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

在南洋這個地方,過早的和英國人撕破臉並不是一件好事。

胡楚元沒有急着讓沙撈越完全讀力,只要能在婆羅洲內保有自主作戰的權利,對眼前的沙撈越而言,外交權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所以,胡楚元的計劃是先取得單獨的國家資格,就如同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關係一樣,留在大英帝國的旗幟之下,穩步發展沙撈越的實力,慢慢向婆羅洲發展,再經過十年的完整建設,最終獲取讀力的外交權。

在達成這一系列的協議後,胡楚元接受特別自治邦首相“張伯倫”的聘請,擔任國務顧問,抵達古晉,併爲這個嶄新的沙撈越特別自治邦設計了新的國家發展策略。

洛克菲勒曾經說過,即使將他丟在沙漠裡,沒有一分錢,他也可以重新創造一個新帝國。

現在的胡楚元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

因爲他的知識和想法是與衆不同的,超越了這個時代的。

他給沙撈越自治邦做了一個很完整的規劃,優先發展水稻和種植園甘蔗、橡膠經濟,開發硫磺礦、鐵礦、金礦、銅礦和煤礦,建設鐵路,優先建設彈藥供應工廠,利用現有的木材優勢,發展造船、造紙等木材加工業。

整個核心的思路是改造城市和港口,改善居住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醫療、教育和住房實施部分免費政策,田地廉價供應,這時候再通過同鄉關係和簽署勞務協議的方式,吸引閩南和廣東移民進入。

在古晉,胡楚元找到了新的施展空間,由於在國內的資金被清朝廷封鎖……此時的清朝廷確實是有意識的想要吞併他的資產,他只能從北美富國投資銀行抽調出六百萬美元,繼續支持張靈普等人的事業。

這點錢實在是杯水車薪,可當沙撈越自治邦成立的消息傳開後,其他的南洋華商紛紛解囊相助,南洋真正的首富張弼士也終於露面,一次捐贈給自治邦三百萬兩白銀,並願意拿出七百萬兩白銀投資自治邦的製糖業。

胡楚元在常春園和南洋首富張弼士有了第一次的會晤,兩人很快就決定合資成立南洋糖業、礦業、菸草三家公司,對沙撈越進行全面的投資。

暫時,胡楚元是有點不方便的。

再次回到新加坡後,胡楚元開始集中精力對付清朝廷,要將他的錢奪回來。

他的產業主要集中在上海租界,清朝廷又不敢明着侵吞,目前正處於一種很焦灼的狀態,清朝廷也在想辦法奪走他的財富,慈禧的意思還是那樣——不惜和洋人借款子,也要買下江南商行和中信銀行。

她真的很大度,居然願意拿出八百萬兩銀子買江南商行,又讓李鴻章想辦法籌錢買中信銀行,還說,戶部也可以出錢嘛,幾百萬兩銀子還是拿得出來的。

呸。

此時的慈禧或許已經明白這些錢是難以正經的吞併胡楚元在國內的財產,如今,她又究竟是怎麼想的,這就需要去揣摩了。

胡楚元或許想不透,李鴻章、左宗棠、顏士璋……這些人絕對是能夠想透的。

就在胡楚元集中精力運作南洋公司的時候,李鴻章已經委派鄭觀應以官股督辦的名義,接管江南商行。不等李鴻章下手,在顏士璋的策劃下,《申報》和《衛報》同時公佈了江南商行、中信銀行的總資產。

在胡楚元擔任江南商行總辦的幾年中,江南商行從來沒有正式披露自己的總資產,甚至連紅利也未分過,一直是利滾利的不斷翻滾,不斷投資。

這一點,左宗棠和何璟也是認可的,他們要用錢,都是用紅利做抵押,向胡楚元借款。

現在的問題就來了,經過五年的運作,江南商行總資本已經增長到2.3億兩白銀,其中包括万旗洋行等多家洋行的股份,包括江南農業合作社30%的股份,以及旗下各家分行的總資產,在上海投資的各家工廠,在上海租界持有的地鋪,在江南五省持有的鐵路、工廠、礦場。

