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

在黃建勳等人的陪同下,胡楚元從列車裡走下來,並一路向着張時英和楊宗礪走過去。

楊宗礪沒有見到真正的胡楚元,張時英是見過很多的,他立刻反應過來,快步迎了上來,在胡楚元面前忽然停步敬禮道:“首輔大人!”

胡楚元也沒解釋,和張時英道:“這一次讓你辛苦了。”

張時英笑道:“這有什麼幸苦的,我說大人啊,您早該將我這個老同學抽回國內啦。宗礪,這就是咱們經常和你說首輔大人。”

楊宗礪沉靜的上前半步,很威嚴的頓足行軍禮道:“南昌軍校第二期畢業生,官派美國奧克蘭軍事學院留學生楊宗礪回國報道,請長官接收!”

說着這話,他還格外認真的將自己的畢業證書和身份證明文件呈交給胡楚元。

是啊,官派留學回來得安排位置呢!

胡楚元笑呵呵的接過文件,道:“按照臨時總理陸廣荃剛頒佈新軍事條例,你這樣的留學生歸國就得是中尉,要從排長做起啊!”

大家一聽這話都忍俊不住的笑出聲。

就楊宗礪目前的名聲和能力,回國就得是一個督軍,按照新軍事條例,那得授予中將軍銜,出任兵團司令員。

胡楚元說的是笑話,大家都明白,可楊宗礪還是覺得有點尷尬。

楊宗礪也沒說什麼,只是很嚴肅的回答道:“我是軍人,一切都聽命於國家的安排。”

胡楚元挺滿意的點着頭,讓大家都先上車,他自己也帶頭返回列車。

楊宗礪的話或許值得玩味,然而,胡楚元並不打算就這個問題認真的思索下去,假如楊宗礪真是這樣想的,那就好了!

等人都到齊後,胡楚元的專列火車就漸漸的啓動,沿着單獨進入富國機械總廠和307廠的軌道行駛。

胡楚元繼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邀請楊宗礪和張時英坐在自己的對面,等列車駛出車站,他才正色的和楊宗礪說道:“按照道理,應該是陸廣荃接收你的回國遣任工作,但我和他通了電報,他已經將這些事暫時委託給我來處置!”

楊宗礪默默點頭,道:“明白!”

胡楚元心裡也明白了,楊宗礪是一個深受美[***]制化影響的職業軍人,即便在海外漂泊了那麼多年,也從未改變他內心認爲必須堅持的原則。

這樣的人,好啊!!

他稍稍想了一下,和楊宗礪問道:“你知道我爲什麼在這個時候將你抽回國內?”

楊宗礪微微搖頭。

胡楚元則道:“我打算讓你去東北指揮全局……!”

噗。

正在喝涼茶的張時英立刻驚住了,一口茶都噴了出來,旁邊的黃建勳也驚訝的目瞪口呆。

大家心裡都詫異極了,楊宗礪確實是難得的軍事天才,也是真正的名將,可那是在南洋熱帶雨林中,楊宗礪也號稱是南洋之虎。

從南洋調往東北……所要面臨的戰場環境上的差別也太大了吧?

聽着這話,楊宗礪也很驚詫,完全沒有想到,他原先以爲胡楚元是要他在南線負責和法國人作戰,這個事情,他是十拿九穩啊。

胡楚元冷冷靜靜的看着楊宗礪,見他並沒有因此而害怕,就問道:“你有沒有信心?”

“信心總是有的!”

楊宗礪不假思索的回答着,又道:“仗在哪裡打都是一樣,說到底就是利用環境和手中的資源,尋找剋制對手的辦法,用最小的代價擊潰最多的敵人。”

胡楚元微微點頭,道:“我打算讓你去東北適應幾個月,如果真正要開戰,再讓你負責東北戰線的全局,你所需要的一切資料和情報,我都已經爲你準備好了,後續所需要的情報,陸軍情報局和國家機密總局也會不間斷的送給你。”

“嗯!”

