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

這一次入侵義州的主力就是速把亥和他的泰寧部的騎兵,蒙古兀良哈三部原本就是當年蒙古親王們的部族,在明軍大舉進入遼東後,將這些部落與殘元勢力切割開來,無奈之下,東北蒙古諸部選擇了投降。

投降之後,三部分別被授衛,大元親王們被封爲衛指揮使,名稱變了,其實仍然是自治的蒙古部落,實質上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

在靖難之役以後,成祖爲了表彰三衛的功勳,將原本的大寧都司賞給三衛,後來宣宗年間雖然朝廷反悔,三衛卻是不停的向着大寧都司的地盤擴張,與明軍開始了殊殺的搏殺。

時至今日,朵顏部實力最強,東起宣大,西至薊門,與明朝只有一條長城爲界,長城內是明,長城外便是朵顏,而泰寧部則以薊鎮爲起點,一直到開原衛爲止,與整個明朝的遼東邊牆爲境。

福餘部則是主要分佈在鐵嶺到女真部落的地界,是三衛中實力最弱的一部。

諸如翁吉刺,科爾沁,奈曼,巴林,敖漢等部落,有的就是三衛之中,有的是兀良哈三衛的僕從,他們與察哈爾蒙古,喀爾喀蒙古一樣,是大明永不停歇的邊患。

“大哥,黑炭石那邊來信使了。”一個穿着鐵甲的矮壯漢子縱馬疾速趕來,大叫道:“那幫傢伙說遼陽有大明援兵,他們策應的夠久了,馬都疲瘦了,十日之內,他們就回兵。”

“呸,這幫沒用的廢物。”

速把亥性格剛毅果決,方面大耳,身形碩長,大部之長,自有一股威風凜凜的氣質。

他呸了一聲,對矮壯漢子道:“好在他們雖然廢物,也沒有違了盟誓,那就這樣,我們在義州邊上轉悠五天,大家一起回兵算了。”

此次大舉進攻是黃臺吉挑頭,不過這廝奸滑無比,第一階段完了事就回到了自己部落草場,安心度春荒去了,泰寧部只得繼續挑大樑,蒙古人最重盟誓,如果泰寧部不來這麼一次,可能明軍的兵鋒全往遼陽戰場,黑炭石部有可能陷入危險之中,這樣賣隊友的事速把亥是不會幹的。

“這一次也算成功了。”炒花野心不大,遠不如他的兄長,他樂呵呵的道:“拿了一個大明的副總兵,聽說俺答汗這老東西都很高興。”

“他沒死在三娘子的肚皮上就算不錯了,他高興,老子來打大明是爲了叫他高興?”

俺答汗原本在蒙古草原上有極強的號召力,不過自從招安成了順義王之後,威望一落千丈,其實只能約束自己本部部族,連他的幾個兒子他都管不了,速把亥當然更不把俺答放在心上。

“嘿嘿,咱們這一次算是露臉了。”

“要是能打下義州纔是真露臉。”

速把亥抹了一下鬍子,斷然道:“不要告訴下頭咱們只是來轉轉,看看有沒有機會

,真的打下義州,就算打不下義州,能拔幾個大堡城也好!”

……

“北虜現在真是夠窮的啊……”

“嗯,其每纛旗之下,大部數百人至多千人,小部數十人,均由一奴酋爲首領,中間有一些大將模樣的協助指揮。”

“其大酋皆有鐵甲,普通披甲多是皮甲,少有泡釘棉甲,多佩騎弓,少數佩有步騎兩弓,多使鐵矛,長刀,更多的只是戴着皮帽,穿着長襖,身佩短騎弓,佩有短刀。”

蒙古人的裝備確實是有點慘不忍睹的感覺,可能是草原上幾乎沒有練鐵炒鐵的地方,這些傢伙不要說裝配鐵甲了,就連泡釘棉甲也少有,穿皮甲的連鐵盔都沒有,只戴着毛皮大帽,這玩意遮寒倒是挺好,想用來救命是不要想了。

這幾天下來,蒙古騎隊川流不息的從邊牆往義州去,也有成百上千的輕騎在鎮夷堡這裡遊走,曾經有一些大酋長帶着部下想來佔點便宜,不過發覺堡中有幾百明軍之後,就立刻很明智的退走。

就算他們不退也是根本沒有辦法攻城,這些堡城臺基高,城池小,幾百明軍就塞的嚴嚴實實的,這會又沒有糧食在城外,田地裡就有一些稀稀拉拉的青苗,反正現在屯軍也很少認真種地,朝廷總不能叫邊軍餓肚子,這地毀了也就毀了,如果離城太近,城頭還有幾口盞口炮和二將軍炮等着開葷……蒙古人也不傻,速把亥一心想建功立業,他部落裡的這些大大小小的頭人們可不一定與他同心。

趴在城頭垛口上一直議論着的是朱尚駿和他的同袍們,這幾天大股大股的北虜馬隊川流不息的出來進去,參謀局和軍情的人在緊張的記錄和盤算,朱尚駿跟着看了兩天,發覺情報局的人用蘇州碼子不停的計算,頓時感覺十分無趣,這東西比認字還繁難,都是原本在商號裡學過的小夥計有了底子的纔好繼續深造下去,要是叫一個從未接觸的人學這些玩意,真的尋死的心都有。

