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

中國在快速的發展着。

速度遠遠超過人們所能想象的範圍,這種變化在很大程度已經難以用數據來評斷。

在1922年,世界經濟已經逐步脫離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泥潭和深淵,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在數據上已經是美國的1.45倍。

美國GDP每年都能保持2%-7%的增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1916年高達13%,這是最驚人的一段增長期,而中國GDP則是長期保持在7%-12%,最高時期如果不進行財政控制,完全可能突破15%。

雖然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經過大幅度的重新修訂,中國商品在英國殖民地的銷售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在待遇差不多的中美兩國競爭中,中國商品仍然保持着更多的市場份額。

在過去的五年,中國在本國殖民地體系內部投資也逐步見到了成效,保護國、自治邦和海外省的總GDP都在以每年4%的幅度增長,其中,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的GDP每年增長幅度都在7%以上。

在進一步加強了亞歐同盟的條款約束力後,從1918年開始,中國資本在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的每年投資總額都超過20億中圓,在三國建立了完整的新工業體系,其中,阜康財團佔總投資的70%左右。

1921年,原先保持中立的希臘也選擇加入亞歐同盟,在同盟內獲取更大規模的投資,做爲加盟的條件,塞薩洛尼基地區歸還希臘。

達成協議後,中國對希臘給予爲期五年的4.5億中圓扶持貸款,用於教育、農業扶持和基礎建設。

在政斧的支持下,現代重工開始主導在希臘的發展,圍繞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塞維利亞、保加利亞、土耳其的礦業資源和基本工業體系,集中在希臘發展工業。

中國海軍在希臘、阿爾巴尼亞、伊斯坦布爾、塞浦路斯的駐防等級與之提高,由第四艦隊駐防,總體編制和中央本部三大艦隊相當,主力艦隊位於沃洛斯軍港。

在德國,阜康財團旗下的巴斯夫財團重新返回德國本土,並以德意志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爲核心,穩步發展,同時加大在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和巴爾幹地區的投資。

通過繼續加深兩國教育和技術合作,中國在德國留學生規模逐步恢復到戰前水平,在德留學生總數超過1.1萬人,德國在華留學生也增加到一千餘人。

國內的主要省份基本實現了國民教育的第二階段,全國擁有5.6萬所小學、1.4萬所中學、兩千七百餘所高中和三千多所中級職業學校、274所大學及高級職業學院。

全國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84%,大學及高級職業學院在校生總數超過113萬人,高中及中級職業學校在校生超過4百萬人。

在對中國殖民地體系內部和亞歐同盟中,中國對外教育援助開始逐步增加,每年在華的外國留學生數量陸續增加到2.7萬人。

燕京、香港、天津、新加坡陸續設立新的國際區,允許外國公民長期居住,並持有國際區的居民權,中國對外國的移民政策越來越開放,繼續保留多重國籍認可。僅1921年,外國公民的入籍數量申請就達到了47萬人,由於歷史問題,俄羅斯人約佔一半數量。

相應的,中國的高等教育也越來越國際化,國內大學的外國教授、教員數量在1921年達到4.7萬人,國家也推行優厚的技術移民法案,對外籍高學歷公民給予一定時期的稅收優惠政策。

震旦大學、輔仁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燕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香港外國語大學、南洋大學、新加坡理工大學、江南大學、香港大學都是國內高校中較爲典型的國際型大學,外籍教員和留學生的比例都超過30%。

中國正在快速的變化着。

吃過苦的胡楚元對中國的教育一直維持着較爲自由和寬鬆的態度,在國內,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一門外語,但不一定非得是英語,英語、法語、德語、俄語和西班牙語都可以接受。

在整體教育結構上,中國教育體制依然是在仿照德國。

中級職業學校是國內最爲主要的人才基地,超過70%的中級職業學校都屬於國立,學費基本全免,特別是依靠中級師範學校,大量培養着面向中小學教育的教師,爲迅速實現普及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樣的,數量更多的中級工業技術學校則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技工。

和高中不同,中國的中級職業學校通常都是四年制,在爲期三年半的高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還會有半年的實習教育,分派到各個廠工作實習。

國內的所有工廠都有義務接收實習生,同樣繼續有義務爲職工提供每週至少五個課時的在職誠仁教育。

因此,在通常的情況中,中職學歷的學生在就業時要更爲容易,高職教育一般是三年制,高中生和中職生都可以報考。

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異常重視,以及多年的全面學習德國的精神,使得中國在製造業上擁有其他國家幾乎難以戰勝的優勢。

中國在電氣工業革命上的大幅度的前進,即便是美國也難以追趕。

截至1922年,中國電力裝機總容量已經是美國的3.7倍,整個歐洲的總和,火力、水力、地熱、天然氣、柴油機都可以發電,風力發電、潮汐發電也不斷的出現。

整個電力工業的大革命,農村電網的建設,遠程電話的推廣,大農業經濟的推廣,機械化耕種的全面推進,公路鐵路的大規模擴建……一切都彷彿是下一個世紀的中國,站在這個時代和其他國家進行不平等的競爭。

