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

時間晃晃悠悠,胡楚元不停的在福州和上海之間來返,每個月都要去一次福州船政衙門,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些決定,再讓別人去辦理。

江南合作社關於茶業的經營一直都在穩步的進行中,穩紮穩打,擴張的速度適中,胡楚元只是在大局上給予一個控制,並通過太古洋行成立一家大英茶業公司,在產、經、銷三個方面都實現統一運營,也不斷增加廣告投入。

更多的時間,胡楚元還是在上海經營自己的產業。

大半年的時間就這麼匆匆而過。

在杭州過完春節後,胡楚元就和兩個弟弟一起返回上海。

老二胡品元在國學館跟着俞樾做學問,他倒是很聰明的,很多東西一學就會,一看就能記住,就是涉獵太多,書法繪畫和金石學都要學。

胡緘元則很低調的在万旗洋行做學徒,跟幾個學徒在外面另租了一套小房子,只是偶爾纔回墉園和胡楚元、胡品元聊一聊最近經歷的那些趣事、怪事、麻煩事。

胡楚元剛一回到上海,徽州商人、浙江商人、廣東商人和洋人都藉着這個時機前往胡家拜見他,送些禮,拜個年,死活都要見他一面,談上幾句客套話。

直到元宵節都過去,胡楚元才難得的清靜幾天,就沒有去商行上班,留在英華館裡看看書。

等到傍晚時分,斜陽夕照,已經快是吃晚飯的時間,伍淑珍過來找他。

天氣挺冷的,她穿了一身雪白色的狐裘大衣,秀黑的烏髮很自然的攏成一束,垂在頸後,穿着一雙黑色絨皮靴,越發顯得漂亮高貴。

兩人在書房裡將總帳覈對一番,理了理去年的紅利。

談完了錢上的事,伍淑珍就不無佩服的說:“和你說的那樣,珠寶生意的利潤真的很高,咱們不過投了幾萬兩銀子的本金,等到明年的總帳一清,差不多就能將本金收回來。鐘錶行的情況也挺好的,每天都能賣十幾件,毛利也在兩成呢。銀樓進出的帳目雖然多,利潤率卻很一般,你再想想招法吧。”

胡楚元問她:“你知道爲什麼銀樓的利潤率不高?”

伍淑珍道:“競爭太厲害,上海租界的銀樓就有十多家,華界的數量也不少,大家的生意都差不多,就是靠手藝吃飯,你雖然替我挖了幾個手藝厲害的師傅,開出來的條件卻高了點。”

胡楚元道:“銀樓是傳統生意,靠的就是手藝活和口碑,別人是百年老店,咱們的金伯利銀樓卻是新店新號,沒有口碑,根本站不住腳。所以在開始的時候多花點錢,請幾個手藝厲害的大師傅是必須的。”

伍淑珍卻又有點不解,問道:“那我們可不可以不做銀樓的生意,將資本集中一下,在天津和香港也開新的珠寶店。”

胡楚元道:“珠寶行的生意雖然利潤高,可在目前的受衆面並不大,你這家金伯利商號想要在今天的國內市場做大,那就必須做金銀樓的生意。”

伍淑珍道:“問題是想要做大銀樓的生意也難啊,沒有銀匠就做不了活,沒有好銀匠更招不到活,一個銀匠從學徒熬到出師至少要十年,師傅還不肯帶,一輩子都只能帶幾個。咱們倆啊,怕是熬到老了,銀樓也未必就能開多少家,光靠挖人牆角,遲早會把所有銀樓都得罪的,那又何苦,你還缺這點錢嗎?”

胡楚元笑了笑,道:“你是從美國回來的才女,怎麼想不到合適的辦法呢?我給出個招,你在那幾個厲害的大師傅中挑一個人選,和他談清楚價碼,請他以後就負責培養銀匠,再設一家金銀匠學館集中培養學徒,我們自己出銀料讓他們鍛鍊,兩三年內就能出師。在此期間,你就不斷挖一些手藝精湛的大師傅撐着場面,成本高也沒有關係。”

伍淑珍連聲讚道:“這個辦法真的挺好,那真是想開多少店鋪就開多少啊。”

胡楚元卻忽然笑出聲,道:“你還真指望靠開銀樓賺錢啊?”

伍淑珍挺認真的說道:“是啊,爲什麼不可以?你想啊,一家銀樓只要經辦的好,一年至少能賺幾千兩銀子,要是在江南五省開上幾百家,一年就是幾十萬兩的利潤呢!”

胡楚元笑道:“利潤就在珠寶上面,只開銀樓能賺多少呢?銀樓的作用只是培養更多的工匠,隨着人們對珠寶的需求漸漸漲高,金伯利的利潤纔會越來越大。另外,銀樓能起到囤積黃金白銀炒貨的作用,這也是一個用途。其三,隨着太古、万旗、萬寶、禪臣這些洋行將經營重心轉移向其他的列強殖民地,必然會有大量的珠寶和黃金供應出來,金伯利則是一個很好的分銷渠道。”

伍淑珍不由得莞爾一笑,道:“真是沒辦法和你比,你總是能看的那麼遠。”

胡楚元則道:“小生意也能做大,大生意也能做小,關鍵是看你怎麼想。中國的生意經嘛,做貿易還是最賺錢。等你將金伯利辦的越來越順手了,就在南京路開辦一家最高檔的百貨店,專門出售奢侈品,不僅要在上海開辦,還要在天津、香港開辦。”

伍淑珍再也忍不住的大笑出聲,道:“這倒是我最喜歡的生意呢!”