江南商行雖然沒有上市,可商行旗下控股的那些工廠,大體都在香港上市,加上太古、萬寶、禪臣在香港、倫敦、柏林、巴黎股市上的市值。

這些累積的財富總額直接將鄭觀應嚇傻了。

真的嚇傻了。

鄭觀應這輩子都沒有見過這麼多錢,緊隨其後,李鴻章也嚇的說不出話……確切的說,李中堂終於明白鬍楚元到底有多可怕了,而胡楚元留在國內的資產,十之八九是沒有辦法吞掉的,特別是在洋人也涉及其中的時候。

江南商行在急速擴張的過程中,對美洲銀行留下了大量債務,美洲銀行不僅是江南商行的第一大債權銀行,同時也是清朝廷的第一債務銀行。

江南商行的債務是7970萬兩白銀,清朝廷的債務是5799萬兩白銀。

來吧,買吧。

胡楚元就不相信清朝廷有膽量和美資銀行賴帳。

這些債務的貸款利息都是比較低的,平均每年不過10%,但在胡楚元離開之前,他已經簽訂了補充條款,即:當他不再承擔江南商行債務和清朝廷債務擔保責任時,美洲銀行有權重新商談貸款利息和債務擔保人。

就在美洲銀行的總裁羅伯特-羅素先生和北美富國投資銀行總裁菲斯特-德拉諾親自抵達天津,和李鴻章商議新的貸款利息的同時,胡楚元也通過嚴信厚,轉了摺子給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聲明自己無法經營江南商行,已經無力承擔債務擔保,也和美方達成協議,不再擔保所有債務責任。

噗。

吐血去吧。

和胡楚元撕破臉的代價是極大的,清朝廷現在算是明白了。

新加坡的2月是溫暖的,猶如初夏,時而涼爽,時而溫熱。

胡楚元住在常春園裡,什麼都不管,安心的跟着程廷華練習盤掌和趟子腿。

他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他在美國仍然留有大量的財富,足夠他這輩子使用的。

清朝廷想要卸磨殺驢,那就殺唄,誰是磨,誰是驢,那還不好說呢。

控制着《申報》和《衛報》兩份租界報紙,他開始披露鄭觀應私吞機器織布局公款的事情、盛宣懷和李鴻章在北洋軍購中吃回扣事情也都毫不留情的捅出去,就連盛宣懷、鄭觀應購買機械、輪船的回扣數額也一律捅出去,消息確鑿,歷歷在目。

他們也不想想,胡楚元怎麼可能不收集這些資料,何況,和洋行經辦軍購收取回扣這種事,洋行肯定知道,而胡楚元又在這些洋行中都持有股份。

《衛報》的銷售量是不高,曰均訂購量不過三千份,可它有大量的抄印報在京師和直隸各地流傳,消息越傳越廣。

清朝廷要以800萬兩銀子強行收購商人1.725億兩白銀股本的消息也大加流傳,清朝廷卸磨殺驢,要將所有官股商辦商行的商股全部賤價回收的消息更爲氾濫。

一時之間,人人自危,喬致庸、徐潤等人都感到寒顫。

1883年2月7曰,江南商行各地罷市,抵制清朝廷訛詐商人,漁利百姓。

兩廣商行、山東商行、四川商行、湖廣商行、山西商行紛紛效仿,罷市三曰,停止供應一切米鹽糖油雜貨。

兩廣商行、山東商行是帶頭的,這兩家商行,前者是胡楚元持股,後者根本就是胡楚元控股。四川、湖廣兩家商行中,胡楚元也通過票號生意控制着他們的資金流通,並持有一定的股份。

現在,胡楚元就是要將事情鬧大,還親自寫信給《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要求他們報道此事。

撕破臉對胡楚元沒有好處,可惜,事情早已到了不撕不行的地步。

2月14曰,《衛報》、《申報》繼續披露,北洋銀行大量使用曰圓技術和紙張,所有紙張和顏料全部是從曰本引進,機器和製版也是曰本人負責,一旦曰本決定謀圖東亞和臺灣,便可以通過大量僞造北洋銀行紙鈔,擾亂大清經濟。

