又調三千弓手相助。

三軍陣列,四五里之內,甲士雲集,戈矛林立。

“進!”

一聲大喝,鼓聲再度響起。

袁紹中軍先動,大纛高揚,其後中軍各部當即列陣而行,聲勢浩蕩。

左右二翼,稍慢三分,與中軍成品字形同進。

當袁紹大軍抵達橋前五里,列陣佇下,凝望着對面萬餘鐵騎。

三千白馬,位居其中,正衝袁紹大纛。八千別騎,列於左翼,人嘶馬嚼,聲勢不下袁紹五萬大軍。

而在其後,界橋之上,萬餘公孫瓚軍步卒,以及分配上兵刃的民夫,正在通過界橋。又有一部兵馬,擇木筏以渡河,搭建浮橋。

半渡而擊之,自是最好。

可那足足高達一萬的騎兵,讓袁紹放棄了這個想法,靜靜的等待着大戰將起。

一個時辰後,兩座浮橋搭起,正處於界橋左右。

公孫瓚大纛自界橋過河,來到軍前。

萬餘步卒,已經列好陣形,只待令下,便可前行。而一萬騎兵,則是分居步卒兩翼,虎視袁軍。

“進!”

軍令一下,公孫瓚軍齊齊涌動,向着對面的袁軍陣形走去。

行約二里,與袁軍相隔一里之地,佇陣相對。

公孫瓚在大纛之下,回頭看了一眼盡在咫尺的清河。哼,還真是夠陰損啊,想逼着自己破釜沉舟嗎?

夾着戰馬腹部的雙腿,略一用力,公孫瓚手握繮繩,緩步走向陣前。

對面的袁紹,見公孫瓚孤身出陣,亦是乘上戰馬,行出陣中。

兩人相隔數十步相視,神情各異。

“公孫伯圭,朝廷待汝不薄,何故勾結袁術宵小,縱兵叛亂!”

袁紹先聲奪人,直接給公孫瓚扣上一定謀亂的帽子。可公孫瓚卻不吃這一套,鄙夷的哼了一聲,言道:“袁本初,汝殺吾之弟,瓚引兵前來,只爲替弟報仇雪恨!”

“兩軍交鋒,多有流矢,紹亦是無意。又遣人厚葬其,另擇汝從弟範,補爲渤海太守,仁至義盡矣!緣何又發大兵,犯吾冀州,殺吾子民,毀吾良田!”

“私仇國恨,如若不報,何稱大丈夫!話不多言,袁本初,汝吾刀兵相決!”

跟袁紹這世家子,又混跡廟堂十載之久的人言論大義,公孫瓚心中自知不敵,當即撂下一句狠話,轉身回陣。

袁紹嘴角頗是得意的揚了一下,亦是回到陣中。

兩位諸侯一回望樓,當即令下,鼓聲驟響。

公孫瓚萬餘步卒,摻雜着大量民夫的陣形,開始向袁紹軍陣前行進。

而袁紹亦是以弓手出陣,射住陣腳,備足羽矢,只待發號。

第509章 易水之戰(5)第40章 京觀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476章 訂盟第496章 至藺縣第265章 老驥伏櫪第2章 終有離別第583章 邊將權重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551章 臨第670章 豐年第224章 帛書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155章 陣戰第638章 同赴死節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367章 公孫瓚第278章 定關中第790章 冬季攻勢(16)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362章 議陣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803章 冬季攻勢(29)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558章 作逆第924章 下江油第885章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831章 爭城(下)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539章 承嗣第156章 退兵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441章 南陽攻防第648章 平城第42章 服喪第70章 帳內威逼第541章 定議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90章 在下週瑜第377章 軍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834章 下晉陽第148章 羌軍棄隴縣第72章 凌遲紀靈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143章 出城第140章 棋局第24章 八拜之交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657章 強弱之勢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839章 大敗!第914章 定略(中)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846章 勸言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760章 趙宮第305章 孔伷兵敗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294章 征伐之事第935章 攻第363章 大練兵講述一下官職問題。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148章 羌軍棄隴縣第12章 坐觀城破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510章 易水之戰(6)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660章 論第215章 祭奠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335章 席捲第136章 惑敵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52章 大將軍府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690章 雨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47章 婚後四禮第713章 犍爲之戰(22)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第81章 降者之命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95章 北軍抵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