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大蒜漲價不約談(下)

“今年縣中還好,冬天時按村子算,一村一個鍋爐房,家家都用上了暖氣,有人口少的村子,就讓他們遷出來,在外面重新蓋大房子。

冬天時候的反季節蔬菜賣的不如已往,主要是如今會種的人越來越多,繳稅大戶還是碼頭這一塊,河道又向兩邊擴了擴,還專門找的蝦苗與魚苗放到當中養,每隔上一段路就卡住網,去年開始養,今年能有收穫。

過年前有兩個亭子被大雪壓塌,負責檢修的人已經被抓起來,好懸沒壓死人,此事絕不姑息,學堂的孩子因道路不便,連續喝了四十五天的豆漿,大前天才恢復成鮮奶,您那莊子中賣的烤雞和鴨子已經成了本縣的招牌,去年也沒少交稅。

去年雪大,今年開化估計有點影響,我擔心河道轉彎之處會被水衝上岸,派人加固,家禽養殖場做好了分攔防病的工作,有雞四十五萬多隻,有鴨……”

呂縣令跟在張小寶旁邊,如數家珍地對張小寶彙報縣中工作,張小寶也偶爾跳躍性地問上幾句,每當問出來,呂縣令必然是對答如流。

突厥隨來的一羣人聽着看着,又驚訝又羨慕,闕特勤曾聽過默棘連對三水縣的介紹,那時幾不可信,說的實在太神了,哪有一個縣的發展可比上一個州?

如今耳聞目睹,這才知默棘連還是少說了,對呂縣令那詳細的數據介紹更是羨慕不已,如果自己的族中有這樣的能人,前幾年又何必被大唐卡的那麼死?

張小寶聽的比較滿意,對呂縣令也讚揚兩句,算是認可了他的縣令位置,不然一句話立即拿下。

小貝也當過縣令,與呂縣令屬於同行,點頭道:“呂縣令辛苦了,比我在建安縣時強。”

“不敢當,可不敢當,全是縣中的人支持,縣中但凡作出一個對本縣有好處的決策,少部分的百姓寧願自己吃虧,也堅決支持。

比如去年秋天時藥材缺少,準備在縣中選一處土地肥沃的地方種藥,當時選中了兩河灘村,那裡以前有兩條河流過,地有勁,此議剛出,整個村子一百一十五戶,七百二十人,多一句抱怨都沒有,三天內舉村遷徙,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三水縣的今天。”

呂縣令連忙謙虛,別看小貝年歲不大,他卻不敢小瞧。

“水運方面還好?”張小寶隨意問了句。

“與已往差不多,只是兩岸的盒飯賣出去的少了,自從有了罐頭,很多外地人不喜歡吃本縣風味的盒飯,自己帶了罐頭,今年我準備從別處招一部分廚子,把服務站再擴大點,讓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飯菜。”

呂縣令不作絲毫猶豫,馬上答了出來。

“鹽油方面呢?”張小寶不像默棘連等人,對呂縣令熟悉本縣的事情那樣吃驚,對他來說知道這些事情很常,不知道纔不常,能在三水縣當縣令,必然要有本事,轉口又問起生活必需品。

“鹽的價錢略有下降,主要是曬鹽的地方多了,船隻的製造也更先進,賣鹽的利潤不變,量提高兩成,價錢也就降下來兩成,油的方面,豆油與菜籽油價錢略微提高。

一個是養殖牲畜的多,葷油也跟着多,讓本地人更喜歡吃葷油,另一個是黃河以南的地方喜歡吃素油,大部分運走賣到那裡,稅收跟着多起來。”

“還是儘量要吃素油,回頭寫個告示,就說葷油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不行,要說葷油可以制蠟,多留下一部分,儘量賣到葷油少的地區,把素油的價錢壓下來。”

張小寶怕吃葷油的多,得心血管疾病的人也會跟着多起來,想要在縣中提出,又擔心因自己一句話,素油更有市場,價錢被推到更高的位置,只能迂迴。

呂縣令連連點頭“好,我記下了,回頭說說,今年開春之後的蒜漲價了,漲了不少,有平時的一倍,是不是要找好的地方多多種植?”

