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發現契苾

突厥王帳內燈火通明,染干鐵青着臉盯着桌上一支鐵箭,箭頭之毒已經被史蜀胡悉的血溶解,不再有碧鱗之光鐵箭桿上……“楊元慶之箭”五個字異常顯眼。

在王帳正中間,阿努麗和阿思朵跪在地毯上,阿思朵低着頭,一言不發,長子咄吉則站在大帳邊,一樣的臉色鐵青,惡狠狠地盯着兩個妹妹,他們兄妹三人是一母所生,平時關係非常親密,但此時,咄吉卻恨阿思朵幫助外人,毀了東厥稱黴草原的機會。

阿努麗上前一步道:“父汗,這件事是我唆使妹妹乾的,她不懂事,我卻明白,我願意接受父汗的一切懲罰。”

“不!”

阿思朵擡起頭道:“這件事和阿努麗無關,我偷聽到父汗和史蜀胡悉的談話,我喜歡楊元慶,我不要父汗殺死他,是我告訴了他,父汗的金箭也是我偷的,一切懲罰由我來承擔。”

“你大膽!”

旁邊的咄吉暴怒起來,指着妹妹大吼:“偷父汗金箭是死罪,你以爲只是小小的懲罰嗎?”

阿思朵的臉色刷地變得慘白,半晌,她一咬嘴脣道:“就算是死罪,我也願意!”

“好了!”

染干一擺手,打斷了他們羅妹三人的爭吵,他對阿思朵道:“草原上的雄鷹不會殺死自己的孩子,我也不會,但偷可汗金箭是滔天大罪,我如果不嚴厲處罰你,別的酋長會不服,我處罰你在別帳監禁三年。”

阿努麗大驚失色,失去自由是僅次於處死的懲罰,這太嚴厲了,她磕頭哀求道:“父汗,妹妹年幼無知,你饒了她這一次吧!”

阿思朵拉住了姐姐,“阿努麗,父汗在別帳監禁我……而不是地牢,已經是對我最大的恩恕,不要再爲難父汗了。”

她向父親磕了一個頭,“阿思朵願接受父汗安罰。”

染干點點頭……“收拾你的東西去吧!三年後,你依然是我最心愛的女兒。”

阿思朵向父親磕了三個頭,轉身走了,阿努麗不放心,追了上去。

咄吉望着妹妹走遠,心中氣也消去幾分,監禁三年,他心中也有點不忍。

“父汗……現在我們怎麼辦……帶兵去追嗎?”咄吉又轉身問父汗道。

染干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史蜀胡悉死有餘辜,就算楊元慶不殺他,我也要殺他,你明白嗎?”

咄吉明白父親其實指的是自己私自派兵殺楊元慶之事,他不敢頂嘴,低下了頭。

染干見一向性子暴烈的長子竟然沒有頂嘴,眼中冷意也消去幾分,柔和了一點……他緩緩說道:“咄吉,你是我繼承人,我希望你不僅勇烈,更要有頭腦和眼光,你才能帶領部族走向強盛,我知道你不願意被隋王朝控制,其實我也不想,我更願意像朋友一樣和楊廣並肩而坐,而不是向他下跪稱臣,但現在不行,我們還不夠強大,羽翼還沒有豐滿,不能像雄鷹一樣傲視山巔,所以我纔沒有答應史蜀胡悉的建議,殺死楊元慶,他是隋使,我們不能殺他,但史蜀胡悉卻背叛了我,他讓楊元慶知道了我的不義,隋王朝遲早也會知道。”

“可是父汗,泄密是的阿思朵,不是史蜀胡悉。”

染干搖搖頭,“阿思朵只是個孩子,心地單純,一心想救情郎,我不會真的怪她,但史蜀胡悉卻是有私心,當初他在哈利湖私自接受達頭的賄璐,我沒有追究他,而這一次他爲了得到乙失鉢的重謝,便要借你的手殺死楊元慶,你知道他爲什麼要親自去殺嗎?因爲殺了楊元慶,他就直接拿他的人頭去薛延陀請賞,不會再回來,你被他利用了。”

咄吉滿臉羞愧,再次低下頭,他本想說,再去追殺楊元慶,把他殺在半途,可現在他不敢再說。

染干彷彿知道兒子的心思,他笑了笑道:“我知道你是想讓我追殺楊元慶,半路把他殺死,義成公主也不會知道,如果你還這樣想,那剛纔我的話就算白說了。”

“咄吉愚鈍,請父汗明示!”

染干點了點頭,又繼續道:“如果楊元慶不知情,我或許能殺他滅口,可他已經知情,他那麼傻地等我去追殺他?他必然已有準備,而且他們有騎駝,可以在深雪中奔行,我們卻不行,更重要是,楊元慶並沒有和我們撕破臉皮,還有緩和的餘地。”

咄吉愕然,“父汗怎麼知道他沒有和我們撕破臉皮?”

染干拾起楊元慶的鐵箭,“他只射死了史蜀胡悉,而沒有殺你的人,這就是他沒有撕破臉皮,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是隋使,更知道事情還沒有嚴重到隋和突厥決裂的程度,殺死史蜀胡悉只是他的一個警告,你明白了嗎?”

咄吉低下頭,“我明白了。”

“去吧!以後不要這樣魯莽,和我商量一下?”

“是!”

