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射策

張任的劍沒有特意指向誰,也沒有樊噲對舞,彷彿就只是一場簡單的劍舞而已。

只是,坐在下面的一衆世家中人,卻不這麼想。

今日大王明顯就是有備而來,可自己等人難道真的就這樣簡單的屈服了?

“彩!”

張任方方停下,收劍於後,高誠當即擊掌喝彩,又言道:“不愧是孤之愛將,甚好甚好!”

“末將謝大王贊!”

“嗯~”

高誠點了下頭,示意張任且退,又看向楊彪、杜翕、韋端三人。

“諸位,張將軍之劍,乃是天下吾大周名劍,無堅不破。使此劍所舞,可還滿意否?”

這一問,便將楊彪三人逼到了刀尖浪口之上。

楊彪皺着眉頭,腦海中苦苦思慮,在想着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挽回些損失。

對抗,顯然是不可能了。

今日世家諸君皆在此殿,爲之魚肉。大王雖然不至於殺盡這大周名士,可斬一兩個宵小之輩,殺雞儆猴即可。

看來,也只能等到日後再做打算了。世家的實力,可不是這些明面上的強力。

“張將軍文武非凡,不愧是吾大周名將。吾大周,有張將軍,必無憂矣!”

楊彪笑着讚揚了一句張任,旁邊的杜翕、韋端也只好恭手賀之。

高誠滿意的笑了一下,對於世家的態度非常滿意,又言道:“今日,還有一件好事,要通知諸位。”

“今歲秋收,孤將開射策,各郡大學學子皆可應之,中策者錄入太學院或上林學宮。此事事關吾大周官員儲備之要,事關大周文學之要,非賢者莫能評也!”

高誠說完,看向趙岐,問道:“趙公,孤欲請之爲主策官,可否?”

趙岐睜開朦朧的眼眸,渾濁中透着一絲凝重,言道:“大王所請,岐焉有不應之理。只是,岐不明,吾大周是射策是否以漢制行之?”

“非也,吾大周之射策,以學校等級而分。庠序不計,以縣學始,三年一射策,中射者入大學。未中策者,次歲可再射之,三射不中去之。入大學後,亦是隔三年射策,中者入太學院或上林學宮。未中者,次歲可再射之,三射不中朝廷觀其能,而定其位。或補缺職、或入教學,以爲各地學官。太學學子及上林學宮學子,亦是三年射之。中者以其等第,嘉以重職。不中者,或爲補缺職,或爲文書掌故。”

這些都是早就與鍾繇商量過後的決定,若是按照高誠自個所想,像大學、太學、上林學宮學子三射不中者,直接就不管了。畢竟,國家培養這麼多人才,可是爲了選拔人才當官。不行的人,當然要把他們放到社會中,爲社會的發展做一份貢獻,不可能還繼續呆在學校讓國家養着。。

但是鍾繇不樂意,大爭之世,只要是人就有用。更不用說是國家一年年培養出來的人。在這時代,就算是個普通人,讀這麼多書怎麼着也能當個文吏啥的啊。不然,人家心懷才華,跑到敵對勢力尋找伯樂,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於是,高誠就這樣同意了。畢竟理還是這個理,自己用不着那也不能讓給敵人。

趙岐人真的聽完後,又問道:“大王之意,岐已明瞭。不過,射策是否仍以甲乙分科?”

“不,每次射策只錄五十人,前十爲甲科,其餘爲乙科。登庸者爲狀元,餘者爲進士。甲科十人策試由一衆策試官定之,狀元由孤閱後定之!”

高誠說完,呡了口酒水。沒錯,這就是漢代的科考。

漢代一樣有科舉考試,只不過應試人羣定在了太學學子。先前像地方郡守、三公九卿舉薦的人,也要通過射策。但可惜被玩壞了,導致射策最終只侷限在太學學子之中。畢竟,世家舉薦的人,肯定要有其用處。射策甲科纔給個郎中,根本不夠世家的胃口。

趙岐消化完高誠所說的話後,點了下頭,拱手應道:“岐已心明,請大王放心!”

“吾周國開國以來,首次射策,應者爲諸大學學子。有趙公主之,孤心甚安。另外,楊公、馬公若是不棄,便爲趙公之左右輔策如何?”

高誠看着楊彪和馬日磾,笑着問道。

楊彪二人亦是拱手應下,這便是大王給世家的補償吧。只是,這策試範圍如此之廣,不知是否能爲世家補回損失啊!

“好,吾周國兩件大事已定,日後必然文學盛於天下,善哉!來,諸君,且暢飲!”

兩件心頭事一定,高誠心情極爲舒暢。不出十年,周國必然才子如若繁星。

這一場大議,自辰時,一直到申時才結束。

全程,除了書籍和射策二事外,沒有人再想去談論其餘的事情,更多的是隻談風月。

畢竟,這兩件事,對於世家的觸動,要更加深刻。書籍的出現,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們千防萬防,還是沒有防住造紙術的突飛猛進。

射策,倒是讓他們有些意外,也讓他們看到了另外一種發展方式。培養門生故吏,以科舉培門生,以朝政養故吏。

唉~就是大王這手段,打一巴掌,再給個甜頭。

可是,偏偏你還不得不接下這個甜頭,不然虧的更多。

然後現在,他們基本上都是在按照大王的意思前進。如同一個提線木偶,完全沒有了自己的步伐節奏。

這纔是讓他們擔心的所在,王權的壓力達到這種地步的話,就只能通過時間來慢慢消除。

不可否認,他們最近都太放鬆了,被立學的好事給衝昏了頭腦。可現在再回頭看,卻發現這都是在大王的掌控之中。

先是立學,廣招學子。現在是書籍,接着學校之名,供學子習讀之名,來大肆擴展書籍的流通。最後是射策,來選士。

第601章 棋局第622章 牆式衝鋒第285章 過武關第41章 悲喜交加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705章 犍爲之戰(14)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222章 各有綢繆第199章 兩駟勝之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372章 合縱連橫(5)第232章 煮酒論天下第556章 殘破舊都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851章 亂第187章 局勢突變第206章 廖化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35章 慘淡之狀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466章 投科射策下第340章 回關中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396章 子弟軍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579章 趙盛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444章 舊部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528章 獻計第543章 並國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40章 京觀第267章 襲營(上)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492章 諸變第819章 籌備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862章 割疆劃界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752章 護氐中郎將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927章 深夜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206章 廖化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113章 帝心第571章 動靜第845章 內爭第782章 冬季攻勢(8)第897章 轉戰第881章 長安行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896章 渡江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623章 奇兵第738章 落子第518章 蔡璣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596章 新城第14章 銜尾追擊第308章 困虎之掙第281章 請才第819章 籌備第541章 定議第643章 休整第243章 會師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604章 鬱郅第217章 甜秫杆第502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上)第294章 征伐之事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33章 死裡逃生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386章 鞠義第379章 杜畿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255章 養病第304章 徐榮顯威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615章 無題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840章 牽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