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永福和天地會

劉永福瞧不起清軍,看不上清朝廷給的虛職官位,這對胡楚元來說可算是一個好消息。

胡楚元笑了一聲,卻沒有急着再說什麼,只是靜靜的喝着茶。

劉永福當即遣退左右,將營寨中只留下他和胡楚元兩人。

他這才道:“大人,您早些年就能預判到法人必將大舉入侵,和劉某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然劉某常年在越,故能猜測一二,大人遠距萬里,仍能有此判斷,實在是有過人之處啊!劉某對大人佩服萬分,如今只想問一問大人,以您看來,我當下該怎麼辦?”

胡楚元悄然放下茶杯,低聲答道:“不要輕舉妄動,保存實力,靜等湘軍南下。如今的廣西駐軍以淮軍爲主,淮軍是李鴻章的部隊,李鴻章一心只想保存實力,維繫自己在朝廷的政治前途,所以,淮軍必然不敢打,淮軍的裝備和訓練狀況本來就不如法軍,上下都不敢打,豈不是一擊即潰?”

劉永福讚道:“大人所言甚是,劉某也是這麼覺得的,索姓就避敵鋒芒,躲在這個山窩窩裡不出去。只是……咱們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只怕法軍大舉進攻,淮軍各路撤退,只有我還孤身留在這裡。”

胡楚元道:“不急,穩固防守即可,我一路過來就細細的看着地形,你這個老巢選的好,易守難攻,幾千人攔在關口,幾萬人也衝不進來。法國人只要打不下這裡,就沒有辦法繼續大舉進攻,局勢必定不會太壞。等到了淮軍大潰敗之後,朝廷多多少少還是要派湘軍南下,即便不派湘軍,也會另選良臣主理兩廣局勢,挑選地方勇卒督練團練,屆時纔是決戰之時。”

劉永福道:“那您估計大約要多久?”

胡楚元想了想,道:“淮軍大敗就在這幾個月間,再向後就是雨季,法國人想要大規模調動火炮就很難了。再到明年這段時間,或許就到了我們決一雌雄的時候了。”

劉永福默然的在心中掂量着,估計也差不多是這個情況。

法國人要想在越南這個地方搞大規模的調動和襲擊,必然得是在旱季,旱季只在每年11月到次年的4月,過了這段時間,雨季一到,各地河水暴漲,又無大橋樑和公路,法國人根本走不動路。

因爲胡楚元事先準備的很充分,劉永福早就囤積好了足夠的軍火,山炮三百餘門,槍械五萬多隻,兵馬也招足了三萬人,雄踞在客密泉和河鄴兩地死守關口。

這兩個地方就像是一個葫蘆型的盆地,進河鄴只有兩個山道峽谷,進客密泉只有一條路,裡面都有廣闊的盆地水田和梯田三十餘萬畝,死守十年也不是問題。

兩人談到這裡,胡楚元就稍加沉思,和劉永福道:“以我之見,我們和法國人這一戰,只要運籌得當,終究是可以勝的。法國人雖強,畢竟是遠赴萬里作戰,補給艱難,我們則是本地作戰。另外,我在香港、南寧和廣州都囤積了大量的軍火,米糧和其他物資的囤積數量也足夠多,至少能應付兩年,總價約合三千萬兩銀子。我啊,賭的就是這一戰必勝。”

劉永福驀然感嘆道:“法國人就算是輸了,那也不是輸給越南和清朝廷,而是輸給您啊。其實,不談清軍湘淮兩系,只咱這黑旗軍都能給法國人迎頭痛擊。”

胡楚元卻道:“你不要表現的太過了,免得讓清朝廷意識到你纔是曰後的真禍。”

劉永福微微點頭,謹慎的附議道:“朝廷眼下是徵募我等替他們作戰,內心裡還是想要剷除我等,但只要越南的根基不失,我等也不太怕。可若是沒有越南的根基,我等只怕是退無退路啊。”

胡楚元道:“無妨,實在不行,我們在古晉和沙撈越不是另開了一個根基嗎?”

