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

收了這麼多士族的田,當然要給予其一定得利益。

高誠心裡明亮,也清楚士族的需求。

不過,想要再像以前,妄圖朝政大權是不可能了。再說了,蛋糕已經分的差不多了,士族吃下的也不少。比如眼前能參與朝會的,絕大多數都是士族子弟,只是他們還不滿足。

也就是說,需要重新再做一份小蛋糕,來劃給士族一部分。

“諸君舍家爲國,孤倍感欣慰。然孤並非寡義之人,於諸君自有補償。不知諸君以爲,漢制良家子如何?”

豐田一事議罷,高誠當即再提一事。

殿內百官,都是眼前一亮,大王果真仁厚信義之君。

不過,緊接着反應過來,卻又多有苦笑。

良家子?

那算什麼!

也能稱得上補償嗎?

再說了,六郡良家子早已名存實亡。如今可不像武帝時期,想要成爲良家子,還要家世清白,世代軍伍。眼下,隨隨便便就能順手撈個良家子的名頭。

而用處,確實沒太大的用處。

ωωω ▪тTk án ▪C〇

然而,聰明人卻是想的更遠。

他們知道的事情,大王又豈會不知道?出身涼州的王上,會不清楚六郡良家子制度的荒廢?

但現在突然在朝會上提出來,肯定另有用意。

中尉段煨立即應聲而出,撫禮言道:“啓稟大王,臣以爲當重複良家子之制。縱觀漢室一朝,每有徵戰,良家子必先發於人,奮勇持猛,所向無前。”

“不錯,良家子訾財略有,多習弓馬韜略,亦可補軍中或缺。”

總參賈詡亦是出列,短短道了一句。

兩位軍中巨頭帶起頭,一幫武官自是無不從之,紛紛附和。

高誠滿意的點了下頭,衝着身後的內臣擺了下手。

那內臣當即從袖兜內取出一份錦帛,進三步,列於百官之前,高聲呼唱:“大王有制,茲軍中吏官不足國用,許以總參軍寺籌建武備學堂,選以軍中猛士,鄉里健兒,授之武事,常習戰陣,通曉文武。更建大周陸軍學院,自諸武備學堂中,擇優取才,授習各家兵學,補以軍中將校!”

當內臣將這道制命告於衆人後,所有人腦海中都不禁浮現出了當年籌建諸校之時的事情。

這......

自家大王玩了一手暗度陳倉,現在還想故技重施?

誰不曉得諸士族在科舉之中,什麼都沒撈着,反而掏錢出地的爲大王建了數不盡的學校。

如今倒好,科舉的風波剛剛停下,還沒完結,大王又要武備學堂。這跟數年前那一幕何其相似,還會有人上當嗎?

當然會!

此刻,不論如何,王上已經佔據了絕對的上風。諸士族的奉田,便是實實在在的妥協。既然已經沒辦法爭下去了,現在能撈回一點就是一點了。

先不管怎麼樣,好歹也是能夠插手軍中,那些田地也不能白白送了出去啊!

而且,聽大王的意思,似乎這個建武備學堂的錢,要總參軍寺自己出,他們也不需要掏出分毫,何樂而不爲?

先不提衆人心中異想,內臣收起制命後,再度退到高誠身後。

緊接着,高誠也不給大家思考的時間,直言道:“今日諸君爲國捐田,孤特許每家五個名額,授予良家子身份,進入武備學堂。學習三年後,于軍中歷練三年。若天有佑護,或可入陸軍學校進修,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大王,武備學堂僅許良家子入學?”

鍾繇突然站了出來,詢問說道。籌建武備學堂一事,自己可從未聽聞半點風聲。想來,當是王上與段煨、賈詡、郭嘉三人密議。

“非也,每歲軍中務必推薦半數以上學子,具體數量由總參寺決議。彼等悉授良家子之號,方可入武備學堂。”

高誠回了鍾繇一句,但並沒有詳細道來。

武備學堂目前還僅存在紙面之上,具體的教學科目、選拔、升降等等一系列的重要制度,還都僅僅是個苗頭。甚至,給賈詡說了一夜,老東西也不過方有粗略。

不過,建學校也是一件挺耗時間的事情。

總參寺那麼多人,幾個月的時間,總能初略制定下軍校的條條例例。再者,所處的時代不一樣,自己腦海中的東西也未必就合適,還不如讓這個世代的智者去考量。

畢竟,全天下就沒有完美的制度,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在摸索中逐漸完善罷了。

自己,只要點提一下,足夠了!

