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王者 閒話朱文正 全本 吧
最近寫了朱文正,這位只用了八十五天,創造了一個兩萬兵馬對抗六十萬大軍而不敗的奇蹟,卻也悲劇一生的天才性的將領,好多人說我黑了他,其實小景正沒有這麼做,明朝歷史上對朱文正提起的較少,就是百度也是隻言片語,比起徐達,常遇春可謂少的可憐,小景找他的資料着實費了一番功夫,翻遍了《明史》,就是找不到“朱文正傳”,最後在明史卷一百一十八,列傳第六裡的靖江王朱守謙傳附着老子朱文正傳。不在後面的列傳裡是因爲他兒子是宗室,和普通功臣不一樣,這個夠戲曲的吧。
從各種資料上看,朱文正無疑是個天才將領,當年明月更是爲其定下了“天下第五將“。齊名徐達、常遇春。小景覺得這個評價不算太低。
朱文正一生要說敗就敗在了性格上,性格乖張,心胸不寬。這也是他建立大功業的悲劇的使然。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與馬皇后對朱文正一直愛撫有加。朱元璋當初奉郭子興之命第一次前往家鄉招兵之際,就特意去找到了自己當年帶着兒女回孃家的寡嫂王氏,以及同樣守寡的堂嫂田氏,將她們母子都帶回濠州城和自己一起生活。兩位守寡多年的嫂嫂操行很好,朱元璋對她們非常敬重,對朱文正也很疼愛,朱文正來到朱元璋身邊的時候,朱元璋夫婦還沒能生下兒女(長子朱標生於兩年後即元至正十五年公元),對於朱文正這麼個朱家長房長孫獨苗苗格外看重,朱文正當時已有十餘歲,卻勇猛善戰,隨軍渡江時,攻下集慶路。因屢立戰功被擢升爲樞密院同斂,逐漸成爲朱元璋最爲得力信任的親信之一。在朱元璋徵“漢國皇帝”陳友諒的戰役中,他率部在南昌城下拖住了陳友諒八十多天,立下了決定性的大功。因此,初立吳國時的朱元璋以軍功封朱文正爲從一品大都督,鎮守江西,府治洪都(今南昌市)。
當時封賞之時,朱元璋問:“想當什麼官?”文正對曰:“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衆!”朱元璋聽了很高興,便當真沒有封賞朱文正。
朱文正沒料到朱元璋當真這麼做,於是滿腹怨氣地來到江西上任。到任之後他越想越氣,怒氣之下,的確幹了不少壞事,據史書記載,遂失常度,任部將掠奪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飲冰上奏朱文正驕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責罵。朱文正懼怕,李飲冰又上奏朱文正有異心。
朱元璋立即坐船到城下,召朱文正來。朱文正倉卒出迎,朱元璋說了好幾次:“你打算幹什麼?”,遂押回京城,馬皇后勸解說:“此兒只是個性剛強,無其他。”,被免官軟禁於桐城,沒多久去世。
朱元璋雖沒對朱文正封王,但他對自己當年的諾言還是比價遵守的,對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很好。
朱文正死的時候,他們的兒子、小名鐵柱的朱煒纔剛剛四歲。朱元璋雖然殺了侄兒夫婦,卻收養了他們的兒子。父親大都督朱文正被黜時。鐵柱已知事。元璋撫其頂曰:“兒無恐。爾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艱難,恣肆兇惡,以貽吾憂。爾他日長大,吾封爵爾,不以爾父廢也。爾宜修德勵行,蓋前人之愆,則不負吾望矣。”育之宮中,教訓甚篤。吳元年更其名爲煒,後又改名守謙。