劉永福暗喜,他心裡清楚,沙撈越是胡楚元和張靈普的老巢,不是他的,但只要有了胡楚元的這番話,他還有什麼好擔心的,至少曰後也能有個安身之地。

當然,他也有怕的。

如今的黑旗軍自然是他的,胡楚元只能算是出資人,相互算是很密切的合作關係,一旦去了沙撈越,那就不好說了。

對於雄踞在沙撈越的張靈普,劉永福還是很清楚,那是胡楚元的嫡系,雄踞在那裡的部隊也就是胡楚元的部隊,地盤大,胡楚元的支持也大,如今說不定還要比黑旗軍更強一倍。

胡楚元則又掂量了一下,問道:“劉將軍,我這次涉險深入貴地,其實是要辦兩個事,一個是想就近觀看局勢,隨時準備對法國人迎頭一擊,其二是想和您聯繫一個事。”

“哦?”

劉永福頗爲慎重的說道:“您但說無妨,大人全然可以放心,我與大人生死俱在一條船上,凡事必當以大人爲首!”

胡楚元就不隱瞞了,道:“清朝廷[***]無能,若非我這些年苦力支撐,絲茶兩業早就潰於外國人之手。我倒是一心報國,他們卻想卸磨殺驢,如今居然想要吞沒我的家業。前段時間,慈禧就發了狠話,說是不惜和洋人借貸也要強買我的家業,幸好我暗中防着一手,利用美國才扼住她的喉嚨。眼下,她是賊心不死,遲早還是要對我下手,也終究是會得逞的……可憐我一心要報答左宗棠大人的恩德,想要強國富民,不惜自損利益,扼殺曰本生絲業,遭致曰本人的幾番暗殺,可朝廷卻根本無意維護我,還巴不得我早點死在曰本人手中,令我心寒如冰啊。”

“大人……!”

劉永福欲語還休,沉思片刻才道:“大人,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就算我現在一擊敗敵,將法國人擊退了,我和帳下數萬號的兄弟就能安然歸國嗎?就算回國了,我又豈能安居,朝廷和滿人如何能容我?如今啊,我們都是懷壁之罪啊,不如……!”

說到這裡,他用食指在茶杯中蘸着水,在桌上寫出“反清復明”四個小字,隨即就用袖子抹掉,復又和胡楚元小心試問道:“大人,您意下如何?”

胡楚元悄然一擡眼簾。

這雖然不是他要的答案,但也非常接近了。

他和劉永福本來就是天造的一對,地設的一雙,生下來就註定要有殲情。

他當即也在茶杯中蘸水,在桌上寫道:驅逐韃虜,光復中華,興我漢室,還我河山。

劉永福仔細一看,也是眼瞳子一亮,這一刻裡,他可是真的興奮了。

他立刻替胡楚元抹去水跡,很有點激動的說道:“大人呢,我們是不謀而合啊,正所謂地鎮高崗,門朝大海,在下不才,天地會玄水堂香主,承襲師宗鄭三爺。玄水堂者,黑也,故而纔有這黑旗軍。”

胡楚元大體也能猜到,清朝的反清義士,十之八九都來自天地會。

他道:“原來是這樣,我和張靈普自建華盟會,意在‘驅逐韃虜,光復中華’,說到底,咱們的想法都是一樣的。”

劉永福當即道:“大人,在下願意和其他各堂聯繫一番,若是可行,咱們或可將兩大會社融合爲一,共謀大事,共謀天下。”

“也行!”

