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李嚴是特意看好了日子纔敢來見這位周王妃的。

秦斐前腳剛帶着人去了福州整頓各地前來投奔他的新軍,李嚴後腳就換成女裝跑來說服周王妃答應他所請,代替秦斐前往雲南大理去做人質。

他也知道秦斐如果真聽話乖乖地回去了,那必定是凶多吉少,可若是不回去又是抗旨不遵,這纔想出這麼個折中的法子來。

其實燕秦一向以來的慣例都是凡派大將統兵在外,必然是要留其家眷在京城,而不許帶出去的。就像當年吳長伯鎮守山海關時,其父母家小全都留在燕京,連最心愛的小妾陳媛都不能帶在身邊。

朝廷這麼做,全都是爲了防範那些兵權在握的將領們心生反叛之心。如今臨川王手下的將士已有十萬之衆,還有各地一些抗金之士聽說了臨川王的搞金事蹟後,紛紛前來投奔,一時陳子隆、夏完純這些青年才俊,還有堵胤錫、張煌言、王化澄、朱天麟、張家玉、楊畏知等一大批有識之士紛紛來投,願爲驅使。

如此衆望所歸,被朝廷忌憚猜忌自是在所難免,可是遵從聖意,乖乖交出兵權前往雲南這是絕對不成的。抗旨不遵,不把朝廷的指令當回事兒也不成。

要想讓朝廷能放心繼續讓臨川王統兵抗金,那就只能將臨川王妃送到雲南大理去來表示他是毫無異心,只想一心抗敵。

李嚴現在倒有些感激當日秦斐的衝冠一怒爲紅顏,不顧大局帶着手下所有戰艦把扶桑圍起來跟人家要人,那樣的大張旗鼓、轟轟烈烈,搞得是天下皆知。讓臨川王殿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情聖形象如今是深入人心、婦孺皆知。

還有什麼能比將臨川王最心愛的女人——他的心頭肉,送去雲南做人質,更能顯示出他的誠心呢?更何況現下臨川王妃還身懷有孕,臨川王能將她們母子的性命交到朝廷手裡,那朝廷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

至於說服周王妃他也是極有把握的,身爲□□,自當爲夫主去分憂解難,哪怕必要時犧牲一下自己,也是理所應當。

他怕的是王妃答應了,秦斐卻不答應。李嚴真是做夢也想不到這世上竟然還會有男人如此在乎一個女人,而且這個男人還是個不愁找不着女人的堂堂郡王。

要是被秦斐知道他竟然想把他好容易才從扶桑人手裡搶回來的王妃給送到虎狼窩裡去,只怕能生吞活剝了他。所以他才挑了個秦斐不在的時候偷偷溜進來,想說服周王妃立刻就動身入滇,這樣等到兩天後秦斐回來時,再想去追,應該……多半……就趕不上了吧!

可是秦斐卻沒像他之前預計的那樣兩天後纔回來,而是第二天就回了泉州。

他防着秦斐知道,秦斐又何嘗不在防着他去跟采薇多嘴。若不是福州那邊來投他的幾支官兵和大順軍所剩的餘部鬧得不可開交,他不得不去調停處理,他是斷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離開的,只得多派了人手替他盯着李嚴。

即便如此他還是放心不下,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因此快刀斬亂麻,三下五除二的便擺平了福州兩軍的紛爭,第二天就起程往泉州趕。半路上接到泉州傳來的消息,更是快馬加鞭,一路狂奔。

好容易趕到泉州,卻見仇五就在城門外候着。秦斐忙問他,“王妃呢?”

“王妃一大早就命人備車,往西門而去……”

仇五話還沒說完,秦斐早已調轉馬頭向西而去,急得他在後頭大喊:“殿下等等,其實……”

秦斐哪還顧得上理他,一個勁兒的縱馬狂奔,他爲了辦事方便,能早日奔回采薇回邊,早不知從何處弄到了一匹可日行千里的良馬,神俊非凡,仇五一句話還沒喊完,就已經再看不見他家殿下的人影了,只餘一地的飛揚塵土。

秦斐卻還嫌這馬跑得太慢,恨不能立刻奔到采薇面前,阻住她的入滇之路。

“往西門而去”,往雲南去可不就是要往西邊走嗎?她竟然對那李嚴的話言聽計從,招呼也不跟自己打一聲的就要去羊入虎口、自投羅網。

秦斐一路上越想越恨,既恨李嚴的多嘴,更恨采薇總是這樣識大體顧大局,卻不顧他的感受。

他原本估摸着至少要半個時辰方能趕上采薇一行,哪知他沿着西門外的官道才疾馳了沒一會兒功夫,就看見一輛青幄馬車停在道旁。

自家府中的馬車,秦斐如何不認得,急忙奔過去一看,采薇卻不在車中,從人指着南面一處青山道:“王妃娘娘和紅將軍、馬姑娘她們上山去了。”

秦斐擡眼一看那處所在,立時想起來這處地方——英烈山。

他先前一聽采薇出西門而去,因他最害怕的便是采薇會爲了大局而離他而去,故而關心則亂,便先入爲主的以爲采薇定是往雲南而去,只顧着一路狂追,再想不到其他可能,譬如采薇這趟出來,只是爲了來英烈山祭奠一個人。