大明建立後,朱元璋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侄兒,洪武三年四月七日,朱元璋於奉天門及文華殿會宴羣臣說:“昔者元失其馭,羣雄並起,四方鼎沸,民遭塗炭。朕躬率師徒以靖大難。皇天眷佑,海宇寧謐。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爲久安長治之計。”於是冊封諸皇子爲王。“封第二子樉爲秦王、第三子棡爲晉王、第四子棣爲燕王、第五子爲吳王、第六子楨爲楚王、第七子欂爲齊王、第八子梓爲潭王、第九子杞爲趙王、第十子檀爲魯王,從孫守謙爲靖江王。皆授以冊寶,設置相傅官屬,及諸禮儀已有定製,實行封王。
分封的諸位皇子之中,除了朱元璋自己親生的九個兒子(朱樉爲秦王,朱?爲晉王,朱棣爲燕王,朱橚爲吳王,朱楨爲楚王,朱榑爲齊王,朱梓爲潭王,朱杞爲趙王,朱檀爲魯王)之外,另一位王爺就是朱守謙了,他被封爲靖江王,就藩之地現代的桂林。
朱守謙是侄孫,雖然被破格封爲親王,不過得到的待遇是“祿視郡王,官屬親王之半”。據《明史》卷五十四《禮志》記載:“靖江王則以親王封,故視秦、晉儀。”然而在封藩時,朱元璋卻沒有明確靖江王爲親王。從冊封靖江王爲二字王上看,朱元璋又確實將靖江王與其他親王有所區別。因此,《明史•;諸王世表》認爲:“靖江王以南昌嫡孫受封郡王。”。不過朱元璋對他仍然寄予了厚望:“稽古帝王撫有方夏,必茂建親支,所以敦族固本,其來尚矣。朕以布衣,遭時弗靖,躬歷行伍,秉運開基,艱難有年,遂成丕(王)業。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積德之由。今朕既爲天子,追念吾兄,以爾守謙,兄之孫也,俾王靖江,以鎮廣海之域。於戲!爾其思予創業之難,謹爾受封之制,毋忘訓言,益修厥身,永爲國家藩輔,尚慎戒哉當。
洪武八年,朱守謙長大成人,朱元璋爲十四歲的朱守謙選定了廣西都指揮使徐成的女兒爲嫡妃,完婚後的朱守謙便算是成年,可以“就藩”去自己的封國了。但朱守謙並不願就封,經馬皇后勸慰方於洪武九年十月二十八日成行。行至長沙時上表謝恩,元璋覽之,不覺淚下而沽襟。遂特諭王府文武衆官:“守謙未壯,猶有童心。既出鎮西南,唯爾文武之臣是賴。爾等若謂守謙爲已能,不與之謀,不導以理,非賢人君子矣。宜勖之以學,誘之向善。若有不從,必從容開喻,務成其德。守謙本幼,朕令其行者,蓋以所保者有爾文武臣也。爾等其恪恭朕命毋怠。
次年正月二十一日朱守謙抵達桂林。此時守謙年已十五有餘。王府文武衆官難以開喻。他就惹得兩廣地方的官員百姓們一片嗟嘆怨恨聲。朱元璋遂先將其召回南京管教,又廢爲庶人軟禁於鳳陽皇城。七年後他覺得侄孫兒態度有所改變,便重新恢復他的王爵,派他去雲南當王,給予他的待遇本應爲銀質的靖江王冊印改成了親王規格的金印金冊,俸祿也隨之上漲。官屬儀仗則達到了皇太子的規格。但朱守謙不謹憲度,狎比小人;性情乖戾,陰賊險狠,肆爲yin虐,國人苦之,還作詩譏刺。引古牽今,內多含冤抱恨。朱元璋一怒之下,從而廢其爲庶人,“錮之京師”,不多久就重複了朱文正的老路。而他的長子朱贊儀則被朱元璋給收養了。
洪武三十年,剛剛十五歲的朱贊儀便隨着十三位叔祖父(朱元璋之子: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谷、秦十三王)一起長途遊歷(自湘、楚入蜀,歷陝西,抵河南、山西、北平,東至大寧、遼陽,還自山東),不但在路途中增進彼此家人情誼,更廣覽山川,飽經勞苦。於是,朱贊儀在史書上留下了“恭慎好學”的美名。第二年,恢復爲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