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

劉步蟾的態度讓胡楚元意識到,一碗粥裡能夠容下的米粒是有限的。

人才多是好事,可人才也都是想要攀爬的。

夏末秋初的南海很不平靜,300噸的炮艇因爲盈餘的排水量及其有限,根本不敢直接過海,就算是沿着海岸走,那也會是很麻煩的事情。

所以,林泰曾等人決議是再等半個月,拖延到十月,海面不會有大臺風的時候,從新加坡啓航駛往馬尼拉港、林加延港,然後進入基隆港,再橫渡臺海進入福州。

晚上聚了一餐後,胡楚元讓大家各自回去休息,卻將葉富單獨留下來。

別人都走了,葉富默默地喝着一杯巖茶,等了片刻才和胡楚元道:“大人,您這個事說的急了,應該先和我問一問,讓我事先在私下和林泰曾他們商量。”

胡楚元也微微點頭的承認。

他這些年實在是太順利,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此次又有兩位總督的暗中支持,一時就有點疏忽了。

隨即,他和葉富問道:“你覺得後面該怎麼辦呢?”

葉富稍加思量,在心裡組織了一番才和胡楚元道:“我等下就和林泰曾、葉祖珪談一談。劉步蟾嘛,他是聰明人,說實話,既然他想走,您也留不住。他是一等一的人才,自己明白孰輕孰重,北洋水師是朝廷最爲倚重的地方,以他的才幹,只要他去了就一定能得到朝廷和李鴻章的重用。留在福建水師,有林泰曾、葉祖珪等人在,他的份量不免輕了點。”

胡楚元道:“那就麻煩你了。長久來看,長江水師終究不可能成爲朝廷的三大水師之一,我和中堂大人商議,福建水師爲根基,待時機成熟則擴建爲東海水師,一分爲三,總部駐紮在福州,分支兩個艦隊,一在寧波,二在青島。屆時,東海水師設一位提督,四位總兵,長江水師則單純用於長江巡備,設一提督,兩名總兵,主要以千噸級以下的炮艇、巡邏艇爲主,配備三四艘主力的千噸級近海防衛艦。你可以就此和林泰曾、葉祖珪兩人商議,只談空間,江南海軍是容得下很多人才的,只是別太心急。”

葉富慎重的答道:“提調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用心和幾位同學洽談。”

胡楚元點了點頭,示意他立刻就去,不要再耽擱,免得劉步蟾也在遊說林泰曾等人北上。

等葉富一走,胡楚元就將張靈普喊了進來。

自從被派往越南尋找劉永福,張靈普也離開胡楚元身邊好一段時間,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人似乎也幹練很多。

讓他在身邊坐下來,胡楚元不免有些感嘆。

思量片刻,胡楚元和張靈普說道:“我想過了,這一次去歐洲購買戰艦的時候,想將你送往英國海軍學校進修,曰後再在英國海軍實習兩年,前後恐怕要三年時間。”

張靈普不免有些詫異,道:“大人……?”

胡楚元打斷了他的話,道:“你聽我說,原先呢,我也是想將你留在身邊,替我辦理一些特殊的事。現在的情況稍有變化,閔人專營朝廷海防的大局已經難以改變,我想讓你藉機進入水師,多加提拔,曰後有機會掌持福建水師。以你的能力,再在英國努力學習三年,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張靈普默默不語的思索片刻,這才道:“多謝大人成全。”

人心都是肉長的。

胡楚元不僅待他很厚重,也很倚重和信任,比起報國參軍,他似乎更偏向於留在胡楚元效力。何況,留在胡楚元身邊所能辦理的事情,件件都不簡單,這也令他更有成就感。

既能爲胡楚元辦事,又能報國參軍,對張靈普而言倒是兩全其美了。

頓了頓,張靈普又道:“劉將軍那裡的事情以後就該交給誰辦理呢?”

“走一步是一步吧!”胡楚元又不是神,他暫時還沒有想清楚,此前也完全沒有任何安排。

張靈普卻道:“我推薦一個人吧。”

胡楚元很感興趣的問道:“誰?”

張靈普道:“我在船政學堂的好友陳善元,也是我同鄉好友。他年長我兩歲,年少的時候曾一起在私塾就讀,他這個人辦事沉穩慎細,學習也用功,考取船政學堂之前曾在我家的茶莊裡做了兩年的幫帳。”

胡楚元笑道:“可惜你沒有早說,否則在福州的時候就能將他一起帶過來。”

張靈普笑道:“現在去帶也來得及,那我先返回福州和他談一談,再將劉將軍的事情和他說一說,告訴他聯絡劉將軍的門路。大概要晚一個月,我和他一起前往英國與大人會合。”

胡楚元又慎重的問道:“你確定他是可靠的人,劉將軍這個事……!”

