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論

宴至深分。

九月的夜晚,還是乾燥烘人。

沒有那春意涼涼,秋風習習,一羣儒雅之士,全無往日風度。

勾肩搭背,袒胸敞衣,互扶大笑,狂語連連,相擁而出。

一出府,早已恭候等候多時的各家僕役,立即上前相迎,卻又一時插不了話。只能看着這些世家公子、名士良才,帶着薰醉之意說着一些碎言碎語。

良久,衆人方辭別,各歸己處。

而周瑜與魯肅,同乘一駕。

車馬駛動,接過僕人遞上來的溼錦,插拭了下面龐,略微清醒一些。

“唉,這德祖和文雄,還真是善飲。”

周瑜苦笑一聲,搖了下頭,無奈說道。隨即,便匆忙用手掌摁住兩側陽穴,頗感不適。

魯肅見周瑜此狀,大笑了幾聲,言道:“公瑾,怎地數月不見,酒量漸下啊!”

“子敬兄,莫要笑話瑜了。常日伴在段公身側,飲酒甚少。”

“唔,不當如此啊。段公西北名將,本就豪飲,怎麼到了公瑾這,反倒約束起來了。”

魯肅略帶笑意,盯着周瑜,這說辭可確實不合乎情理啊~

周瑜亦是愣了一下,隨即便曉得魯子敬已經看透自己的說辭。

“哈哈,看來馬公對子敬兄是傾囊相授啊。放到往常,兄豈會有此問哉!”

“嘿,好汝個周公瑾,也敢嘲笑爲兄往日。”

魯肅故作面厲,卻是引來周瑜再度暢懷大笑。

“不提此事了,公瑾對前些時日,楊御史所奏改二十等爵如何看?”

待到周瑜笑罷,魯肅頓了下神情,疑聲相問。

說到二十等爵的改制問題,周瑜也散去玩笑,肅整形容,坐而言道:“子敬兄,楊御史素爲大王看重,改制一事,怕是大王所意。縱觀往年,王上意下,必行鑑之。”

“吾倒是有些關心這所謂的三爵制,究竟會是如何?”

“瑜以爲,倒也不錯。軍政兩分,以除弊端。”

“非也,自古自來,爲將爲相。若將不識文,相不知武,定生分歧。長久下去,文武相持,恐生禍端。”

魯肅帶着些許反對意見,對於三爵制的未來並不怎麼看好。而且,二十等爵深入人心,不論將校、相卿,皆抱有出則爲將,入則爲相的心思。

也正是如此,有秦漢二朝,但凡爲相者,多能臨陣統軍,運籌帷幄之中。而爲將者,入之一地,教化百姓,耕理地方,亦不在話下。

周瑜也陷入了沉思,兩者誰也不好說孰優孰劣。只不過,潛意識中,自己還是感覺文武兩分最佳。

況且,這僅僅只是爵制劃分所顯現出的表象,對於文武兩分一事,大王肯定還有另外的準備。至於魯肅所言的武不識文,相不知兵,自己卻不擔心。

縱觀大周官署分化,便已經出現了文武分庭的意味。武署自是以中尉府爲主,其下總參寺、軍務司、軍法司、憲兵司以及各軍軍部。而文署則是國相府領導的諸寺,以及郡縣邑衙。

文武兩分,或許也只是爵制、官職的分開。畢竟,當今天下,身兼文職、將職的人一點都不少。而這種情況,纔是滋生禍亂的主要原因。

沉默了良久,周瑜才言道:“子敬兄不必擔心,前日聽聞蔡公所敘,大王凡事皆先於預。再有朝廷主公佐助,三爵制之行,應當萬事無憂。”

“罷了罷了,肅今尚白身,卻探討國政大事,頗不自知。吾朝公卿,皆賢良名士,平白爲己添憂!”

魯肅自嘲一句。

隨即,周瑜會意一笑,問道:“吾看子敬兄是在擔心日後如何抉擇吧!”

