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穆豐的心,依靠監控國子監來找荀洛應該是一件耗時很久的行爲,甚至最終能不能找到都不一定。品-書-網
他之所以隱遁在陌生大戶人家,只是不喜歡被一波又一波人來煩他,躲避起來而已。
可他沒想到,荀洛讓他等待的時間並不久。
在他隱遁這家的第二天,在帝都城外靜候了三天的蠻族開始了第一次進攻。
《孫子兵法》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意思是:若我方兵力爲敵方十倍左右,包圍他,把敵人圍殲。若我方兵力五倍於敵,可正面對敵,攻擊他。若爲敵方兩倍,可以有一拼之力,要努力戰勝敵軍。
若兵力與對方一樣,勢均力敵的話,設法分散敵軍,以求各個擊破。若敵軍兵力少,儘可能守“爭地以求有利之勢,萬勿在‘死地、圍地、圮地’停留。”
所以弱小的一方若要堅持應戰,死拼固守,一定會成爲強大敵人的俘虜。
這話說得很明白,平原作戰尚且如此,更何況攻城。
尤其孫子曰:“故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
三蠻遠在帝都五十里外駐留,人數只有不到三十萬人,根本不足以攻城。帝都爲東陵王朝國都,不僅城池堅固,更有各種守城利器,百萬蠻兵都未見得能將帝都圍困,三十萬人,穆豐都懷疑他們能不能蹬城牆。
所以,三位皇子停留的三日,是在等待後方蠻兵的支援。
當然穆豐更是知道,他們不僅等援兵,也是在等攻城利器。
三日的時間不遠不近,蠻軍的援軍終於趕到了,他們帶着大批攻城利器緩緩向帝都而來。
氣勢洶洶,異常囂張,只看得城門校尉臉皮發抖。
蠻族三軍合圍,毗鄰帝都不足十里的時候,有大批軍高級將領蹬城牆,扶着垛口望着城牆下黑壓壓的蠻軍都忍不住驚歎一聲。
“蠻軍雄威銳不可擋!我軍出城迎擊的時間已然錯過。”
城牆有樞密使彥青,還有十軍指揮使,可他們看到眼前黑壓壓最少有五十萬的蠻軍,都感覺嗓子發乾。
他現在心底隱隱有些後悔,後悔在得到蠻軍兵臨城下時沒有迅速趕往城門,以至於耽擱了出兵的最佳時機。
此時蠻族三軍剛剛趕到城下,尚未收攏陣形,顯得有些混亂。
如果在蠻兵剛一趕到時,東陵軍迎出城外與蠻兵展開一場野戰。那時,無論輸贏,形勢都現在要好許多。
而現在,想要出城與蠻軍展開一場野戰,已經很難了。
因爲想要野戰,必然要擺陣型。
可蠻兵不會給你機會,讓你佈下陣形的。
蠻軍幾乎都是騎兵,而帝都內的東陵軍在幾次出擊時全部潰敗在蠻軍之手,剩下在城裡的只有不到十萬,其餘的全部都是步兵。
人人都知道,帝都內兵種齊全,步兵、槍兵、盾兵、弓箭兵、強弩兵,應有盡有。
如果給東陵軍時間讓他佈下完整的陣形,絕對能剋制蠻族鐵騎。
所以,在東陵大軍還未走出城門、佈下陣形時,蠻軍必然會率先衝過來,再其決戰。
都是陣形未整,誰先得手,誰勝利。
這點不用想都知道,騎兵一定步兵速度要快。
所以東陵軍的勝機只有在蠻軍衝過來之前,衝出城門,佈下大陣,層層抵擋、層層攻擊。
可是城門再寬能有多寬,一次性出兵又能走出幾人,大軍完全衝出所花費的時間,蠻軍會能給你。
當然,蠻軍要想戰勝東陵軍,也唯有破開東陵軍大陣鑿穿過去。
所以彥青想來想去,還是不敢讓東陵軍隨意出兵。
他怕沒等大軍衝出去,把陣形佈下蠻軍鐵騎殺了過來。
到那時,衝散陣形還是小事,若是被蠻軍藉機殺進城門,那壞了。
想到這裡,他把十軍指揮使叫到一起,商談起如何應對蠻軍。
彥青所能想到的,十位指揮使不可能想不到,可想到又能如何。
東陵軍因爲時間的耽擱已然讓蠻軍把城門堵。
出兵,人少了是送死。
人多了若是大敗,其要如何抵抗。
那是冒險,沒有人敢。
可現在,若是不出兵,等蠻軍陣營佈下,開始從容攻城時,帝都又能如何。
完全的防守,其實也是個很好的辦法,畢竟騎兵攻城,尤其還是帝都這樣雄偉高大的城牆,是個笑話。
但是,無論蠻軍能不能將帝都攻破,只要他們開始攻城,而且還是東陵放手任由他們隨意攻城,想攻攻,已然是個不可原諒的大笑話了。
其實在這一刻,無數人都在後悔,後悔放任背嵬軍而不管。
那次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能把蠻軍堵在兵書山。
可惜,因爲種種心思,除了楊偃外,沒有任何人幫助過背嵬軍說一句好話。
現在後悔,已然晚了。
是的,現在他們後悔已經晚了。
他們一部分人的所作所爲是爲了世家,另一部分是因爲嫉妒。
嫉妒背嵬軍名震九州的聲望和戰績,嫉妒穆豐率領背嵬軍不過短短几年竟然霸道的站在他們頭。
結果,當背嵬軍帶着殘兵敗將撤離兵書山後,蠻軍彷彿餓虎出柙一般,勢不可擋。
帝都六軍,驍騎、雲騎、拱聖、龍猛、龍、虎翼兩兩成軍,率領二十萬大軍面對十萬蠻族鐵騎速敗,幾乎全軍覆沒,結果連對蠻軍一次重創都未曾有過。
隨後的四軍天武軍、奉日軍各帥二十萬精兵出擊,幾乎落到相同下場。唯一好看點的是,他們戰亡的人數少點,還不是因爲戰力,而是逃的較快。
恥大辱啊,八位指揮使直到現在看到蠻軍時仍然感覺臉頰火辣辣的疼。
剩下兩位還沒與蠻軍會面過的龍威軍、虎衛軍也不得不夾着尾巴,悶聲不語。
因爲他們知道,自己也僅六軍強一點,天武軍、奉日軍差不多,仔細較甚至還要差一點點。
畢竟,那兩支軍隊是東陵王朝建國時有的,而他們不過是龍驤軍、虎賁軍解散後,重新建立起來的替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