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做什麼事她們的興趣不大,可是這能給自己積功德的事,誰不願意呢。
捐寺廟是捐,這捐工程也一樣嘛。
這工程做好了,造福一方土地,養活一方百姓,還專門可有碑記着,多大的功德啊!
這樣的事她們都還是第一次聽說,一個個心裡都踊躍支持。
積功德給子孫後代積福,誰聽着都覺的好。
所以譚老夫人只憑着一張嘴,不費吹灰之力,你一家五百兩,他一家一千兩,很快籌到了近兩萬兩銀子,能立即開工造水庫了。
譚博明都感嘆,還是自家老孃厲害啊!連許夫人都心生欽佩。
薑還是老的辣!
這錢到了是人員的事了,這召集人員可較難了。
畢竟造水庫是需要幾百人甚至千人的大工程,這麼多人,一個村都不夠,況且大家田裡都有事多,自家事都沒做完,還幫人白乾活的,誰願意啊?
所以譚博明和里正正愁眉不展的時候,楊惜婉又出了一個主意。
用前世包吃的辦法來招募人員,並且每天還給十錢。
不得不說。
這個公告一貼出去,立即轟動了整個臨南縣,這爲官府做事,有的吃還有錢收,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情?
而且縣衙公告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這是真的。
所以這佈告一處,整個臨縣南的窮苦人家都踊躍報名了。
有的吃,還有錢拿,誰不願意去啊!
不得不說,這個主意一出,替縣令和里正不知道省去了多少麻煩。
這錢到位,人員到位,工匠到位。
楊家村修建水庫的事轟轟烈烈展開了。
水庫修建在楊家村後山深處溪水溝位置,離楊家村有一些距離,這樣深山野林的地方築構水庫剛剛好,既能養一方百姓,還能改善生態環境。
這幾百人造水庫,除了楊家村的人可以晚可以回家休息,其他人都住在了建造大水庫臨時搭建的木棚裡。
至於吃喝,自然有專門的人負責。
楊家村的人目光都被這水庫都吸引了,都沒有注意到楊惜婉家裡的屋子已經快蓋好了。
原本楊惜婉家裡忽然多了馬車的令人震驚的八卦消息,都被水庫引起的騷動徹底湮滅了。
尤其是建造水庫人多,整個楊家村人來人往的,忽然倒像一個小鎮一樣,一般熱鬧。
水庫動工的第十天,楊惜婉家裡的房子蓋好了。
前後花了差不多一個月功夫,這房子在十幾個工匠的努力下,終於建好了。
現代的二進院子,尤其在正院位置,特地建立的二層現代樓層,寬敞的門窗,還特地構造了陽臺。
和現代幾乎沒有什麼差別的民宿豪宅一樣,遠遠看去,簡潔透着華麗,華麗帶着令人耳目一新的特別。
這樣的房子,在這個時代幾乎前所未有。
建造成功的時候,劉氏,趙辰煜看着都驚訝了。
這種房子好特啊,特的又令人看着這麼舒服。
尤其是陽臺位置,楊惜婉還特地請了木匠建造了推門式的屏風來遮陽。
門一開是田園風光一目瞭然,門一關又阻隔了烈陽的暴曬,若是在陽臺放一個牀榻,吹着田園清新的暖風許許,多愜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