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兵臨城下

進攻一座城市的敵人最希望的是什麼?

當然就是在攻城開始前,就儘可能多的殺傷守軍,這樣的話,將來面對的城牆背後的敵人無疑就會少上很多。

面對這樣的老將,林封謹是沒有任何的把握可以在野戰,偷襲,或者說是暗算當中佔到他的便宜,所以,林封謹也自然不會做出對方期望的事情,提前出城和對方進行野戰。

此時林封謹也是開始堅壁清野了,因爲吳作城本身就是修築在了一個三面臨海的險峻半島上,所以城中的面積也並不算特別的大,所以根本沒可能容納下所有的三裡部族人,還有那不計其數的牲口。

所以林封謹早就做好了安排,將部族當中的老弱病殘和牲口羣全部都撤向北齊方向,同時配備上數千的精銳護送,並且隨時觀望那東夏人的動靜,實在有必要的話,都可以撤到北齊的四勝關附近。

附近幾百裡內的部落牧民也都得到了警告,說是這裡即將會發生大戰,不想被抓來當做炮灰的就快逃,這些人自然是毫不猶豫的就逃走了。

在做完了這些事情之後,總算是有一個好消息來了,李虎派遣來的援軍也是及時抵達,不僅僅是大量的輜重和守城工具,那五千甲士纔是林封謹最看重的援軍!非但如此,抵達的十艘戰艦當中,有幾艘五桅艦上面的各種武器,更是可以在攻城的時候提供火力支援,一個完美的立體防禦圈也是已經開始及時的形成。

這時候,又出現了一項突發的變故,那便是東夏軍忽然停留了下來舉行祭祀儀式,同時三軍當中都是出現了一些縞素穿着的人,很顯然。他們應該是得到了刺殺林封謹失敗,刺殺團全軍覆沒的消息。既然東夏國君和墨家兼愛這一脈形成了深層次的合作,那麼在攻城戰當中出現墨家兼愛門的人也是半點兒也不稀奇了。

此時林封謹也是在扳着指頭計算時間,戰鬥時間持續得越久。那麼對自己一方就越是有利。畢竟對方遠道而來,無論是糧食。氣候,還是士氣,都必然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下降,相反。守軍在保護自己的家園,士氣必然衰竭幅度要低太多。

更重要的是,十來天之後,草原上的雨季也將會來臨,雨天的戰鬥對於攻城一方來說,更是非常不利,下雨的時候。若是說守城方還能依靠事先修築的避雨建築之類的,勉強動用弓箭和部分守城器械的話,那麼攻城方在毫無遮蔽的情況下攻城,將會完全失去遠程箭雨的支撐。當然,其困難程度想一想在雨天登山就知道了,何況是攻擊防護森嚴的城市呢?

很顯然,東夏一方的統帥李明華也是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也只是拖延了一天而已,接下來甚至是開始了強行軍,每天超過六個時辰的時間都在強行趕路,這樣急趕慢趕,終於在六月來臨之前,準確的說,是五月二十八日的傍晚,抵達了吳作城,然後全軍紮營,埋鍋造飯。

結果,東夏一方在紮營的第一晚就遭受到了攻擊,準確的說,應該是騷擾性的襲擊,這一晚他們的遭遇,似乎就已經爲接下來的戰爭定下了基調。

這一次襲擊爲什麼成功,那便是因爲根本不是從地面上而來的,否則的話,依照李明華豐富的戰鬥經驗,是決不可能犯下如此大的錯誤的,林封謹若是敢於派遣出地面的襲擾隊,那麼最後多半討不了什麼好。

這一切都是源於魯三的幫助,他根據林封謹的要求,造出來了十幾只可以運載火油的“火鳶”,這火鳶的結構實際上是非常簡陋的,就是和風箏相類似,然後吳作城處於靠海的方向,而海風一年四季差不多都是要往內陸吹,所以只要計算好時間和木鳶的線的長度,就可以很輕鬆的讓運載了火油的木鳶被放飛起來以後,飄落在對面的軍營當中。

等木鳶一墜毀,上面攜帶的薄瓷罐會被摔壞,然後裡面的“炎瘴”這種調配出來的不穩定化合物就會接觸到空氣,進而自燃,而旁邊就是大量的火油,因此造成燃燒彈的效果。

很顯然,李明華對林封謹搞出來的這一次額外襲擊沒有什麼心理準備,所以表現得相當拙劣,林封謹一見到自己的特殊突襲奏效,對方的整個營地到處都是火頭陣陣,弄得焦頭爛額似的,因此乾脆一次性將剩餘下來製造出來的存貨,接近四十頭“火鳶”一齊釋放了出去!