蒸汽機即將退出中國,很難發現,即便是在電力不足的地區,至少也能看到柴油機、汽油機。

在大部分的農村,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和其他各種農用車都已經很常見,在較爲偏遠的農村,牛耕、馬耕也基本能夠普及到每家每戶。

經過多年的人口調控,國內基本實現了中農經濟政策,在人口相對較少的地區和省份,富農經濟政策也已經普及,在2.93億的農業人口中,約有1700萬戶達到了富農標準的每戶30畝,超過92%的農戶家庭達到了中農標準的12畝/戶的指標。

隨着國內農業土地供應增加,農業稅收政策開始調整,在不超過120畝的情況下,農業稅都不會額外增加,在人口較爲稀薄、海外省,這一數據會繼續增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國內大約有177萬戶農戶擁有超過100畝以上的土地,54%集中在新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蘇曼西亞和東北。

在海外省,擁有超過一千畝田的現象已經很常見,大批的農戶在國家的調控下,通過統一的農社安排到國外發展,在海外經營種植園。

國內畜牧業和常規農業有着不同的統計數據、徵稅標準,畜牧業是國家更爲推重的農業經濟,在內蒙古、外蒙古、新西伯利亞、南西伯利亞、東北三省、伊犁省、青海、藏省、甘肅、寧夏、山西、山東,畜牧業經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從國際引入和國內改良的牧種牧草,以及信用合作社的經營模式都在不斷增強國內畜牧業的發展效果。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在畜牧業總額上已經超過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的畜牧業大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羊絨、羊毛、駝絨、牛皮、狐皮、貂皮、兔絨、奶製品、肉製品、鵝絨、鴨絨的出口國,本身也是最大的加工出口國。

在茶葉銷售逐步減弱的今天,中國逐漸成爲世界上第十一大的咖啡生產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咖啡加工國和出口國。

從1898年開始在雲南試種咖啡,截止1922年,雲南咖啡迅速在國際上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優質優量著稱,在中上等的咖啡品種中擁有最大的產量。

在玉米、花生、棉花、大豆、小麥、水稻、土豆、油菜、甜菜、甘蔗、菸草、天然橡膠、中藥材、棕櫚、高粱、葡萄、核桃、茶、麻、桑、蘋果、辣椒、花椒……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中國都高居世界前列。

有趣的是,中國同時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葡萄酒、蘋果白蘭地的生產國,僅次於法國,山東出產的以蘋果白蘭地爲基礎的西洋參酒,在國際上暢銷不衰,多次榮獲國際農業金獎。

在山東省、疆省和伊犁自治省,葡萄種植的面積曰益擴大。

在過去的十四年中,國際農業金銀獎幾乎每一年都被中國包攬。

沒有農業的大發展,中國就不可能會有今天。

在工業上,中國依然牢牢佔據世界上最大的冶金國地位,鋼鐵產能在1922年達到2400萬噸,電解鋁及鋁合金型材出口佔世界份額的90%,電氣工業出口值佔世界電氣產品出口總額的57%。

在中央政斧重點支持的電力、汽車、化工、冶金、列車、造船、機械、紡織、食品、通信十大工業領域,和新興的家用電器製造領域,中國都擁有着非常大的優勢。

通過國內強制推行的電氣列車體系,國內的電氣列車技術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富國重工和江南重工的列車項目一直是兩大財團主要的出口領航工業。

在造船領域,中英之間也開始甩開差距,中國建造的豪華郵輪連續多年搶奪了大西洋藍飄帶獎,現代重工創建的集裝箱、油輪體系,使得世界航運業,中國建造的3萬噸級、5萬噸級集裝箱船、油輪佔據了國際市場超過70%的份額,目前,現代重工的福州造船廠已經開始着手建造十萬噸級的油輪和集裝箱船。

在紡織、電器、食品、通信、機械、化工等領域,非三大重工的新企業不斷涌現,逐步成爲國內工業的主流。

在汽車製造領域,現代重工、江南重工、富國重工都是國際上最爲主要的汽車製造商,國內產能超過144萬輛。

現代重工旗下的現代,江南重工旗下的中華、紳寶、野馬,富國重工旗下的長城都是國內非常知名的汽車品牌。富國重工通過資本運作,在德國控股奔馳汽車公司,在英國控股賓利汽車公司,在美國控股雪佛蘭,在國際市場大幅提升汽車銷售總量。

江南重工併購德國巴伐利亞機械廠,進入歐洲市場,現代重工通過併購法國控股標緻汽車公司和歐普集團進入法國殖民經濟體系,並將歐普集團總部和生產基地分遷到希臘、西班牙、法國。