咄吉躬身退出了大帳。

染干眯着眼盯着帳頂沉思,現在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如果他聯合契芯,先把薛延陀幹掉倒也是可以,還有隋軍可以配合,然後他再調頭吃掉契芯。

看來他還是有必要把女兒阿迷先許配給契芯歌楞的兒子,只是楊雲……慶那邊……

染干嘆了口氣,但願他能逃過薛延陀人的截殺。

天已經大亮,經過兩天的疾速行軍,他們已經遠遠離開了突厥牙帳,不用再急着行軍,隋軍士兵便放慢速度,在雪原上緩行。

又走了十幾天,他們已經漸漸靠近陰山,時間已經過了新年,現在應該是大業元年了,大隋上下都沉浸在新帝開牙,的盛世喜悅之中,這一支隋軍還艱苦地在茫茫的雪原上跋涉。

這天下午,在一片不大的森林旁,隋軍紮下了營帳,四周都是白茫茫一片,數千裡再沒有別的顏色,這對人的心理是一和巨大的壓力,遠處已經有一條黑線,那就是陰山,過了陰山再走四五天,他們便可以回家了。

不過森林邊時常出沒的黃羊和馬鹿卻給他們帶來一和生機之感,使他們心中不至於那麼感到孤獨,隋軍士兵食物充足,帶有大量的牛羊肉,足夠他們食用一個月,隋軍士兵也箭下留情,不想去傷害這些給他們帶來生機感受的草原生命。

漠北草原的好處就是森林較多,奔行百餘里便能遇到一片不大不小的森林,給他們提供的足夠的燃料取暖。

隋軍士兵們點燃了二十堆篝火,開始聚在一起燒烤羊肉,煮茶喝酒,談笑聲喧天,保持着樂觀而旺威的精力。

另外兩百人卻在遠處訓練騎射,他們在駱駝身上生活了近一個月,每個人都能非常熟練地駕馭駱恥,一路上他們騎駱駝練習騎射,分成兩軍進行對陣演練,贏取彩頭,以解除旅途的枯燥無聊,這一個月,他們已經成爲了一支優秀的駱駝騎軍,讓楊元慶生出了訓練一支騎駝騎兵的念頭。

楊元慶坐在一塊大石上,遠遠地望着士兵們訓練騎射,心裡卻在想着別的事情,他們現在面臨着兩個威脅。

首先便是驂耽食料,雖然人的糧食充足,但驂耽的草料卻成了問題,儘管驂驂耐性很強,但必須也要定期補充,幾天前他們給駱駝餵了一點從雪地下挖出來的草根,不料部分騎駝開始出現不適,還倒斃了三頭騎駝,讓衆人不敢再喂雪下草根。

只能派斥候出去尋找突厥人穹帳,看看能不能找到草料。

其實楊元慶想得更多卻是薛延陀,阿思朵告訴他,史蜀胡悉還出了一個計策,就是把他的消息泄露給薛延陀,讓薛延陀在半路截殺他,楊元慶認爲染干極可能會採用這條計策,在突厥牙帳追殺他,應該是史蜀胡悉擅自所爲。

自己畢竟是隋使,殺了他,義成麼主會知道,染干就無法向隋朝交代,染干是一竹,很慎重之人,不到迫不得已,他絕不會這樣做,而把消息泄露給薛延陀卻極有可能,這樣更隱蔽,染干同時也能收買薛延陀,而且他還可以把這件事賴給已被自己殺死的史蜀胡悉,是史蜀胡悉擅自所爲。

楊元慶目光投向了百里外的陰山山線,他可以肯定,薛延陀已經枕戈以待,等待着他自投羅網。

“將軍!”

遠處傳來士兵的喊聲,“他們回來了!”

楊元慶一回頭,只見胖魚帶着數名士兵騎着駱駝從遠處疾奔而至,楊允慶站起身,從胖魚滿臉笑開花的臉上,他便知道他們必有收兌

胖魚自從離開突厥牙帳,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格外賣力,一路上的斥候之事他都搶着幹,拼命討好自己。

楊元慶也不知道他和尉遲談得怎麼樣,不過這小子真想贏得心上人,道路還很艱難漫長,尉遲的婚約就是他最大的坎,他不一定邁得過去。

“將軍!”

胖魚狂奔而至,高聲喊道:“西面三十幾裡外,我們發現一個契芯人小部落,有幾百人。”

楊元慶一怔,他以爲是突厥人部落,怎麼會是契芯人部落,他們怎麼會出現在這裡?不過只要有部落就有草料,他們的駱駝得救了,他一揮手令道:“弟兄們都起來!我們去契蔣部落做客。”

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3章 奸佞之計第22章 收穫不菲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6章 奸商本色第2章 齊郡召將第49章 西陘關前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7章 晉陽疑雲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2章 長安科舉第49章 蕭家試探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9章 去功贖罪第50章 潼關內訌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8章 時機成熟第74章 意外發生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8章 暗箭難防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5章 佳人同舟第4章 客棧新友第2章 意外收穫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7章 大舉東進第22章 一生一死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9章 出爾反爾第10章 捉兇逼宮第21章 北原謀生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64章 趁火打劫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8章 裴閥態度第56章 士信之擇第7章 生死之約第54章 雨夜獻城第12章 撲朔迷離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章 漳南小村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6章 重大隱憂第78章 攻而不克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5章 化繁爲簡第9章 應對危機第10章 米酒事件第3章 小妹何名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2章 引君入甕第39章 夜襲江城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4章 汾陽宮監第41章 兄弟爭功第82章 收到假錢第2章 世充登基第49章 干戈玉帛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62章 雞肋之城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3章 李密特使第47章 意外潰營第6章 小事化大第9章 玄感之憂第11章 瀚海奇兵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9章 西路使者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4章 意外之箭第49章 趙郡小村第71章 北市試錢第43章 催風助火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章 意外來客第30章 宮中毒蛇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18章 舊情難動第14章 引而不發第72章 請功負罪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11章 發現主力第13章 河底練刀第20章 貨幣之源第48章 攻破大營第13章 突厥消息第53章 脣槍舌劍第29章 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