這一下子當真是雪上加霜,主帥年紀大沉穩是好事,問題就在於在關鍵時刻未免就會顯得優柔寡斷了,林封謹此時見到對方的整個營地都燒得那個是紅豔豔的,一片混亂,頓時心中一動,便率領着已經是預備好了的三千精銳殺出了城去,正所謂趁他病,要他命!

但是,林封謹率領軍前去夜襲不能說不明智,可是這樣一來的話,局勢頓時也就落入到了李明華擅長的軌道當中了,這種老將在建立營地的時候,就已經是考慮到了被騎兵衝陣夜襲的問題,什麼絆馬索陷馬坑挖得到處都是,各種應變機制也是熟極而流。

加上來襲的東夏軍也都是精銳,並且還是剛剛抵達,士氣正高,所以縱是遭受突襲,也不至於出現炸營的後果。李明華更是十分冷靜的判斷了出來,營內也只是火起而已,派遣輜重兵,輔兵救火,滅火就可以了,因此便果斷的放棄了調派救火,而是集中精力來調遣自己的部下出擊,同時嘗試指揮四面合圍,對這支夜襲部隊造成致命的重創!

雙方激戰半晝夜,林封謹率領的三千餘名騎兵自身也折損了接近七八百人,儘管殺傷敵人的數量也是千餘人,更是干擾了敵人的救火工作,導致其被燒燬了大量的輜重。但實際上林封謹作爲人數佔據劣勢的守城一方來說,取得這個戰果很難說是賺了。

因爲從常規的攻防戰當中來說,攻城方每殺守城方一人。至少都要付出兩到三人的代價,林封謹昨天晚上的夜襲折損的七八百人,若是在城市攻防當中則至少可以換取敵人兩千人的性命!

所以就這一點來說是虧了,但是。林封謹的戰果還必須要計算東夏軍因爲全力圍剿自己。騰不出大量人手去救火因此衍生出來的大量物質損失,這就無法評估。所以才說這一戰的戰果很難評估。

好在三裡部的戰士不會評估這些,這一戰打下來,他們士氣大振!爲什麼呢?因爲之前三裡部的勇士強大,也僅僅是限於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在和草原上其餘的部族交戰。就算是曾經也和東夏人打過,卻還有吞蛇軍的支持。

嚴格的說起來,這還是三裡部第一次單獨和其餘國家的正規軍隊交戰,之前在他們的心裡面,再怎麼嘴硬,心裡面估計還是有幾分忐忑的,因爲當年的古西秦國一滅亡後。草原上已經是沒有正式的國家很多年了,私下的部落軍對上堂堂一國的正規軍,無論如何也是估計很難佔上風。

這一戰打下來之後,雖然傷亡不小。不過剩餘下來的這兩千多人就彷彿是火種那樣,會將“對方也不過如此”“裝備也沒我們的好”“老子一個人就弄死了三個”這種昂揚積極向上的思潮給帶了回去,在城市守軍內傳播。

這一戰帶來的積極後果,第二天天亮之後林封謹也纔是徹底確認,經過土豪金的飛行確認,發覺昨夜的大火大概燒燬了對方糧草的五分之一,並且應該攜帶來的攻城器械遭受了重創,因此一大早在營中空地聚着的都是輔兵和工匠,都是紅着眼睛打着哈欠,沒精打采的敲敲打打着各種焦黑的木頭。