其中,江南重工的中華轎車成爲國家元首指定車輛。

總的來說,現代重工的造船,江南重工的汽車,富國重工的飛機,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際,這都是他們的優勢項目。

富國重工的HF-20是國際上載重噸位和可靠姓能最高的貨物運輸機,KF-135則是擁有135個座位的“超大型”客運機,也是目前歐美國際市場上銷售量最高的客運機。

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憑藉僅次於亞歐同盟市場和龐大的殖民地市場,以及國內的資源、市場、人才、技術、資金優勢,中國持續保持着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國的地位,並進一步超過美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在北歐市場和俄國市場,通過英荷富通財團的努力,荷蘭、丹麥、瑞典、挪威、芬蘭、俄國、波蘭、德國達成《奧斯陸貿易互惠條約》,建立北歐貿易組織,而中國、英國、美國陸續加入該組織,成爲三大非北歐成員國。

籍此,中國也擴大了在北歐的貿易額,並通過奧斯陸條約將英荷富通財團、巴斯夫財團的勢力擴散到整個北歐。

在這一階段,外國資本在華的投資規模雖然繼續增大,總比卻已經不足7%,國內資本大規模溢出,進入中國勢力範圍的各個市場,也在不斷擠入歐洲市場,在南美市場和美國資本的競爭則曰益加劇。

依靠阜康財團的支持,力拓公司也逐步深入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市場,中潤公司旗下的芝華堂也在阿根廷設立新的乳業基地,在南美洲銷售乳業製品。

在中國資本的帶動下,希臘、朝鮮、菲律賓、泰國、羅馬尼亞的經濟總值都進入世界前三十強的範圍,剛果、波斯、奧斯曼、烏克蘭、波蘭的經濟也邁入世界前二十強的席位。

上海、香港、新加坡三地股市總值已經超過倫敦,國內的銀行業競爭開始加劇,新的資本家越來越多,大部分銀行的股市化特徵都非常明顯,通常是幾十個大資本家才能集體控股一家銀行。

雖然,阜康財團所遭遇到的挑戰越來越激烈,胡楚元卻深信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

在國內通過對旗下中信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股份分散,對長江銀行、徽商銀行小幅套現,同時伴隨着歐洲資產的逐步恢復,阜康財團開始重新切入美國市場,和羅素家族、摩根家族爭奪美洲銀行的控股權。

利用旗下龐大的金融帝國和巨大的槓桿作用,即便是美國目前最爲強大的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財團才無法擋住阜康財團在股市上的強行增持。

幾乎沒有太費力,阜康財團就重新控制了美洲銀行集團,並對美洲銀行、紐約銀行實現了穩固的超過51%的控股權,通過對美洲財團的反攻,阜康財團繼續穩固住對標準國際、國際通用、万旗三大集團控制,並將美洲財團在南美洲的資產也控制在手中。

1923年4月,胡楚元通過阜康財團和其他國內資本家的艹作,巧妙利用法國和西班牙的債務問題,將摩洛哥正式轉變爲中國保護國,控制了世界磷酸鹽儲備總量的90%。

隨着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良好的對中央國有資產的投資,中央政斧在1922年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55.7億中圓,約合6.265億英鎊,相當於英國全年財政收入的2.43倍。

其中,國家稅收佔據53%,國有資本投資收益佔37%,海外省進出口關稅提取佔7%,其他收入佔3%。

隨着國家收入的不斷增加,中國海軍的軍費也更加充裕,海軍軍費相比英國高出37%,比美國高出24%,比法國高出42%,每年仍然維持最低新增兩艘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的速度,不斷增強海軍。

英美法三國被迫持續增加主力戰列艦,以和中國海軍抗衡。

(未完待續)

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二十四章 滅曹計(下)第二百五十章 胡維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花旗銀行的作用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租界和兩億清圓的地產生意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一百八十章 旗人就是那麼個東西第五十二章 陸三元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開發山西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九十四章 商人就是商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在日本的情報工作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備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本警視廳流之祖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人有錢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蘭灣戰役第七十三章 霍鴻機的前途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四十二章 琉球島戰役(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七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七十四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四十七章 上海灘不是他的世界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六十四章 顧家的二爺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一百七十六章 福州造船廠和海軍的新未來(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二百九十五章 副委員長蔡鍔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二百七十五章 胡委員長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胡楚元的內鬥和外鬥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十一章 傳世之寶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三十七章 富紳雲集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一百二十一章 聯營制和徽商第一百六十九章 刻意的遠離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二百八十章 世界完全亂了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七十二章 梅啓照的政績第二百七十一章 白銀戰爭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三十五章 來自法國的若瓜德第二百一十六章 四十不惑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續沉睡吧,日本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戰後的新世界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達洋行和銀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