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舊情難動

河陽渡口,這是一處古老的渡口,在它的黃河對岸便是着名的盟津渡,是一千六百年前周武王會盟伐紂之處,河陽渡口也是黃河北岸唯一適合軍隊大規模登陸的渡口。

秋天明媚的陽光灑在黃河兩岸,秋高氣爽,深秋的涼風在陽光的照射下帶着一絲暖意,將黃河水吹起一道道波瀾,此刻在黃河水面上,數百艘戰船靜靜地停泊着,這是一支載有兩萬士兵的船隊,滿載着李密北上的野心,他們企圖利用楊元慶和竇建德在河內郡東部鏖戰的機會,一舉佔領河內郡西部。

但他們的野心並非那麼容易實現,此刻就在黃河對岸的河陽渡口,一萬隋軍已嚴陣以待,三千弩兵圍城一個半圓,將整個兩里長的渡口封鎖,在弩兵身後,七千騎兵手執長矛嚴陣以待,弩兵的封鎖加上騎兵的衝殺,無論如何不可能登陸成功。

隋軍主將徐世績立馬在一處土丘上,遠遠地眺望着數裡外河面上的船隊,數百艘戰船遮天蔽日,旌旗招展,徐世績目光有些複雜,他有一種直覺,李密極可能就在這些戰船上,他看見中間有一艘巨大的樓船,要比其他船隻都大一倍,一杆黑邊杏黃大旗在風中飄揚,直覺告訴他,這就是李密的座船。

徐世績是一個很重舊情的人,他也知道大船內有很多他從前的舊部,和他一起喝酒的同僚,與他浴血奮戰的兄弟,他曾不止一次想過。什麼時候能再見他們一面,但不是現在,現在是戰場,他絕不願意和舊部們在戰場上相見。

這時一名士兵喊道:“徐將軍,一艘小船過來了!”

徐世績看見了,一葉扁舟向岸邊駛來,舟上只有三人。兩名划船手,一名軍士,“讓他們上岸!”徐世績令道。

片刻。軍士上了岸,被士兵帶到徐世績面前,軍士單膝跪下道:“啓稟徐將軍。魏王是率軍前來相助晉王殿下共擊竇建德,因爲時間倉促來不及結盟,但盟書已經送來!”

軍士從身後背的包袱裡取出一卷盟書呈上,士兵將盟書轉給了徐世績,徐世績打開盟書看了一遍,上面花花灑灑寫了上千字,有李密的大印,什麼共取大義,匡扶隋朝,造福天下蒼生等等。惟獨沒有提到共同對付竇建德。

徐世績心細如髮,他發現盟書上大印的朱泥還沒有完全乾透,也就是說這是在船上剛剛纔蓋下的大印,他心中冷笑一聲,對軍士道:“你回去告訴李密。他如果真有誠意幫助隋軍抗擊竇建德軍,那他就應該去黎陽渡河,從背後截斷竇建德的退路,而不應該在這裡出現,去吧!”

軍士行一禮,奔回小舟向河中間駛去。樓船上,李密臉色陰沉,他看見士兵上岸去聯繫了,但岸上的士兵並沒有後撤,這就說明對方並沒有被打動,令他心中一陣惱火。

李密想奪取河內郡,也並非偶然,他的軍隊在圍攻洛陽失敗後,損失慘重,兵力已從原來的四十餘萬銳減到二十餘萬,包括戰死、逃跑和投降,幾乎減少了一半,而河南各郡因爲早年的匪患猖獗,加上災荒和年年戰爭,已十室九亡,很多郡裡一個縣也只剩下千餘人,根本就無法在繼續招募士兵,兵源面臨枯竭,不僅兵源不足,而且他的洛口倉的糧食也因爲大量浪費和軍隊就食,糧食也面臨枯竭。

在這個時候,李密自然便想到了人口衆多的河東各郡,尤其太原以南,幾乎沒有遭受什麼匪患和災害,人口密集,錢糧豐足,如果他能奪取河內郡爲跳板,在河東募兵募糧,那麼他的實力就能恢復到從前,他的實力恢復,而東都的實力沒有恢復,那麼再打洛陽,他就能最終拿下。

讓李密還有一個憂慮是剛剛發生的一件事,他昨天得到情報,李淵的軍隊出了關中,奪取了弘農郡,太守楊恭仁投降,這使他心中有些驚恐,李淵的勢力東擴,遲早會和他發生碰撞,那時,他有什麼本錢和李淵對戰,千瘡百孔的河南道嗎?

