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得此時無甚事務,郭嘉便與袁渙早早退去,尋了一安靜之處,暢飲相談。
高誠仍呆在行輿中,微微眯着眼睛,觀察着一份份送上來的戰報。
這一戰,大周傷亡不算太大,只有四千餘人傷亡。損失最慘重的便是李式的第二騎兵軍,強行衝營取得的戰果最大,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兩千騎陣亡,輕傷八百餘,重傷無。
其次便是自己親率的京戍守備軍第三師及賈逵率領的第六軍第二師將士,燒燬楚軍渡橋及水寨,且居次功。
精挑細選的數百善習水性之人,只回來十餘人。之後攻打劉勳大營,也傷亡了千餘人。
戰果嘛,不算太大,畢竟楚軍中軍說到底只有兩萬兵馬。
斬首一萬兩千餘級,俘獲六萬四千餘人。
民夫逮了不少,甚至那些首級裡面,還不知道有多少民夫的腦袋呢。
不過,這一仗委實大振士氣。
俘獲了楚王長史袁渙、楚國平東將軍劉瑞、偏將兩人、校尉十餘人。還有一衆文官掾吏,數目高達四五十人。
還陣斬了楚國護軍將軍、輔軍將軍等有名有號的將校十幾人。
如今楚軍兩部被隔開,難以呼應,軍心盡喪,短時間內想要再戰,幾乎不可能了。
所以,拿這些民夫做交換,倒也不錯!
袁術很快便收到了來自周軍陣中高誠送來的帛書,上面一言一語間,讓自己很是疑惑不解。
再度召來劉勳,將帛書予其看過後,袁術沉聲問道:“愛卿怎麼看?”
劉勳收起帛書,拱手言道:“大王,既然周王求和,吾等應下便是!”
“嗯哼~”
袁術眼眸一瞪,非常不滿意劉勳的回答。被周軍殺敗一陣,人家轉頭不打算打下去了,要休兵罷戰,自己就這麼答應下來?
那也太失顏面了!
劉勳自然知道自家大王在想什麼,於是勸道:“大王,逆周業已打算退出洛陽,撤回關中。吾大楚攻佔洛陽的目的,也已達到。眼下,還是要早日做好準備,阻趙國南下中原啊。”
“再則,就算不停戰,吾軍也需要休整幾日,恢復軍心,調集糧秣。周兵就算是要退,也只能坐而視之。反倒是大將軍那裡,糧草稀缺,怕撐不了太久啊!”
張勳的死活,劉勳不在乎,但其手底下那幾萬精銳是萬不能有失。否則,楚國元氣大傷,萬一趙國南下,能不能擋住還兩說呢。到時,長公子拿下中原,還能有自己的好日子過?
同樣,張勳的一番話下來,也是讓袁術頓感頭大不已。惱火的想了半天,也沒什麼好法子。
只好暗歎一聲,說道:“那便答應高子明這匹夫吧!”
“諾!臣這就遣人與周軍交涉!”
劉勳拱手應下,退出大帳。
很快,幾名文官打扮的人物,從劉勳大營內策馬而出,直奔營外周軍陣地。
“啓稟大王,楚軍派人來了!”
一名信騎快馬來到行輿前彙報,隨即退去。
高誠命人整理了下桌案,整襟端坐,靜候楚使上前覲見。
很快,一行人便來到高誠輿前。
“外臣見過周王!”
“嗯……”
高誠輕嗯一聲,問道:“楚王想通了?”
楚使牙關一緊,面上卻不敢露出憤色,只能押下心中的怒火,鎮定說道:“周王遣使請和,吾家大王心懷蒼生,不欲多造殺戮。只要周軍退回關中,議和一事,可!”
“嗤~”
聽到這楚使話語,高誠不由冷笑一聲,這袁術還真是好面子啊。都被打成這樣了,還要在些許言語上佔些便宜。
也罷,無所謂了!
“好,那孤便不計較楚王撕毀盟約、擅動刀兵之事。不過,權請楚王退避一舍,以免兩國將士,生起摩擦,於大事不利!”
楚使沒想到周王居然如此胸襟寬闊,腹中準備的千言萬語,全未派上用場。但也因此,面上更臊三分。
恭行大禮,言道:“多謝周王,不知何時重訂盟約?”
“待到明日,吾大周御史中丞楊懿,自會拜訪楚王。盟約一定,兩國罷戰,孤亦會遣返俘兵。”
高誠不想再跟袁術糾纏那麼多,洛陽的事早點解決,大軍也能早些時日趕回長安。
楚使再躬禮,言:“外臣必盡奏於吾家大王,以迎周使,外臣告退!”
幾句話敲定一件大事,就這麼簡單。大家都有同樣的需求,沒有人真的會傻到繼續拼下去,徒爲他人作嫁衣。
即便是袁術,心中再爭強好勝,再憤怒不已,也明白與周國的大戰不能再打下去了。大楚也繼續調兵回防,先解決後患之憂。
此外,動用兵民五六十萬,對於國內的壓力委實過甚。糧秣錢帛,消耗不計其數,明年的日子,肯定要難過許多。
兩國重訂盟約的事情,進行的非常順利。楊懿出使楚營,也沒有見到那所爲的刀陣、油鍋之類的下馬威。
敲定下一些具體示意後,兩尊王印,印於盟約之上,休兵罷戰。
其後,新城方面派來的信使,才繞道大谷關,來到軍營,告之詳情。只是,此刻大軍早已慘敗,盟書又訂。轉頭違盟,只怕徒爲天下人恥笑。而且,周軍萬餘鐵騎擋在伊闕關前,新城糧草想要運送上來,也只能繞道軒轅關,於事無濟。
重訂盟約後的第二日,營內已經斷糧的張勳大軍,立即修繕浮橋,回到南岸的劉勳大營。隨即,楚軍退避近三舍,進駐偃師。
周軍也紛紛回到雒水北岸,只留下李式的第二騎兵軍,仍停留南岸,防止楚軍玩些花樣。
洛陽城中,射堅、龐淯帶着一衆官吏,也組織百姓向弘農遷徙。各軍重整編制,報匯傷亡,自三個守備軍中抽調兵丁補充。
可憐士孫萌的京戍第一守備師,頃刻間就被第二軍給吃下了。除此外,還挑選了千餘民夫,補足編制。
雖然了能會導致戰鬥力略有降低,但馬上就要面臨新的一場硬仗,主戰部隊必須要保證編制完整。
第七軍則是率先開拔,前往長安,進駐藍田大營。由中尉府派發兵員,填補編制。第五軍缺編部曲,吸納京戍守備軍第三師兵員。
餘者一如第二騎兵軍、羽林騎、虎賁軍等諸部,則需回到長安補充。
至於守備軍所缺兵員,迴歸郡裡後,自行募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