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

胡楚元和譚鍾麟正在商量着,庭院裡就傳來其他人的聲音,不一會,一名姿色倩麗至極的少女就匆匆走了進來,見到胡楚元就笑道:“少爺,事情已經辦妥了。”

來人正是被胡楚元派往曰本的潘麗美。

一聽她這麼說,胡楚元就喜不自禁的笑出聲,道:“哦,已經都辦妥當了?”

“是啊!”

潘麗美也笑眯眯的取出一封信交給胡楚元,道:“這是譚掌櫃給您的信,他還要過幾天才能回來,可該買的鹽都已經押上了船!”

胡楚元將信抽出來一看,見信是譚義雲親筆所寫,已經在曰本購買了四千萬斤食鹽,價格爲每斤45文錢,又從朝鮮買鹽一千六百萬斤,價格爲每斤52文錢.

算上關稅,價格也不便宜。

胡楚元將信轉交給譚鍾麟過目,道:“大人,差不多可以收網了。”

譚鍾麟掃視一眼,哼哼的冷笑道:“就等着這一天呢……那好,胡騎尉,我這就先告辭,回巡撫衙門辦事去了!”

“勞煩大人!”

胡楚元起身相送,等將譚鍾麟送出拙政園,他就回來寫了封信,讓胡榮連夜送到上海交給柳成祥。

……

炒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鹽業的利潤很高,可實際的價格和總量並不高,江南五省每年的耗鹽量不過四億斤至四億五千萬斤,而一億斤鹽的正常售價不過是兩百三十萬兩銀子。

唐延樞等人實際投入到鹽市中的資金並不多,就算胡楚元再賣出兩億斤鹽,他們也吃得下去。

胡楚元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一直是跟着市價走,外賣炒到多少錢,他就按照多少錢批發給中間商。

有了譚義雲外購的鹽,譚鍾麟和梅啓照囤積的鹽,胡楚元就開始將膽子放大,迅速讓各地分鋪敞開批發,每斤600文錢,全部通過中間商轉銷。

十多天內,他就再次賣脫銷了六千萬斤食鹽。

就在他將資金回籠的同時,兩江總督衙門批出公文,爲了制止市場炒賣食鹽,即曰起實行鹽業管制,由江南商行發行“售鹽公證”,持證自江南商行批發食鹽進行零售,但凡無證者,一律不得從事食鹽的銷售的運輸。

這就是禁售、禁運。

禁售還不要緊,禁運就很恐怖了,這意味着各家商人炒了多少鹽,一律都要繼續藏在倉庫裡憋着。

只等這個公文一出,胡楚元就在《申報》刊登消息,聲明已經從海外購得食鹽七千萬斤,另有庫房囤鹽六千萬斤,足夠冬季開銷。

售鹽公證早已經印刷好了,商行各家分鋪迅速向地方雜貨商發證,每證有效期爲三年,每年可進鹽十萬斤。

在浙江,梅啓照已經先行出手,在湖州稽查炒鹽。

在上海,楊昌浚終於撈到了上海道臺的官銜,開始在上海稽查炒鹽,但凡家中囤鹽超過三千斤,且沒有售鹽公證者,一律以炒鹽罪名緝拿查辦。

高壓政策之下,各地知府紛紛派人清查炒鹽商人。

民與官鬥。

這永遠都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通常來說,晚清地方政斧的反應是異常遲鈍的,甚至可以說是冷漠的,但那是要有前提的——上級官員也不在乎,如果巡撫和總督都很在乎,事情辦起來就是風馳電掣般的痛快。

譚鍾麟很快就抓了十幾名參與炒鹽的商人,並讓他們交代出——所有事情都是有蓄謀的,一切都是由唐延樞、張頌賢等人在背後策劃,還和洋人商量好了,連洋人也出資炒鹽,且拒絕向江南商行售鹽。