李密開始深深體會到了,天下爭霸最後拼的是實力,是人口、民心和錢糧,李淵能夠佔領關中迅速壯大,是因爲他有關隴貴族支持,有蜀中錢糧之地的支持,楊元慶能夠後發制人,將李淵趕出河東,是因爲他在豐州厚積薄發,積蓄多年,而自己南征北戰,幾乎把所有的錢糧都消耗殆盡,他拼打多年,最後卻白白給人做了嫁衣,他心中怎麼也不甘心,他急於尋找一處人口錢糧豐沛之地,河東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這時軍士上了船,在他面前單膝跪下稟報道:“啓稟魏王,對方主將正是徐世績!”

“果然是他!”

李密一陣咬牙切齒,竟然不念舊情,斷自己的生路,這時,邴元真走上前笑道:“殿下,徐世績是個很重舊情之人,我和他共事多年,非常瞭解他,殿下不妨用舊日恩情打動他,當初他曾跟隨殿下取黎陽倉,又跟隨殿下奪取洛口倉,足以看出他心中對殿下的敬慕,如果殿下親自去勸他,再把馬慶武這幾個他的老部下帶在身邊,再許以重爵,或許能打動他。”

李密沉吟片刻,便點了點頭,“放一艘車船出來!”

片刻,一艘千石戰船駛出,這是一種由人力蹬踏航行的船隻,由南齊祖沖之發明,又叫千里船,是一艘中型船隻,可載兵兩百人,李密和邴元真下了船,又將徐世績幾名老部下帶上,船隻緩緩向岸邊駛去,在距離岸邊數十步時停下,有軍士大喊:“魏王請徐將軍答話!”

有士兵迅速稟報了徐世績,徐世績沉默片刻,便催馬上前到堤岸邊,李密看見了徐世績,見他丰神俊朗,雄姿英發,心中也不由有些暗暗後悔,如果當初能把徐世績挽留下來,現在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何至於現在無人可用?

李密現在確實遇到人才困境,翟讓死後,翟讓從前的很多部將都不願爲他效力,紛紛出走,像徐世績、程咬金,還有劉黑闥、張勝武等等,走了數十人,留下來之人也是混日子,不肯賣力,攻打洛陽不下,也是和翟讓舊部不肯出力有關。

李密也希望能重新凝聚瓦崗軍人心,只是翟讓威信太高,他想重得人心,又談何容易。

李密走上船頭,拱拱手高聲道:“李密在此,徐賢弟別來無恙乎?”

徐世績也拱手回禮,淡然道:“徐某很好,多謝魏公惦記,我勸魏公立刻返航,河內郡民心向隋,魏公就不要再動兵戈,陷民於水火了!”

李密呵呵一笑,“徐賢弟,我李密並非造反亂匪,我乃名門之後,心懷大志,一心救民於水火,我也懂得安民才能興邦之理,我怎麼會對河內郡妄動兵戈,徐賢弟跟我多年,難道還不明白我李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既然魏公有安民之心,那就請退兵,我已經說了,河內郡民心向隋,他們不會接受魏公的統治。”

李密心中暗罵,卻又無可奈何,他話題一轉,又笑道:“我知道徐賢弟是重情重義之人,當初徐賢弟不辭而別,難道就對我李密沒有一點信心?難道不想和我攜手,共同奪取天下嗎?徐賢弟,我還記得當初我們奪取黎陽倉時,你還曾壯言,奪天下者,非蒲山公莫屬,當年的蒲山公現在還在,但徐賢弟卻已離開了我,令人不勝嘆息!”

徐世績半晌沒有說話,當初他確實曾經說過,願助蒲山公奪取天下,但世事無常,誰又能料到後來發生之事呢?