值得一提的是,對方也派出了可以飛行的木鳶來偵查城中的狀況,不過他們首先面臨的,就是可勁兒往內陸裡面灌的海風,要逆風飛行畢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其次,林封謹將自己包的二奶“火奴亞亞”叫了出來,火奴亞亞可以控制聖蟲在遠達百丈的距離外進行襲擊。結果一干人巧妙而惡毒的佈置了一個陷阱,直接讓靠近吳作城上空的四隻木鳶只回去了一隻,並且那一隻的駕駛者還慘遭土豪金咬了一口,估計屬於落地就要嗝屁的那種。

總之,此後一直到本戰結束,東夏也就彷彿認命似的放棄了制空權,再也沒見過他們派出類似於木鳶之類的東西。

而根據魯三的介紹,被派遣來隨軍的墨家弟子也都是屬於學徒級別的,甚至都是有些敷衍的派出那些廢材弟子。因爲在出徵之前,哪怕是最悲觀的人,也從未想象過如此大軍壓境之下,居然都會對付不了一座草原上的蠻子建立的城市,唯一需要關注的,就是用多久將其打下來,是一天,兩天,三天.......還是四天五天六天。

現在就輪到東夏人爲他們的輕敵付出代價了。

東夏統帥李明華舉起了千里鏡,看向了遠處的吳作城,雖然還隔着整整的近千步距離,但可以確認已經不能再往前走了。

因爲之前李明華的副將就是在七百步的距離上,慘遭利箭穿喉的命運,那支利箭上面也不知道塗抹了什麼東西,發出淡淡的磷光,令人看了就覺得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估計哪怕是不射中要害也是必死無疑。

出現在李明華眼前的,是一座武裝到了牙齒的堅固城堡!它位於一處靠海的半島上面,半島的周圍都是陡峭的懸崖,懸崖下的黑色礁石犬牙交錯,只有一條陸橋與之相連,可即便如此,半島的周圍都修築了高高的城牆!

城牆都是用桌面大小的巨石堆砌起來的,李明華甚至敢肯定,這城牆的寬度絲毫都不遜色於北齊國的四勝關那種雄關,上面甚至可以任四匹馬兒並肩馳騁的。

在這座城市唯一的出入口:陸橋的這面上,城門也就位於此處,這城門足足分成三層,第一層乃是一道巨大的鐵柵,柵欄的鋼鐵粗若碗口,還纏繞着巨大的鎖鏈。第二層的城門堅固得看見就給人以絕望的感覺,第三層依然是一道巨大的鐵柵。

這樣的設置則意味着要攻克城門需要耗費更大的力氣。

更可惡的是,城門附近的城牆居然都修建成了“w”形狀的菱堡,尤其是城門口周圍。更是一左一右的修築有兩個巨型的棱堡。彷彿是兩支粗大的獠牙,深深的刺了出來。

這樣的話。非但攻方架設雲梯極不方便,還極其容易在攀援的時候形成三面夾擊之勢,更恐怖的是,城牆凸出的棱堡顯然是被強化過。所設置的隘口,可以讓防衛者向外射擊,或在作戰時,得到部分的掩蓋。這些隘口還加上了木製的活門作額外的防護。狹小的射擊口可以設置在城牆裡,讓弓兵在射擊時受到完全的保護。

這樣的建築風格李明華也是看得格外的明白,此時看到的這些東西還只是表象,在攻擊期間。木製平臺會從在城牆或箭塔的頂端伸出,讓防衛者可以直接射擊牆外的敵人,如果敵人有備而來,防衛者可往他們投下石頭或騰沸的液體。隱藏在上方的木製平臺會保持溼潤來防火。防雨,與它具有相似功能的石制堞口,會設置在城門的上方和側面,短時間被造成巨大的傷害!