楊宗礪答應的很爽快,但也在慎重的思索着其中的變數,過了片刻,他和胡楚元問道:“大人,您……或者說總理府打算是讓哪幾個兵團在東北決戰?”

胡楚元道:“青徐兵團、直隸兵團和東北兵團,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都不是國內主要在建設的大兵團,可他們最能適應東北的環境,兵源也充足。我還是那句話,邊打邊練,邊練邊教,在戰爭中強大自己。”

楊宗礪點着頭,對此極爲認同。

南洋一帶一直沒有正規的軍校,很多軍官都是從國內抽調的外援力量,包括他在內,他也只能用邊打邊教,將軍隊變成軍校的辦法來實現軍事力量的正規化。

可他也是有下文的,當即和胡楚元道:“那我有一個要求,我需要三個副手,分別來自這三個兵團。同時,我要親自指揮東北兵團……相比於直隸和青徐兵團,軍官體系化的工作已經很健全,我想要直接指揮的可能姓很難,東北兵團此前一直是滿人在艹控,這一次大改的過程中,恰好有機會可供我來調整。”

胡楚元也點着頭,道:“沒有問題,青徐兵團的商德全,直隸兵團的馮國璋……東北兵團的主要軍官一直是榮祿派系的滿人在把持,此次兵變後,十之八九都要取消。不過,我在東北兵團安置了一個人,這個人叫王士珍,很聰明,我曾經派他去德國深造過兩年,後來就一直安插在東北兵團……你可以用他,但也要稍稍注意一下。”

楊宗礪稍稍想了片刻,問道:“他不是復興社的成員嗎?”

胡楚元道:“我暫時不想過問復興社的事,他是不是復興社的人,你得問陸廣荃……就算是,你也要注意。他少時家貧,因爲有了葉志超的資助和提拔才能出人頭地,葉志超則是我親自督斬的淮軍大將。”

楊宗礪微微點着頭,道:“我明白了。”

東北兵團……一直都不是胡楚元能夠插手的範圍,在光緒帝載湉的旨令下,東北兵團的規模一直都保持在僅次於湖廣和江淮的級別,裝備也非常好。

不過,這個兵團從始至終都是榮祿和滿人在控制,爲了確保滿人對東北兵團的長期控制,榮祿還在奉天府籌辦的奉天軍備學堂,只招滿人和蒙古人,上下軍官都只用奉天系。

王士珍就是這羣人中唯一的另類,因爲有了蔭昌的推薦,這才進入東北兵團。

不過,東北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兵源,主要還是山東和河北的新移民,也就形成了滿人做軍官,漢人做士卒的特殊情況。

爲了拉攏這些新移民組成的兵團,榮祿還特別下令,凡在東北兵團服役六年者,一律有權在東北領地三十畝,並且編入漢八旗,領着漢八旗的奉養津貼。

特殊情況特殊對待,陸廣荃還是從下級士官入手,通過復興社控制住了東北兵團的下層力量,兵變的同時,一面派部隊死守住錦州,一邊在東北兵團內部搞軍變,將榮祿和各級軍官都拿下。

榮祿其實是很配合的。

榮祿是個聰明人,只要胡楚元是這一切的幕後策劃者,甚至哪怕只是胡楚元點個頭同意了,他就不可能獲勝,哪怕他手裡很有一些兵權。

這些部隊拿出來和陸廣荃對拼,那也就是個五五數,和胡楚元對拼,那連塞牙縫都不夠。

榮祿還清楚,如果他順勢讓開路,胡楚元多半還不會爲難他,不管怎麼說,他們也曾一起貪污受賄過,他從胡楚元手裡拿到的錢足夠他幾輩子衣食無憂。

就在榮祿被拿下的這個過程中,王士珍是領頭人。

王士珍從德國留學歸來,胡楚元就問他恨不恨自己,王士珍說:葉帥之恩,銜草難報,然國事爲上,軍敗尚敢虛妄誆騙朝廷之將豈有不斬之理,弗無怨,亦不敢忘舊。

這個話說的倒是很漂亮,他真的怎麼想,胡楚元就說不清楚了。

列車駛入307廠後,胡楚元就讓楊宗礪和張時英跟他一起進入研發基地,去看那三輛試製型號的裝甲車,並讓他們親自參加演練,體驗裝甲車時代的特點。

結果自然是將他們徹底震撼了,一時之間都有些說不出話來。

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緒,兩人才問了一些問題,進一步的瞭解這種裝甲車的使用特點和限制。

機械化兵團究竟要如何運轉?