胡楚元則默默無聲的笑着,他挺高興伍淑珍能如此的開心,這個女子和一般人不同,她喜歡經辦自己的事業,也確實是一個能做生意的人。

比起國內的很多老傳統的商人,她可是很注重營銷的,不僅做廣告,還在最繁華的路段租建廣告牌。

想到這裡,胡楚元心中忽然一動,和伍淑珍道:“其實還有一個生意是你挺適合做的,如果做好了,那也會非常的賺錢……錯,應該說是兩個。”

伍淑珍當即變得更有興趣,急切而好奇的追問道:“是什麼呀,你快說說!”

胡楚元道:“廣告營銷和代理。確切的說,你要建一家很特殊的洋行,專門負責做廣告,給別人設計營銷策略,設計商號和品牌。洋行同時兼營代理各種高檔的個人消費品,比如說,鐘錶,雪茄,化妝品。”

伍淑珍忽然忍不住的輕捶了胡楚元一拳,道:“哎呀,你這傢伙真的是太聰明瞭,這可真是一個特別的好主意呢!”

隨即,她又特急迫的問道:“那你說說,這家洋行叫什麼商號呢?”

胡楚元想了一下,道:“可惜,怡和是你家開設的商號,眼下卻被別人佔用了。否則,用怡和這個商號就挺好的,怡和不行,那就叫樂怡洋行。”

伍淑珍悠然噙着一抹笑意,似乎是很看的開,道:“我倒是無所謂的,過去的都過去了,我爹就總和我說,做人不要總是揹負着過去,一個家族想要變得年輕,更不能揹負過去。”

胡楚元默默的點頭,覺得這話很有道理。

似乎,他對伍淑珍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伍淑珍自己也想着,問他道:“捷達洋行怎麼樣,捷者,快也,快速幫人成功,這個取意是不是很好呢?”

胡楚元總覺得她心裡肯定有那麼一絲的難過,只想附和着她,讓她高興,就大笑道:“捷達……真的很不錯呢。那就叫捷達洋行吧。你可以快點去申辦,但一定要找個好的合夥人。和開珠寶行不同,你以前只要在櫃檯後面坐着,仔細盤着帳目就行了。要開這家洋行,那就得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尤其是要和洋行經理、華商打交道,女孩子不是很方便,我不是說女子不行,實在是這個環境不適合你發揮自己的才能!”

“好了啦,不用這麼謹慎的和我說話了啦!”伍淑珍居然也有些撒嬌的韻味,笑道:“我知道,我等幾天就回一趟美國,找以前的同學幫忙介紹一個在廣告行業工作的人。美國廣告業也有了幾十年的歷史,發展的特別快速,應該能找到合適的人選。國內應該也有一個掌櫃幫忙打理,就算是買辦吧,你幫我推薦一個人吧?”

胡楚元道:“楊鴻賓不錯……可他未必想去做買辦,等等看吧……!”

他還沒有說完,胡榮就神色匆匆的跑了進來,手裡拿着一封電報,道:“大少爺,中堂大人發了封電報給您,還說是特別急的急電!”

胡楚元哦了一聲,立刻起身將電報拿在手中,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有“急電,大局已定,諸事可行”十個字。

看到這些字,胡楚元心中一陣大喜,他知道自己謀劃了近兩年的事情終於成了。

他忍不住大笑一聲,和胡榮吩咐道:“去,去將陳曉白、譚義雲、柳成祥、鄭錫泰四位大掌櫃都喊來,晚上再將葉同光給我單獨叫過來,就說是天大的喜事。”

“好,好!”

胡榮看到胡楚元高興,心裡也特別高興,立刻就答應着,匆匆返身就跑出了書房。

伍淑珍好奇的和胡楚元問道:“什麼事啊,把你高興成這樣?”

胡楚元又是一聲大笑,振臂一揮,道:“我的中信銀行夢終於要實現了,雖然中堂沒有說清楚具體的情況,可看樣子,朝廷是已經批准了,要不然就是必須得批准。”

伍淑珍倒是不解,道:“我一直就奇怪呢,你要開銀行,那有什麼難的呢?這兩年都悄悄的準備着,真是把我都急壞了。”

胡楚元嘿的笑出聲,道:“你不懂了吧,我要的不是一家普通的銀行,而是一家有發鈔權的銀行。爲了這個目標,我可是繞了好多路,想出來好多辦法,避開多少清朝廷的避諱。別的不說,爲了這件事,我這兩年讓沈富榮在京師裡暗中打點了一百四十多萬兩銀子,光是軍機領班大臣恭親王、主管民政的肅親王,還有那個貪婪無度的慶親王就耗了一大半的銀子,再加上戶部、吏部的大小官員,慈禧身邊的那幾個太監,我這一路打點下來,難道就只是爲了一家變個樣子的錢莊?”

伍淑珍唉唉的感嘆道:“在國內辦點事真難,連你都要繞這麼多彎,花這麼多錢,別人可就更別提了。”

胡楚元道:“我吃螃蟹嘛,付出總是最多的。等我這個事辦成了,其他各家官股的商行都會爭先恐後的效仿。這兩年,他們都是一個勁的抄襲我,我怎麼辦,他們就怎麼辦,正因爲是這樣,我才靜悄悄的準備了這麼久,等我經辦起來,他們想抄都來不及!”

(未完待續)

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員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第八十五章 中信國泰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波斯王朝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