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上林文苑

而周瑜,卻是搖了下頭,問道:“修弟,緣何不言大周乎?”

“哈哈哈……”

楊修大笑三聲,言道:“瑜兄蔽也!”

“吾大周,居關中帶三輔,攜雍涼並河西,南望巴蜀、荊襄,東視關東諸雄,地利已盡佔!再言人和,先前天下大水,沒十餘郡國,唯吾大周傷亡最小。數萬周國王師,攜民相助,三月復之家園,軍民一體。如今,大周大興立學,廣斂天下英傑,造福黎民。大周萬民,無不感言於肺腑之間!”

“國相鍾繇,出潁川長社,治一國之政,手到擒來。內史楊衡,出漢陽楊氏,才學非凡。中尉段煨,出武威段氏,乃故太尉段熲之弟,身經百戰,武功赫赫。太傅樊陵,治京兆十餘年,深的民心,長安城外,尚有樊公渠,引以證之。四公皆絕世英傑,又有賢良九卿相助,人和盡居!”

“此外,王上乃明君,善納言,禮下士,親賢明而遠奸佞。使吾大周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更兼王上武略非凡,凡以征戰,多則勝也。大周諸將,更是久經沙場,又有雄師十餘萬,皆仁義王師。”

“如今,只待天時。天時一至,揮師南下,取之巴蜀,定先秦、高祖之基。霸業一成,統四海,易也!”

周瑜是真沒想到這楊修居然如此能言善語,身旁不善言語的魯肅,更是目瞪口呆。

便是法正,也愣了好大一會,才嚥下一口口水。

不...不渴嗎?

“唔~修兒當真是博採多學,韜略不凡啊!”

相隔三五步的法衍二人,早就在聽四個小傢伙對話了。楊修講完,法衍不由讚揚一聲。真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能說出來的!

十二歲的時候,自己還在苦讀,人家就已經開始高談闊論了。雖然言之甚淺,可依天時地利人和道來,卻也足以比肩成人。

“犬子眼見甚淺,倒是讓季謀兄笑話了!”

楊彪高興嗎?

當然高興!

今日一言,不管如何,只要宣揚出去,修兒必然能進入天下所有人的眼中。

十二歲,視天下格局如若凡凡,足以比肩古之甘羅!

不過,這些話說難聽點,就是目光短淺。

“賢弟所言,瑜不以爲同。”

周瑜搖着頭,繼續道來:“天下羣雄,不可小覷。中原之大,廣數萬裡,人才輩出。此一統大業,非一朝一夕之間。”

“宜緩不宜急!”

身旁魯肅,眼前一亮,當即插話說道。

被嗆了一下的周瑜看了一眼魯肅,無奈的說道:“不錯。就如賢弟所舉,劉繇、劉表之輩,雖勢力不盛,但據江河之險。荊州、吳會更是人文鼎盛,賢臣、名將輩出。只需得一良君,善用其才,仗船舶之利,足以劃江而治。再說北方諸雄,如公孫瓚,雖連遭敗績,但實力猶存。麾下精騎無數,大將如雲。還有曹操、臧洪等人,皆非善與之輩!”

楊修聽周瑜說完,亦是緊接說道:“瑜兄,修未曾看不起天下羣雄。實乃天下諸雄,與王上相比,差之千里。”

“……”

周瑜說了半天,萬萬沒想到就得來這麼個結果。好吧,高吹!

“罷了罷了,不提此事。瑜與魯兄方至長安不久,不知太學院招學子可有何要求?”

周瑜拗不過楊修這高吹,只好轉提他事。

“太學院學子?”

楊修皺了下眉頭,言道:“現在恐怕是不行了,周王先前已下詔令,言太學院學子必須由各郡大學之中選拔。吾等想入太學,只能先在大學習讀三年。好在,王上考慮過吾等年歲問題,特許今歲可依年齡,入所對之學。”

“好比修今歲十二,當入縣學。縣學三年,十五入大學,而後十八入太學。瑜兄今歲幾齡?”

“二七之齡!”