這個問題,胡楚元也在和他們一起商量着,首先肯定是要保障汽油的供應,這是機械化兵團的靈魂,同樣也要保證汽油在高溫和低溫條件下的使用狀態;其次是駕駛人員、艹作人員和曰常維護的培訓,以及檢修人員的培訓和零配件的供應;最後是軍事指揮人員的新作戰理論培訓。

這些問題,胡楚元大體都有準備,只是後面的人員培養進度稍微慢了點,現在可以在各軍事學院、學堂加快培養,開設速成培訓班。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陸廣荃在國內推行的排滿政策是越來越強硬,強行下令在各地剪辮,取消滿人和滿漢八旗的一切額外津貼,在拆撤滿城的過程中不斷髮生大規模的民亂和死傷。

對國際社會的賠償要求,陸廣荃也置之不理,居然一切都按照胡楚元所給的“指示”,只和教會進行單獨交涉,不涉及任何國家政斧之間的交談。

爲此,“國際社會”上的對華壓力也越來越大,法俄國方面開出一個令人乍舌的賠償金額,要求中國就義和拳運動對各國總計賠償7000萬清圓,同時要求軍變政斧必須下野,恢復滿清貴族“歸政”。

胡楚元很清楚,這一切都不過是剛剛開始,這麼好的機會,協約國是不會錯過的……就算法俄兩國想要見好就收,曰本人也不會放棄。

曰本人會怎麼做呢?

胡楚元在默默的思量和提防着。

至於陸廣荃所做的一切,無非都是在向胡楚元證明自己確實沒有二心,雖然這個證明來的有點晚。

或者,陸廣荃此時還不知道陳善元已經將他們合謀的事情招供出來,或者,即使招供出來,陸廣荃還是願意承受一切的損失。

在這個完全被胡楚元掌控的時代裡,想要自主的做一點事其實還是非常難的。

誰都會犯錯。

陸廣荃的錯就是太相信胡楚元對光緒帝載湉的好感,他不相信胡楚元會踢開光緒帝載湉,因爲光緒帝載湉幾乎對胡楚元是100%的信任,將一切權利都交給了胡楚元,只是那象徵姓的最後半塊虎符。

這場兵變終究還是像陸廣荃期待的那樣得到了胡楚元的批准,也最終取得了應該有的成果,滿人失去了很多,其他人則似乎是什麼都沒有得到……當然,陸廣荃相信大家都得到了一種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自由。

是的,中國人自由了。

或許,陸廣荃也不在乎他失去了什麼,在他看來,中國人至少自由了,如果真是讓胡楚元來控制,這一切至少還要等上十年。

但他也真的明白了一點,如果是讓胡楚元來控制,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麻煩事。

身在燕京的陸廣荃在感悟着這一點。

(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雲貴總督和滇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二十六章 日本人來了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二百五十七章 東北大撤退和兄弟聚會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一百六十一章 馬尾海戰(二)第二百零五章 改革之策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關係就是好第一百四十九章 又做官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卸磨殺驢是場夢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九十二章 湖廣營第五十四 瘋狂的鹽價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二百一十八章 中英結盟的基礎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四十二章 重回上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最後的復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八十六章 官不與民爭富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日海戰(三)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八章 拯救浙江巡撫(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五章 尼德蘭的血債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西富紳(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二百一十二章 1896兵變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一百五十章 法國人終於來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四十五章 容閎來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殺第一百三十九章 總信房和總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