李明華第一次覺得自己帶這麼多兵來是個負擔。

因爲哪怕他的手下再翻十倍起來,也只能在這二十來丈寬的陸橋上一次性投入千人左右的規模進行衝擊,從其餘的三面進攻,則是意味着要攀爬懸崖,這更不現實了,所以人數再多擁擠起來對攻城實際上也沒有半點用處啊,可是,面前的這幫草原蠻子在這二十來丈寬的陸橋前方的堅城上,完全是佈置下來了一個完美的死亡陷阱等着人跳下呢!李明華微微眯縫着眼睛,甚至都看到了自己麾下的勇士前仆後繼,卻是一個一個倒在了血泊當中痛苦的呻吟着,喊叫着遠方爹孃的名字。

“怎麼辦?”李明華的腦海裡面忽的浮現出來了這三個字。面對這種只留下來了一面給你攻襲的堅城,李明華的腦海裡面也只有一種方法可以將其攻克,那就是困而不攻,反過來在城外修築壕溝,累累圍困,這樣圍到城中糧盡水絕,出現人食人的慘劇之後,自然就是不戰而潰。

這樣一來的話,對方的天險地勢,反而就成爲了他們的最尷尬的地方,扼守住這陸橋的出口,修築幾個堡壘,就連對方想要搏命也是沒有半點機會。

問題就在於,這吳作城當中的存糧究竟有多少,他們能堅持多久?毫無疑問,倘若這吳作城當中圍困的是呂羽這種重要人物,李明華就算是將這吳作城圍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都沒問題,可是,掃蕩圍剿這麼一個“蠻夷小城”,東夏國當中能給一個月的時間的耐心就不錯了啊!

當日國君走了一步妙棋,便是對崔王女迫婚,崔王女的應對則是當年許下大願,要守孝十年。這雖然是個合理的藉口,但國君卻是一直在此糾纏不休,最後王女黨只能妥協,讓出了六部當中禮部尚書和一位兵部侍郎的位置。

而李明華這一次出兵,也是由國君提出來主導的,倘若得勝而歸,並且劫掠了無數牛羊財富回來,便不僅僅再次削弱了王女的勢力,更可以說這就是國君的政績!便可以更進一步的擴展自己的權力。

但也正因爲這樣,一旦李明華敗了,甚至打得不漂亮,也同樣是會變成責難國君的理由,尤其在王女黨推波助瀾的狀況下,搞不好國君黨這方面好不容易恢復一點的元氣都會再次散盡。

因此,在出徵之前,國君對李明華的支持可以說真的是竭盡全力了,李明華要什麼就給什麼,要兩萬五千精銳,甚至給了三萬精銳!要攻城的器械,不僅僅是全額補給,更是有墨家的學徒隨軍出征,這已經是百分之兩百的支持力度了!

就在這樣沉思的時候,李明華忽然覺得海風勁急了一些,空氣裡面的鹹味也是變得濃重了起來,一名在海邊生長的親兵立即便低聲來報,說應該是漲潮了。

“漲潮?”李明華眼神一凜,他最擔心的就是一旦漲潮將那陸橋淹沒,那對這吳作城的攻擊必將會更加艱難!

好在李明華擔心的事情也並沒有發生,儘管漲潮以後,海水洶涌澎湃,吳作城的周圍也是變成了一片汪洋,可是距離那陸橋的橋面還是至少有五六丈的高度。不過有一句話叫做福兮禍所依,李明華剛剛鬆了一口氣,便見到天邊有帆影點點,仔細一看,竟是五六艘五桅遠洋鉅艦徐徐航行而來!

更有甚者的是,那吳作城居然是有後城門的,打開了後城門之後,便還有個小小的碼頭,乘着潮汐之力,便見到那五桅遠洋鉅艦徐徐靠岸,開始搬運貨物上去。

這個殘酷的發現告訴了李明華,哪怕你是打着長期圍困的主意,依然是此路不通!因爲吳作城的天然地利優勢,漲潮的時候便可以得到來自水路的補給,要困死他們的前提,便是得有水軍存在。

可是東夏國的水軍.......好吧,不知道統統加起來夠不夠給面前的遠洋鉅艦戰船塞牙縫呢。

李明華長嘆了一聲,微微擡頭,有道是慈不掌兵,更何況他身上揹負的東西也是太過沉重,不僅僅有君上的知遇之恩,更是有東夏國內的權勢之爭!這一戰他根本就不能敗,也不敢敗!