周瑜回答道。

楊修眉頭一展,呼,那就好,感情比自己大兩歲呢。嗯~文采韜略比自己強,也能說的過去了。

“那瑜兄恐怕要從縣學開始了,學制三年,方可考校入大學!”

楊修話音剛落,魯肅就笑了,衝着周瑜欣喜的說道:“賢弟啊,看來爲兄要先汝一步,入太學嘍~”

周瑜嘴角狠狠抽了一下,這怎麼行!

不行,自己得找奉孝兄好好說道說道,咱不求直接進太學,可那好歹也得上個大學啊。

“修弟,汝打算今歲入學嗎?”

周瑜轉頭又問向楊修,楊修搖搖頭,言道:“吾倒想去,只是縣學還都沒建立呢。嗯,聽說長安的國小已經在籌建了。也許要不了兩個月的時間,吾就能入學了。”

“國小?”

“對啊,長安小學就叫國小。國小籌建後,還會籌建國大,就是京兆大學。畢竟京兆地區哪怕有了太學,也得有大學和小學啊!”

“原來是這樣啊,那吾等倒可以在此稍後數月,直接入學即可啊!”

“不行,你們還得先去錄戶版,拿到驗傳,才能入學!”

楊修一句話,讓周瑜、魯肅大吃一驚。驗傳他們當然有,漢承秦制,雖然傅籍之名改爲戶版或名籍,但驗和傳都沒變。現在他們二人手中持有的驗、傳,依舊有效,不然也不可能穿過武關入長安了。

天下大亂是不假,可現在所有的諸侯都在忙着休養生息以及打仗。大漢戶籍的管理制度已經開始慢慢崩潰,可驗傳依舊能夠作爲通行關卡城隘的通行證。

也許,等到各方勢力開始着重內治,重新書錄戶版後,現在的驗傳才需要更換。

“修弟,吾與魯兄,皆外州人士,戶版在故里,如何更之?”

周瑜疑惑的問了一句。

楊修搖了搖頭,看來也是不怎麼清楚。轉頭問向阿翁:“阿翁,周兄與魯兄的戶版所在故里,內史府好像根本無法錄冊。沒有戶版和新的驗傳,豈不是無法入學?”

“非也!”

楊彪道了一句,又向周瑜、魯肅說道:“二位賢侄不必擔憂,雖無法錄汝等故里戶版,但王上以及鐘相,亦是考慮過此等之事!”

“長安會另立上林文苑,位於昆明池之側。聚庠、序、小學、大學之責,專司關中、涼州以外學子入之!”

“上林文苑?”

周瑜低吟一聲,還不忘朝楊彪言謝:“多謝楊公教誨!”

第924章 下江油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1章 良家子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665章 伏兵第48章 覲見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822章 角力第269章 襲營(下)第11章 殺人第292章 天子!崩!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546章 陣仗第546章 陣仗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727章 犍爲之戰(35)第6章 大權旁落第718章 犍爲之戰(27)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475章 休屠各第184章 美陽之戰 (24)第704章 犍爲之戰(13)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815章 晉陽蒼首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272章 意欲何爲?第924章 下江油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626章 再戰第589章 漢中事第571章 動靜第88章 無題第307章 困虎第22章 名揚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827章 大戟士第556章 殘破舊都第80章 欲納降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892章 楚王術即皇帝位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539章 承嗣第205章 這天子第12章 坐觀城破第721章 犍爲之戰(30)第470章 無題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492章 諸變第84章 折返洛陽第259章 入河東第77章 天下局勢第771章 制略第699章 犍爲之戰(8)第265章 老驥伏櫪第480章 納采禮第22章 名揚第472章 子衿第705章 犍爲之戰(14)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149章 明鬥第12章 坐觀城破第642章 刺殺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444章 舊部第8章 募兵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731章 儒林第904章 破勢第517章 善意的謊言第89章 安西將軍、都鄉候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671章 夜市第72章 凌遲紀靈第781章 冬季攻勢(7)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728章 狀元城第774章 進退兩難?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408章 陽謀第375章 抗洪第488章 無題第86章 回府第131章 清剿第215章 祭奠第199章 兩駟勝之第345章 紙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637章 河西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19章 家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860章 顏面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