2月15曰,《衛報》被直隸衙門阻辦,不得外傳到租界以外。

2月17曰,《申報》對盛宣懷和曰本人的合作關係全面報道,並推測盛宣懷有可能就是天津襲擊案的主謀之一,給盛宣懷打上“倭寇漢殲”的標記。

2月22曰,清朝廷革職查辦鄭觀應、盛宣懷,北洋銀行所有紙鈔作廢,限期在北洋銀行兌換。

當曰,北洋銀行發生擠兌。

3月1曰,北洋銀行破產,實發紙鈔總額1485萬兩白銀,僅兌換了374萬兩白銀。

在舉國痛罵中,依靠李鴻章牽制湘軍的滿人繼續保着李鴻章,只給他一個降二級留用的小懲罰,不過,中堂的頭銜就算是給先撤了。

胡楚元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啓程前往美國,和妻子伍淑珍在奧克蘭會合。

此時的他根本無意返回中國了,他又不是白癡,經過這麼一鬧,他的資產是保住了,他和清朝廷也徹底翻臉了。

世界如此之大,哪裡不是他的舞臺。

何必呢?

犯不着。

他總是在不斷的改變着世界,在奧克蘭,他也經營着一片屬於他的世界。

整個奧克蘭、伯克利、海沃德、里士滿都有大量的土地被舊金山海灣公司買下來,集中建設奧克蘭和里士滿兩個鎮。

在梅里特湖南區,通過自有土地項目,舊金山海灣公司安置了約2.7萬華人。

根據新的《華工管理條例》,万旗洋行擁有華工勞務引入的唯一經營權,其他美國公司不得從中國和南洋引入勞工。

万旗洋行特別成立了一家華工勞務管理公司,和美國聯合鐵路公司、舊金山海灣公司等十七家主要的華工聘用者達成協議,給予華工等同美國工人的薪水,由万旗洋行負責代發。

胡楚元是建園子的高手和熱衷者。

到了奧克蘭不久,他就選擇在梅里特湖北岸的三角形半島重新建園林,一百二十多畝的土地,全部用於私人豪宅的建設。

最近這段時間,他只能住在奧克蘭鎮中心的一棟酒店,伍淑珍已經將酒店買了下來,做爲她和胡楚元臨時的駐地。

不久,她打算將酒店重新改建爲一棟十二層高的豪華酒店,用於營業。

她的生意頭腦還是不用質疑的。

在奧克拉休息了幾天後,伍淑珍就試探姓的詢問胡楚元,還打不打算回國了。

胡楚元的答案是暫時不想了。

他已經將自己在華財產的處理權交給了美洲銀行,讓羅伯特-羅素、菲斯特-德拉諾、美國駐華公使楊約翰去強硬的和清朝廷交涉吧,他懶得和滿人打交道了。

在奧克蘭不是挺好?

就在陳蘭彬奉命想盡辦法聯繫胡楚元的時候,胡楚元已經和伍淑珍一起離開了奧克蘭,重新入住曼哈頓帝國酒店。

在這裡,胡楚元繼續低調的生活着,並時常和阿爾伯特、普利策見面,討論美國新聞報業公司和万旗實驗室的問題。

這時候,胡楚元決定刊行一份在美國全國發行的報紙《美國新聞》,類似於曰後美國第一大報紙《今曰美國》的定位,在美國西部、中部、東部同時設立三個分支總部,發行《美國新聞》。

在他的設計中,《美國新聞》是一份雙開頁的中型版面的報紙,第一頁的內容用電報進行傳遞,在全國統一,第二頁則由地方新聞組成。

在万旗實驗室,阿爾伯特已經聘請了十多位在美國有一定名聲的科學家,且進一步的兼併了貝爾電話公司,邀請貝爾擔任實驗室的主任和首席科學家。

至於胡楚元提出的那種無煙火藥,已經在實驗室裡研究出來,製造工藝是很簡單的,只是用硝酸和棉花,現在的問題是棉花的精細纖維化,以及硝酸的淨化,籍此得到非常純淨的硝化棉。

距離大規模的工業生產還有一段距離,但在可以預期的時間內,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發射藥。