目標,擠垮江南商行。

也許,那些商人早就和譚鍾麟串了供詞,所以纔會當天抓,當天就交代,也許,這些人就是譚鍾麟埋設的眼線。

官場永遠是殘酷的,譚鍾麟親自赴上海抓人,而唐延樞也早就得到了消息,躲在租界不肯出來。

張頌賢則在家裡被抓。

直到這時,左宗棠才正式上摺子,給唐延樞、張頌賢定下“私通外國,禍國利己”的罪名,並認爲他們罪大惡極,勾結洋人,想要通過謀亂江東,禍及疆省,使國家喪失疆域。

這個摺子一上,唐延樞、張頌賢二人就肯定是死罪了。

就算不死,最低限度也是抄家流放。

事情還沒有那麼簡單,張頌賢緝捕後,陸續供出其他人以求自保,在怡和洋行擔任買辦的顧壽鬆也登上了“私通外國”的名單,劉墉等人則陸續上了“謀亂江東,禍及疆省”的名單。

在短短的一個半月裡,張頌賢等南潯四象囤鹽達四千萬斤,唐延樞囤鹽兩千餘萬斤,其他各地商人囤鹽數量也不低。

這就是“鹽禍案”。

晚清是一個謎案衆多的朝代,鹽禍案就屬於一個典型,究竟是左宗棠有意嫁禍,還是商人有意勾結洋人,誰都無法說清楚。

因爲牽涉甚廣,朝廷緊急調山西巡撫曾國荃出任刑部尚書兼欽差大臣,聯同安徽巡撫榮祿一同查辦此案。

究竟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恐怕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知道。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鹽價很快就穩定下來,僅僅是在湖州就稽查出六千餘萬斤鹽,因爲還沒有最終定案,這些鹽不能立刻查抄,但先撥付江南商行用於平抑鹽價。

至於這些鹽最終該怎麼算帳,那就是以後的事情,大不了,江南商行以後還給人家六千餘萬斤。

在譚鍾麟、梅啓照兩位巡撫親自負責緝案,曾國荃和榮祿負責審案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更是鹽價暴漲元兇之一的胡楚元卻安枕無憂。

可他沒有立刻返回杭州,也沒有去上海,就留在蘇州的拙政東園裡。

顏士璋不在,王懿榮不在,柳成祥和譚義雲都在上海,胡楚元就和潘麗美一起下棋消磨時光,等待着最終的審判。

說起來真可憐,他的圍棋技術居然還不如潘麗美。

晚上,兩個人點着煤油燈,繼續坐在案榻上下棋。

門外傳來一陣陣的嘈雜聲,不一會的功夫,胡榮就領着一羣富紳進來,胡楚元不用多問都知道他們是爲了什麼事情而來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元救國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一百二章 蘭芳共和國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可避免的二戰陰影第一百九十四章 亞洲終究是中國的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洋啊,北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問第十章 救援浙江巡撫(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四十三章 徐潤的勸告第二百二十九章 楊宗礪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九十章 任職福州船政提調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二百二十六章 革命吧第一百七十五章 日法俄的新威脅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一百四十三章 井上先生和漢奸盧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古董生意第二百六十七章 害怕吧,沙俄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九十六章 有的就是錢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一百三十二章 美國,終究是JP摩根的第二百九十四章 瘋狂的中國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一百七十九章 日法俄的舉措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二百零三章 勝利凱旋和中日旅順條約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七十章 江南鹽禍案的終結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三十二章 室町通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一百六章 新港公司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黨和工黨第二百六十九章 日本戰敗,又敗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九十七章 華蘅芳和太古洋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福州的變化和李鴻章的邀請第十八章 三郎的聘禮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五十一章 梅啓照的配合第二百四十四章 君權級的絕唱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二百零二章 龍川戰役——大山岩之死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一百五十五章 胡梅一黨第一百七十四章 張之洞的投靠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一百三十一章 排華案大爆發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四十四章 難以擠進的繅染業第二百五十三章 山西富紳(二)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五十七章 密帳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四十九章 拙政園的密會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事業的根基第七十七章 美籍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八十七章 江南國學館的附帶屬性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第九十一章 福州船政衙門的私款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提親和日本人第六十二章 徐潤是個人精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國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