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封駁之制

國相府內。

鍾繇正聚集着朝廷重臣,在此商議如何勸阻大王攻打河東一事。

內史楊衡、中尉段煨、廷尉閻忠、大鴻臚杜翕、太常韋端、太僕閻象、御史大夫蔡邕、少府秦怡、光祿勳宋斌、參軍總長賈詡、軍事祭酒郭嘉、國相長史楊彪、周崇、京兆尹杜楷、長安令周異、第一軍軍將嚴顏、京畿衛戍軍正副軍將第五雋、士孫瑞、教學署正趙岐、太學祭酒馬日磾、上林祭酒鍾演、軍務司尹奉、軍法司龐恭。

一大票軍政要員紮在這不大的會客廳內,讓整個國相府上下,都不敢有所慢怠。

“諸君,大王執意要發兵攻打河東,該如何是好?”

自從朝堂歸來,鍾繇凝重的臉色,就沒有下去過。

發兵河東,對於周國來說太難了。尤其是現在臨近秋收,更是麻煩。

大軍一動,起碼要十餘萬民夫相隨。整個關中上下,不到三十萬壯丁,近半數充斥在軍政中。剩餘的十五六萬民夫,連供應大軍都顯得乏力。

至於魏國的那七萬餘民夫,鍾繇連看都沒看。那些人歸鄉心切,真要臨近河東,指不定就私逃了,只會耽誤事。

“唉,現在就看王妃那邊怎樣,若是能勸住大王,最好不過!”

閻忠也算是周國老臣了,一句話道出不少人的心思。

這一場,別說政方人員了。便是軍方頭子段煨,都不想打。

只聽見段煨接着說道:“王妃未必能勸住大王,所以吾等還是要另謀他法。”

“那還有什麼方法,秋收將近,繼續壯力,已經與大王稟報了。可大王,一心要打河東!”

楊衡作爲內史,最在意的便是周國各郡的秋收情況。

“不若,吾等請蘇都督勸諫大王。蘇都督爲大王義兄,或可聽之!”

“不妥,武都距長安近千里,來回起碼要半月時日。大王現在,還能等半月之久?”

“文和兄,汝爲參軍總長,大可下令命衛尉回朝。只要第二軍、第三軍將士自馮詡歸來,大王即便再發兵,使其歸馮詡,這其間也能爭取半月之餘。”

“老夫布略,傳至中尉府。中尉府下達軍令,調其回朝。不過,虎符何在?而且大王若知吾等瞞其作爲,怕只會生怒於衆。”

賈詡老神在在的說道,笑話,私下軍令?這幫人是不是想的太簡單了。

再說了第二軍傅燮、第三軍李堪,皆是大王親信。回長安的時候,早就安排妥當了,靜候進攻之令。到時候別說虎符了,怕是沒有大王制書,傅南容鳥都不鳥咱們。

“或可以渡河需造舟船爲由,拖住大王。少府將作數萬匠戶,打造戰船少說也要半年之久。半年後,便是冬季,有無戰船皆可。而且,秋收業已畢,攻打河東也可以試一試。”

坐在後面的龐恭,不由拱手一言。

鍾繇熟思良久,才言道:“若無他法,便只能如此了。最少,也要先把秋收做好。而後,打不打河東,再說吧!”

堂下一陣寂靜,似乎,好像也只能這樣了。

“報!”

外面一名國相府吏員,匆忙跑了進來,慌張的說道:“啓稟國相,尚書檯持大王詔書而來,請國相應詔!”

鍾繇眉頭一鎖,尚書檯?大王下達詔書,緣何不通報於己。

“諸位,且稍候片刻!”

鍾繇起身離去,室內衆人立馬就開始兩兩交耳,探討着方纔的事情。

良久,鍾繇歸來。

身後跟着尚書右丞韋康,手中握着一份詔書,一同走進室內。

鍾繇回到座位坐下,滿面愁容,有些灰心喪氣。

衆人多是望向韋康,這詔書肯定是有大事發生。難道,大王以及下詔要召集民夫,準備出兵了?

韋端凝視着自己愛子,心頭有些跳動。看兒子的神色,似乎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韋康也很尷尬啊,自己作爲周國的一個新人,面對一羣老前輩,不忐忑纔是怪事。

尚書右丞,自然算得上位高權重,畢竟是尚書檯的第三把手。但是,怎麼坐到這個位置,自己心裡還不清楚嗎?