周瑜說完,魯肅微微頷首,言道:“嗨,肅曾立志,出將入相,輔佐明君,堪定天下。現在,看來只能要麼出將,要麼入相了。”

“子敬兄,賢弟有一言相薦。”

“公瑾旦言無妨。”

“瑜與兄相交經年,以爲兄可爲相,而不適爲將。兄之厚重,天下聞之。然率軍征伐,奇正相合,以爲上也。倒是持國執政,不宜行險,需穩重持謹,與兄秉性極近。”

周瑜說完,魯肅承認的點着頭。確實,自己的性格所致,偏於穩重。行之犯險,只怕心不能決絕。而奇兵所要,旨在於心如堅石,一往無前。

不過,天下間,若論秉性穩重,可尚且有人高己數籌。

“公瑾,肅不敢自比王上。但王上經略戰事,便穩若磐石,吾何不能效上之略?”

周瑜就猜到魯肅會這麼說,當下便言道:“子敬可知,大王近些年來,緣何久不臨陣。縱是洛陽一戰,也只不過是坐鎮函谷,使權於前將軍。”

“不知……”

魯肅皺起眉頭,心中有了些許猜測,但不知是否與周瑜所想相同,故而問之。

“縱觀王上沙場所歷,多是蠻夷、胡虜,叛軍賊民。其等主將,多不知兵。且不論南討板楯、東平黃巾、西定羌禍,王上手中兵力雖處下風,但戰力強悍,持之以重,固能無往不利。”

“但隨着天下各方勢力,逐漸吞併弱小,壯大己身。經驗豐富的大將、名將,也相繼涌現。大王再效往穩重,只會將戰事拖延持久,形成一戰定勝負之勢。”

周瑜剛頓了口氣,魯肅便疑惑問道:“如此不好嗎?”

“子敬兄,若臨弱敵,自是甚佳。可若吾爲弱,敵爲強,則便是另一番局面了。一如洛陽之戰,楚強吾弱,正面戰之,勝算不足三成。大王亦是心中明瞭,故而以前將軍督統三軍,行之險策,以弱勝強。”

“另外一原因,便是出在衆將身上了。大王以持重揚名天下,也導致吾大周軍中將校,多懷持重之正,少有犯險之奇。與鮮卑一戰,若非鎮北將軍當斷立下,以奇兵相攻,只怕吾等難有今日之閒暇。”

“公瑾的意思是,大王想要讓諸將校,莫要獨以穩重爲念?”

“正是!吾大周眼下實力雖非俯瞰羣雄,但亦是國力強悍。些許犯險,縱是失敗,也能轉瞬即復。然若爲勝,那便可大大降低戰爭所耗。”

“……”

魯肅咋了下舌,苦笑言道:“難不成,肅只能從政了?可惜啊~肅這一身劍術,無用武之地矣!”

“嘁,就子敬兄那劍術,瑜輕而破之!”

“嘿,周公瑾,不若切磋一番。肅習劍射藝,無有不精,何以小覷哉。”

“來就來,待稍後歸府,定要子敬兄見識一番,何爲殺人之術!”

“好,爲兄躍躍欲試也!”

第41章 悲喜交加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402章 至離石第771章 制略第936章 亂戰第126章 姑臧第367章 公孫瓚第813章 計議第444章 舊部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84章 折返洛陽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336章 潰敗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364章 錢幣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375章 抗洪第328章 虢亭會戰(14)第301章 火力打擊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294章 征伐之事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656章 追贈第26章 破城潰敵第38章 哀兵必勝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333章 瘋狂的冰河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884章 進軍(下)第55章 波纔將兵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362章 議陣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656章 追贈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131章 清剿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第453章 起居注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362章 議陣第370章 合縱連橫(3)臆想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427章 緣起第519章 換相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643章 休整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249章 逃!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366章 子龑二週第510章 易水之戰(6)第106章 追尋第458章 天下休兵第302章 攻關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615章 無題第678章 諸路伐蜀第812章 肱骨第671章 夜市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757章 時局難測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107章 勾搭第473章 意會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363章 大練兵第559章 予軍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467章 李義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207章 雄中雄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798章 冬季攻勢(24)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328章 虢亭會戰(14)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204章 傳報第37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842章 鮮卑肆虐第582章 營城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609章 甘泉宮第248章 天劫第831章 爭城(下)第923章 江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