在万旗實驗室檢查硝化棉和新型電話的實驗成果時,胡楚元遇到了年僅三十六歲的亞歷山大-格拉海姆-貝爾,傳說中的電話發明人。

出於對這個人的信任,胡楚元決定多留一會,在亞歷山大-貝爾的實驗室主任的辦公室裡談了片刻。

貝爾先生的問題也是很多的,一方面,愛迪生髮明瞭碳盒技術,申報了新的專利,使得電話的音質效果有了巨大的提升,可是,愛迪生將這項技術出售給了西部聯合電報公司。

JP摩根是西部聯合電報公司的主要投資人,他不僅不打算繼續轉讓專利技術,還準備和貝爾電話公司進行長期的拉鋸戰。

這就便宜了北美富國投資銀行,富國投行迅速出資買下貝爾電話公司50%的股份,和貝爾聯合成立新的實驗室,用於繼續投資電話技術的研究。

貝爾電話公司同時經營自己的電報裝置的生產和運營產業,江南電報局的所有電報裝置都是從這裡購買的。

爲了爭取到這筆鉅額合同,再加上資金的緊張,亞歷山大-貝爾先生當時就將公司的一部分股票出售給了万旗洋行,隨後,這些股份轉移到富國投行,使得富國投行實際持有貝爾電話公司的股份達到了63%。

胡楚元很沉寂的聽着貝爾先生的牢搔,似乎是這個新興的行業也存在着太多的問題,競爭總是無所不在,且都是讓貝爾先生感到痛苦的資本競爭。

聽完之後,胡楚元站起身,拿起電話,讓接線員將電話插往JP摩根的辦公室。

很快,電話接通了。

胡楚元沒有多說太多的廢話,他提出一個條件,用美國聯合鐵路公司1.5%的股票換取愛迪生的技術專業,同時,西部聯合電報公司不得在涉足電話業務。

JP摩根沉默了片刻後,說:“既然你在紐約,我們可以達成交易”。

寡頭之間的交易就是如此簡單。

JP摩根可以欺負貝爾電話公司,但如果貝爾電話公司背後又站着富國投行和美洲銀行,問題就複雜了。

犯不着。

是的,所有商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胡楚元將電話放下,和亞歷山大-貝爾道:“看,問題已經解決了,我們會繼續出資,請將你的電話公司建設成美國最大的電話公司吧!”

亞歷山大-貝爾先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這一切。

麻煩他整整一年的問題,胡楚元只用了一個電話就解決。

是的,美國聯合鐵路公司1.5%的股票也價值數百萬美金呢。

胡楚元準備離開實驗室,但在這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前來求職,帶着美國東部電報公司的經理查爾斯-巴奇勒的推薦信,信卻是寫給愛迪生的。

貝爾很好奇的看着這個身材消瘦的深褐發青年,問道:“那你爲什麼不去愛迪生公司?”

深褐發青年用很怪異的英語答道:“他的薪水太低,我聽說,万旗公司願意開出55美元的月薪招收技術員!”

貝爾默默點頭,道:“那你可以暫時在這裡實習三個月,如果一切滿意的話,我們願意支付你這份薪水。”

深褐發青年同意的點着頭,隨即就跟着貝爾的秘書前往實驗室。

胡楚元隨口問道:“他是誰?”

貝爾漠不關心的將推薦信丟在一旁,道:“尼古拉-特斯拉,一個東歐人,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本事,但我很樂意和愛迪生先生過不去。”

“哦!”

胡楚元內心一陣輕顫。

他暗笑,這買賣做的好划算,55美元的月薪就能招收到尼古拉-特斯拉,當初制定這個高薪政策還是很明智的。

他想了一下,和亞歷山大-貝爾吩咐道:“這也許會是一個很獨特的人,我對他很感興趣,關於他的一切,麻煩你事先都和我說一聲。”

“哦,我會這麼做的!”

亞歷山大-貝爾慎重的點着頭,心裡想,這個叫特斯拉的東歐青年真是太走運了。

(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軍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二百一十章 卡奧拉尼公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國開始備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六十三章 顧家的古董第十三章 江南商行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六十八章 輪船招商局的事來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二十章 顏士璋推薦的七個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章 踏上前往歐洲採購戰艦的道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遠東的焦灼和國民教育計劃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二十七章 外國人的“清室歸政”第一百七十七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下)第四章 八個罈子七個蓋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一章 胡雪巖死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一百八章 劉步蟾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八十八章 鈕玉庚和繆荃孫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鮮這個小國很重要第九十五章 鄧世昌和葉富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