“大王有詔,去鐘相相位,左遷太僕。以太僕閻公,拜相位,進略陽侯。”

頂不住衆人的目光,韋康也只好咬着牙,道出詔書內容。

“什麼?”

閻象是最先表態的,畢竟這件事受益的是自己。自己若是不表明態度,其餘諸卿還以爲自己在底下搞了小動作那。

“鐘相領國政數年之久,體桖民心,施以仁政,得萬民敬戴。先前關中飽受戰亂之苦,鐘相一己之力,不過年歲,便使數十萬戶人人安康。戊辰年,洪水肆虐,沒周國泰半。次歲,大飢,鐘相以身作則,日食粥不過升。兩歲豐之,鐘相又勤於政務,使吾大周富庶直比外州。如此閒像,怎麼輕易去之!”

閻象憤慨而發,怒目張發,全不似作僞。而後,又向室內諸君恭禮:“象才學凡凡,治一郡尚且爲難,焉有治一國之能。還請諸君,同入宮廷,覲見大王,以陳良言!”

“同往!”

“鐘相治政,天下服之,吾等當諫王上!”

“不錯!”

室內衆人盡是如此,欲同去宮廷,諫言君上。

不過鍾繇卻是擺了下手,言道:“諸君勿急,聽繇一言。”

衆人不語,恭耳傾聽。

只聞,鍾繇說道:“諸君,今日繇領諸君,背王上君意,持之以對,實負王恩,實爲罪臣。閻太僕,本相去後,還請持以時政。眼下大周方興,萬不可輕易改之,當仍以休養爲重。況且,本相亦還在朝中司職,吾等諸公卿還是一如往日,秉手治政,何人任國相,並無不可!”

“非也,鐘相理政數年,地方軍吏皆喜鐘相之策,方有今日。象爲相,地方不服,同一治策,行及村鎮,必有差異,於國不利!”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大周換相亦是如此。要知道現在地方上的縣邑之長,皆是原漢吏。鍾繇執政後,更是相繼安撫,以圖求地方穩定。

在鍾繇表達出善意之後,那些地方縣邑官長、吏員,不論先前治政是否有爲,皆一併不提。關中能有現在這副好的模樣,多虧了鍾繇,否則那些人可不會老老實實的當大周的官。

這也是鍾繇、閻象他們這外來派系,能夠力壓關中、涼州派系的主要原因。因爲,地方官吏十之八九都是他們的人啊。

現在突然換相,哪怕是換成閻象,依舊會讓那些舊漢官吏,誤以爲這是朝廷準備大幅更換地方吏員的信號。

“鐘相,或可封駁!”

說了幾句的閻象,見鍾繇仍然不爲所動,當即道出一句話,驚動四座!

第205章 這天子第267章 襲營(上)第571章 動靜第42章 服喪第225章 牧馬童第914章 定略(中)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653章 夜戰第657章 強弱之勢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3章 舉將第593章 白災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303章 兩難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655章 局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113章 帝心第827章 大戟士第902章 破勢第827章 大戟士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345章 紙第103章 圍城第499章 失五阮關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149章 明鬥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319章 虢亭會戰(5)第382章 驪山第44章 佳人第238章 平襄第584章 戰起第223章 段煨第93章 無題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671章 夜市第502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上)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541章 定議第866章 鄉里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878章 其爲人孝弟也第427章 緣起第319章 虢亭會戰(5)第910章 破勢(9)第125章 邊章解疑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819章 籌備第551章 臨第750章 南國第449章 逆襲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74章 分兵南下第725章 犍爲之戰(33)第624章 喪家之犬第443章 逃荒第364章 錢幣第310章 唐姬第676章 逐利第885章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第14章 銜尾追擊第727章 犍爲之戰(35)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884章 進軍(下)第371章 合縱連橫(4)第372章 合縱連橫(5)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215章 祭奠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377章 軍第207章 雄中雄第76章 蒯良之策第11章 殺人第936章 亂戰第192章 對峙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391章 救災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2章 終有離別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657章 強弱之勢第608章 廟算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642章 刺殺第608章 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