“蒜漲了?怎麼漲的?我是問一次漲起來的,還是一點點漲上去的?”這時在一旁一直沒出聲的王鵑突然問道。

張小寶也想知道,他明白這個時候的人喜歡吃蒜,很多人去飯店的時候先問一句有沒有蒜,有的話就進去吃,沒有轉身便走,都說蒜和肉一起嚼香,他到是不覺得,只是知道吃香腸的時候吃算味道不錯。

呂縣令想了想,回道:“兩次漲起來的,頭一次是剛剛過完年,漲了三成價,後一次是前幾天漲的,一下子把價錢漲到了原來二倍的程度,說是產蒜多的地方被大商人給買走,估計還要漲。

咱三水縣的人還比較穩重,沒有出現搶購的情況,聽說別處的蒜漲的更厲害,只要有蒜出來,馬上被搶購一空,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我總覺得有人故意如此,卻想不出辦法。”

張小寶點點頭“呂縣令自去忙,我等邊走邊看,不打擾呂縣令了。”

呂縣令如盟大赦,聽話地讓到一旁,等張小寶一行人走遠,這才擡起袖子擦擦額頭上滲出的汗水,對旁邊跟隨的衙役說道:“嚇死我了,多虧一直沒放鬆,張家的小公子果然厲害,連很多數據的誤差都能發現,真要是隨意遍個數據,一定會被他找出毛病,感覺他一直在縣中沒離開過一樣。”

衙役們也是一副佩服的樣子,依舊當着衙役,並且成爲新捕頭的宋陽笑着說道:“大人,張公子自然不一般,要知道當初三水縣能從中縣變成上縣,很多人傳說,就是張公子推動的,當時連推八手,根本沒有他家的高人,三水縣是他們家的根基,又怎會不盡心?人都說他是小神仙呢。”

王鵑不知道有人在背後把她和張小寶傳的神乎其神,此時低個頭想事情,直到前面的路突然變寬,並有流水聲傳來,發現到了一條小河邊,這才醒過身,對張小寶問道:“是不是有人刻意炒高大蒜的價錢?”

“估計是。”張小寶回了一聲。

“那該怎麼辦?最怕遇到的就是這種事情,到最後就算有了辦法,真領頭的人也跑掉了,只有一些跟着炒的人才倒黴,那時蒜已轉了至少三手,要不要下一道命令,凡是在大蒜上囤積居奇的一律抓起來?”

王鵑想到了自己那個時候,從百年前開始,一直到她和張小寶過來,對這種事情都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心中擔憂。

張小寶搖搖頭“憑什麼抓人?大蒜又不是生活必須品,不像糧油鹽,知道你想起以前,以前那個時候你心中明白,真的大頭全是長輩在京中爲官或曾經爲官,別說是炒蒜,就算是炒更重要的東西,誰有能把他們如何?”

“不說那個時候的事情,只說眼前,愛吃蒜的人多,怎麼不是必須品?今天他們炒蒜,你不攔着他們,明天他們就會炒別的,哪怕最後下決心收拾,也要有很多人跟着吃虧,不行,我寫信進京,告訴李隆基。”

王鵑顯得非常着急,她明白這不僅僅是蒜的價錢問題,處理不好會讓民衆對朝廷的信任度降低,說着話想進車裡去寫信。

張小寶一伸手給拉住,道:“你真想用行政命令來解決經濟問題?以前不是說過麼,除非是迫不得已,不然不這樣幹,行政命令好用,可弊端也不少,會讓對方覺得朝廷沒本事,從而繼續找漏洞攻擊。

雖然政治經濟學是聯合起來的一種學問,當不能這樣用,如果說買大蒜也是囤積居奇,那麼買姜呢?買蔥呢?買布呢?如何定位?你就不怕命令一下,地方官員趁此機會隨自己意思得好處?

