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春耕

後面兩天,則是官署搬遷。

高誠也離開臨時的王府,住進了舒坦的未央宮萬歲殿,姜紓和高龑則是搬進了掓房殿。

前殿自然是聚百官議事之所,還有中央官署,天祿閣,麒麟閣等等四十餘處宮殿。

嗯~

好吧,一大半都是破舊不堪,常年戰亂下也就前殿、椒房殿像那麼一回事。就連那萬歲殿,不是爲了取其名義,高誠真不想住。

修繕未央宮,成了大周國第二等重要的事情。

入住未央宮當天,蔡邕上門,揪着鬍子把自家王上數落一頓。接着,又請王上許其入天祿閣。

蔡邕不提及天祿閣,高誠自己也差點給忘了。

天祿閣,是這個時代第一座圖書館,現在當然沒有一本藏書。多是毀於戰火,或是遷到洛陽,又遷安邑。

可是,蔡邕這傢伙手裡的藏書多啊。

前些時日,剛從陳留老家拉來,沒有受到任何阻攔。因爲,兗州刺史是曹操,跟蔡邕的交情很好。即便是陳留太守張邈,也沒有做什麼阻攔。

這些書籍,都是整個華夏的瑰寶。

高誠與蔡邕商談了半天,決定由太學學子,負責抄錄蔡邕所藏書籍。

沒要下來!

蔡邕心滿意足的離去了……

兩天之內,官署的搬遷工作不可能完成,但隨着歲旦到來,整個大周國都陷入新的狂歡之中。

這坎坎坷坷的一年,又過去。

這一年,大周經歷了不知多少事情。先是京畿大戰慘敗,接着是軍改,而後又遇大洪,以工代賑,張兵威嚇漢中,又有封王建國。

歲旦當天,高誠於未央宮設宴,大請百官。

同時,又使人取肉食、糧草不計,散於全城百姓。

禮輕情意重。

更遑論,這可是他們的國王賜予,乃上所賜,焉能不受。

新建立的大周國,在初平三年的第一天內,就收斂了大多數百姓的心。

接着休沐。

休沐期間,高誠也好好的鬆了一口氣。有些閒暇時間,便去尋蔡邕。一邊閱其藏書,一邊觀高龑學習狀況。

去歲,樊陵的身子骨還行,坐在牀榻上,也能教導高龑。可入了冬,經大洪這麼一場,身體每況日下。便是開國建制,封賞百官,身爲太傅的樊陵都沒能親自趕至現場。

見此狀況,高誠也沒辦法,只能讓高龑去蔡府進學。等到明歲,他那些小夥伴們也都該一塊學習了。

可是麻煩又麻煩在這裡,蔡邕爲御史大夫,職責深重,總不可能天天教導一幫小屁孩吧。別人吧,又沒那個資格去教導周世子。

太學內倒是有幾位老頭坐鎮,只是那身子骨,高誠也怕給累壞了。

小孩上學難啊!

休沐一過,春耕很快就來了。

高誠一身常服打扮,引百官至官田,親自扶犁耕之。以示君王劭農勸稼,祈求年豐之意。

這場春耕的開幕式很是隆重,高誠也非常認真。經歷大災後的百姓,將對明年的希望,全都賦予在今日。

只要秋收大豐,一切都將會好起來。

去年的創傷,也將被撫平……

而在這一天,左馮詡內的一個小村子裡。

一名二十五六的男子,身着布衣,正賣力的拉着木犁,將剛剛化凍的土地,犁出一道道淺印。

後面一老者已經用盡了全力,可土地太硬,還是需要再多耕幾遍。

“杜府君,先休息下吧!”

時至晌午,冬意未去,天氣尚冷,但拉着耕犁的男子還是出了一頭汗。

老者輕喚一聲,示意其先休息片刻。

“嗨!老丈,吾杜畿早被王上下了官職,如今啊,只是黔首一人,何言府君乎!”