張靈普道:“大人放心,支持劉將軍也是義舉,只是不宜讓朝廷知道,和他說清楚即可。善元這個人是很穩重的,頭腦也靈活,不會那麼僵化。”

胡楚元微微點頭,道:“那就好。”

很多時候,胡楚元都不是一個具體辦理實務的人,他更是一名決策者。

這也決定了他的用人特點,跟在他身邊辦事,自然就有空間和前途,所以,張靈普特別想推薦一個自己人來給胡楚元辦事,替代他目前的職責。

張靈普是個聰明人,他非常清楚,就他現在給胡楚元所辦理的事,以後會是無比的重要。

當然,他就是重新回到福建水師的編制裡,做爲胡楚元的親信,他也有着和別人不同的空間與職責。

總之,投奔胡楚元是他這一生中最爲重要的機遇。

跟着胡楚元一起辦事,好處多多,這一點也不止張靈普一個人清楚。

葉文瀾更清楚。

見胡楚元已經暫時空閒下來,葉文瀾就迫不及待地來找他商談南洋商行的事情。

朝廷已經做出批覆,同意福州船政衙門出資興辦南洋商行,在南洋和福建、兩廣之間爲國謀利經商。

和江南商行不同,這股資本既然是由船政衙門出,那也就直接由福州船政大臣管轄,和兩江總督、閩浙總督的職權無關。

所以,這個事在目前純粹是由胡楚元說了算。

兩人談了談,都決定將新加坡做爲南洋商行的總部所在地,以總資產400萬兩白銀計算,由江南商行出資80萬兩白銀,再拆借給船政衙門120萬兩白銀,各佔20%、30%的股份,胡楚元通過國泰基金持股10%,餘下40%歸葉文瀾掌握。

葉文瀾也不打算獨吞,他出資100萬兩白銀佔股25%,餘下15%則由南洋本地的華商合股。爲了吸引更多的南洋商人加盟,他還打算讓出100萬兩銀子的貼息股。

等同江南商行,朝廷給南洋商行一筆利好,免交部分雜稅厘金,從南洋到江南之間的來往業務又多,葉文瀾也打算興辦南洋輪船公司,小本逐大利,只用幾艘貨輪來回運轉。

葉文瀾問胡楚元有關南洋商行的策略,胡楚元則只說了八個字“紮根南洋,窺視兩廣”。

隨着江南商行的成功,各地總督、巡撫都要辦理相關的壟斷企業,曾國荃和劉坤一在山西置辦了太原商行,理辦山西和陝甘寧鹽政,李鴻章在天津置辦北洋商行,理辦河北、山東鹽政,四川商行、兩廣商行、湖廣招商局隨之而起。

這些商行大多都是官股商辦,唯一例外的是湖廣招商局,這是湖廣總督李鴻藻設置的官辦機構,完全由官員掌控鹽業的銷售。

除了鹽政,這些商行、招商局都同時理辦轄區範圍內的礦務、米茶油糖各業,完全抄襲了江南商行模式,有的還置辦起農業合作社。

對於他們的抄襲,胡楚元是歡迎的,但也是嘆息的。

李鴻藻的湖廣招商局拿到鹽業的統銷權後,以運輸成本高居不下爲由,食鹽批發價漲到了每斤75文錢,比江南商行高出15文錢。

不過,李鴻藻的湖南農業合作社和湖北農業合作社倒是辦的有聲有色。

和他不同,盛宣懷的北洋商行就沒有提高鹽價,可他的北洋農業合作社卻只是一羣當鋪。

胡楚元只能說,商行和合作社不能聯合一起,共同爲本地區的農業發力,意義就只剩下了撈錢。

撈錢也是有好處的。

據胡楚元所得到的消息,清朝廷事實上已經在考慮取消部分雜稅厘金,避免官辦商行具有太多的優勢,尋常商人只能坐以待斃。

至少在這個時期,以恭親王奕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鴻章的結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一百五十一章 騰衝號爆炸案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九十九章 何璟回來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家國天下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四十六章 留美幼童的事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戰陰影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當二戰即將成爲現實第六章 落魄進士顏士璋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九十八章 控股太古洋行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