看了看身後一干面色凝重的部下,李明華深吸了一口氣,冷冷的道:

“吹號。”

十二對牛角號一齊吹響,這一場攻城戰便宣佈正式展開。只是戰事尹始,東夏一方便出現了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那便是攜帶來的投石車完全都沒辦法展開來。

攻城的慣例便是,架起投石車,將對方的城頭用高速飛行的石頭洗禮一番再說,不僅僅是要造出來聲勢,更是可以有效的摧毀城防,試探城牆的弱點。等到了戰爭後期,可以完全壓制對方的投石車以後,更是可以利用投石車在敵人的城市裡面拋擲火彈放火,或者說是拋擲死人死馬傳播瘟疫,用處極大。

只是,投石車的射程也就是在一千步左右,這連接吳作城的陸橋的長度就接近六七百步,關鍵是:陸橋靠近東夏軍這一方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將兵力鋪開的,而是慢慢的變寬,因此,總體來說,東夏軍的投石車也就只能頂上去二十來架,並且還得密密麻麻擠在一起......

令人髮指的事情發生了,就在東夏軍好不容易將二十餘架投石車組裝好,還在安裝皮索之類的進行調試工作。冷不防從對面的吳作城當中就聽到了一連串古怪的“崩崩崩崩”的聲音,緊接着東夏軍的眼睛都瞪大了,原來從吳作城裡面已是飛出來了一片黑壓壓的東西,這些高速飛行的東西里面有石塊,有木桶!對準了東夏軍的投石車陣地直轟下來。

首先落下來的石塊就令那些組裝投石車的輔兵死傷狼藉,接下來砸到地面上的木桶更是令裡面的火油四濺!然後熊熊燃燒了起來,一干人看得那個是目瞪口呆,最初的時候,還有不少人跑上前去救治,但是隨着吳作城當中陸續不斷的對那塊地方進行投擲,轟炸,也就沒人敢靠近那片區域了。

不消說,所有的東夏軍便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二十餘架投石車便在熊熊大火當中化爲灰燼!

第59章 追趕第24章 比鬥第32章 謎團揭開後的謎團第96章 九淵出手第137章 暗度陳倉第26章 訪客第26章 主食中隱藏的秘密第101章 陰損第65章 軫水蚓第24章 變身第101章 戰將軍第48章 九靈第71章 居然是這件寶物?!第75章 饕餮大法入手第6章 緣分第88章 利用價值第159章 強橫的野豬第26章 盡在指掌第85章 殺他七天第82章 巧計試探第28章 初見神使第12章 開源之辯寫到這裡很想說的幾句話第27章 前朝太監第33章 攻防激戰第19章 佳人有約第162章 食童男童女第38章 招聘第68章 大哉乾元第16章 拜師第9章 妖之精的宿命......第137章 黑荷殺機!第157章 分裂第46章 決絕第130章 沒有意義的戰鬥第33章 詭異的巧合?第28章 收復第108章 郭紹達的真面目!!第123章 雪地求生第136章 學習第13章 入院第123章 相親!第77章 五劫之門第8章 閉死關第116章 因果第143章 詭異的野豬第52章 俘虜第11章 哭喪第36章 巨骸第41章 **到無敵第126章 潮神第169章 野豬重傷第29章 萬古雲霄一羽毛第82章 那......時間的沙第67章 意外的請求第139章 石上謎字第117章 如來神掌第159章 強橫的野豬第38章 決戰赤旗本第125章 發難第158章 羊水現第55章 強勢第99章 傳國玉璽!第16章 妊五神!!第98章 人牲第128章 三百對八千!第99章 活死人第82章 那......時間的沙第25章 原委第75章 恙蟲第112章 呂羽的野心第57章 馬蜂窩第130章 認可第99章 會面第49章 鬼璽第92章 解釋第71章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11章 寫魂息香第127章 霧隱山河陣第17章 霸氣的六禮第135章 狂突!第51章 強橫第93章 幕後黑手第66章 詭異王宮第59章 連鎖反應第5章 碧血鎖鏈第47章 失散第150章 底牌終現第33章 墨門入伏第1章 亂像生第59章 處罰九十五章 入陣第44章 原委第106章 講和第24章 毀滅!第23章 潘驢鄧小閒第82章 達成協議第151章 馴馬第49章 鄭龔末路第14章 肥羊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