呼,學校有了,軍校也即將籌建,不曉得自己準備的那麼多,究竟能爲大周定鼎天下增加幾分籌碼。

軍校的作用很大,可以成批量的培養基層軍官,以及中層軍官。可以預見大周軍隊的素養,將在幾年後徹底將其餘勢力遠拋腦後。但軍校生能不能幹過從戰場上摸打滾爬出來的軍官,仍舊是個未知數。

所以,武備學堂與陸校之間,還隔着足足三年的時間。

選拔的學員,也是軍中將士佔據半數,爲的就是彌補軍校生實戰經驗的短缺。畢竟,打過仗的人,聽起來就比剛畢業的軍校生靠譜!

“大王,總參寺雖有後勤署,又有軍屯資補,可那些錢財,哪裡能建起幾座學堂啊!”

賈詡也沒想到,大王居然會將建軍校這活交給總參寺。可憐他們總參寺,丁點錢都沒有,怎麼建?

高誠輕嗯了一聲,看向閻象,言道:“閻相,自今歲起,各寺署於上計之前,作以預算,提交國相府。由國相府根據各寺署所需,調整預算後,下發諸寺署。今歲,便先撥五成稅賦,予以中尉府。軍中軍餉、兵甲、輜重等所有耗用,皆由此費而出,逾之自籌!”

閻象初一聽要劃一大半的稅收給中尉府,差點沒激動的跳起來。聽到後面逾之自籌後,又鬆了一口氣,穩下心神。

大周今歲的稅收,也剛剛逾越五萬萬錢的大關。

這些稅收之中,其中三成出自鹽鐵,三成出自算賦、口算、貲稅,兩成出自商賈,兩成出自官營。比如天下聞名的紓清文坊,莫說是關中了,便是最爲偏遠的交趾郡的土族,都不吝惜珍玉,一求其紙。

至於文坊四寶,幾乎成了天下士子人人必備之物。

筆墨紙硯,一瞬間便沖垮了整個天下原有的書寫方式,風靡九州。

而鹽鐵,掌控着河東鹽田的大周,包攬了含幷州在內的整個西北地區。南面的漢中,如今都捨棄川蜀之鹽,改貨河東之鹽。

當然,坐擁沿海煮鹽的關東地區、江東地區,根本不是河東鹽田能夠插手進去的。

第48章 覲見第213章 民情第307章 困虎第279章 臆想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695章 犍爲之戰(4)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376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932章 陰圖荊軍第813章 計議第6章 大權旁落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354章 姜紓訓弟第341章 洛陽羣雄第538章 魏王卓第488章 無題第709章 犍爲之戰(17)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64章 試探攻城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368章 合縱連橫(1)第577章 調查司署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896章 渡江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408章 陽謀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127章 無題第28章 碧玉年華第224章 帛書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846章 勸言第253章 殤第47章 婚後四禮第904章 破勢第539章 承嗣第178章 美陽之戰(18)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677章 蓄勢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822章 角力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2章 名揚第396章 子弟軍第488章 無題第377章 軍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877章 無題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624章 喪家之犬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652章 絕地第135章 朱儁喪母第103章 圍城第788章 冬季攻勢(14)第640章 胡騎走河西第76章 蒯良之策第100章 陣前相會第903章 破勢第571章 動靜第539章 承嗣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51章 朝會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816章 端氏休兵第609章 甘泉宮第609章 甘泉宮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539章 承嗣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662章 諸事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44章 佳人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922章 摩天嶺第427章 緣起第827章 大戟士第229章 攻略隴西第34章 神醫華佗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286章 常時法令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94章 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