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

等了一個月……就是這樣的結果嗎?

在天津北洋衙門的花廳裡,李鴻章有點坐立不安,捏着手裡的這份信,在花廳裡左右踱步。

年近花甲的他是一個有着深厚福相的人,雙眼下有着令人羨慕的臥蠶,身體也不胖不瘦,保養的很好,辮髮也多黑少白。

和江浙的商人一樣,他也想不明白今年的江浙絲業發生了什麼事情,鄭觀應雖然寫了封信,給他做了詳細的解釋,他還是有點難以摸清。

一名下官挑起簾子,和他稟告道:“中堂大人,盛大人已經到了!”

“讓他進來!”

李鴻章微微的吩咐一聲,心裡還在琢磨着這個謎題。

隱約之間,他覺得胡楚元不僅給他出了一個難題,也給了他一種啓示。

很快,一名三十四五歲的富態男子走了進來,身穿着三品大員的官服,白白胖胖的人,個頭不高,眼睛細小有神,顯得很精明。

他走上前,謹慎的給李鴻章跪拜道:“中堂大人,下官盛宣懷給您請安了!”

李鴻章點着頭,讓他起來,問道:“宣懷,你能不能和我細細的說一說,爲什麼今年的江浙絲業會如此平靜,各位富紳手中既然有錢,爲何不炒賣生絲,反而皆將利潤讓給胡家?莫非,其中都是怕了那些個湖南人的官威?”

“這……!”盛宣懷稍顯爲難,又道:“中堂,這是商戰,商人各有本事,各安天命,更何況還有洋商,他們可不怕那些湖南匪子。大家之所以紛紛給鬍匪讓路,實在是這小子的招數太怪,誰都摸不清深淺,也有幾個商人膽子比較大,可最終的下場都不太好。”

李鴻章嘖嘖的感嘆一聲,道:“這可不好,國家之利,江浙之利,焉能俱爲一人所控?”

盛宣懷嘆道:“中堂,下官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江浙絲業關係朝廷賦稅,肯定不能讓鬍匪全權控制。否則,那豈不是連朝廷都得聽他的使喚?下官職位雖輕,卻也是心繫國家社稷安危之人,當然想和他據理力拼,可是……可是,他的招數實在是怪啊!”

“嗯,這一點,我倒是也有同感!”

李鴻章將手裡的信重新打開,對照着信函說道:“鄭觀應說,鬍匪首先出了個定級法,改變原有的傳統劃分,一律將生絲分爲特級、一級、二級和三級;其次出統價法,根據四級劃分法設定統一的收購價,江南五省完全相同;最後出代銷法,讓各地絲頭代替絲農銷售生絲。”

頓了頓,他又道:“看起來確實很怪,可真的就這麼厲害,以至於別人都不敢和他相爭?”

盛宣懷道:“乍聽起來,這些辦法都不算是很厲害,可他已經建立了遍佈江南五省各縣的江南商行,很多地區,商行分鋪都開設到了鎮裡,他的江南絲業合作社也是遍佈江浙兩省各鎮各鄉,尤其是在太湖周邊區域,密密麻麻。他所挑選的那些絲頭,在當地都是很有名聲的年輕人,識字善言,統一在總社進行培訓,再分派到當地負責經營合作社的各種業務,包括經營桑苗圃、蠶種圃,向中小絲農、桑農發貸,代購生絲。除此之外,絲頭們還有各種小恩小惠,比如說送些國外引進的菜種糧種,帶領人開墾一些山田廢地,還經常前往各家各戶干涉別人種桑養絲……!”

聽他說完這些,李鴻章悄然皺起眉頭,和盛宣懷道:“世上哪有這種善人,鬍匪這個年輕人,要麼是個大殲,要麼就是一個極其陰險的人,務必小心。他正是用這種小恩小惠使得各地絲農俱都聽他調度指揮,長此以往,怕是要生出不軌之事!”

盛宣懷默默不語,他是個官商,他明白……胡楚元的招數要是這麼簡單,那就好破解了。

收買人心是其一,關鍵是用絲業合作社的小額貸款破解了別人的訂金法,讓小戶絲農不再依賴春季開頭的訂金,經營讀力姓大爲增加。

其次,絲頭用代銷法聚集本地生絲,不和絲農商量統一的購買價,而是根據最終的成交價收取5%的抽頭。

另一方面,江南商行則給予一個五省相同的穩定統購價,如果是江南絲業合作社的絲頭來賣絲,又稍稍在統購價上的基礎上浮動5%。

今年不是沒有人炒絲,而是大部分的富紳都感覺不妙,不敢冒然出手,出手的那些絲商、絲販則全面重虧,死的很慘。

這一系列的招數中,最討厭的就是不管別人怎麼做,胡楚元都穩坐不敗之地,利用龐大的渠道網絡賺大錢。

關鍵問題就在於洋行和絲販們的利益相互衝突,不可能締結成同盟,各地絲販都缺乏統一的網絡和渠道,不採取高價策略就無法收絲,價格過高,最終負責買單的洋行也無法承受。

在胡楚元開出一個合適的價格後,洋行們首先撤退,大量炒資隨即撤離,絲販不敢炒價,生絲隨即完全落入胡楚元的手中。

在這種情況下,不炒就買不到絲,可一炒就虧,誰炒誰死,!