而她之所以從西門走,是因爲英烈山就在泉州城西。這一處小山原本不叫這個名字,因山上長滿了杜鵑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紅色花朵,極是好看,當地人便叫它杜鵑山。

直到數月前,秦斐在打退韃子的圍攻後,將無數死於泉州之戰的將士掩埋於此,又特意在此處爲一個人立了一座衣冠冢,建了一座英烈祠,便將此山改爲英烈山。

秦斐翻身下馬,快步而上,果然在建於山頂的英烈祠裡見到了采薇的身影。

馬莉和紅娘子一見他來了,不等他開口,已經知趣地攜手而去,將這一方天地留給他們夫妻二人。

秦斐接過采薇遞給他的酒,在心中默祝一番,祭灑於地,又在香案前上了三炷香,這才起身扶着采薇緩緩步出祠堂。

“這山上風大,你怎麼不在府裡好生養胎,跑到這裡來吹風?便是你想來祭奠苗太醫,我不是答應過你,等我回來了,就陪你一起來,你又何必要急於這一時。”秦斐一邊說着,一邊摸了摸她額頭,又替她攏了攏她身上被山風吹得鼓盪而起的披風。

原來當日泉州之圍之所以得解,秦斐最終能率領一衆將士絕地反擊,將韃子打得落慌而逃,除了鄭一虎的艦隊終於在最後時刻趕回泉州外,最大的功臣便是那位假裝降敵的苗太醫。

當日秦斐忍着心中的萬般不捨將采薇抱到一條船上,那船早停在一處極隱蔽的海灘,從那裡趁着夜色悄悄開船往北而行,便能躲過守在泉州海港的韃子的幾艘戰船。

載着采薇而去的那艘海船已在夜色中消失良久,秦斐仍是立在海邊一動不動,凝視着那一片烏沉沉的大海。也不知立了多久,眼見天色微明,他才上馬回到帥府,披上戰甲,打算到城頭去和韃子決一死戰。

可誰知,韃子竟然失信了,說好的要在那一天踏破泉州的城門,結果卻整整一天半點動靜都沒有。

就是這一天的時間挽救了泉州城和城內所有人的命運。

當天晚上,鄭一虎的艦隊便返回了泉州,不但帶來了從尼蘭人那裡繳獲的數百艘輕便小船,還有上百門大炮和無數支□□,最要緊的是,他們帶回來了無比寶貴的糧食。

因爲泉州已經斷糧數天,若是鄭一虎再不回來,便是韃子再不來攻,只消繼續圍着他們,再耗上些時日,也能耗死他們。

有了足夠的糧草,又得了鄭一虎之助,泉州城內秦軍的情勢登時好了許多。更讓他們喜出望外的是,之後的三天韃子竟也一直按兵不動,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休養生息,恢復戰力。

等到三天後,韃子重新來攻城時,秦斐便敏銳地發現了金人的異常,往常總會騎着一匹高頭大馬在城下親自督戰的豪鐸竟然蹤影全無,而且韃子的攻勢似乎也不若先前勇猛。

後來他才知道,韃子之所以有四天都不攻城,是因爲他們主帥豪鐸被人暗中行刺,以至昏迷不醒。而那個行刺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苗太醫。

苗太醫自入了金營之後,便藉着治傷之便,將痘瘡暗地裡傳給一衆金兵,只是要讓十萬金兵半數都染上此症,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至少需要幾十天的功夫。他眼見在他大功告成之前豪鐸便要對泉州進行最後一擊,便利用爲他診脈的機會,用數枚鍼灸針握在一起當作一柄利器,瞅準了朝豪鐸某處穴位狠命一刺,硬是讓他昏迷了四天才醒過來。

而正是豪鐸昏迷不醒,不能統兵的這四天,讓泉州城內外的情勢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四天的時間,讓城內的秦軍終於緩過一口氣兒來,也讓苗太醫在金兵中散佈的痘瘡之症終於大規模的爆發擴散。又過了數日,金營中便有近四成的人感染了這極厲害的疫症。甚至連主帥豪鐸也染上了這痘瘡之症,生命垂危,因爲苗太醫用來刺他的鍼灸針也是在事前特意準備過了的。

一時之間,金兵大營之中人心惶惶、無心戀戰,所以秦斐才能勢如破竹,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將他們徹底趕出福建。

可以說,這一場大勝仗,苗太醫一人居偉至偉。

然而戰後秦斐四處尋找他的遺體時,卻是什麼也沒能找到,據抓到的金兵說,苗太醫在刺傷豪鐸之後,立時就被亂刀砍死,等豪鐸醒了之後命人將他剁成肉泥去喂狗,挫骨揚灰、屍骨全無。

秦斐只得將他留在泉州的一些衣物用具裝在一具棺木之中,爲他立了一座衣冠冢,再一建英烈祠以紀念他。

采薇在回泉州的路上聽說了此事之後,便一直想來祭奠苗太醫的忠魂,只因先前一直病着,才拖到如今。

她回首又看了一眼那坐落在青翠松柏下的英烈祠,說道:“殿下這地方選的倒是極好,苗太醫若泉下有知,定也喜歡殿下爲他選的這處所在。我之所以急着今天就來祭奠苗太醫,是因爲,明天我就要離開泉州了,我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來祭奠他,自然要在走之前特來祭拜一下忠魂。”

她這一番話,說得雲淡風輕,聽在秦斐耳中,卻如晴天霹靂一般,半晌回不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