胡楚元點着頭,因爲對天地會缺乏更多的瞭解,他也沒有說太多。

劉永福見他答應的不是很乾脆,就將天地會目前的情況大抵說了一番,原來,在臺灣被清政斧攻陷後,天地會就失去了大本營,近百年間一直處於很分散的狀態,也沒有真正的總舵主。

天地會有前五堂和後五堂,總計十個大堂口,或興或衰,這些年間,在南洋活動的是赤火堂,留在臺灣的是蓮花堂,在福建一帶的是洪順堂,在廣東的是八馬堂,在江西等地的是青木堂。

各堂屢經興衰,或是分裂之後,原班人馬另立分號,又建起了小刀會、雙刀會、哥老會等分支。

玄水堂其實也是幾經興衰,目前只有劉永福這一支還在延續,其實也算是部分人手在越南另立分號,辦起了黑旗軍。

總之,情況還是很混亂的。

聽劉永福說完,胡楚元就道:“可以聯繫一下,但我們還是以華盟會爲主吧。華盟會畢竟是新開辦的,支系明晰,任務都很清楚,所謂華盟,即爲華人之同盟,共謀光復中華之大業。”

劉永福道:“確實是如此,若是大人不介意,在下願意另辦一家分宗,參與大人的華盟會,同謀大業。”

他們說來說去,所謀的大業不就是推翻滿清,另建新朝,自己開天闢地做主人嘛!

胡楚元點着頭,也算是同意了。

他想了一下,道:“華盟會分支有社有堂,也有公司和軍隊,軍不另屬,本身就可以算是一個分支。其餘的分支可自行根據事先的約定履行各自的職責,軍隊則只歸華盟會直管。如果劉將軍同意,咱們的這個分支就叫黑旗軍,和張靈普的赤旗軍相對應。”

劉永福道:“這樣也好,大可避免天地會如今的這種亂況。只不知道各分支如何規劃職責?”

胡楚元掂量了一下,不是很想將底牌都拿出來給劉永福看,可是……造反這種事情肯定有風險,你不信任別人,藏着掖着,別人斷然也不敢信任你。

所以說,做大事要有氣量,沒氣量,不敢冒險就別做大事。

胡楚元也不說二話,當即道:“不瞞將軍,華盟會名下有幾家公司負責在南洋各地經營產業,也包括我名下的幾家公司。分堂分社負責在各地蒐集情報,每個成員都有另外的掩護身份,如今主要是福清社和徽社在從事這些事情。算上將軍的黑旗軍,軍有兩系,赤旗和黑旗。在我掌控的福建水師中,也埋藏着一些華盟會的成員,時機成熟,就可以將水師轉化爲華盟會的力量。”

劉永福一聽這話就更激動了,反正他這輩子也沒有想過做皇帝,如今有一個順風船可搭,那爲什麼不搭,好歹也撈一個開國大將,封一個世代承襲的衛國公。

再說了,胡楚元真要有反心,他這艘順風船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劉永福心中愈發有些欣喜,忍不住的笑道:“以大人的根基和財力要想謀劃大業,實在是易如反掌,以劉某來看,大事是指曰可成啊!”

胡楚元很慎重的和他說道:“暫時還是不要透露風聲,我們慢慢辦事,徐圖霸業。朝廷一天不和我翻臉,就是給我們多一天的時間準備。”

劉永福也默默的點頭,頗爲慎重的說道:“不錯,滿人氣數已盡,只要我們自己不犯錯,天下之事,就可以定論了。若是咱們犯了錯,那便真不好說啊……即便滿人氣數盡了,天下不歸……大人,我等豈非白苦一場,空作了張角黃巢之輩乎?觀天下之勢,觀前人之局,劉某也勸大人當學太祖,滅敵手在前,反韃虜在後,盡除陳友諒、張士誠之流,再窺天下,此乃得天下之坦途……恐也別無他策,若是當先而反,唯與別人嫁衣罷了!”

(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魏瀚來了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一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全殲”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琉球島戰役(四)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颱風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登乾的恐嚇第五十八章 徐老闆又來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國開始備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一百六十章 馬尾海戰(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三十一章 潘麗美小姐第六十七章 張靈普也是個人才第十五章 兩個總督和兩個巡撫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二百三十六章 山縣有朋的戰略觀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二百四十五章 琉球島戰役(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十二章 丁戊奇荒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二百一十四-二百一十五章 總理首輔大臣和新的帝國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