我這麼跟你說,換成我是商人,你下達命令的時候如果說是打擊大蒜囤積居奇,我馬上換成其他的東西,你要是直接說打擊囤積居奇,那地方官員就可能挨各商人抓,商人做買賣必然會有存貨,算不算囤積?”

“那約談呢?把他們找一起商量,嚇唬他們,再給他們好處,讓他們別那樣貪得無厭。”王鵑想到了另一種辦法。

“人家要賺一百萬貫,你約談了之後,就算是嚇唬了他們,可人家少賺了,人家不出聲,忍了,等明年蒜下來的時候人家就不收蒜,使勁壓低價格,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規矩,誰敢隨便伸手去收?到時種蒜的人咋辦?這種事情是會反彈的。

然後你是不是再約談?你自己不覺得丟人嗎?人家就問你了,是怎麼意思?賣高了不行,賣低了也不行,那就派官員來經商多好?你們朝廷說什麼價錢就是什麼價錢,你覺得會有什麼後果?”

張小寶給王鵑分析了一通,反問道。

王鵑忍着氣想想“會變成純粹的計劃經濟,到時候種地的人沒有勁頭,買賣上也會出現問題,畢竟經濟搞的好的人通常都不會當官,會當官的人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官場上,那時更亂了。

就像沒有我們到來,唐朝會出現鹽稅,從而讓鹽的價錢一高再高,那怎麼辦?要不用我們家的買賣與之合作?”

“經濟的問題最好用經濟的手段來解決,我與他們合作?約談?我給他們臉了?慣他們毛病,不就是大蒜漲價麼?我讓他們漲,賠死他們,回頭給我調查,誰領的頭,我讓他們以後寸步難行。”

張小寶對這種妥協的事情嗤之以鼻,蔑視地說道。

王鵑笑了,抱住張小寶的胳膊“我就知道小寶你有辦法,剛剛出現的事情,你便想出來應對的招數,快更我說說,具體如何做。”

“不急,進縣城休息下再說,總歸不會讓他們好過,先確認一下,萬一情況不像我們說的那樣,想出來的辦法也沒有用武之地了。”

“怎麼不是,又沒有傳來消息說是哪個產蒜的地方有大災害,價格突然變動幅度這樣大,不是纔有鬼了,是不是要從其他地方收蒜運過來賣?”

“從哪收蒜也不行,只要收,那個地方必然漲價,你說茄子蒸好拌醬吃,是不是比直接炒了好?”

“各有各的味道,與茄子有什麼關係?”

“沒關係,今天我準備蒸茄子,等以後土豆多了,也蒸好,拌在一起吃,想想就流口水。”

“辦法呢?”

“回去再說。”

張小寶一行溜溜達達朝三水縣的縣城走,一直走到晚上掌燈了,也沒到縣城,剛剛來到連通到京城的河邊。

因三水縣的百姓有錢,家家住二層的房子,對其他方面的需求也高了,在河的兩邊立起來無數的路燈,整個大唐,除了陸州、京城,也就三水縣有這個本事。

路燈的光並不是很穩定,忽明忽暗的,放在河中旁邊的水力發電機轉的點快,路燈就亮,轉的慢那自然會暗。

即便如此,也把闕特勤等人唬到了,望着那夜色中藉着路燈走在岸邊路上的行商隊伍,瞧着有睡不着覺的人提着蝦籠子過來釣蝦玩,七十多個人以爲自己已經不在凡間。

“這就是我說的在京城當時看到的路燈。”默棘連的目光順着河而下,被兩岸絢麗的色彩迷住了眼後,對同樣傻呆呆的闕特勤介紹。

“不知我族那裡能不能有同樣的東西?有亮光,想是狼不敢輕易在晚上襲擊羊圈吧?”闕特勤羨慕不已,同時知道自己一族與大唐人之間的差距,在自己族中,點蠟都顯得奢侈更多的是用油燈時,人家大唐可以有電燈。

