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堅返回府衙後院,在居室內,思索了整整一夜。
次日,射堅處政時,絕口不提佃戶之事。僅是安排手下官吏,做好安撫民心之事。彷彿自己根本不知道那些佃戶的存在一般,拋之棄之。
正如文德兄所言,自己知曉士族侵掠人口之事,沒道理大王不知曉。
既然大王現在都不理睬此事,自己輕易觸之,只怕不僅惡了諸士族,還有可能壞了大王的謀算。
再者,楚國大軍尚在關外,河南尹初定,稍有差池便是得而復失的結果。穩定民心,擊退楚軍,方纔是當務之急。
不到正午的時候,府衙小吏便匆忙來報,言衛尉卿請自己前往衛尉府商議軍事。
射堅並沒有多想,向身旁從事交代了一些下午要辦的事後,便前往衛尉府。
方至府前,射堅便察覺不對。府外聚集了不下數百人的軍卒,盡皆是身披勁甲,駐留在府外。
進入府中,來回奔走的軍吏、令兵,更是多不勝數。每一個人都是神色肅重,腳步飛快,儼然是有大事發生。
一進入主室,便見到軍中一應將校,數十人全都擠在這間不算大的屋室內。正中懸掛着一張巨大的與圖,夏育、樊稠、張濟三人正佇立在前,圍着與圖討論。
當是楚軍攻破了伊闕關,否則軍中主將怎會盡數聚集在此,如臨大敵。
“文固兄來了!”
龐淯注視到射堅進來,立馬走出人羣,來到射堅身前。
射堅心中雖有猜測,可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子異,出了何事?”
“唉~伊闕關丟了!楚軍主力,即將抵臨洛陽城外!”
果然如此。
龐淯話音落下,射堅便暗歎一聲,言道:“走,吾等且聞衛尉卿等人如何部署,也好以便準備!”
“嗯!”
射堅、龐淯二人很快便來到最前面的位置,來到楊懿身後。
楊懿深重的看了射堅一眼,衝其微笑點頭示意。射堅不明,也是回之一敬。
而後,射堅的目光便集中在那與圖上。耳中,也聽着夏育等軍中大將的探討。
“衛尉,末將覺得偃師也要設防。此乃洛陽東面門戶,楚軍大將張勳並非無能之輩,魯陽亦是楚軍屯兵重地。現在楚軍是否奪取軒轅關,猶未可知。一旦楚軍別部自此而進,洛陽東部皆不歸吾大周復有。而且,楚軍可以輕易渡過洛水,封鎖北邙山。”
張濟看着與圖,指着洛水北面的偃師。偃師一丟,孟津、小平津都會受到威脅。一旦其等封鎖北邙山道,傅燮的第二軍根本過不來!甚至,由河東經箕關而來的援軍都要被堵住。
“不行,吾軍兵力本就不足,再處處設防,將無力於洛陽南與楚軍對峙!”
旁邊的賈逵立即反駁說道,讓張濟也是啞口無言。
樊稠也言道:“衛尉、諸位,吾等還是保住函谷、谷城、洛陽一線最妥。縱是大河渡口被封,關中各路兵馬也能馳援。河東主力,最多也就是多浪費幾日時間。”
“不錯,想來現在楚軍攻吾河南尹的消息,已經傳到大王和閻相那裡。不出十餘日,關中必有援軍抵達。在這之前,吾等只需要守住洛陽、函谷。”
賈逵附聲說道,樊稠的想法與自己的一樣。整個河南尹境內,兵力只有兩萬人。這也虧得奪取洛陽一役,周軍沒有損折太多人馬。否則,現在更加捉襟見肘。
夏育沉思了良久,最終決定說道:“好,那便依樑道之計!”
隨後轉身面向室內衆人,周圍諸將校當即肅身而立,靜侯軍令。
“張繡、樊勇!”
“末將在!”
張繡與樊勇當即出列,拱拳應道。
“汝二人率第七軍全體將士,進駐函谷關。關中、河東援軍一刻不到,關門一刻不許開!凡關東來人,不論何人,有何明令印信,皆不得入關!明白嗎?”
張繡與樊勇皺了下眉,齊喝一聲:“末將得令!”
“速去!”
“諾!”
張繡與樊勇當即應諾退下,直奔城內軍營調遣兵馬。
而後,夏育又言:“賈逵、王方,率第二師入駐河南城,見機行事!軍中一應戰馬、哨騎也劃歸爾等!”
“末將得令!”
賈逵、王方接下將令,也驅身退下。
“士孫萌,汝率本部兵馬,協助楊御史、射令君堅守洛陽。城內旦有異動,皆可殺而後報!”
“末將遵命!”
小小年紀的士孫萌在這一刻,稚嫩的面龐上也不禁露出一絲狠厲。
隨後,夏育看向楊懿幾人,說道:“楊御史、射令君,這城內之事,便盡託汝等。大敵來犯,吾等還當勉力!”
“衛尉放心,楊某等人,必爲大軍穩固後方。”
“好!”
夏育喝彩一聲,面上洋溢些笑意,來緩解衆人壓抑的心思。
“樊軍將、張軍將及餘者諸將,皆隨本衛尉,率主力,出城屯營,阻楚寇之兵。長安、安邑皆已知楚寇犯境,不出十日,吾國數十萬大軍壓到,楚寇必盡爲灰燼。”
“大周威武!”
夏育話音一落,室內諸將校皆憤聲共喝。
正午一過,城內第六軍餘下諸部曲,皆隨夏育中軍大纛,渡過洛水,出外廓,背倚堅城,安營紮寨。
次日,洛陽城南的軍營仍在不斷加固,營外也忙碌的挖着溝壑。所出之土,皆築營牆。又設之拒馬,鋪灑蒺藜。
賈逵在抵達河南城後,亦是安排步卒加固城牆。王方則是率領只有五百餘人的騎兵,遊離城外。
周軍步軍一軍之中,獨斥候、親衛二曲戰馬頗多,去除必備的令騎外,只得五百騎。
楚國大軍是在日落之際,進抵洛陽城南。十萬大軍,外攜民夫不知幾何。
楚軍之卒,漫山遍野,旋踵而至。戈矛盛林,旌旗蔽天,車騎滾滾,黑雲壓城,天震地駭。聲勢之浩蕩,蔚爲大觀。
相隔十餘里原野,都能感受到那大軍行走間造成的地動山搖。
良機,滾動的人海驟然而頓,續而散之。不計其數的人,輾轉相動,準備駐營紮寨。
隨即,楚軍軍中八千餘騎,也齊齊而動,直奔周軍大營前。隔之二三裡,左右徘徊,耀武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