這時,徐世績老部下馬慶武大聲道:“三當家,回瓦崗吧!老弟兄們都想着你呢,你走了,你的位子還一直留着,有一次汪齊坐了你的位子,被我們暴打一頓,我們就說,三當家一定會回來的,三當家,幾千個老弟兄都想你啊!”

徐世績望着馬慶武那張粗獷而誠摯的臉龐,徐世績的眼中也有了幾分淚意,他哽咽施禮道:“世績不才,感謝弟兄們還記得我。”

邴元真看出徐世績動了感情,便輕輕碰了李密一下,李密會意,立刻高聲道:“徐賢弟,你若肯回來,我把齊魯一帶劃給你,封你爲青州王,準你自立門戶,你也可以稱孤道寡,總比做別人的大將要強得多,楊元慶纔給你一個左驍衛將軍,連個爵位都沒有,跟着我,卻能封王,賢弟,孰輕孰重,你應該明白!”

徐世績被一幫老兄弟的舊情所感,但李密的一番話卻忽然讓他醒悟,楊思恩、蘇定方、裴行儼他們跟隨楊元慶多年,才積功封爲將軍,而自己剛來才幾個月,功勞微小,楊元慶卻封自己爲左驍衛將軍,連馬紹跟隨楊元慶十幾年也才得一個亞將,這是何等對自己的重視,他又想起楊元慶帶自己去裴家,就因爲自己有裴學之憾,這份情意他又怎能忘記,還有,楊元慶明知道自己的瓦崗舊將,卻毫不猶豫將阻擋瓦崗軍的重任交給自己,沒有任何監視,這份信任他又豈能辜負,徐世績心中暗暗慚愧,自己差點被說動了。

想到這裡,徐世績鄭重施一禮,“多謝魏公好意,多謝弟兄們的惦記,但徐世績既已效命於楊元慶,就絕不會再朝秦暮楚,各位弟兄自己保重,魏公也請回吧!”

說完,他調轉馬頭衝上高崗,厲聲喝令道:“弩箭準備!”

三千軍弩刷地舉起,對準了河面上的李密衆人,李密心中又氣又恨,又是無奈,只得一擺手,“回去!”

車船調頭,重新駛回河中大船,但李密卻不甘心就此回去。

()

第6章 小事化大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29章 陌刀之秘第78章 攻而不克第40章 禍水東引第5章 深藏不露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章 微妙來訪第8章 贖回屍體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0章 誰是刺客?第26章 少女憫秋第24章 朝堂對質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1章 發現主力第2章 聖旨東至第5章 初到幽州第23章 豐州東擴第27章 金口已開第8章 暗鬥不息第31章 野心漸露第21章 匪夷所思第23章 唐廷決策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章 落魄高才第22章 心理毒箭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章 計取飛狐第58章 北市偶遇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0章 窮途出路第12章 最後攤牌第30章 兄弟和解第22章 不甘失礦第39章 發現機會第40章 痛苦抉擇第37章 被迫南撤第43章 西秦內訌第12章 帝王心思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7章 李淵失言第4章 江淮伏威第35章 激戰尉氏第3章 兩猛相鬥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37章 凌晨偷襲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0章 三管齊下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章 酒棚小遇第33章 猛將須陀第23章 斷絕利益第34章 突破之口第34章 發現敵蹤第34章 北市暴亂第94章 紫河鬼谷第72章 闊綽請客第32章 龍有逆鱗第39章 巡視塞北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2章 有喜有憂第69章 道高一丈第50章 潼關內訌第18章 少童何人?第33章 御房進諫第2章 酒棚小遇第35章 隔牆有耳第24章 朝堂對質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4章 武周示弱第24章 李淵之憂第31章 宿怨爆發第42章 捉虎不易第58章 新婚回門第37章 一記反抽第12章 收官之棋第53章 暗通消息第32章 被迫西撤第47章 災情初現第40章 朝堂之議第13章 齊王軍師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6章 少女憫秋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章 中元前夕第62章 雞肋之城第4章 秦母教子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3章 烽燧血戰第34章 北市暴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