婊子養的……!

盛宣懷只能罵娘,他實在是想不到辦法破解。

更要命的是整個江浙絲業的規則都被胡楚元控制住,全部按照他的標準來挑選生絲和定價,想要賣出更高的價位,絲農就必須跟着他走,按照他說的辦法去種桑養蠶。

還有一個要命的地方,胡楚元在杭州的織絲廠已經成立了,集繅、染、織爲一體,自身也能消化掉許多高價代銷的生絲。

嗎的,幹!

李鴻章未必能夠看穿胡楚元這一套商業策略的內核,他覺得胡楚元就是在收買人心……一個富商在江浙兩省大面積的收買人心,即便沒有造反的可能,那也得讓朝廷注意提防。

盛宣懷呢,他則知道……他這輩子都別想涉足江南絲業,除非他的北洋商行能在江南和胡楚元競爭,開的遍地都是。

……

世上的事情總是很有趣,在李鴻章和盛宣懷暗中商議的同時,左宗棠也在和胡楚元談事情,他們在蘇州的拙政園裡。

鹽案風波中,胡楚元低價買下了很多園林,上海的豫園,蘇州的拙政園、滄浪亭、可園,杭州的白雲庵,南潯的適園、琴園都歸其所有。

豫園佔地逾37畝,大多數地方都已經成了上海各行各業的公所,商人們在此聚會遊玩,另有一部分在顧家手中,胡楚元託付顧壽藏和徐潤出面收購,說好是留給江南國學館。

因爲是要辦學,且有上海道臺楊昌浚暗中勸說,商人們大體退出。恰好徐潤也想搬遷到寧波路,和胡楚元、鎮海方家等人比鄰而居,就將自己以前買下的愚園租給各家商會。

目前,豫園正在全面修復中,面積也將擴大到42畝,包含了湖心亭和兩邊的地段,未來,江南國學館、上海國畫院和文瀾書院都將集中在這裡,也是文人雅士們的聚集之地。

拙政園三塊地段都已經歸入胡楚元手中,總價不過一萬七千餘兩白銀,西園和中園都在進行新的修整,左宗棠目前就仍住在東園。

可園本來就是滄浪亭的一部分,將這兩個園子買下來之後,胡楚元就將它們重新合併爲新的滄浪亭,並讓人按照宋朝園林的風格進行修葺。

杭州白雲庵位於杭州清波門外,胡楚元想在那裡重新修建胡家大院,已經買下了清波門外190餘畝土地,暫時還沒有開始動工,只是對白雲庵稍作修理。

琴園,胡楚元讓回給顧家,適園則賣給了龐雲鏳。

算是做爲一種補償,胡楚元在徽州買了一套老宅,送給張頌賢一家居住。

殺人不過頭點地,他在這個時候施以援手,不是圖報,純粹是積德行善,也給自己在南潯人中留那麼一丁點的好名聲。

畢竟,他還是要繼續做南潯人的生意,也只有在南潯及其周邊才能買到真正的特級絲。

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一百三章 新民黨太招搖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光緒的信任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艇工程的開端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三十四章 西陣會社和若瓜德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二十七章 來歷不明的青花瓷第五章 蛋疼的晚清政客和商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一百二十九章 排華案風波(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二百六十章 秋瑾女俠第二百五十五章 戰爭與發展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的中國,新的起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滿清賭一局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二百九十六章 轟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是背叛的背叛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一百八十九章 要麼不打,要打就打三年第二百零七章 1894第一百二十七章 排華案風波(一)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二百九十章 柯立芝繁榮第二百一十七章 在蘇門答臘的楊宗礪第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光緒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二百七十章 英國人的協調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一百五十二章 騰衝案之後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二百零六章 誰在明,誰在暗第八十四章 梅譚之別第二百五十六章 174萬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國家的利益,我的利益第二百二十二章 在西北的李開鄴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內相瞿鴻機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百萬兩銀子的賄賂第二百三十八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三十章 中日生絲戰爭的起點第一百一十四章 留學生的未來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一百五十七章 重回福州第九章 救援浙江巡撫(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北開禁第三十六章 在日本的投資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二百八十七章 中美海軍爭霸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二百零四章 直隸總督胡中堂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二百零八章 無功不受祿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第三十九章 東京拍賣會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二十八章 赴日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八十九章 再回杭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日海戰(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爭的陰影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船政事務全權督辦大臣第二百四十章 琉球島戰役(一)第一百四十章 美洲財團的開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丹東大戰(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胡緘元的教訓第二百四十章 日本宣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