在城垛的另外一邊,王茂材和李大馬棒幾個斜倚在敵臺的牆基上,嘴裡嚼着幾顆豆子,十來個夜不收都是在懶洋洋的曬着太陽。

他們也不講軍姿儀表了,攤手長腳,幾乎佔了大半個城基,路過的人都得繞道去走。

不過也是沒有人說他們,這些夜不收,在草原深處潛伏了七八天時間,帶着生牛肉和馬nai子都吃的精光,最後兩天喝馬尿吃豆料熬了回來,北虜的虛實之所以被查了個底兒掉,主要還是這幾個大爺的功勞。

這兩天,軍情局的幾個主管拿着表叫人填,以前一聽說入軍情,不少人直搖頭,軍情做什麼大家都不知道,不過這一次一說招夜不收,報名人數頓時激增,幾乎人人都填了表,連朱尚駿都填了一份……當然夜不收肯定不會需要這麼多人,騎兵局這裡也很要緊,朱尚駿在內的所有

人都是未來的軍官種子,不要說朱尚駿這種軍官了,騎兵局裡的小兵都最少是個六品百戶,隊官就最少是五品各戶或加四品指揮僉事,官職在這裡根本不算什麼,要緊的還是擔任什麼職務。

這時候堡城裡響起一陣銅號的泛音,朱尚駿等人連忙往城下跑去,這是緊急集結的軍號,號聲停止時不到就是觸犯軍法,軍法局的軍法官們可不是容易開玩笑的。

“騎兵第一局第一旗隊,第二局第一旗隊,兩個旗隊出擊,將堡四周到黃羊臺的北虜遊騎全部趕開。”

“虎!”

朱尚駿在內的所有騎兵,一起怒吼起來。

兩個旗隊的明軍出擊,看到身上閃着銀光的明軍奔襲而來,那些蒙古人立刻從遊騎狀態開始集結。

在這裡的,很少有披甲兵,多半是戴皮帽穿皮襖子的牧人,這些傢伙真是亦兵亦民,平時帶着氈包放牧,人畜無害,若是過境商人還會好酒好肉招待,一旦被集結到大明這裡來打草谷,這些傢伙就無惡不作,燒殺搶掠殺害平民,什麼事也幹的下手。

人的兩面性,就是在於是個體還是可以釋放惡性的羣體了。

黃羊臺顧名思義,原本是一個邊牆之外的軍臺,距離邊牆不到十里,因爲大明戰略收縮,這個邊牆外的軍臺就被放棄棄守了,時間長久,軍臺坍塌,只剩下青石砌成的十一丈方圓的臺基還在,臺基之上,長滿了荒草,看起來多增了不少淒涼的感覺。

這裡已經是野草茂密的草原,灌木叢都變的十分稀少,因爲靠近大淩河的支流,所以草木茂盛,草從深處經常可以看到成羣結隊的黃羊,黃羊臺之名,倒也名不虛傳。

現在黃羊肯定蹤影不見了,到處可以看到稀稀拉拉的北虜騎兵,人數雖然不少,不過兩個旗隊的明軍騎兵一出堡,北虜幾乎望風逃竄,待靠近黃羊臺時,終於有一個旗纛出現,有二百多披甲戴鐵盔的北虜氣勢洶洶的衝殺過來,馬世龍一聲令下,兩個旗隊的明軍下馬整隊。

看到明軍的動作,帶隊的北虜酋長明顯猶豫,在馬上豎起手掌,將騎隊的速度放慢了下來。

如果在平地上,二百多敵騎衝過來,騎兵下馬整隊步射就是找死,騎兵拼着吃上一輪就衝上來了,至不濟用正面硬扛,兩翼包抄的法子,明軍也鐵定完了。

不過黃羊臺這裡正好是河流所在,雖然河水並不深,流速也不快,但騎馬踱河肯定會速度極慢,比起走路快不了多少,前幾次明軍出擊,蒙古人不知深淺來衝陣,被步弓用破甲錐射的魂飛魄散,現在河裡還漂着不少無頭屍體,都是前兩次交戰時北虜被射死的披甲兵的屍體。

猶豫片刻之後,就有十幾個北虜縱騎過來,在河流對岸來回的縱騎奔馳着,一邊跑,一邊發出嘰裡咕嚕的叫喊聲。

(本章完)

第八百八十一章 執意第二百三十一章 景緻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九章 習武第七百三十九章 氣象第四十九章 伴騎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募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三百八十七章 壓制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十五章 決絕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十二章 寶刀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第二十章 長兄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二百六十八章 成瑛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三百六十六章 城中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五百零四章 母子第九章 習武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二百八十章 委屈第七百二十章 返回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二百九十二章 包圍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六百八十五章 默禱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八百四十九章 代署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七百六十章 誅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五百七十六章 蹊蹺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二百六十章 廷推第五百三十九章 過江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行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八百三十九章 鄭氏