許久不見得杜畿,一屁股坐在地上,接過老丈遞來的水囊,咕咚咕咚喝了幾口。

那老丈不禁搖了下頭,說道:“唉~杜府君,老朽看的清楚。您那,也別責怪那些後生,都是些不懂事的小子。別人嚷嚷個啥子,他們吶,就跟着瞎鬧騰!”

“府君治馮詡一載有餘,吾等黔首怎會不記在心上。更遑論,府君之忠義,真乃老朽平生未見。”

杜畿嘴角笑了一下,沒有說話。

這是自己的職責啊,自己害的馮詡郡數萬戶百姓流離失所,又豈能不聞不問?

救災,自己孤身一人,頂着無數人的罵名,幫助那些災民重建家園。走過一個村,便去下個裡,目光所及能所助者,定盡其力。

可依舊挽回不了那些慘重的損失!

大水決前,哪怕自己派人通知百姓撤離,可仍有人沒躲過這場天災。馮詡郡幾近全郡被沒,受損極爲嚴重。

數月以來,自己官職被貶,行走鄉里之間,幫助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或許一千,或許八百!

杜畿不求挽回自己的聲望,王上去了自己的職,明面大肆處罰。實際上,是想讓自己躲在京兆,藏個四五年,避避風頭。

但自己不甘心!

四五年?

那些指責、罵言,相比起五年時光,算的了什麼?

自己對不起百姓,還不許人家罵了?

大不了,自己挨家挨戶賠禮謝罪,一年不行,那便兩年、三年、四年……

“來,趁着這會暖和,土地鬆弛,咱再犁兩遍!”

杜畿招呼一聲,又套上麻繩,拉着沉重的木犁。老丈在後面壓着木犁,連連作嘆。

天災天災,焉有怒及府君之理。

那些後生們看的太膚淺了,杜府君爲王上信任,年紀輕輕便爲一郡之首,何等榮耀。況且杜府君在任時,更是吏治清廉,仁厚愛民,是爲好官。

決堤放水,乃其忠義之舉。但不如此做,左馮詡就不會被沒?

華陰決口,一樣會沒了馮詡。

早說,沒已已經沒了,說那麼多還有什麼用。王上及府君賑災之舉,亦是妥當,何故再言其他。

府君雖是受罰,可有王上看重,早晚都會復居廟堂,不淨是惹火上身嘛!

兩人拉着木犁,在平坦的耕田中,走過一遍又一遍,生怕耕的太淺。

而這一幕,在整個關中、涼州,乃至大漢一十三州,皆是如此。

初平二年大水,沒十餘郡國,比之史載,更怖三分。

第482章 紛爭再起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638章 同赴死節第50章 求解黨錮第300章 卓軍失利第88章 無題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913章 定略(上)第291章 父女第215章 祭奠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307章 困虎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21章 共葬一土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865章 紛亂不休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593章 白災第26章 破城潰敵169章 美陽之戰(9)不用想章名真好!第883章 進軍(中)第785章 冬季攻勢(11)第454章 倉廩實第70章 帳內威逼第16章 陣戰黃穰第46章 大婚第445章 戰火傾九州第857章 交易第723章 犍爲之戰(32)第538章 魏王卓第616章 無題第226章 孰輕孰重第2章 終有離別第149章 明鬥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408章 陽謀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824章 廟堂魍魎第245章 破衆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286章 常時法令第592章 應對第84章 折返洛陽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813章 計議第166章 美陽之戰(6)第125章 邊章解疑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282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580章 謀劃第912章 破勢(終)第547章 內亂第829章 爭城(上)第107章 勾搭第873章 拼人才第106章 追尋第114章 劉宏之舉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683章 頓足第248章 天劫第248章 天劫第867章 神鬼莫測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817章 借道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77章 天下局勢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665章 伏兵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591章 密謀第620章 劉表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386章 鞠義第443章 逃荒第574章 國滅國起第653章 夜戰第830章 爭城(中)第569章 士族第610章 斬將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224章 帛書第36章 程包諫招安第136章 惑敵第889章 決議第739章 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