夏天的時候晚上睡不下,出來溜達溜達,那該多舒服?恩,就像現在,不遠處的亭子中的事情一樣。

默棘連也看到那個亭子,裡面有幾個小孩子,也不嫌冷,在四面透風的亭子裡面吃東西,一股風從那邊吹來,油炸東西和烤肉的味道順着飄至,真幸福,嘆聲道:“別多想了,我族已經沒了。”

第60章 秋日之時各有心第513章 淡季運輸零利潤第808章 見畫方曉當頭難第976章 歸程途中婚事定第458章 米價徒降爲哪般第一百零五章第四百零四章第8章 計中更有計中奇遇到老頭先較量第81章 耐心教導新點子第476章 一往情深居如故第603章 弘農變化集市譁第179章 上任似乎不好治第607章 攻堅首戰頻受阻第104章 傲立雪中誰比嬌第一百零六章第768章 黃河破冰新程啓第7章 打探就給送情報第55章 說起忙來都在忙第184章 沼氣熊熊再燃燒第503章 欲擴疆土非西北第181章 捐款還能得善報第368章 新年心情鞭炮聲第250章 一鷹一人有配合第755章 投入至今終回報第33章 秋深之時送大禮遇到老頭先較量第3章 大唐年間爲開元第926章 笑說環境雷雨天第248章 修路也能圈到錢第221章 戰術變換迷惑人第102章 張父吟詩誰之功第490章 欲拒還迎思不休第320章 人生命運已更改第373章 暴風過去京有信第643章 尋求合作再一家第652章 引導獎勵應自覺第284章 萬騎軍中少熱血第250章 一鷹一人有配合第794章 騙來老師可幫忙第108章 韓莊來人求相見第183章 異想天開養河豚第326章 潮來潮涌潮中潮第960章 孩子出手已足夠第428章 瑞雪飄飄笑聲濃第77章 浪子回頭金不換第829章 規則出現總作變第140章 利益交換有條件第918章 合作給船遇遠帆第295章 一弱一強齊始動第68章 ——第六十九章第393章 藥王山上嬰兒啼第507章 天下常事無常理第15章 安下心中一煩憂第158章 新任之地有事情第58章 是輸是贏在這般第91章 破財避災讓方子第735章 誤會而已非交戰第283章 大堆礦石如山賣第61章 塵埃落處定多心情第78章 小壓物價有幾番第58章 是輸是贏在這般第42章 尊敬嘲笑有幾分第767章 位置不同心不同第332章 只看對方放不放第544章 一說賺錢先爲尊第680章 小店突來意外客第572章 遠行依始歌舞奇第651章 支身留船聽夜話第506章 不曾出手自己鑽第103章 爲了將來作打算第41章 縣衙門口賣蔬菜第111章 找點靈感不容易第815章 研究又出新事物第768章 黃河破冰新程啓第494章 如雷滾滾奔騎至第102章 張父吟詩誰之功第620章 地位含蓄又張揚第37章 曾經廢策變好方第621章 相遇臨近關鍵時第八十一章第668章 輕鬆相對附從唐第806章 鼓足勇氣闖明天第524章 非是眼見難斷言第930章 人在邊關近離間第796章 大魚吃食小魚殤第643章 尋求合作再一家第121章 過年時刻欲動手第667章 釣魚不只是悠閒第108章 韓莊來人求相見第532章 鐵騎陣陣心若刀第218章 鵑鵑小寶同出塞第109章 專業事情專業做第743章 武弱國小無防禦第169章 搶我礦產嚇死你第471章 掌權部門新成立第445章 只做實事不羨仙邊種田來邊建房第一百四十八章第404章 朝堂齊議有安排第201章 後勤工作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